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生态经济价值理论是现代生态经济系统的必然产物以往的经济学认为经济系统是与生态系统无关的,仅就经济系统内部的物质资料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现象和过程来研究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把人类劳动过程看成是一种单纯的经济过程,因而认为人类劳动只能投入在经济系统内部,经过人类劳动过滤的也只有经济产品,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就表现为商品。所以,劳动价值论,就是商品价值论。人们把自然生态  相似文献   

2.
所谓精神消费它是满足人们精神需要(主要体现为文化需要)的一种高级精神活动。其内涵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在交往活动中,采用不同的方式,接受和吸收各种精神产品来满足自身各方面精神需要的精神性活动。精神消费无论是采取个体形式如个人阅读、看电视;或采取群体的形式,如群众文娱活动,知识比赛等,其消费对象都是观念性的产品或知识劳务,这是精神消费与物资消费的根本区别点。精神消费的产生和发展取决于社会的物质生活和社会制度的形态。反映该社会所固有的社会矛盾。但是,如同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一样,一定社会…  相似文献   

3.
论消费关系     
什么是消费关系?其内涵是什么?它同生产关系有什么联系?不断完善消费关系对于促进社会再生产的顺利发展有什么作用?这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一) 消费关系就是消费领域中与消费资料(包括劳务消费)结合着,并通过消费资料表现出来的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无论是商品形式还是劳务形式的消费,都具有双重属性。从单个消费者把消费对象用于满足个人生活需要的行为和过程来看,这是一种生理意义上的行为,具有自然过程的必然性。消费的这一方面,主要是生理学、营养  相似文献   

4.
<正> 资源是人类用以生产产品和劳务(在商品经济社会它们表现为商品),并满足其物质文化需要的各种物质要素的总和,主要包括人力资源、人造资源和自然资源。各种资源只有在一定社会条件下按照一定的比例配置起来,才能生产出各种产品和劳务。相对于无休止拓宽和掘深的人类需要来说,可供人类生产商品和劳务的资源是有限和短缺的,这就形成了资源供给相对有限性和资源需求相对无限性之间的矛盾。为了挣脱这一矛盾的困扰,人类自产生之日起,就开始了优化资源配置的努力。在一定意义上说,这种努力的过程,也就是人类优化资源配置的发展史。对这一历史予以反顾和抽象,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资源配置作为人类一种有目的经济活动,其基本要素包括配置主体(个人或者个人的某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的消费理论从属于他确定的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和目的。在马克思看来,消费不仅是一种个人规定性的行为,而且更是一种受社会生产关系或社会制度的制约的行为,在消费中,产品并没有脱离社会生产关系运动。马克思从社会生产关系的角度出发,运用科学的抽象方法、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制度的分析方法依次研究了资本主义直接生产过程、流通过程和总过程中的消费问题,形成了一个既不同于古典经济学,也不同于新古典经济学的系统完整的消费理论体系。时至今日,回顾和重温马克思消费理论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论文学生产与消费关系中的作家、作品、读者二重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生产与消费的关系范畴来考察文学,既是作为文学社会学的一种研究方式,也是由文学本身的社会经济属性所决定。文学创作属于社会的非物质生产劳动,即精神生产劳动,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早就肯定的。在生产劳动中,生产物质产品或者商品的劳动,是生产劳动中的主要部分,但是不生产物质资料的劳动也是生产劳动。这种劳动,虽然不把对象物化在物质上,然而其产品同样有使用价值,能满足社会需要,同样能被消费。如果用它作为商品交换,也同样有价值。①因此,文学社会学言说文学,不仅仅是指涉具有抽象美学意义的文学自身,而是要面对处于…  相似文献   

7.
一生产过程,即是劳动的实现过程,是劳动时间的消耗过程。在实际的经济运动中劳动时间具有广泛性。经济学,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研究劳动时间如何被利用、被消费。那么,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中,劳动时间范畴究竟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呢?我们认为,它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逻辑起点。首先,劳动时间是经济学中“最简单的抽象”、最一般的规定。经济学上的劳动,指的是人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的能动的活动。它是劳动的最基本的形式。马克思说:“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对劳动这个范畴之所以有一个完整的科学的认识,是由于马克思在劳动的二重性理论中区别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由于抽象劳动的发现。马克思认为,撇开劳动产品的有  相似文献   

