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已有学者对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所论述的体现等量劳动相交换的“市民权利”(bürgerliche Recht)被误译为“资产阶级权利”提出了质疑。纠正这一误译是很有必要的。然而,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长期以来,对社会主义实践带来不利影响的不仅在于对“市民权利”的误译,而且在于对它的误解。列宁曾在《国家与革命》这部名著中,把马克思的“市民权利”理解为“资产阶级权利”,并作了全面、详细的阐述。这对  相似文献   

2.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特征之一。长期以来,由于我们把按劳分配体现的原则理解为“资产阶级权利”,从而给社会主义蒙上了一层阴影。《天津社会科学》1986年第4期发表沈越的文章,认为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文版中的“资产阶级权利”一词应翻译和理解为“市民权利”,为驱散这层阴影提供了依据。本文则从《哥达纲领批判》本身的思想逻辑出发,进一步认为按劳分配所体现的原则是社会主义劳动者的权利。  相似文献   

3.
论市民法中的市民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论市民法中的市民徐国栋我在《市民社会与市民法》一文中已说明了我们现在所说的“民法”应是市民法.是市民社会的法,批驳了以“公民”取代“市民”的观念。那么.市民社会和市民法中的市民应该是什么样的形态?这是本文要研究的问题。一、问题的意义市民的观念经过了长...  相似文献   

4.
刘大生 《学术界》2005,(4):118-123
郑贤君教授的文章《宪法上的Civilrights是公民权利吗》,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该文对笔者的文章和其他作者的文章以及美国宪政史都有严重的误读。该文的主要观点———Civilrights就是私人权利,也是笔者不能接受的。Civilrights实际上就是“贱民”不能享受的“贵民权利”,它含有私人权利,但主要的内容是社会权利和政治权利。  相似文献   

5.
关于曹雪芹的思想立场和《红楼梦》思想倾向性问题,这些年来研究上存在着很大的意见分歧。反复争论中的许多文章,就其论点的主要倾向来说,大致上可分为三种主要的意见:“市民说”、“农民说”和“地主阶级叛逆说”。现将各派的主要论点简要介绍如下。一、市民说就已发表的文章来说,正如有的同志所说,是颇为“流行”的意见。这一派的最基本  相似文献   

6.
一直以来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研究中,马克思“市民社会”概念的内涵与演进、“市民社会”与“资产阶级社会”概念的区分(马克思使用同一个德语词表达这两个概念)等问题都是学界关注的焦点,并且尚未完全达成共识.如今借助MEGA2法语文献可发现,马克思对“市民社会”概念的使用经历了显著变化,甚至后期“市民社会”概念经历了分化与消失.而且,法语语境中马克思对“市民社会”概念的使用与变化,客观反映了马克思认识与批判资本主义的思想发展进程.因此,本文将回顾《克罗茨纳赫笔记》《巴黎笔记》《致巴·瓦·安年柯夫》《哲学的贫困》《资本论》法语文献中,马克思对“市民社会”概念的使用状况,梳理法语语境中马克思“市民社会”概念的演进,进一步探究马克思剖析资本主义的理论逻辑进展.  相似文献   

7.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文化大革命”所以会发生并且持续十年之久,除了毛泽东同志领导上的错误这个直接原因外,还有复杂的社会历史原因。对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一书中所说的“资产阶级权利”的误解,对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一书中对马克思所说的“资产阶级权利”的解释和发挥加以教条化,是理论指导上失误而导致“文化大革命”的发生和持续的一个重要原因。那末,马克思所说的“资产阶级权利”究竟是怎样被误解和教条化的呢?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的市民伦理和公民伦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主义的市民伦理和公民伦理陈泽环一、社会主义的市民社会探讨社会主义市民社会的问题,首先必须确定“市民社会”及其主体“市民”这两个概念。在马克思的母语——德语——中,“Buerger”(市民)一词最初指城市中自由的、享有完整权利的居民。①这一涵义正表...  相似文献   

9.
<正> “市民社会决定政治国家”是马克思在《1843年手稿》(以下简称《手稿》)即《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提出来的一个思想。究竟应该如何理解和评价这一思想?理论界有一种近乎定论的看法,即把它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等同起来.苏联学者巴加图利亚在《马克思的第一个伟大发现》中认为:“‘市民社会决定政治国家’的原理同‘生产关系决定国家’的原理大致相同,而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手稿所达到的结果,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论断是相同的”(《马克思的第一个伟大发现》第23—24页)。国内绝大多数马哲史教材、论著也基本持这种看法.然而,具体研究《手稿》,我觉得“市民社会决定政治国家”不仅在涵义上不同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且二者观察问题的方法和视角都各不相同.抹煞这种不同,把二者简单地等同起来,既模糊了马克思不同时期的思想特色,又妨碍人们对于马克思的思想发展逻辑的具体把握.因此,对这一命题重新作具体的辨析,。  相似文献   

