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福斯特小说《霍华德庄园》中女主人公玛格丽特打破本质主义话语桎梏的“联接”行为入手,通过考察爱德华时期反本质主义的历史语境,分析本质主义话语对人性的戕害与束缚,及威尔考克斯太太对本质主义话语的成功颠覆策略,以此对福斯特批判本质主义的原因进行深层次分析,并得出他破解本质主义困境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庄园作为人类生产、生活的一种组织形式,所承载的庄园文化凝聚着人类文明发展的诸多成果。俄罗斯庄园被认为是世界庄园的典范,而俄罗斯庄园文化亦堪称庄园文化的集大成者,不仅历史悠久、涵盖广泛,而且独具特色。文章通过全面展现俄罗斯庄园的面貌,分析了俄罗斯庄园文化的特征并探析其特征形成的根源,揭示了俄罗斯庄园与其所属文化体系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3.
日本庄园自8世纪起,经过约二百年的发展,到了10世纪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庄园化程度进一步加深;越来越多的庄园实现了不输不入化,庄园领主获得了对庄园土地及土地上的人的一元化支配权;也是在此时期,庄园的经营方式由原来的雇佣经营为主,经由"散田请作体制"发展成为"名田"经营.所有这些变革都显示了与初期庄园明显不同的特征,表明了体制完备的领主制庄园已经形成,并且成为10世纪以后日本庄园的主要形态.  相似文献   

4.
镡娴娴 《理论界》2009,(8):148-151
庄园在英国历史上存在过很长的时间,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庄园法庭是庄园里面最重要的机构,规范着庄园中的事务,保证庄园的日常运转,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法庭.庄园法庭首先维护领主的权威和利益,但是对于庄园里的公共事务和庄民的私务也不是无足轻重的,是普通庄民可以依靠的比较直接、有效、廉价的解决问题的机构.此外,从当时整个英格兰社会体系的角度来看,庄园法庭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着政令在基层的通达和实施.  相似文献   

5.
<正> 我国西藏地区民主改革前存在着领主庄园经济,存在着庄园发展不平衡的状况,有些领主庄园名存实亡,庄园的原有特点消失,更多的庄园处于衰落过程中,呈现出解体的一些征兆。对这些庄园的研究,将会有助于了解封建庄园由发展到没落的变化规律,揭开庄园史中某些难解之谜。本文主要是依据建国以来的西藏调查资料和作者自己在西藏的考察,并结合一些藏汉文记载,对上述问题进行初步探索。不妥处请指正。  相似文献   

6.
钟翠红 《兰州学刊》2009,(12):192-195
魏晋南北朝时期,伴随着士族地主经济及政治权力的扩张,南方庄园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与之相伴的庄园文学也应运而生。庄园文学主要表现为描写庄园的山水诗与山水赋,庄园文学形式上描写庄园山水,实质上吐露的却是士人对士族文化生活的认可与审美,表达了士族的闲适生活及由此而衍生的隐逸心态。  相似文献   

7.
越南庄园经济的发展及其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6年越南实行“革新”政策以来,越南农业和农村出现了一种新的生产经营组织形式,即庄园经济。庄园经济具有生产规模化、商品化、高效化等特点,庄园主既是管理者,又是生产者,同时,庄园还雇用一定数量的农业工人。庄园经济在开拓土地种植面积、增加农民收入,创造农村就业机会,繁荣农村经济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鼓励和引导庄园经济发展成为越南一项基本的农业政策。越南庄园经济的发展也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政策和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8.
庄园作为世袭领地主的居住与经济的综合体,产生于莫斯科公国时期.作为一种文化意义上的俄罗斯庄园兴起于18世纪中叶.19世纪中叶庄园成为几代俄国地主贵族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成为俄罗斯传统生活方式和经济方式、民族形式的文化中心和精神活动中心."庄园史及庄园主"是重要的研究方向,这一方面可以表现17-20世纪初俄国社会体制的断面.许多贵族大半生都是在庄园里度过的,庄园主的日常生活及休闲,还有他们的文化及精神的需要等资料,可以极大补充有关俄国庄园的生活.  相似文献   

9.
在西欧庄园瓦解后,为何西藏的庄园社会仍然存续了几个世纪?现有相关研究难以作出充分科学的解释。文章基于已有研究,认为这关键在于西藏庄园社会中形成了一种超稳定的社会结构。这种超稳定的社会结构由五大子结构系统构成:上层政治结构、基层社会结构、经济结构、行政结构和意识形态结构。在它们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下,最终形成一个封闭单向控制的社会结构系统。庄园社会中“无发展无增长”的社会状态、固化的阶层以及无组织社会力量的缺失等,使西藏庄园内部难以形成内生力量去打破这种超稳定的状态,使超稳定结构能够长期存续。庄园社会长期处于“停滞性”运转的状态,促使西藏庄园社会长期处于低水平的有序运行。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和现代国家力量的进驻,瓦解了西藏庄园社会的超稳定结构,翻开了西藏社会发展崭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10.
特价水饺     
晚上不回家吃饭,就打了个电话向太太报告:太太,今晚我不回来吃饭了,有朋友请客。太太说:又在外面吃呀,可不要吃坏肚子,要注意卫  相似文献   

11.
“售货员小姐,这套装是我给太太买的,就不麻烦你。这件罩衫是帮太太买的,得请你开张发票。”我一面挑选着,一面向售货员交待。 “怎么?给太太买和帮太太买,不是一码事么?”售货员不解地望着我笑着反问。 “不不!”我连连摇头认真地解释:“给是给,帮是帮嘛!给是我付钱,帮是她付钱,我和太太是AA制呢!”  相似文献   

