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1992年起,西南联合走向东南亚,已不仅仅停留在理论上,并已成为西南各方政府的对外开放的战略目标。西南五省七方之一的重庆是西南的工业重镇,要发挥工业潜力,振兴重庆经济,重庆就应努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在对外开放中以扩大出口为突破口。因而重庆走向东南亚的重心在努力开拓东南亚市场,扩大重庆产品对东南亚的出口。  相似文献   

2.
中国西南是东南亚国家的近邻,认清东南亚当前和未来经济发展的形势,分析中国西南开放与东南亚国家发展经济合作的现状和发展前景,调整与东南亚国家尤其是周边国家的关系,进一步采取扩大开放的对策,对于发展双边和多边关系,振兴西南经济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四川省社科联1992年8月25日在蓉召开了“开放促开发,走向东南亚”研讨会。与会同志认为,世界各国进入了以发展经济为主要内容的和平竞争时期,世界经济出现了多极化倾向,我国周边国家的形势正在急速变化。我们必须顺应国际经济发展的潮流,积极开展与周围国家的区域经济合作。为此,当前应以经济为中心,以华人为依托,以财团为重点,以香港为中介,以台湾为伙伴,以开放促开发,以发展为目的。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国内经济的发展,我国西南地区的边境贸易活动日趋活跃,发展十分迅速。当前,“重兴南方丝绸之路,走向东南亚,开发大西南”已构成为西南地区加速对外开放步伐的重要战略措施。认真研究和探讨我省参与西南边贸,对于更好地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多层次、多渠道地参与国际经济竞争,振兴我省经济,打通走向缅甸和东南亚出口渠道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以开放促改革 以开放促发展──’94中国四川经济发展与国际合作研讨会纪要蒋少龙由国家体改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日本国际研修交流协会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94中国四川经济发展与国际合作研讨会、月30日在蓉降下帷幕。来自日本;美国、加拿大、澳大...  相似文献   

6.
一、抓住机遇,创造条件,选点建立经济开发区或出口加工区 从目前西南地区与中南半岛地区的经贸关系的发展来看,积极创造条件(包括给予政策上的优惠),选择适当地点建立经济开发区或出口加工区已是迫在眉睫。其理由在于: 1.开发大西南已经列上了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议事日程,面向东南亚则是振兴西南地区经济的主要途径之一。对于大西南的开发和面向东南亚的对外开放,无论是中央还是各省区地方政府,都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前不久,云南省省长和和志强提出要“打开南门,面向亚太”,四川省委书记杨汝岱也提出,今后西南地区须进一步联合起来,“走向东南亚,开  相似文献   

7.
党中央在世纪之交作出了实施中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 ,对于中华民族的全面振兴有两方面的意义 :从经济意义上看 ,由于长期以来中国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迟缓 ,使得占全国国土面积 5 6 %以上、占全国总人口 2 3%以上的广大西部省区 ,其国内生产总值仅占全国的 15 %左右。除了自然资源外 ,资金、人力、技术和管理 ,以及经济实力和竞争力均与东部地区存在较大差距。尽管 1995年以后 ,中央就采取了向中西部倾斜的政策 ,鼓励外商到西部投资 ,但是 80 %的外资仍然是在东部落户。面临日益拉大的东西部差距 ,难以达到中国各地区的共同发展和普遍…  相似文献   

8.
在90年代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中,西南地区面向东南亚特别是中南半岛开放,将占有一个突出的和特殊的重要地位,对双方的社会经济发展都将产生重大的影响。目前双方的合作,还只是处于起步阶段,但已引起了普遍的关注,这是毫不奇怪的:东亚经济的崛起和中国巨龙的腾飞,已成为举世瞩目的发展趋势。中国西南要紧随这一走向21世纪的潮流,就必须加快对外开放的步伐,而其对外开放的最大区位优势,就是面向东南亚。  相似文献   

9.
中国西南开放与东南亚、南亚关系(亚洲西南大陆桥发展协作系统研究)第三届国际学术讨论会综述陈铁军由大西南战略研究协作中心香港亚太二十一学会和云南省玉溪地区联合举办的中国西南开放与东南亚、南亚关系(亚洲西南大陆桥发展协作系统研究)第三届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  相似文献   

10.
澳门与大西南的对外开放汪海一、开发大西南的新思路:设置开放门户西南四川、云南、贵州、广西诸省区,面积137.8万平方公里,人口2.2亿人,土地、气候、生物、水能、矿产、旅游等自然资源极为丰富。其中,可开发的水电资源占全国一半以上,比居世界第2位的国家...  相似文献   

11.
对外开放思想,是邓小平理论中极具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代中国的基本国策,又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思想方法。作为一种思想理论,它是邓小平对当代社会主义发展一条重要规律的概括,是邓小平思考“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基本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反映了邓小平对当代世界发展趋势和中国社会未来走向的深刻把握,它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当代中国的基本国策,它与全面改革一起构成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从经济的开放到整个社会生活的全面开放,从以开放推动中国的发展到以开放促进社会主义的振兴,从在开放中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到在开放中确立中国的世界大国地位,对外开放指出了中国的富强之路;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它充满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体现了邓小平求实、辩证、创新的思维特点。可见,邓小平的对外开放思想包含着丰富而深邃的内涵,远远超过了前人和同时代人,是一种真正的、彻底的大开放思想  相似文献   

