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族法学研究”是本刊的特色栏目,已经坚持了5年时间,国内一些民族法学的知名学者都曾主持过这个栏目。  相似文献   

2.
栏目主持人     
栏目主持人语:“日本学研究”栏目,是贵州民族学院的特色栏目。在国内高校杂志中是少见的,这为中日文化的研究提供了一块园地。我几次主持这个栏目,并愿意多做工作。本期日本学研究栏目组稿11篇,大体上分为成三个版块,第一个是“中日跨文化交流”,特约了北京大学教授刘金才的稿  相似文献   

3.
尹选波 《南都学坛》2008,28(4):11-12
"汉代文化研究"栏目创办于1986年,原名为"南阳汉代画像石研究",1989年更名为"东汉文史研究",1994年改为现名。至今已经出版整整100期,100期对时间的长河来说只不过是短暂的一瞬,但对一个刊物来说,已经匆匆走过了22年。22年的时光流转,22年的编辑新老更替,每个编辑办好这个栏目的赤心却始终不改。该栏目吸引了全国一大批知名专家学者的稿件,共发表汉代文化研究论文321篇,其中有60余篇被权威文摘刊物转摘,先后获得"栏目设置优秀奖"、"全国社科学报优秀栏目"等荣誉,《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河南省报刊动态》、《高校文科学术文摘》等都曾对该栏目做过报道,在学术界产生了较大影响。在这个值得庆贺的日子里,许多专家学者纷纷撰文表示祝贺,他们关心我刊,支持我刊,为我刊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现以笔谈形式刊登出来,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郑先兴 《南都学坛》2008,28(4):14-14
"汉代文化研究"栏目创办于1986年,原名为"南阳汉代画像石研究",1989年更名为"东汉文史研究",1994年改为现名。至今已经出版整整100期,100期对时间的长河来说只不过是短暂的一瞬,但对一个刊物来说,已经匆匆走过了22年。22年的时光流转,22年的编辑新老更替,每个编辑办好这个栏目的赤心却始终不改。该栏目吸引了全国一大批知名专家学者的稿件,共发表汉代文化研究论文321篇,其中有60余篇被权威文摘刊物转摘,先后获得"栏目设置优秀奖"、"全国社科学报优秀栏目"等荣誉,《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河南省报刊动态》、《高校文科学术文摘》等都曾对该栏目做过报道,在学术界产生了较大影响。在这个值得庆贺的日子里,许多专家学者纷纷撰文表示祝贺,他们关心我刊,支持我刊,为我刊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现以笔谈形式刊登出来,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汉代文化研究"栏目创办于1986年,原名为"南阳汉代画像石研究",1989年更名为"东汉文史研究",1994年改为现名。至今已经出版整整100期,100期对时间的长河来说只不过是短暂的一瞬,但对一个刊物来说,已经匆匆走过了22年。22年的时光流转,22年的编辑新老更替,每个编辑办好这个栏目的赤心却始终不改。该栏目吸引了全国一大批知名专家学者的稿件,共发表汉代文化研究论文321篇,其中有60余篇被权威文摘刊物转摘,先后获得"栏目设置优秀奖"、"全国社科学报优秀栏目"等荣誉,《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河南省报刊动态》、《高校文科学术文摘》等都曾对该栏目做过报道,在学术界产生了较大影响。在这个值得庆贺的日子里,许多专家学者纷纷撰文表示祝贺,他们关心我刊,支持我刊,为我刊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现以笔谈形式刊登出来,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宋应离 《南都学坛》2008,28(4):10-11
"汉代文化研究"栏目创办于1986年,原名为"南阳汉代画像石研究",1989年更名为"东汉文史研究",1994年改为现名。至今已经出版整整100期,100期对时间的长河来说只不过是短暂的一瞬,但对一个刊物来说,已经匆匆走过了22年。22年的时光流转,22年的编辑新老更替,每个编辑办好这个栏目的赤心却始终不改。该栏目吸引了全国一大批知名专家学者的稿件,共发表汉代文化研究论文321篇,其中有60余篇被权威文摘刊物转摘,先后获得"栏目设置优秀奖"、"全国社科学报优秀栏目"等荣誉,《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河南省报刊动态》、《高校文科学术文摘》等都曾对该栏目做过报道,在学术界产生了较大影响。在这个值得庆贺的日子里,许多专家学者纷纷撰文表示祝贺,他们关心我刊,支持我刊,为我刊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现以笔谈形式刊登出来,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特色栏目:学术期刊品牌构建的点睛之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钱蓉 《南都学坛》2008,28(4):12-13
