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翻译表面上是把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 ,实质上是一种“跨文化的活动” ,是一种文化再现。因此 ,译者必须忠实地把原语文化再现给译语读者。由此可见 ,忠实是一条公认的客观的翻译审美标准  相似文献   

2.
各个民族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历不同造成了他们所创造的文化之间也具有巨大差异,而这种差异又造成了各自语言上的巨大差异。翻译是把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的工作,因而是一种跨文化的活动。汉英两民族的文化差异对翻译过程和翻译的准确性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即物质文化、制度习惯文化和精神文化来分别论述汉英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翻译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下把一种言语文本转换成意义一致的另一种言语文本。不同的语言系统和文化背景形成不同的读者期待视野和翻译规范,影响着翻译的标准和翻译过程中包括语义的选择在内的译者的选择。翻译选择的结果又慢慢地促进着语言的演变和文化的渗透与交融,使语言更精确、丰富,文化更充盈、饱满。  相似文献   

4.
针对 Peter Newmark提出的翻译理论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并且对在实践中如何应用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指出翻译是一种语言文化表现形式转换成另一种文化的表现形式的过程 ,要求译者在语言操作时具有深刻的文化意识 ,才能达到理想的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5.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各国各名族之间的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语言和文化也相互渗透。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在交际中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而翻译就是从形式上把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是一种跨语言文化的交际活动,文化的转换通过翻译得以实现。准确的翻译使不同语言的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得无障碍。而人名地名翻译中零文化转换的情况在报刊杂志等媒体中却越来越普遍。本文通过人名地名零文化转化的现象,分析了零文化转换的趋势和理据,从而阐释了富含文化因素的人名地名零文化转换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文化缺省的成分对于异族文化的读者会产生关系的断裂和意义的空白。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来看,译者的任务便是把一种语言的文化内容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的文化内容,尤其是对出现了文化缺省的情况进行翻译补偿。  相似文献   

7.
汉语的"再见"翻译成日语有多种说法。这些说法不仅仅是词意的转换,更是中日不同文化的移植,具有丰富的日本文化背景和内涵。翻译是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翻译的目的就在于利用两种语言互相转换,进行文化交流。在翻译过程中,如何对待和处理中日两国间的文化差异,这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大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翻译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把一种语言为载体的内容转换为另一种语言形式的字面翻译,二是把一种语言为载体的文化转换为另一种文化形式的文化翻译。”犤1犦比较而言,文化翻译比字面翻译界限更广,难度更深,因为文化内涵的准确传达除了单纯的语言能力之外,还需要极其重要的一种能动阐释,即要从本土文化的视角对另一种文化进行准确的重新整合和解释。中西文化是两种根本不同类型的文化,属于平行发展、互不冲突、各有偏重、各具特色的两大文化体系。它们不同的渊源和发展道路决定了语言不同的选择方式和不同的组合方式。以中国古典文学的…  相似文献   

9.
翻译是从一种语言走向另一种语言,从一种文化走向另一种文化,而不是简单地把一种文字用另外一种文字表达出来,在翻译过程中,涉及到两种文化的辩证统一,多种形式的统一,多种翻译手段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翻译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不能简单地用一种语言来替换另一种语言。东西方文化的不同而导致的思维差异,使得汉英两种语言在表达顺序、表达结构、表达方法、修辞方式和用词等方面均有较大的差异。翻译过程中要顺利地完成汉英两种语言的转换,对这两种语言进行系统对比,找出它们之间的差异,并有针对性地发展翻译技巧,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1.
翻译在基督教的兴起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没有翻译,就没有文化的融合,就没有<圣经>,就没有深刻影响了西方文明的基督教本身.因此,通过对基督教兴起的历史背景,基督教经典产生过程中从希伯来书面语到希腊语的笔头翻译以及从阿拉米口头语到希腊语的口头翻译,一些希伯来语和阿拉米语词汇乃至句子之音译为希腊语的情形等方面的深入了解,可以深化该领域的研究.同时,还可以了解到在这一翻译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价值理念的冲突和融通.  相似文献   

