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将社会拥堵作为一种现象进行考察,明确其存在的背景、表现的方式以及显示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才能得以实现更进一步的原因分析.社会结构固化、社会流动受阻成为社会拥堵现象产生的宏观背景.社会拥堵在社会空间、生活空间和心理空间上都有十分明显的表现.社会现代转型的时空压缩、社会发展的特定阶段以及社会断裂与整合的结构张力是社会拥堵的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2.
如果将社会流动渠道看成交通道路,那么在社会流动的道路上也存在着拥堵.转型时期,社会阶级阶层结构出现固化趋势,社会流动过程受阻导致大规模的人群无法实现社会地位的向上或向下流动,从而滞留并集聚在某一特定的社会空间形成社会拥堵.“社会拥堵”这一概念用于考察因为社会流动不畅而导致的人群阻滞、拥堵状态,当下新出现的“蚁族”、“X二代”等族群以及规模持续扩张的原有社会底层都是社会拥堵凸显的表现.破固化、促流动,文章从宏观和制度两个层面提出社会拥堵的疏导策略.  相似文献   

3.
社会流动与流动渠道:农民城市打工现状的理论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社会流动的相关理论、特别是社会流动渠道的角度出发,分析我国现阶段的农民工城市流动现象,可得出以下结论:(1)我国农民工流动绝大部分为水平流动,向上的垂直流动少之又少,其工作现状令人担忧;(2)农民工流动的渠道单一,大多仅依靠自身的社会资本,其它流动渠道堵塞,由此形成诸多社会问题;(3)农民工水平流动的渠道是社会资本,而导致其向上垂直流动的主要渠道是人力资本.  相似文献   

4.
教育作为促进个人社会经济地位获得和代际流动的重要因素,受到学界广泛关注。功能主义认为教育是提高个人社会经济地位和实现代际阶层流动的重要因素,而冲突主义认为教育是优势阶层社会地位再生产的工具。教育代际流动的内在逻辑表明,先赋性因素、自致性因素和社会性因素不仅为个人代际流动奠定了基础条件,而且为社会的群体流动提供了可能的实现路径。通过发挥教育的育人功能、选拨功能和社会功能,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向上流动和实现自身价值的机会,推动形成群体流动的美好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5.
“民工潮”现象的社会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民工潮是在我国经济和社会改革深化的过程发展起来的农民和农村人口的临时性的机械迁移,是我国农村乃至整个社会新的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机制运行引发的一个社会经济现象.从另一种视觉来看,民工潮包含的两个社会流动过程涨潮(农民从农村向城市流动)是一个下降的社会流动过程,而落潮(民工回乡)是一个向上的社会流动过程.民工潮是增强我国农村和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活力的重要因素,对我国城乡的稳定发展也有特殊的积极意义.对民工潮的疏导是长期性工作,除了要促进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和乡镇经济发展,让农业剩余劳动力尽量就近转移外,政府的服务工作和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也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转型期辽宁代际职业流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转型过程中辽宁老工业基地的代际职业流动的状况说明,先赋因素的父亲职业对子代职业流动具有一定的影响。尽管辽宁存在较高的代际职业流动率和向上流动的趋势,但是优势职业被优势群体所控制的倾向也非常明显,生产工人等职业也表现出了较强的代际继承性。国有大中型企业高度集中的辽宁,职业流动的结构性制约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7.
机会公平是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理念。通过对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CGSS)的分析发现:主观社会阶层认同越低的群体对当前社会机会公平的认同感越低;向上的社会流动能有效提升其对社会公平的认可,而其效应主要体现在主观社会阶层认同较低的群体上。在机会公平开放和程序公正的基础上推动合理有序的社会流动是塑造健康平和的社会心态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8.
对于"社会"这个概念,社会学文献中至少存在三种不同的用法:与"国家"相对应的"社会"概念(相对独立于"国家"行政系统之外的那部分人类交往领域),与"共同体"相对应的"社会"概念(一种与"共同体"完全不同的人类群体类型),与"个人"相对应的"社会"概念(泛指人类个体以特定形式形成的各种群体或结合体)。所谓"社会建设",就是要对第三种含义上的"社会"当中今天依然存在并发挥着积极作用的那些结合体本身(家庭、家族、宗族、村庄、社群、社会网、各种正式组织、社会团体、国家等)进行"建设"。它一般包括了四个方面的主要内容。而具体到现代社会建设,其主要内容就是:优化人口品质、完善保障机制、推进自由平等、理顺社会流动。  相似文献   

9.
山城“棒棒军”是重庆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经济社会现象,在重庆的大街小巷随处都有“棒棒”的身影.本研究以问卷调查法为主,辅以个案访谈和实地观察的方法,以重庆市沙坪坝、渝中、渝北、江北四区抽取的400名“棒棒”为样本,主要围绕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地位边缘化和凝固化几个变量,从个人及家庭基本情况、生活境况、工作情况、社会支持状况和社会心理五个方面进行定量的描述和分析,整体展现山城“棒棒军”当前的生存境况:即“棒棒军”群体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呈现双重匮乏的状态,他们的社会经济地位不仅边缘化,而且呈现出凝固化的倾向——山城“棒棒军”难以实现有效的向上的社会流动.  相似文献   