"汉代文化研究"栏目创办于1986年,原名为"南阳汉代画像石研究",1989年更名为"东汉文史研究",1994年改为现名。至今已经出版整整100期,100期对时间的长河来说只不过是短暂的一瞬,但对一个刊物来说,已经匆匆走过了22年。22年的时光流转,22年的编辑新老更替,每个编辑办好这个栏目的赤心却始终不改。该栏目吸引了全国一大批知名专家学者的稿件,共发表汉代文化研究论文321篇,其中有60余篇被权威文摘刊物转摘,先后获得"栏目设置优秀奖"、"全国社科学报优秀栏目"等荣誉,《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河南省报刊动态》、《高校文科学术文摘》等都曾对该栏目做过报道,在学术界产生了较大影响。在这个值得庆贺的日子里,许多专家学者纷纷撰文表示祝贺,他们关心我刊,支持我刊,为我刊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现以笔谈形式刊登出来,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汉代文化研究"栏目创办于1986年,原名为"南阳汉代画像石研究",1989年更名为"东汉文史研究",1994年改为现名。至今已经出版整整100期,100期对时间的长河来说只不过是短暂的一瞬,但对一个刊物来说,已经匆匆走过了22年。22年的时光流转,22年的编辑新老更替,每个编辑办好这个栏目的赤心却始终不改。该栏目吸引了全国一大批知名专家学者的稿件,共发表汉代文化研究论文321篇,其中有60余篇被权威文摘刊物转摘,先后获得"栏目设置优秀奖"、"全国社科学报优秀栏目"等荣誉,《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河南省报刊动态》、《高校文科学术文摘》等都曾对该栏目做过报道,在学术界产生了较大影响。在这个值得庆贺的日子里,许多专家学者纷纷撰文表示祝贺,他们关心我刊,支持我刊,为我刊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现以笔谈形式刊登出来,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宋杰 《南都学坛》2008,28(4):8-9
"汉代文化研究"栏目创办于1986年,原名为"南阳汉代画像石研究",1989年更名为"东汉文史研究",1994年改为现名。至今已经出版整整100期,100期对时间的长河来说只不过是短暂的一瞬,但对一个刊物来说,已经匆匆走过了22年。22年的时光流转,22年的编辑新老更替,每个编辑办好这个栏目的赤心却始终不改。该栏目吸引了全国一大批知名专家学者的稿件,共发表汉代文化研究论文321篇,其中有60余篇被权威文摘刊物转摘,先后获得"栏目设置优秀奖"、"全国社科学报优秀栏目"等荣誉,《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河南省报刊动态》、《高校文科学术文摘》等都曾对该栏目做过报道,在学术界产生了较大影响。在这个值得庆贺的日子里,许多专家学者纷纷撰文表示祝贺,他们关心我刊,支持我刊,为我刊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现以笔谈形式刊登出来,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张涛 《南都学坛》2008,28(4):9-9
"汉代文化研究"栏目创办于1986年,原名为"南阳汉代画像石研究",1989年更名为"东汉文史研究",1994年改为现名。至今已经出版整整100期,100期对时间的长河来说只不过是短暂的一瞬,但对一个刊物来说,已经匆匆走过了22年。22年的时光流转,22年的编辑新老更替,每个编辑办好这个栏目的赤心却始终不改。该栏目吸引了全国一大批知名专家学者的稿件,共发表汉代文化研究论文321篇,其中有60余篇被权威文摘刊物转摘,先后获得"栏目设置优秀奖"、"全国社科学报优秀栏目"等荣誉,《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河南省报刊动态》、《高校文科学术文摘》等都曾对该栏目做过报道,在学术界产生了较大影响。在这个值得庆贺的日子里,许多专家学者纷纷撰文表示祝贺,他们关心我刊,支持我刊,为我刊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现以笔谈形式刊登出来,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彭卫 《南都学坛》2008,28(4):6-7
"汉代文化研究"栏目创办于1986年,原名为"南阳汉代画像石研究",1989年更名为"东汉文史研究",1994年改为现名。至今已经出版整整100期,100期对时间的长河来说只不过是短暂的一瞬,但对一个刊物来说,已经匆匆走过了22年。22年的时光流转,22年的编辑新老更替,每个编辑办好这个栏目的赤心却始终不改。该栏目吸引了全国一大批知名专家学者的稿件,共发表汉代文化研究论文321篇,其中有60余篇被权威文摘刊物转摘,先后获得"栏目设置优秀奖"、"全国社科学报优秀栏目"等荣誉,《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河南省报刊动态》、《高校文科学术文摘》等都曾对该栏目做过报道,在学术界产生了较大影响。在这个值得庆贺的日子里,许多专家学者纷纷撰文表示祝贺,他们关心我刊,支持我刊,为我刊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现以笔谈形式刊登出来,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汉代文化研究"栏目创办于1986年,原名为"南阳汉代画像石研究",1989年更名为"东汉文史研究",1994年改为现名。至今已经出版整整100期,100期对时间的长河来说只不过是短暂的一瞬,但对一个刊物来说,已经匆匆走过了22年。22年的时光流转,22年的编辑新老更替,每个编辑办好这个栏目的赤心却始终不改。