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黄廷权  冯泽永  简丽 《西北人口》2007,28(5):51-53,58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对重庆市居民的生育意愿进行了定量分析,对不同特征人群的生育意愿,包括理想生育子女数量、子女性别偏好、理想最佳生育年龄和生育目的四个维度进行了比较研究。文章在分析重庆市居民生育意愿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倡导正确生育观及促进人口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郭志仪  祝伟 《西北人口》2009,30(5):42-46
文章利用2007年调查数据,分析研究了甘肃省居民的生育意愿和生育目的。调查发现.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甘肃省居民的意愿生育数量不断减少,已经略低于更替生育水平,男孩偏好的意愿生育性别倾向仍然广泛存在,期望生育一儿一女是大部分甘肃居民最为普遍的愿望,意愿妇女初育年龄不断推迟.生育目的呈现出多元化趋势,但养老送终、传宗接代仍是目前最重要的生育目的。  相似文献   

3.
薛继亮 《人口学刊》2015,37(4):25-35
本文采用在2013~2014年寒假期间对内蒙古赤峰市、通辽市、锡林郭勒盟、包头市、阿拉善盟、鄂尔多斯市、兴安盟等地区的调研数据,通过一般回归方法和有序Logit Model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年龄、总收入、家庭人均收入、蒙语书写能力、是否独生子女、父母文化程度、自己文化程度、住房面积、照顾老人的数量等因素对蒙古族居民的初育年龄意愿、生育理想数和生育孩子性别意愿起到影响作用,影响作用显著;年龄和家庭人均收入等因素显著影响汉族居民的初育年龄意愿、生育理想数和生育孩子性别意愿。总体来看,教育程度及经济因素越来越明显地影响蒙古族居民的生育意愿,家庭养老和本民族文化特征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蒙古族居民的生育意愿。  相似文献   

4.
针对当前高度复杂和不确定的生育环境,我国采取了渐进式的生育政策调整策略,从取消生育间隔限制到实行单独二孩、全面二孩政策,再到实施三孩政策,满足了不同人群多样化的生育需求。三孩政策下人们的二孩和三孩生育意愿及影响因素的差异是以往调查和研究未能涉及的。因此本文基于湖北省125个区县12014个家庭生育意愿调查数据对城乡居民二孩、三孩生育意愿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发现三孩政策覆盖下的家庭中,二孩家庭占比已超过四成。一孩、二孩家庭的平均理想子女数分别为1.57和2.07。随着育龄妇女年龄的增长,一孩家庭二孩生育意愿和二孩家庭三孩生育意愿均在快速下降。25岁以下育龄妇女家庭的二孩生育意愿比例农村和城市分别为25.36%和18.75%。居民二孩生育意愿和三孩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也存在明显差异。随着育龄妇女受教育程度的提升,城乡居民二孩生育意愿趋于收敛,三孩生育意愿差距在扩大。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对生育意愿的影响存在一种悖论关系。对于二孩生育意愿,在一个区域内,社会经济地位越高的群体报告的二孩生育意愿越高,但进行跨区域比较发现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居住在其中的家庭二孩生育意愿越低。  相似文献   

5.
广东人口意愿生育性别偏好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梁宏 《南方人口》2008,23(1):25-33
本文利用广东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与中山大学人口研究所2004年10月进行了题为“广东省人口生育意愿研究”的抽样调查数据,分析了个人特征变量、居住地区变量、意愿生育数量、传统偏男生育观念(即“生育目的”)变量和政策性变量对广东人口意愿生育性别偏好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新冠肺炎疫情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且深远的影响,其如何影响人们的生育意愿亟待研究。基于第三期湖北省百县生育调查数据和新构建的地区疫情风险等级指数,研究了新冠肺炎疫情对居民生育意愿的影响。结果显示,新冠肺炎疫情对居民生育意愿有显著促进作用,地区疫情风险等级每上升1个单位,一孩家庭的二孩生育意愿提高39.6%,二孩家庭的三孩生育意愿提高55.6%。进一步分析表明,对于二孩生育意愿,地区疫情风险等级的上升对高自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群体、高受教育水平群体以及非农户口家庭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对于三孩生育意愿,新冠肺炎疫情仅对高自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群体、高受教育水平群体以及非农户口家庭产生显著正向影响。研究结论对于研判后疫情时期中国生育水平走势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对解放后我国居民生育意愿变化情况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贾志科 《西北人口》2009,30(1):57-61,66
生育意愿是人口学和社会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话题,其转变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是生育率下降和人口转变的前提条件。本文运用历史考察和文献分析的方法。主要从生育目的、意愿生育子女数和恚愚生育性别三个雏度来探讨我国居民生育意愿的变化情况,摸索其中的变化规律,进而提出国家和政府应针对不同地区和不同人群。制定相应的、灵活而更具可操作性的计划生育政策,使生育政策在调节生育率水平的同时兼顾人们的生育意愿。  相似文献   

