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俄侨诗歌是俄罗斯侨民文学中特别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具有中俄文化合璧的特点,是诗歌中的精华,诗歌中的精品。据有关资料显示,已经有记载的诗人有58位,出版诗歌文集180部以上。虽然这些中国俄侨诗人已离我们远去,但他们创作的文学珍品却成为了世界文学宝库中的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这笔财富值得挖掘,值得研究。文章将以文本分析形式对中国俄侨诗歌创作主题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2.
中国哈尔滨俄侨文学是俄罗斯侨民文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本文主要对我国哈尔滨著名俄侨诗人佩列列申及其创作、思想状态与关注情怀,以及诗歌中所体现的中国文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俄罗斯侨民文学中有相当数量的诗歌作品。这些作品是诗人们灵魂深处吟唱的歌谣,是中国俄侨作品中一簇耀眼的奇葩,它折射出作者对祖国的思念、对第二故乡的感念;诉说了离家的乡愁,也赞美了俄罗斯民族。文章从心理学视角运用、荣格集体无意识理论对中国俄罗斯侨民诗歌进行解读,阐释漂泊异国的中国俄侨诗人无意识创作的内在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4.
哈尔滨俄侨文学与报刊在20世纪上丰叶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边界》、《曙光》、《传声筒》等报刊成为俄侨文学的重要载体,《边界》更是培养了A.涅斯梅洛夫、B.别列列中等一大批俄侨作家,形成堪与欧美俄侨作家媲美的中国哈尔滨俄侨的文学力量.哈尔滨俄侨文学的题材主要分为俄罗斯题材和中国题材.俄侨报刊不仅传承了俄罗斯传统文学与文化,也丰富了中国东北文学,对加强中俄文化交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格律诗在俄、汉语传统诗歌中均占有重要地位.本文比较了中俄格律诗格的异同,揭示了语音体系是一个民族诗歌体系的基础.研究中俄格律诗的共性和差异对中国人欣赏和翻译俄语诗歌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20世纪初以来,中国境内,以阿列克桑德拉.巴尔考、莉迪娅.哈茵德洛娃、玛利安娜.科洛索娃等为代表的俄侨女诗人,在游历于异域期间,创作了大量的诗歌。她们凭借女性特有的思维方式以及细腻的笔触刻画了当时的中国及俄罗斯社会形态;含盖了优美环境、典型形象以及丰富的情感意识等。她们以思想上的无限制、语言上的无拘束为特色。在中国大地上,开辟了独特的俄侨女诗人的创作空间。  相似文献   

7.
俄国十月革命前后,大量俄侨涌入中国,成为现代中国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命运引起了中国现代作家的关注,并在作品中予以反映.现代文学中的俄侨题材作品,不约而同地展现俄侨的经济困顿和精神悲苦这一主题.探讨这种一致性产生的原因:是因为中国现代作家笔下赋予了俄侨神圣的使命:宣传人民革命的胜利,增强革命的信心.  相似文献   

8.
优秀的哈尔滨俄侨文学是高尚的文学。本文探讨了尼·巴依科夫、阿·黑多克这两位作家作品中的思想意蕴。他们在创作中歌颂大自然,心系俄罗斯的命运,关注现实,反映俄侨的生存与精神状态,追求真善美。这些内容是中国俄侨作家创作的基本主题,反映了文学家们对深奥的人生哲学意义的探求。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黑河地区居住俄侨来历及对中苏关系恶化时期俄侨思想状况和我国政府对俄侨政策的分析。深刻了解这一问题的历史渊源及留给我们的反思。  相似文献   

10.
《中俄北京条约》签订后至俄国十月革命前,俄罗斯人陆续跨过界河进入中国黑龙江中上游沿岸地区居住,进而在本区出现了早期俄侨社会群体。探究俄侨进入该地区的历史,从其身份和目的来看,多为采金、经商、外事工作、行医或为人佣工等。虽然早期俄侨多数并不以移民为目的,但他们旅居其闾对中俄文化的交流做出了应有贡献;另外,仍有一部分俄侨出于各种原因定居下来,成为该地区居民的一部分,他们与当地各族人民一起成为黑龙江边区的开拓者和建设者。  相似文献   