10.
《行政诉讼法》第1条的规定确定了该法的价值定位,是我们修改《行政诉讼法》需要面对的首要问题.关于《行政诉讼法》的价值定位,目前学界的观点主要包括“权利保护说”、“权力维护监督说”、“二元说”、“纠纷解决说”等.其中,“权利保护”应是《行政诉讼法》的真正价值所在.围绕这一价值定位,《行政诉讼法》的修改应当遵循无漏洞权利保护原则、实效性权利保护原则和利益平衡原则,并在这一系列原则的指导下开展相关内容的修改工作.  相似文献   

11.
“资产阶级权利”应译为“市民权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ürgerlich和Bourgeois不同,在德文上,Bürger作“市民”讲,Bürgerlich既作“市民阶层的”讲,也作“资产阶级的”讲,而Bourgeois只作“资产阶级的”讲。为了将二者区别开来,究竟Bürgerlich如何翻译为好,颇值得研究和探讨。这不仅是翻译的问题,也是一个如何理解“市民”的问题。把按劳分配中等量劳动与等量劳动相交换理解为“市民权利”也好,或者“资产阶级权利”也好,是个长期以来在理论上没有解决的问题。因此,把这篇文章公开发表出来,供识者研究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正> 在国内外法国中世纪史研充中,人们一般都把市民看作一支反封建的力量。国内一些持市民反封建说的学者,除认为市民是一支反封建主的政治力量之外,还认为市民阶级的经济活动瓦解了封建的土地所有制。这些观点涉及到需要认真研究的许多重要问题,值得探讨。一、从对“封建主义”的理解看市民反封建的内容不少学者常引用恩格斯《论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国家的产生》一文的某些论述来证明市民是反封建的。恩格斯确曾谈到过市民的反封建性。但市民反对的是怎样的封建制度呢?细读全文可知它有以下特点:1.土地制度是封地制;2.阶级关系是封建主掌握了对农民  相似文献   

13.
刘家欢 《理论界》2022,(9):16-22
《克罗茨纳赫笔记》为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揭露黑格尔理性国家观的“头足倒置”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史实支持,使其从思想发展的内在角度确证了费尔巴哈“主谓颠倒法”的合理性,从而为其思想转变补充了除《莱茵报》“物质利益的苦恼”和费尔巴哈“主谓颠倒法”的影响之外的重要环节——深入到历史研究、实现思想之内在转变的环节。同时,由于马克思在这一历史研究中不断体认到“不是国家决定市民社会,而是市民社会决定国家”的历史事实,并基于这种认识而逐渐转向市民社会批判,因此,《克罗茨纳赫笔记》也构成其历史唯物主义和经济学研究的起点和重要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近代史、法制史、宪政史研究中 ,人们多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阐幽发微 ,论析详明。而对比其早近四个月的《中华民国鄂州临时约法》(以下简称《鄂州约法》或《约法》)则鲜有论及。即有论者 ,也是一笔带过 ,人们常常以“带有宪法性质的重要的文件”、“不过是一纸空文”作为通行的历史评断。言下之意 ,其算不得真正意义的宪法 ,因而也无足深述。详读《鄂州约法》 ,揆诸史实 ,笔者认为此说过于轻谩。故不揣浅陋 ,略加探讨 ,权充引玉之砖。一“宪法者 ,一国之根本法 ,又人民权利之保障也。”① 以此为标准 ,《中华民国鄂州临时约法》堪…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指出:按劳分配所体现的平等权利,“按照原则仍然是资产阶级的权利”。马克思这一论断,曾被“四人帮”肆意歪曲,作为他们否定按劳分配原则的“理论依据”。“四人帮”之所以这样搞,是为了反党反社会主义,这是大家都清楚的。但从理论上怎么正确理解马克思这一论断呢?现在有各种不同的理解,主要有三种:第一种认为“按劳分配的‘资产阶级权利’已不是原来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权利,它决不是什么‘资本主义因素’”(《中国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第97页);第二种认为按劳分配是无产阶级权利;第三种还是从资产阶级的原意上去理解“资产阶级权利”的(薛暮桥:《中国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大陆通俗文学现象的出现是文化开放政策的一个副产品。本来,在建国后差不多30年的时间里,大陆已经逐渐丧失了“纯文学”和“俗文学”这样两个相反相成的概念。建国初期,党在文学事业上的管理措施,一是对过去许多旧小说,如《十二金钱镖》等书籍的查禁;二是对“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的提倡。这两个措施,在前者,是消灭了那些能为广大市民接受但在思想格调方面与共产主义理想相悖离的文学作品,在后者,则是鼓励了那些采用了“俗文学”形式但包蕴了新时代观念的文学作品的生产。这两个措施类同一把双面刃,它导致大陆文坛只剩下一种文学形态。一旦文学形态仅存唯一,昔日所谓“雅俗之分”也就自行瓦解,当人们阅读五、六十年代的典范作品,如《红旗谱》、《青春之歌》、《林海雪原》、《红岩》,甚至《创业史》、  相似文献   

