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工业文明推动了社会物质生产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同时也引发了人与自然关系的质变,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人类需要用新的价值观指导新的谋生范式,从而推动生态意识的形成.生态意识以反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取向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哲学基础,探索和反思当前社会的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问题促使人们生态意识的觉醒,这是人类价值观的重大突破,培育生态意识使其进入大众意识可以转化为生产力.大学生作为我国经济发展和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力军,以习近平"两山论"思想为指导,以创建良好的社会生态环境为保障,以构建先进的高校生态教育为核心,培育其生态意识,对于丰富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推动新时代大学生生活方式绿色化,促进新时代大学生生态教育优质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公众参与意识影响着公众参与的程度和范围。提升公众参与意识有助于促进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性,并提高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程度和效力,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事业进程。发挥各教育阶段在培育参与意识方面的功能,强化公众主体意识,明确公众参与权利,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公众素养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等培育路径,分层次、多角度地培育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观意识。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为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之计。通过调研农林独立学院大学生党员的生态文明意识与行为,认为该类院校大学生党员具有注重实践活动、拥有较好创新意识等优势,为此文章提出抓理论、促学习,树理念、提意识,搭平台、重实践,探机制、保长效等加强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对策建议,旨在为培养生态文明建设生力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大局服务。  相似文献   

4.
必须注重民众生态文明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民众生态文明意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所在,它既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根本目标,也是推进生态文明的重要途径,还是实现生态文明的基本保证。培养民众生态文明意识就是要提高民众生态文明的认识水平,培养民众生态文明的特有情感,养成民众生态文明的良好行为。为此,应着力推行生态文明的现代理念,积极树立生态文明的先进典型,努力开展生态文明的实践运动,加快建设生态文明的相关法规等,尤其要大力强化与发挥各级政府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领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新认识,是对生态危机全面反思提出的新型战略思想.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是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环节,其核心内容包括对大学生进行生态基本规律、生态环境、生态文明观、生态价值观、生态法制和生态道德六个方面的教育.生态文明教育是时代赋予高校的新使命,有利于丰富高校德育内容,发挥高校独特的资源优势,提升大学生的生态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培养具有生态思维模式和生态行为方式的理性生态人是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时代目标.  相似文献   

6.
培养大学生绿色发展意识是绿色大学建设的内在要求.煤炭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能源之一,在推动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作为煤炭院校,应当在煤炭行业人才培养中重视绿色发展意识的理念渗透,加强生态文明教育,注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公民教育是面对全体大学生的教育,既关联社会整体文明程度问题,也包含大学生个体素养问题。本文仅从提升大学生个体素养入手,主要阐述了把握自我健康状况,关注身心健康成长;关注国家社会发展,自觉参与公共活动;关注全球生态文明,树立和谐发展理念;不断提高综合素质,树立终身教育理念这四个方面的内容,试图探索新时期培养大学生个体公民意识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乡村振兴,生态先行。意识是行动的先导,农民是乡村生产生活的主体,其生产生活行为将直接影响到农村生态环境。因此,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培育农民的生态意识,以农民良好的生态意识助推乡村的全面振兴。当前,培育农民生态意识还存在诸多的现实问题,为了助力乡村振兴,必须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加强农村生态文明教育;开展农村生态实践活动,引导农村生产生活新方式;完善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范农民生产生活行为;方能有效提高农民生态意识,以农民生态化的生产生活行为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9.
中国生态文明教育比较滞后,迫切要求在全社会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特别是高校。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内容的生态宣传思想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其基本内容包括生态意识教育、生态道德教育、生态法制教育等。我们要通过健全我国高校生态文明教育体制;营造良好的校园生态环境;建设校园生态文化;加大生态法规教育的力度;加强人与自然协调共生的世界观教育等主要途径来进行高效大学生的生态文明观教育。高校是培养英才的摇篮,是社会先进文化、科技、思想的孵化器,因此高校生态文明观的养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0.
高校环境生态教育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瑛 《理论界》2009,(5):191-192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并从科学发展观的广阔视野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有三个重要特征:较高的环保意识、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更加公正合理的社会制度.而这三者都离不开生态环境教育,大学生今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导力量,大学生可能是未来的领导者,是有知识的公民,在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全社会生态教育的普及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探讨高校生态环境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有效地普及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后备军。培育大学生强烈的生态意识、良好的生态行为、高尚的生态品质既是大学生实现全面和谐发展的现实需要,更是美丽中国建设的基础和关键。当前,我国大学生生态意识普遍淡薄,生态行为严重缺失,生态品质有待提高。培育和提升大学生生态修为,需要政府、高校、家庭以及大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2.
协同学理论视角下的当代中国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协同学为代表的复杂性科学理论研究的主体及其适应性与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研究涉及到人的意识问题,而人脑本身就是复杂性科学研究的对象之一;社会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而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本身也需要各个不同系统的互相配合才会获得更好的效果;协同学把不同学科共同存在的协同现象抽取出来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这也与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研究具有契合性.协同学理论表明:政府对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产生、发展起着主导的作用,政府是慢变量,它决定着其他的快变量;舆论力量可以决定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影响大小;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是一个巨系统,需要建立家校社一体化的机制.  相似文献   

