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胡适早年接受了中国传统无神论思想和怀疑倾向,接受了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知识。胡适新文化运动中的科学观,是他早年这方面思想的继续和发展。追溯一下胡适新文化运动中科学观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胡适的早年到出国之前即一九一○年之前。这时期的胡适在思想方法上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怀疑的倾向,二是注重用自然科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胡适出生于官僚、地主兼商人的家庭,童年多读儒家经典和各种小说,逐渐产生了无神论思想萌芽。据他说,十一岁时读习马温公家训中“形既朽灭,神亦飘散,虽有剉烧春  相似文献   

2.
胡适在1920—1936年间对一批中国传统章回小说进行了细致周详的考据。在小说考据中,胡适试图用"科学的"方法为建立新的中国学术范式树立一个榜样,这一学术实践,体现出胡适试图以学术研究作为中国现代思想启蒙利器的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3.
在新文学运动发生的初期,传统演义经历了向现代历史小说转变的过程。胡适经过和钱玄同争论,以文学革命者的身份首先提出了传统演义的性质与归属问题,他通过对西方现代小说文体观念的接受,重新定义了历史小说,并把演义归为通俗历史讲义,这样,胡适以断裂的方式实现了演义与历史小说的分离和转化。鲁迅从小说史的角度指出演义本身具有的悖论性质,不仅存在于传统演义中,而且也内在于现代历史小说里;演义作为现代历史小说的否定性力量,在对历史小说的"抵抗"中实现了向后者的转变,在这一过程中,鲁迅突出了历史小说的"自律性"特征。  相似文献   

4.
<正> 在中国现代历史上人们晓得胡适,那是从1917年他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倡白话文开始的。在众多的关于胡适的争议中,分歧最少的大概也只有这个问题,然而对他在文学革命中的作用的估价却是有争议的。中国的白话文学非自新文化运动时起,更非胡适一人之提倡,它已有了很长的一段历史。如唐时翻译的佛教经典、宋元时的话本戏曲、明清时的小说等。清朝末年也出现了不少白话报,如《中国白话报》、《杭州白话报》、《安徽俗话报》、《宁波白话  相似文献   

5.
西方现代接受理论并非一种普通的阅读理论和文学史理论,而是在审美现代性的文学背景和理论背景之下产生的、具有鲜明批判色彩的美学理论。它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中吸收文学经验,又从康德、席勒、韦伯和马尔库塞等人的手中接过美学批判的旗帜,将其转化为文学接受的命题。无论是对社会秩序的批判,对审美感性的培养,还是对释义多样性的宽容,都体现了审美现代性的价值追求和理论动机。只有将其放在现代性的语境中阐释,才能正确理解其理论蕴含,评价其是非得失。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比较分析了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中首先脱颖而出的启蒙知识分子、作家胡适和鲁迅的经历与思想发展的异同点,并论述了他们对中国现代白话文的理论倡导、实践尝试。  相似文献   

7.
胡适思想批判运动及其消极影响——史学领域的一个视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历史上看,马克思主义思想家对胡适思想的批判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在建国初开展的胡适思想批判运动中,史学界的批判主要集中于胡适的历史观和方法论两个方面。这场批判运动的开展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从新中国史学发展的视角来看,批判运动的消极影响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8.
周和军 《南都学坛》2010,30(4):53-56
新时期由于西方思潮的大量涌入,具有革新思想的意识流小说作家接受西方现代主义的文艺思潮和理论主张,在文体样式、艺术技巧上打上了西方意识流小说的烙印,这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中国当代小说的思想意蕴和艺术成就,但从思想主题、反映内容上来看,更多地体现出作家现代化和民族化的努力。不仅如此,新时期作家对于西方现代派艺术技巧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整合和改造,凸显出一种"西体中用,以我为主"的民族化的努力。新时期意识流小说从最初的对西方意识流小说艺术技巧的借鉴模仿,发展到后来的对于民族文化心理、民族文化传统、社会政治批判和国民劣根性等问题的探寻和思索,体现了新时期作家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9.
胡适在新文化运动时期领导的白话文运动是对清末的白话文运动的继承和发展,具有革命的意义,既是语言文字学的革命,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又是文学的革命,以白话文学取代旧文学。推广白话文主要途径是学校教育。胡适在这一方做了大量工作,对中小学国文教育提出了较为合理的方案。胡适推广白话文不仅直接推动了新文化运动发展,对整个中国教育制度的改革和全民族文化水平提高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胡适曾不止一次说过白话文起源于“偶然”。对于这一说法,学界多持批评的观点。但批评的角度主要是通过钩沉晚清白话文运动,来证明现代白话文的兴起只是“晚清白话文运动的继续与发展”,不是所谓的“偶然”,而是时代要求的必然体现。(1)但仅从这一角度出发,还不足以驳斥胡适的“偶然”说。首先,“偶然论”的提出有其深刻的思想背景,显然是针对陈独秀的“唯物的历史观”而发。其次,关于白话文的起源,胡适还有许多看似与“偶然论”相矛盾的表述。本文试对此一探讨。  相似文献   