8.
商业系统中的服务业,基本可以分两类:一是以加工成品为主的,如照相、洗染、修理等,它们提供的产品是有形的;另一类是以提供劳务为主的,如旅栈、导游、浴池、理发等。这些行业的劳动与前一类不同,提供的产品是无形的,具有生产、消费同时进行的特点。这种服务劳动,虽然不直接创造有形的物质产品,但是,劳动成果同样是人  相似文献   

9.
对思想政治教育产品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谯远 《河北学刊》2003,23(6):194-197
思想政治教育产品是一种特殊的精神"劳务",同时具有社会需求和市场需求,社会需求是中心,市场需求是基础。要有效地满足这两种需求既需要社会投入足够的有形成本,更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投入大量的以创造性劳动为特征的无形成本。在组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时,要遵循经济学中的供求规律和边际规律,才能有效地保证思想政治教育产品的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10.
<正> 我国第三产业落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仅从政策入手,试析其理论原因。在理论上,我们曾片面地理解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再生产理论,认为只有物质资料的生产部门才能创造价值和使用价值,而第三产业的大多数部门只消耗社会财富,不能创造价值。显然,这种认识过份强调了第三产业劳动不生产物质产品,却忽视了它能够提供同样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劳务产品和精神产品。事实上,第三产业劳动提供的使用价值也能够以其效用来满足人们的需要。面包可以驱除饥饿;洗浴可以清身爽体;看戏可以带来美感享受,等等。无论是以哪种形式满足人们的需要,都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使用价值。第三产业劳动在创造特殊使用价值的同时又形成了价值,也就是花费在劳务生产和精神生产上的凝结在“服务”之中的人类无差别的抽象劳动,它在商品交换中表现为价格。  相似文献   

11.
本文探讨提高消费的效果问题。这里讲的消费指的是个人的消费(包括社会的消费在内),不包括生产的消费。个人的消费是利用消费品和消费性劳务来满足人们的生理的、精神的和社会的需要。消费性劳务的创造(或生产——广义的生产)要消耗一定的消费资料。所以消费的效果问题也就是消费资料的利用效果问题。消费基金是用于消费的,它是由消费资料构成的,所以消费的效果问题同时也是消费基金的利用效果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在劳动的产品和劳务的服务中,物和劳动者的劳动结合在一起,劳动者的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结合在一起。所以,任何一种劳动产品或劳务的服务中,都包含两个组成部分,一部分是消耗的物质,一部分是包含在其中由脑力劳动形成的知识信息.生产力发展的过程,就是在劳动产品或劳务的服务中物质消耗日益减少,知识信息含量日益增加的过程,也可以说是体力劳动消耗日益减少,脑力劳动消耗日益增加的过程。从资本主义几百年的发展中可以看出,产品中物耗减少的速度是很快的,经历  相似文献   

13.
商品作为劳动产品,是人们按照美的规律创造出来的。因此,从经济学和美学相结合的角度看,商品不但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而且还有审美价值。 一、商品是使用价值、审美价值和价值的三位一体 人的劳动是有意识和有目的的活动,它不但创造可供人类自身生存的使用价值,而且创造能够满足人们精神需要的审美价值。使用价值和审美价值的结合在人类的劳动产品上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劳动产品是劳动者直观自身的客体,它不但以其自然属性满足人的物质需要,而且其规则的形式、悦目的色彩以及优美的造型还作为审美价值满足  相似文献   

14.
一 国土经济学,是以一国的国土资源为研究对象的应用经济科学。应用经济学包括许多门类,如生产力经济学、技术经济学、计划经济学以及各个物质生产部门和劳务部门的专业经济学等。国土经济学是属于生产力经济学这一门类的一个分支。我们知道,生产力由劳动力、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三要素组成。国土资源是劳动对象的原始提供者。社会生产中的一切原料、材料、燃料动力以及劳动过程中所必需的其它物质条件,如建筑物、道路、桥梁、运河等,无一不是来源于国土资源的。在生产力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劳动力,劳动工具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代表生产力水平的重要标志,但只有当这两个因素和劳动对象相结合并使之转变为人们所需的物质资料的时候,人们的劳动才是具体的和有用的,由此形成的生产力才成  相似文献   