13.
在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进程中,大学生无疑是最重要的力量之一.然而在现状的研究中发现,不少大学生对于生态文明的基础知识掌握不够全面,且不具备一定的忧患意识,行为素养也不够积极,因此导致了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参差不齐.基于此,高校不仅要充分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平台进行生态文明教育,还要将各类课程与思政理论课相结合,使生态文明教育渗透到各类课程中去,形成协同效应.以改变以往单纯依靠思政理论课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的局面,以提升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与波兰大学生环境意识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年轻人是21 世纪的主人,未来社会的环境生态质量一定程度上决定于他们的环境意识。了解当代大学生的环境意识,并与国外大学生的环境意识进行比较,分析差距,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有针对性地开展学校的环境教育,更好地借鉴国外环境教育的经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大学生与波兰大学生的环境意识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但同学们对参加环保活动的意向和态度是非常积极的  相似文献   

15.
刘建伟 《兰州学刊》2012,(10):166-171
通过问卷调查和座谈访谈的形式对陕西省部分高校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及所受生态教育的状况进行了调研,发现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有待提高,客观现实要求必须加强他们的生态教育,但是目前高校生态教育的开展却并不完备和规范,因而就产生了大学生对生态教育的客观需求与高校生态教育的实际供给之间的矛盾。要解决这一矛盾,必须理顺生态教育管理体制和推进机制,构建科学的生态教育教学体系,开展多样化的生态保护实践活动,造就优秀的生态教育师资队伍。  相似文献   

16.
浅谈生态文明中的公共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明体现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形成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方式,是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公共意识越来越成为实现生态文明的重要因素。因此,应以环保教育唤起全民的环境危机意识,以使每一个公民都养成良好的环保意识和行为习惯,以公共意识促进社会的文明意识。  相似文献   

17.
论我国大学生生态伦理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虹 《云梦学刊》2009,30(5):128-130
目前我国大学中存在着一些生态伦理问题,根本原因是大学生生态伦理意识的淡薄。因此,必须注重大学生生态伦理意识的培养。不仅要加强大学生生态伦理教育、提高大学生生态伦理认识能力,而且要加强大学生自身的修养.还要努力营造生态伦理的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18.
民主政治视野下大学生公民意识培育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育良好的公民意识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大学生是未来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力量和实践主体,其公民意识水平直接影响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进程.我国高校现有的教育体系偏重于政治意识形态教育,公民意识的培育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高校应当发挥在培育大学生公民意识中的主导性作用,积极探索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生态文明意识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体现,加强公民生态文明意识培育,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公众生态文明意识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了应对及加强生态文明意识培育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0.
韩晓阳 《理论界》2013,(11):104-106
生态文明提出的背后具有深邃而严峻的原因,生态文明的出现不仅仅是为了解决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而是要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为人类发展找到新的出路,从而引导人类的发展方向.生态文明的建设是漫长的过程,其建设不仅要靠物质生产方面的进步,也需要精神意识层面的保障.所以生态文明的背景下公民道德意识建设该何去何从,是当下值得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