11.
中国学生在学习俄语的时候,常常受到汉语的干扰,造成母语的负迁移,从而阻碍了俄语学习。本文总结了俄汉教学中常见的母语负迁移现象,找出俄汉语存在的差异及如何促使母语由负迁移产生正迁移的转变,使母语对俄语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俄罗斯侨民文学是伴随着俄罗斯侨民在中国的定居而产生的。顾名思义,中国俄罗斯侨民文学是俄罗斯的作家以中国社会环境为背景而创作出来的文学作品。泱泱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将博大精深的儒释道文化融于一身,形成了具有独特意蕴的中国传统文化。它不仅影响着整个中华民族的意识形态,同时也对生活在中国半个世纪之久的俄侨作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文章以文本分析形式解读、梳理中国俄侨作品中的中国儒释道文化。  相似文献   

13.
在我们大多数中国学生看来,俄语比英语 难。俄语的语法很严谨,也很复杂,这其中最 大的难点是俄语语法中有庞大的词形变化,因 此,要熟练掌握俄语确实不易。 赴俄留学,突破俄语的关键是完成并超额 完成第一年预科学习的任务。俄罗斯对外国留 学生俄语的要求目前只是:必须经过一年以俄 语为主的预科学习并通过考试。为了从一年级  相似文献   

14.
瓦列里.别列列申是一位杰出的俄语诗人。别列列申创作了大量的宗教主题的诗歌,这些诗歌反映了诗人的宗教观,强调他的禁欲主义和逃避现实的特点,反映出诗人开始在宗教中寻求心灵的慰藉。  相似文献   

15.
中国俄罗斯侨民文学,是俄罗斯文学当中极具特色的一支,近年来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文章研究俄侨女诗人的创作"共性"特征,并在此框架下就其作品的题材和女性形象等加以分析。首先,根据《松花江畔紫丁香》一书中收寻的作品剖析女诗人创作的普遍题材;其次,在此基础上,解析大量作品中彰显的艺术特色;最后,又着重解读女诗人笔下的女诗人形象,进而挖掘俄侨作品中的共性和个性,努力找寻女诗人作品中独到之处,进而阐述俄侨女诗人作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6.
俄汉翻译是俄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俄汉翻译水平的高低是对俄语专业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一种有效测试,也是对学生的语言功底和文化素养全面的了解和把握。本文就俄语翻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提高学习者翻译技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日本学者小畑薰良英译的《李白诗集》是英语世界的第一部李白诗集单行本,深受英文读者欢迎,颇具影响。译者的中国情结集中体现在这本融译诗与史料于一身的诗集中。他的散体译诗策略秉承了埃兹拉·庞德的译诗传统,颠覆了以往汉学家的中国诗歌翻译风格。1926年,中国学者闻一多对小畑薰良英译的《李白诗集》进行了评介并得到小畑薰良的回应。双方的译事商榷重点探讨了选诗考证、“诗意”能否翻译与翻译对文化、文学的影响等问题,于当今的诗歌翻译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新诗史上,存在着大量的散佚诗集,它们的搜集、整理和研究在根本上影响着中国新诗史的书写面貌。众所周知的是,对民国时期诗歌文献的整理再造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境地。对中国现代散佚诗集进行搜集、整理与研究的工程至少可以分作三大板块,其一是总目的全面编订,其二是散轶诗集的影印再造,其三便是对这些诗集的学术性研究。诗集研究应该是现代新诗研究的基础性、根本性的重要史料工作。  相似文献   

19.
我有过中国式俄语学习与俄罗斯式俄语学习的经历,从中亲身感受到中俄之间学习俄语的区别,借此机会和大家交流一下我的心得体会。 1.学习目的不同。在国内中学,学俄语是为了掌握一门外语, 以成为小语种人才。如今后可以成为对俄外事工作方面的人才或者成为国内俄语教师,特别是随着中俄之间经济、科技、教育等方面的发  相似文献   

20.
清末民初,沙俄无视中国主权在新疆地区非法发展中民为俄侨,侵犯了中国政府对其国民享有的国籍管辖 权,是公然违反国际法和无视中国法律的侵略行为。由此引起的新疆居民国籍的混乱以及社会的动荡,严重影响了 新疆政局的稳定与中国国家的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