15.
一、研究对象、范围和基本消费范畴本文研究的消费,是区别于生产消费的生活消费,即人们常说的个人消费。本文的任务,是从政治经济学角度考察社会主义社会劳动者的生活消费过程,探讨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关系一个独立方面的消费关系。我把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关系归结为自主劳动关系,因而把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者称为自主劳动者。社会财富具有二重性,它既是使用价值,又是一种生产关系。我把社会主义劳动即自主劳动视为这个社会的社会  相似文献   

16.
我们曾在一篇短文中提出了社会主义劳动者即自主劳动者消费的二重性问题;这里,将对这一问题作进一步探讨,以期能为研究社会主义消费问题提供一点思路。 一般说来,消费,一方面是人类自身生存和发展的过程,另一方面是劳动力再生产的过程。然而,考察实际的经济运动过程就会发现,这样规定是很不够的。因为,消费二重性只是对劳动者而言才有意义。 一个正常的人本身具有多种能力,如劳动能力、社交能力、组织能力、政治活动能力等等,所有这些能力都寓于活的人体之中。消费再生产了人的活的躯体,也就再生产了人类的劳动力和其他能力。不过,人类的多种能力只是在相应的多种活动中才能证明是现实的。譬如,只有在劳动过程中才能实现劳动能力,在社交场合才得以发挥社交能力,在集体活动中才能显示组织能力,等等。不参与那一种活动,那一种能力就处于贮存或积蓄状态,就只是一种可能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吴琳 《理论界》2012,(1):4-6
物质丰裕的消费社会并未使我们感到喜悦,消费至上的消费逻辑也没有给人们带来所谓的个人生活自由,人们感到了深层的压抑和无力的反抗。对此,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展开理论批判与理论反思。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视野出发,通过马克思商品拜物教理论批判内涵来解读当代中国社会愈益突出的消费景观现象背后的深刻原因。马克思通过商品拜物教的理论批判,揭示了劳动的商品化过程与劳动产品的货币化过程也就是人的奴役过程和人的物化过程。马克思商品拜物教理论为我们提供了唯物史观的分析视角:物的消费逻辑遮蔽了劳动和劳动产品的关系,人的物化过程遮蔽了生产过程中人与人的有机社会关系。因此,理解马克思哲学中的商品拜物教理论批判内涵对为理解和克服中国当代社会存在的各种社会危机具有深刻的理论警醒意义和实践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价值、本原及价值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值”是人们实践的社会性所表现出的物与物之间的社会关系。经济学的“价值”和哲学的“价值”有着共同的本原———社会性的一般人类劳动。市场经济中 ,“价值”有着共同的本原———社会性的一般人类劳动。市场经济中 ,“价值”在经济、政治、文化上的表现形式各不相同 ,在特定条件下生活的个人 ,“价值观”也是多样性的。将个人价值观和社会价值观有机结合起来 ,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这是哲学“价值论”的一个现实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把劳动对象化理解为劳动的本质,不符合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劳动本质的论述,在理论上有着很大的局限性。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类主体的目的性是劳动过程中的一条基本规律,劳动过程就是客观规律与目的规律的辩证统一。劳动的本质是劳动过程中的二重化,人与对象的相互生成。劳动过程内在地包含着三个关系、三个过程: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劳动过程的关系,以自然界为中介的人与人的关系;劳动创造人的过程,人灯主体生产物质产品的过程,人类主体占有对象化产品的过程。劳动二重化理论把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理解为人类自身生成的环节和手段,把人通过劳动的现实生成理解为目的,强调人类主体及其生成在劳动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20.
只有生产物质产品的劳动才创造价值,生产劳务(服务)产品的劳动不创造价值,几乎已经成为一种定见.可是在现代生产体系中,劳务活动日见活跃,第三产业异军突起,并且每日每时都在和物质产品从事着交换活动.如果仍然固守原有的理论模式,许多经济现象就无法解释.鉴此,我国理论界适时地推出了劳务价值论.尽管在理论建设过程中尚有许多不够成熟的地方,但却不能不说是开辟了一层新的视野. 当然,对于劳务价值论向来存在分歧,就象对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目前仍存在分歧一样.不少同志仍认为劳务活动只是转移价值,从而怀疑劳务创造价值.彭延光同志的《劳务价值论不科学》一文,针对我的《第三产业和劳动价值论》提出质疑,因此感到有专文作答的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