11.
胡适的孔子研究是其“整理国故”的一次具体实践。借鉴西方现代学术方法,胡适系统梳理了中国传统学术思想史,其西化视域下的孔子研究也受到质疑和批判。梁漱溟的孔子研究基本上是回应胡适之论而起,但其结论往往针锋相对。梁漱溟是文化保守主义者,他对胡适的孔子观的批判,恰是保守主义和全盘西化两种文化观的冲突。  相似文献   

12.
1921年赵元任译英国幻想小说《阿丽思漫游奇境记》,不仅成为中文译作经典闻名于世,在新文学运动及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也具有独特意义。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新文学白话文运动大潮中赵元任的个人介入及其与胡适的互动;二是作为自觉的语言实验的产物,赵译的诞生过程和取得的成效;三是赵译对于中国现代文学(尤其是儿童文学)创作所产生的影响,以及前者所提倡的文学趣味在后者的本土演绎中发生的变异。  相似文献   

13.
论五四白话文运动的发生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四时期的白话文运动发展顺利并取得很大成功,或者说,使白话代文言成为国人的主要言论表达和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媒体,并非是自然而然发生,它占据了三个关键要素:一是晚清白话文的发展为五四白话文运动做了大量的铺垫;二是由清末与民初两个不同体制的政府推出的国语运动与文学革命的合流推动了白话文运动;三是五四时期现代知识分子不断尝试创新,以独立的人格、独立的身份和独立的价值标准,借助知识、文化、思想和精神的力量,来表现自身对于社会、历史、文化的独特思考和鲜明的"公共关怀",使得五四白话文运动最后的结果远远超出了胡适等人的预设而发生了思想革命以至现代文化和文学的转型。  相似文献   

14.
波伏娃《第二性》对中国女性主义的启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20世纪80年代“新启蒙”时期,一些妇女研究者在对“男女平等”质疑和批判的同时,也开始了对传统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的反思和论争,作为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经典的《第二性》正是在这一情境下被关注、阅读、批判和接受的。这一时期,对《第二性》的讨论侧重于女性的处境和出路,从传统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和妇女研究两个批判视阈呈现出来,开启了中国女性主义的主体成长。  相似文献   

15.
胡适融通传统治学方法和杜威的科学方法 ,确立现代学术研究的新范式 ,对中国学术的现代转型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从学术史上看 ,胡适新范式开启学术研究的新路径 ,预示一种解释学的转向 ;从思想文化层面看 ,胡适新范式又具有思想解放的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人们对胡适的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少有论及。事实上,胡适第一个明确宣布文言翻译的失败,开创白话文翻译的新路,为后来者确立了原初的范型。他注重翻译文学的文化意义和思想意义,有力地配合了“五四”思想启蒙运动。他对文学青年和译界同仁翻译实践的热情鼓励和支持,对中国现代翻译事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中国现代译坛上,胡适是不应该被遗忘的人物。  相似文献   

17.
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吴虞等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们从传统孝道思想是维护封建专制制度的工具,传统孝道思想对个性自由和独立人格的压抑,传统孝道思想的虚伪性、残酷性、落后性等维度,对传统孝道思想进行了尖锐批判。这种批判具有时代合理性,提出了新的父子平等的伦理思想,在中国近代的社会转型中起到了解放思想的作用,对于当前社会新型孝文化的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近代中国的救亡潮流中,地位跌落的知识分子在传道心态的支配下,利用现代报刊致力于"以道易世",兴起了"言论报国"的思潮。在这一社会思潮影响之下,胡适加入了《竞业旬报》,积极发表文章进行社会政治批判、文化批判和国民性批判,在现代思想的传播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这种把"以道易世"作为终极目标的"言论报国",也让参与其中的知识分子体验到无法承受之重的无奈,而且因为"道不同不相为谋"的传统,也导致当时的言论文章充满了"正义的火气"。  相似文献   

19.
胡适的文化观体现着强烈的现代意识 ,但它并非完全抹杀文化的民族性。正是出于对文化惰性的强烈意识 ,胡适主张以“全盘西化”的宣传坐收中西融合的效果 ,以实现中国的充分现代化。无论从自发的、还是从自觉的层次 ,胡适的文化重建思想及工作都受到了传统“文化惰性”的影响。他的文化观思想的得失启示我们 ,在当代中国特色文化的建构中 ,要正视传统文化不可抛却的事实 ,在中西文化的对比、对话和对治中 ,实现传统文化创造性的转换。  相似文献   

20.
论胡适古典小说考证的西学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适文学批评所呈现的现代意识更多的是因为吸收西方文化思想而形成的。这些西方文化思想既包括科学主义思潮、实证主义哲学、西方校勘学方法等,也包括文学批评中的实证主义批评模式。胡适的文学批评成绩主要表现在传统小说的考证当中,其最高成就体现在"新红学"的开创。其小说考证的"知人论世"的风格既是对传统的承继和提升,也是对西方实证主义批评的有效吸纳,它对后来的文学批评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