8.
我国城乡居民生育意愿调查研究综述:2000-2008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2000~2008年国内有关生育意愿的调查资料和研究文献分析,对我国城乡居民的生育意愿现状、差异及变化特征进行概括。城乡居民意愿生育子女数的差异逐渐缩小,但意愿生育性别的差异仍然显著;城市青年的生育意愿渐趋一致,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生育意愿差异不显著;外出流动对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的影响较大,无论是生育意愿,还是生育行为,外出流动人口都更接近于目的地城市人口;生育年龄呈继续后移趋势;生育成本增高已成为生育意愿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孟轲 《南方人口》2008,23(4):1-7
根据“江苏省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基线调查数据,本文使用交叉分析,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探讨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生育意愿的差异。结果表明,在意愿生育数量、意愿生育性别和意愿生育时间方面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我国城乡居民分年龄、性别和受教育程度的生育意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2002年城乡居民生育意愿调查的数据对目前我国城乡居民分年龄、性别和受教育程度的意愿生育子女数量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梁宏 《南方人口》2007,22(1):8-13
本文利用广东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与中山大学人口研究所2004年10月进行的"广东省人口生育意愿研究"的抽样调查数据,从意愿生育数量、意愿生育性别和生育目的三个方面介绍广东人口的生育意愿,为降低广东省出生性别比提供一定的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2.
生育文化概念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生育文化是人口文化的一部分 ,它本身又分为内涵生育文化和外延生育文化。内涵生育文化是指从受孕至出生后婴儿期的文化现象的总和。它又分为六类 :观念生育文化、科技生育文化、规范生育文化、信息生育文化、行为生育文化、组织生育文化。外延生育文化 ,即内涵生育文化之外 ,而对生育观产生影响的文化现象 ,诸如婚姻文化、妇女文化、养老文化、养育文化、家庭文化、社区文化等等 ,它是一个开放系统  相似文献   

13.
一孩与二孩家庭育龄妇女生育意愿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江苏苏南某农村790户家庭的抽样调查数据,比较一孩与二孩家庭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并运用回归模型对影响两类家庭育龄妇女生育意愿的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两类家庭育龄妇女的意愿生育数量、意愿生育性别和意愿生育间隔没有显著差异,仅在对"女性生育的最大年龄"的认识上二孩妇女明显低于一孩妇女。但两类家庭育龄妇女在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单系偏重与生育文化边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生育文化边界是客观存在的。本文联系婚姻家庭领域的单系偏重习俗 ,对生育文化边界的成因进行了探讨。认为婚姻家庭领域的姓氏嗣续、社会继替、亲属体系以及居住模式方面的单系偏重是促成生育文化边界形成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突破生育文化边界 ,实现生育文化的现代化 ,需要变革婚姻家庭领域的单系偏重习俗。这种变革将因单系偏重习俗的凝固性及合理性的存在 ,而变得异常艰难  相似文献   

15.
China’s middle-aged and older women suffer from poorer health than men. Using national baseline data from the 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 (CHARLS), a survey conducted from 2011 to 2012, this article applies logistic models to investigat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female fertility history (parity, early childbearing, late childbearing) and middle-aged and late-life health. We find that parity is related to the mid-late-life health of women. Women with four children or more are more likely to suffer from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DL) impairment and poorer self-rated health than those with one to three children. Early childbearing is associated with ADL impairment; however, the correlation is mediated by socioeconomic status. Early childbearing is related to self-rated health in later life by an indirect-only mediation effect via educational attainment and personal income.  相似文献   

16.
钟逢干 《南方人口》2007,22(4):1-12
论文从"社会发展史一定程度上是人与生物圈关系史"和"文化是人实现人同自然之间双向适应关系的方式"的认识出发,论证了中国人口理论研究是高层次的文化活动;继而,以追求人与生物圈关系和谐的理论为工具,透视生育文明从古到今的发展.生育文明的本质,就是人通过在婚育方面的文化创造,既增进人自己生命素质又促进人与生物圈关系的和谐,而这也属于中国人口理论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甘肃省农村已婚育龄妇女的人工流产状况的分析,建议加强对农村育龄妇女的生殖健康教育,降低非意愿妊娠率及人工流产率,提高育龄妇女的生殖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我国婚育模式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女性人口的平均初婚年龄平稳缓慢上升,育龄妇女平均初育年龄在波动中小幅度上升,已婚育龄妇女的平均初婚初育间隔呈波动式扩大。  相似文献   

19.
独生子女比例、婚育意愿变动对未来政策生育率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苏州市是我国计划生育政策执行得最早、最严格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目前苏州市第一代独生子女大规模进入婚育年龄,使得政策生育率自然升高,同时经济的迅猛发展使得独生子女的婚姻观念发生深刻的变化.本文试探将婚育人口独生子女比例、婚育意愿等因素纳入预测模型,以期使得预测方法和结论更加准确.文章认为,未来15年苏州政策生育率上升0.415,而考虑婚育意愿后,现实的生育率上升仅0.23,终身生育率仍在1.5个以下,人口再生产将长期处于低生育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