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天皇制经历了古代天皇制、幕府傀儡天皇制、近代天皇制、战后象征天皇制四个发展阶段,四阶段虽外形各异本质灵魂却一致,均以“万世一系”之“神皇一统”的“惟神之道”的“神国”思想为共同本质精髓,天皇制之根本亦在于天皇的宗教“神性”与“神威”。这就决定各时期的天皇制及其神国思想均无不饱含着“天祖皇祖肇国”的“神武”尚武的军国主义精神与必然要素,因而不仅在近代,自古伊始,国家神道式的神国军国主义侵略思想就已源远流长,天皇制亦早就是军国主义的源泉与温床。  相似文献   

2.
从尚武到尚文——吴地民风嬗变研究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古以前,吴人的剽悍好斗足以引人注目,而后的由尚武向崇文的转变也发人深思。这一转变大致以六朝隋唐为界。吴地民风是怎样演变的?其原因是什么?这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一吴地尚武的民风由来已久,早在春秋时期,“轻死易发”、“好相攻击”便已成为吴地民风的特色。吴人的尚武好勇风气可由下面两端见之: (1)好剑轻死。《考工记》谓;“郑之刀,宋之斤,鲁之削,吴粤(越)之剑,迁乎其地而弗能为良,地  相似文献   

3.
中国文化长期被视为“尚文”,其“尚武”的一面往往为学界所忽略.事实上,先秦的尚武之风浓烈,先秦诸子的典籍也包含着尚武的思想,儒家尚勇尚战尚兵,重杀身成仁、舍生取义;道家尚兵,尚以弱胜强,崇侠;墨家重强重力,诛暴戾,任侠,非攻;法家重力,重刑法,重耕战,以器制暴,把战之力、法之力和国之力融为一体.几家尚武思想都旨归于“崇使尚义”,对后世思想影响犹存.  相似文献   

4.
蒋百里是我国近代历史上著名的军事思想家、军事理论家和军事教育家,他在国防教育方面的思想主要包括:批判"重文轻武"的文化传统,大力弘扬尚武之风;注重爱国心、公德心、荣誉感,吃苦耐劳精神的教育;强调尚武精神的培养要从学校、社会、家庭三个方面入手.其国防教育思想不仅对中国近代国防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对我国当今国防教育也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梁启超既不赞成古代重德育轻智育的教学,也不同意近代学校重智育轻德育的教学,而是推行“德智体”三育并举的教学原则,并在自己的教学中实施。梁启超认为学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社会“现代人”,现代人应该是“知”、“情”、“意”三方面全面发展的。梁启超提倡在学校教育中,加强德育以养成青年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注重智育以养成其能力;兼顾体育和美育以养成尚武和民族自信心。  相似文献   

6.
汉画中体育活动的愉悦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杰 《南都学坛》2005,25(4):12-13
汉画中有丰富的体育活动图像,生动地展示了汉代生机勃勃、尚武尚勇的体育风尚和精神,“寓乐于技”、“寓乐于美”、“寓乐于神”,具有陶冶情操、愉悦人心的功能,充分体现了汉代体育活动追求精神享受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7.
“尚武的精神”和“睿智的思维”是希腊文化与伊斯兰文化的契合点,本文试图从社会、历史的角度(大迁徙形成的民族;商业经济的发达)来揭示其契合的原因;同时寻找出两种文化在哲学领域的撞击点;进而阐述了“尚武的精神”和“睿智的思维”在文学艺术中的表现,从而寻求一种人类文化共同的规律和一种跨文化美学汇通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子夜》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夜》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甚为重要的一部站在近代人文精神立场上,真实而形象深刻地反映了中国近代文明对古典人文精神的巨大冲击的成功之作,它以最能集中体现“中国近代人”伦理范型特征的人物典型的塑造为中国“人”的近代化之探索做出了不容忽视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清末伴随外来侵略者的步伐兴起一系列救国思潮,其中尚武思潮即是典型的一种。它在中国得到广泛宣传并产生深刻影响,一方面唤起一种勇于进取、爱国救亡的军国民主义热潮,出现大量青年军、学生军,改变传统时人"兵"的概念;另一方面,随着"兵"的力量与地方武装媾和,衍生出"军阀主义",深深影响着社会政治、经济、思想各个结构变化,即尚武思想出现异化。追寻尚武思潮异化之路的轨迹与溯究异化的根源即是解读近代军阀时代的社会变迁。  相似文献   