12.
<正> 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各国都把对外开放作为自己经济发展的基本战略决策。世界经济在朝着更加开放、更加自由的方向发展。但迄今为止,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完全开放的国家。为了保障民族利益,各国无不在对外开放过程中,采取一些保护性、限制性措施。对外开放是我们的基本国策。我国对外开放的内容,从经济方面来说,主要包括:扩展  相似文献   

13.
我国自1979年开始实行的对外开放的经济政策正在取得进展。九年的实践表明,中国内地的广大地区,尤其是东部沿海开放带同香港卓有成效的合作是我国对外开放最显著的特征。内地与香港的经济合作已经成为中国内地的振兴与香港经济持续繁荣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米,我国的对外开放已经从沿海开放扩大到沿边、沿江地区的开放,正在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地处祖国西南边疆的云南省思茅地区,与越南、老挝、缅甸毗邻,具有向东南亚开放的区位优势,面临着对外开放的千载难逢的极好机遇。在邓小平同志南巡重要谈话和党的十四大精神鼓舞下,思茅地区的干部群众都在思改革、谈开放、求发展,并在向东南亚开放方面作了一些探索,有的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本文试图对思茅地区向东南亚开放战略问题作几点思考。 一、扬长避短,“末端”变“前沿” 地理条件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经常的必要的物质条件。一般来说,靠近中心城市、交通沿线的地方,社会经济就会发展得快一些,群众更富裕一些。而地处边远、交通不便的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就会受到制约,发展相对缓慢一些。但地理条件的优劣又是相对的,而且在一定条件下也是可以转化的。长期以来,思茅地区地处边疆,由于斗争尖锐复杂,边境基本处于封闭状态,生产布局和商品流向都是面向内地大中城市。然而,思茅离省会昆明500多公里,最远的县城距昆明近干公里。物资全靠公路运输,运距长,费用高,“去了锅巴无冷饭”。而调入思茅地区的商品则是货到地头死,已经再没有延伸的余地。因而从思茅出去的物资是  相似文献   

15.
走向二十一世纪的西部向西开放方略陈铁军90年代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关键时期,也是促进各民族共同进步,共同繁荣的时期,如何抓紧在20世纪的最后几年时间里促进西部地区对外开放,使经济有一个大的发展,缩小差距,逐步开创我国全方位开放,东、中、西三大地带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16.
当今世界,随着生产的国际分工和国际化的不断发展,各国之间经济技术交流日益扩大,面向开放的环境发展经济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因此,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积极扩大对外交流,也就成为我国及其各地区振兴经济的必由之路。本文试就我国民族地区的区位优势,面临的对外开放机遇、目标和对策作以下探讨。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背景下,黄河流域对外开放面临新的历史机遇。推动黄河流域高水平对外开放,必须立足流域基础条件,充分发挥山东在沿黄省区中的开放龙头作用,着力在中上游省区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同时依托西安、郑州、济南等沿黄大城市建设对外开放门户。在此思路下,应重点从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促进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发展、构筑高能级对外开放平台、打造全面开放国际大通道、健全各区域开放合作机制等方面入手,稳步提升黄河流域开放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大开放促大开发──加快西南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王小刚西南地区(包括川、滇.黔、桂四省区),面积占全国的1/7,人口占全国约1/5,国民生产总值占全国近1/8,在全国经济社会中具有重要地位。然而,长期以来,西南的经济社会发展落后于全国发展水平,与全国尤其...  相似文献   

19.
在东北亚区域复杂严峻的发展形势下,构筑我国对外开放前沿阵地,引导东北地区深度参与东北亚区域贸易合作,已成为我国优化区域贸易关系,实现东北地区全面、全方位振兴的必由之路.基于2005-2019年贸易往来数据,运用引力模型多维度分析东北地区参与东北亚区域贸易合作的发展潜力及影响因素,并以合作促振兴、促开放角度提出政策优化路径,可以助力我国实现新时代东北振兴与区域开放布局相关战略的有效对接,加速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新格局.  相似文献   

20.
所谓内陆区域是指远离海洋而又无边疆条件可以利用的地区,本文这里主要指地处内陆的湖北、湖南、四川、江西、安徽、河南、山西、陕西、贵州等省区。对外开放则是指以自力更生为立足点,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发展与世界各国及其他地区的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的交流和合作,以达到促进本区域经济发展的目的。自八十年代以来,无论是在国家支持下的沿海地区率先实行对外开放,还是沿边地区利用其对外开放的特殊区位条件,发展边境贸易,进行双边合作,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使内陆区域人民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面对沿海和沿边地区的双重压力的挑战,内陆区域如何实行对外开放,尽早实现经济振兴呢?本文将从理论及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