12.
语言的文化属性及汉译英的失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文化,除具有交际和思维功能外,还作为文化的载体而存在。由于不同语言各自的文化特性,在语言互换过程中会出现原有内涵不同程度丧失的现象,即翻译失真。汉语翻译成英语时存在着六种失真的情形:其一是失趣,即原有语言之趣丧失;其二是失味,即原有文化韵味丧失;其三是失义,即原有意义部分丧失;其四是失礼,即原有礼仪内涵丧失;其五是失骨,即原有民族风骨丧失;其六是失美,即原有艺术美感丧失。增加直译成份、尽可能展开或加注、扩大文化交流是减少汉译英失真的三种比较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和文化二者关系密切.翻译不仅涉及语言问题, 也涉及文化问题,现今翻译被认为是一种以跨文化活动为目的活动.因此,翻译研究无疑应置于文化研究的大环境之下.而所谓的文化翻译就是在文化研究的大语境下来考察翻译,即对各民族间的文化以及语言的"表层结构"与"超结构"的共性和个性进行研究,探讨文化与翻译的内在联系和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14.
离愁历来都是中国诗歌永恒的主题之一,这其中不可忽略的是其背后的中国传统文化因素的影响。而翻译则是以口语或笔语的形式用听众或读者能够理解的语言方式转达出发语要表达的思想,它的目的在于在两种不同语言表达之间建立某种等同,因此翻译并非语言本身客观僵硬的再现,而是在译者参与下受社会文化语言影响的再创造。所以在古诗词的翻译过程中,文化传译便也成了诗歌形式及内容传译之外的又一重要使命。文章结合汉语及英语语言特点,以中西方翻译理论为基础分析探讨中国离别文化在古诗词英译过程中的传递。  相似文献   

15.
指出翻译是一种复杂的跨文化语言转换行为,是将一种语言文化承载的意义转换到另一种语言文化中的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由于文化的差异给翻译带来重重障碍,探讨文化与翻译的关系和功能对等的概念,有助于找出传递源语文化信息的最佳方式,寻求恰当的翻译策略,从而实现翻译中的文化对等。  相似文献   

16.
在后殖民语境下,作为翻译研究的根本理论对等理论出现了文化转向。多层次对等理论在全面关照语言本体层面对等的基础上,将社会文化因素纳入翻译学的研究视野,倡导原文在原语文化与译文在译语文化中文化功能的等值,反映了后殖民理论消解霸权,弘扬弱势文化,承认文化差异,主张平等对话的思想,对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均有着深远的意义,是翻译研究的深化。中国译学从中可以得到极好的启示,即加强汉外翻译实践,弘扬中华优秀文化,进一步提升译者身份和译学地位。  相似文献   

17.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际翻译必然是介绍和传播源语所体现的文化,即文化翻译。翻译的目的在于实现源文与译文的文化等值。翻译不仅需要翻译技巧,而且需要有很强的文化意识和敏感性。文章对文化翻译提出了四种行之有效的途径,译者应该选择最恰当的翻译策略,以促进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18.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必须要依附于某种特定的文化而存在;翻译是一种语言交流活动,在将一种语言转换为另一种语言的同时,更是在传递承载这种语言的文化。在英汉互译的过程中,译者对于文化的理解会直接影响最终的翻译效果,也会影响到读者是否能构建客观的、正确的对原作的认知结构,所以在翻译实践过程中,跨文化交际意识就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翻译的目的在于传递原语语言信息 ,尽可能再现原语文化。在这个过程中 ,每个译者都会面对从原语到译语的文化介入问题 ,并采用各自认为是最佳的处理方法。但不论用哪一种方法 ,都是一个文化交流过程 ,只不过是在这个过程中文化介入的方式和程度不同而已  相似文献   

20.
翻译中的文化因素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由于任何文本都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产生的,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还涉及翻译文本的文化交流,译者在传达文本表层意思的同时,要兼顾深层的文化意思。提出文化与翻译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分析了文化对翻译的影响问题及文化翻译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