17.
对挑战人类中心主义的反思──与朱长超同志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长超同志发表在《社会科学》1997年第12期上的《向人类中心主义要回自然》一文(以下简称朱文),对人类中心主义发起了强烈的挑战,读后有一些不同看法,现提出来与朱长超同志商榷,有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一、关于“平等”和“权力”朱文认为:“人类是自然界中平等的一员。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种平等的伙伴关系、朋友关系,自然应该也有自己生存的权利、繁殖的权利。”这种主张表面看来是人道主义到家,实质上是抹煞了人与物的本质区别,否认了人的主体地位,它不过是一些哲学家头脑中的幻想,在现实生活中是根本行不通的。人们…  相似文献   

18.
<正>社会越进步,马克思的人权思想越显露出巨大的价值。 马克思的人权思想集中体现在1843年的《论犹太人问题》(以下简称《论》文)之中,这部著作的准备之作是《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以下简称《批判》),它的完成之作是《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以下简称《导言》)。在后来的《神圣家族》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虽然也涉及到人权问题,但基本上是这三部著作的基本思想的再现。因此,对这三部著作中的人权思想及其相互联系的研究,就构成马克思人权思想的基本的理论体系。 概览一下马克思的人权思想,就会发现,马克思对人权的看法似乎是相互矛盾的。一方面,在《论》文中说:“所谓人权无非是市民社会的成员的权利,即脱离了人的本质和共同体的利己主义的人的权利。”(《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437页,以下只注页码)“自由这一人权的实质应用就是私有财产这一人权”(第438页)。从这方面看,马克思对人权是持反对的、否定的态度的。另一方面,又在《导言》中说;无产阶级的解放“只能求助于人权”(第466页),在为第一国际制定的《临时章程》中说:每个人都不仅为自己而且还要为别人“要求人权和公民权”(第16卷,第16页)。从这方面看,马克思对人权又是持赞同的、肯定的态度的。为什么马克思在人  相似文献   

19.
对人权的法哲学沉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权理论是我国近年才开始关注的一个问题。理论界一反旧时禁若寒蝉的状态,发表了许多论著进行探讨。在法学界,人们也由对它的激情批判、否定,转入了冷静客观的法哲学思考。夏勇《人权概念起源》一书的出版,可以说是这种思考的一个可喜的成果。 本书是作者在博士论文的基础上写成的。全书分“权利现象与权利概念”、“古代人权萌芽”、“近代人权概念的形成”三篇共六章,另有尾论“人权与人类和谐”及附录的几篇专论。作者以丰富的思想资料和比较缜密的理论分析,对古代权利与近代人权概念的形成以及人权的道德基础、要素、进  相似文献   

20.
陆林枫 《南方论刊》2006,(12):79-80
《武汉晚报》是党报集团领导下的市民都市报,既是党报也是都市报。它始终坚持“为百姓谋利益”的宗旨,与此相呼应,《武汉晚报》的副刊栏目也体现了晚报这一服务性的社会特点。同时,它的副刊编辑思想遵循了当前“报纸大副刊”的思路,在保留文艺副刊的前提下,向读者提供各种生活信息、消费信息、文化信息等等,为武汉地区市民更好地生活出谋划策,解疑答惑。1.实现品牌优势、开展大型活动《武汉晚报》的副刊栏目中,有些栏目是具有品牌优势的,晚报充分利用这些副刊品牌优势为市民生活服务,开展大型活动,实现副刊的品牌定位。如“田巧萍导医”栏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