10.
斯巴达是古代希腊众多城邦中的强国,为了有效地镇压希洛人的反抗斗争,维护其军事强国地位,斯巴达确立了一套完整的尚武教育体系.本文主要探讨在斯巴达对全体公民进行尚武教育的过程中,音乐诗歌在教育心灵、激发斗志,导致“斯巴达精神”最终形成等方面所产生的重要影响。同时揭示单纯尚武的军事教育,对斯巴达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所产生的阻滞与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11.
曾国藩以善于为湘系集团培植人才而著称。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中,曾国藩充分认识到了人才的重要作用,并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对部属进行培养,在培植良好的育人环境、对部属不断地进行训导、激励和考察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最终造就了一大批各类人才。这些人不光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中充当了曾国藩的助手,也对近代各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公学:英国社会精英的摇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贵族不仅被认为有高贵的血统和门第,而且具备高贵的品质和杰出的领导才能,因此被视为社会的精英。接受公学教育是贵族子弟成为社会精英的最好途径,公学是反映英国上层社会的一面镜子,也是贵族子弟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  相似文献   

13.
吴文藻作为近代中国爱国归国留学生、著名社会学家、民族学家和教育家 ,借鉴美英等国高等教育方法 ,提出培养中国突出人才的具体标准要求及一整套方式方法 ,并付诸实践 ,为祖国培养出了一大批享誉国内外的社会学和民族学突出人才。其方式方法为当今祖国突出人才的培养提供了重要借鉴与启迪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30年代,德国与中国国民政府在军事领域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合作。德国军事专家以“私人身份”受聘于国民政府,帮助国民政府整训军队、联系军购、建立现代化军事教育乃至直接参与指挥对日作战。德国与中国之间的军事贸易使中国在抗战初期困难的国际环境中获得了大量先进武器,国民政府据此装备了一定数量的德式部队,在抗战初期的正面战场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公民教育作为现代性追寻的一种表征和必然,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演变:塑造新民可以视为近代中国公民意识启蒙的发轫,纯化人民深刻铭刻着社会主义公民身份设计的烙印,回归公民理应成为现代中国公民身份重塑的指向。重新梳理中国公民教育主体的历史演进脉络,或可为现时中国公民教育提供镜鉴。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中国政治文化流变为线索,分析各时期政治文化同公民意识发展的关系,认为中国公民意识的生成路径完全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具有"后发外生型"特征。这就要求国家和社会对公民意识进行自觉的理性建构,大力发展公民教育,为其生成和培育创造良好的社会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7.
在美国,学校是公民教育的主阵地,美国学校的公民教育致力于提高学生的道德、政治素养,培养合格的公民,推动社会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通过研究分析发现,美国学校的公民教育具有鲜明的特点,具体表现为人本化、个性化的教育理念,多样性、灵活性的教育方法,渗透性、社会性的教育途径,政治性、阶级性的教育功能。分析美国学校公民教育的特点,吸取其中有益的成分,对创新与完善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的公民观是社会主义国家开展公民教育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公民观的形成经过了资本主义公民观的认同到分离,最终完成对资本主义公民观的历史超越.从公民主体观、公民社会与国家理论、公民双向维度之权利义务三个方面分析马克思主义公民观的主要内容,对我国推进民主政治建设、推进公民社会的构建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我国大学生的公民知识主要表现为基本概念、权利和义务、政治和法律知识的掌握。我国大学生的公民知识现状为概念知识较好,具备基本的法律和政治常识,但对权力和义务的知识了解不够,受性别和专业影响较为明显。要改善我国大学生的公民知识状况,必须依靠积极、有效的教育方法,鼓励社会和家庭的积极参与。高校学生也要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掌握公民知识。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军事教育近代化过程中,直隶省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其中军事科留日学生功不可没。在考察清末民初军事科留日学生状况的基础上,从军事教育机构、军事教育师资队伍、军事教育课程和教科书三个方面探讨留日学生对直隶省军事教育近代化的贡献,并从分析直隶省对全国其他地方军事教育近代化影响的角度,阐述了直隶省军事教育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