12.
论近代新疆维吾尔农村的封建庄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园制度是封建农村中的社会经济组织,也是封建社会土地占有形式之一,是伴随小规模的生产经营和经济的技术之狭隘性、停滞性而形成的自给自足的经济组织,因此,庄园制度的存在,并不是某一民族特有的,而是封建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辞海》“经济分册”第228页)可见,世界上许多民族在社会发展中。都经历过封建庄园制度。但是,在新疆广大维吾尔农村,一直到1949年前仍有不少封建庄园,在我国还不多见。封建地主庄园是土地兼并的必然结果,兼并愈强。庄园愈大、庄园经济愈强。现根据解放初期调查成书的《南疆农村社会》(新疆人…  相似文献   

13.
三、清代八旗王公贵族庄园生产关系的变化(一)清初王庄的生产关系清初,八旗王公庄园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努尔哈赤一五八三年起兵以后,掠夺了大量人丁,逼令充当包衣,隶庄耕种,建立了许多奴隶制拖克索(农庄)。一六二一年三月进入辽沈地区以后,王公庄园的规模扩大了,并且开始了向农奴制的过渡。现在详细论述入关以后顺、康年间王公庄园的生产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4.
恒一 《家庭科技》2009,(10):10-10
到了慕尼黑,我在郊区租了一套房子。邻居是位老太太,社区志愿者,别人都叫她劳伦斯太太。 一天,因为要上课,我就带着儿子小龙登门拜访劳伦斯太太,请求她帮我照看。劳伦斯太太答应了。  相似文献   

15.
那天在单位听到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我想好东西应该大家分享,特别是要与太太分享。 回家后,我迫不及待地要把这件事告诉太太。可是她正忙着做饭,我的幽默故事只好暂时憋回去。吃完饭,我清了清嗓子准备让太太大笑一场,可是她又忙不迭地洗碗去  相似文献   

16.
在国航“4·15”空难中,一对韩国夫妇幸运地躲过一劫。坐在14A座的太太被倒挂在座位上,安全带卡住了身体。苏醒后她发现坐在14B的丈夫还活着,便艰难地帮助丈夫解开安全带。丈夫终于能离开了座位,但他右臂断了,无法帮助心爱的太太解开安全带。这时,飞机残骸随时都会发生爆炸,太太焦急万分。先生说:“我永远和你在一起!”他不愿一个人离开求生。这时太太  相似文献   

17.
王焕然 《学术论坛》2007,30(8):111-115
扬雄最早提出丽则标准,班固继承了其观点并有所创新.晋代人以真实可信、言语华美为丽则.刘勰以丽辞雅义作为评赋原则.唐人对南朝淫丽文风进行批评.宋人将丽则作为赋的理想标准,祝尧将丽则阐发为情、理、辞的完美结合.明清受祝尧影响,强调丽与则的兼美.  相似文献   

18.
太太醉酒     
太太酒量堪称巾帼不让须眉——半斤八两白酒下肚,音不颇,话不糊,高歌一曲,字正腔圆;五瓶十听啤酒进口,喉不紧,肚不鼓,探戈伦巴,照样劲舞。太太酒量如此之“海”,亏得我应酬多陪练。前几年,我舞文弄墨在本城小有名气,因而应酬不断。起初我单独赴宴,被友人们吹捧得来酒不拒。几杯下肚,天旋地转,两腿发软。酒止宴散,友人把醉成烂泥的我送还太太便逃之夭夭。太太扶我上床,还未睡下,便是排山倒海式的呕吐飞流直下。太太见状吓得泪眼涟涟,湿毛巾、凉开水、热醋……好一阵手忙脚乱。酒醒后,我头痛口干,一翻身,发现床头柜上放着一杯正冒着热气的茶,心一热,搜寻太太,才发现她蜷缩在床的另一端。  相似文献   

19.
楼艳  包大为 《浙江社会科学》2022,(9):103-110+159-160
庄园所有权是用以描述封建社会早期大土地所有关系的重要历史概念。在经济层面,随着农业技术革新、人口增长和奴隶社会共同体的瓦解,庄园所有权成为了自给自足的封建私产的最初形式,并且支撑着新兴封建贵族的政治权力。在政治层面,蛮族入侵、地域战争和改朝换代又催生了一批通过军功封赏而进入庄园主阶层的群体。庄园所有权从一开始就通过封建依附层级成为了联结早期封建政治和经济的重要纽带,并且成为早期封建政治权力得以展开的重要基石。但是,当分工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以及商品经济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而复苏,庄园所有权所对应的经济交往愈发缩小。而中央集权对于战争、地方行政、司法和税收的控制诉求,也逐渐激化了庄园主阶层和封建权威之间的矛盾。封建社会生产力发展所要求的物质和人口的解放,最终促使着庄园所有权及其政治依附体系走向了自我扬弃。  相似文献   

20.
吴存浩 《东岳论丛》2008,29(1):111-117
六朝时期,江南地主庄园经济的产生与发展,既与这一地区所特有的自然环境有关,又与因北方战乱,大量流民进入南方地区有关,是由世族地主的阶级属性所决定的一种必然结果。此种经济的性质为综合性多种经营的带有休闲性的庄园经济。六朝时期南方地主的庄园经济对于保护流民的生产积极性,发展江南地区的经济,以及塑造江南世族政治上的惰性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