该栏目吸引了全国一大批知名专家学者的稿件,共发表汉代文化研究论文321篇,其中有60余篇被权威文摘刊物转摘,先后获得"栏目设置优秀奖"、"全国社科学报优秀栏目"等荣誉,《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河南省报刊动态》、《高校文科学术文摘》等都曾对该栏目做过报道,在学术界产生了较大影响。在这个值得庆贺的日子里,许多专家学者纷纷撰文表示祝贺,他们关心我刊,支持我刊,为我刊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现以笔谈形式刊登出来,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汉代文化研究"栏目创办于1986年,原名为"南阳汉代画像石研究",1989年更名为"东汉文史研究",1994年改为现名。至今已经出版整整100期,100期对时间的长河来说只不过是短暂的一瞬,但对一个刊物来说,已经匆匆走过了22年。22年的时光流转,22年的编辑新老更替,每个编辑办好这个栏目的赤心却始终不改。该栏目吸引了全国一大批知名专家学者的稿件,共发表汉代文化研究论文321篇,其中有60余篇被权威文摘刊物转摘,先后获得"栏目设置优秀奖"、"全国社科学报优秀栏目"等荣誉,《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河南省报刊动态》、《高校文科学术文摘》等都曾对该栏目做过报道,在学术界产生了较大影响。在这个值得庆贺的日子里,许多专家学者纷纷撰文表示祝贺,他们关心我刊,支持我刊,为我刊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现以笔谈形式刊登出来,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汉代文化研究"栏目创办于1986年,原名为"南阳汉代画像石研究",1989年更名为"东汉文史研究",1994年改为现名。至今已经出版整整100期,100期对时间的长河来说只不过是短暂的一瞬,但对一个刊物来说,已经匆匆走过了22年。22年的时光流转,22年的编辑新老更替,每个编辑办好这个栏目的赤心却始终不改。该栏目吸引了全国一大批知名专家学者的稿件,共发表汉代文化研究论文321篇,其中有60余篇被权威文摘刊物转摘,先后获得"栏目设置优秀奖"、"全国社科学报优秀栏目"等荣誉,《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河南省报刊动态》、《高校文科学术文摘》等都曾对该栏目做过报道,在学术界产生了较大影响。在这个值得庆贺的日子里,许多专家学者纷纷撰文表示祝贺,他们关心我刊,支持我刊,为我刊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现以笔谈形式刊登出来,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词学研究是本刊的传统栏目。在这个栏目中,我们先后推出了不少好的文章,为我国的词学研究作出了应有的贡献。本期组发的这几篇文章的作者都是目前比较活跃的中青年学人,他们对词学领域诸问题的研究与探索,值得我们推崇。我们期待着更多的学人关注词学研究,支持本刊的词学研究栏目,共同促进词学研究的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6.
词学研究是本刊的传统栏目。在这个栏目中,我们先后推出了不少好的文章,为我国的词学研究作出了应有的贡献。本期组发的这几篇文章的作者都是目前比较活跃的中青年学人,他们对词学领域诸问题的研究与探索,值得我们推崇。我们期待着更多的学人关注词学研究,支持本刊的词学研究栏目,共同促进词学研究的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7.
词学研究是本刊的传统栏目。在这个栏目中,我们先后推出了不少好的文章,为我国的词学研究作出了应有的贡献。本期组发的这几篇文章的作者都是目前比较活跃的中青年学人,他们对词学领域诸问题的研究与探索,值得我们推崇。我们期待着更多的学人关注词学研究,支持本刊的词学研究栏目,共同促进词学研究的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今年以来《山西老年》产生了一个新生儿——"养老热点"栏目。尽管她是一个新生儿,却成为广大老年读者的宠儿。满打满算,这个栏目开设的时间还不到一年,但却紧紧地抓住了读者的眼球,那是因为她接地气、贴民心、顺民意。这个栏目通过反映民意、表达意愿、提出意见建议等,达到了汇集民智、反映民生、化解矛盾、服务决策的目  相似文献   

19.
卷首语     
“民族法学研究”是本刊的特色栏目,已经坚持了5年时间,国内一些民族法学的知名学者都曾主持过这个栏目。贵州民族学院法学从建系以来就结合民族地区法制建设的特点,加大民族法学研究力度,并于1995年成立民族法学研究所,近十年来涌现了一批在国内有相当知名度的学者,如邹渊、吴  相似文献   

20.
《武汉交通科技大学学报》2007,20(5):F0002-F0002
安全文化研究 随着社会的转型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各种风险因素不断增加,安全文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由此,本刊特推出学科交叉栏目——“安全文化研究”。该栏目对各种不安全因素从哲学、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伦理学等不同学科的角.度,寻求各种不安全因素产生的机理以及规避风险的机制、政策、对策和方法,探索建设安全文化的实现途径。这个栏目既有宏观的学术理论探讨,也有就某一现象进行微观分析的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