10.
“杀马特”群体是社会转型和代际变迁双重因素作用的产物,他们既是社会竞争的边缘人群,也是劳动力市场的社会弱势群体。不过,“杀马特”群体通过个体的微观行动,建立了一种基于城市而不落脚城市的消费模式并实现了个体的低端城市化;同时借助符号消费和虚拟空间建构了一种不同于政府主导的“亚”社会转型模式。在这个过程中,虽然“杀马特”群体的阶层地位、社会身份、消费方式、价值观念等跟主流社会日益疏离,但却形塑出他们共享的个体符号和群体认同,完成了他们所追求的城市化或“主流化”。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党员是中国共产党队伍中特殊而重要的一个群体.代表着一种社会角色,是高等学校校园主流文化的践行者.但在社会转型的新形势下,受社会反文化、高等学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问题等因素的影响也呈现出内在动力不足的表现.高等学校学生党建工作者要积极通过提高党员内在凝聚力、增强学生党员社会互动、塑造基层学生党组织形象,以引导学生党员将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有机结合,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相似文献   

12.
基于CGSS(2017)数据,以比较流动的方法描述教育、职业和阶层这三个指标的代际流动水平,并揭示各关键变量对代际阶层流动的影响路径。研究表明,我国整体的代际流动现状以短距离向上流动为主;教育规模扩张未能有效提升代际流动水平,但能促进代际流动的内部均衡化,缩小内部差距;代际流动现状中仍存在显著的城乡差异和区域差异。表现为:农村地区、西部和中部区域的子代更容易实现较长距离的代际向上流动,但流动的内部不均衡性也更为突出;城市地区和东部区域的子代较难实现代际向上流动,但流动的内部差距较小、分布较为均衡。我国当前的社会结构是开放性的,教育这一自致性因素仍是底层群体实现代际向上流动的最重要通道,但高校和社会也需要有所行动。  相似文献   

13.
市民社会的概念与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市民社会的概念和特征进行了初步考证,并指出了这些研究对于当代中国建设现代法治国家或向市民社会转型的意义。指出市民社会的基本单位是独立的个人,市民社会是由独立的个人组成的联合体,本质上是一种商业文明。市民社会是当今人类文明社会的主要表现形态之一。  相似文献   

14.
社会流动是增强社会活力、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通过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可有效推进农村人口的向上社会流动。美国、日本、德国、英国等发达国家教育管理的相关经验能为我国提供借鉴。这些经验包括:在基础教育领域注重课程多元、教师流动和多样化办学等基点;在职业教育领域推行部门协作、均权管理和注重评估等举措;在高等教育领域形成社区化、开放化和均衡化等趋向;在继续教育领域形成立法、财政和学分互认等保障。由此得出的启示是:经费投入和使用要向农村教育倾斜;要开展成果认证和转换,为农村群体构筑社会流动通道;要完善法律制度,推进城乡一体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要构建多维终身教育体系,促进农村人口向上社会流动。  相似文献   

15.
主观幸福感是个体对自身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价,受多种因素影响。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7年数据,研究教育代际流动对子代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结果表明:父母受教育程度越高,子女实现教育向上流动的可能性越大,子代主观幸福感越高;教育代际向上流动的子代主观幸福感显著高于教育代际向下流动的子代。据此,从政府、社会和个体层面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推拉理论”视阈下我国农民工社会流动的动因探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中国现代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农民工的大量流动成为不可避免的现象.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个特殊群体城乡流动的原因和动机十分复杂,推拉理论认为:农民工的社会流动是流出地的排斥力和流入地的吸引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推拉理论"的框架下进行探析中国农民工的社会流动具体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社会流动视角下的农民工返乡创业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社会发展的每一个阶段,农民问题有其自身的特点。由于市场化改革,原有体制的变动,社会流动机会的增加,农民工的社会角色发生了变化。近年来,一个具有创业意识的群体在农民工阶层中悄然兴起,这成为当下中国社会流动研究中的热点话题。本文探讨返乡创业的现状、社会流动与返乡创业的关系,提出促进返乡创业成为向上流动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8.
高等教育:从促进个人流动到促进社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具有社会化和选择性的双重功能。高等教育调节与制约着社会流动与社会分层,为社会秩序的和谐、稳定、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通过高等教育,个人获得向上流动的机会,形成新的社会分层。在当代社会,中间阶层的形成与高等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高等教育通过它的筛选机制,使社会成员的分层合理化,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本文从促进个人流动到促进社会发展探讨了高等教育的功能。  相似文献   

19.
农民工社会流动研究:以个案访谈为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深圳、苏州、北京、成都四个城市的个案访谈资料表明:农民工城市社会地位的获得受到诸多制度性障碍的限制,主要表现在农民工的身份认同、地域排斥等方面。在城市生活中,农民工主要通过教育和技能实现向上流动,而逆向流动则是他们面临城市社会排斥的一种无奈选择。  相似文献   

20.
社会阶层分化背景下,收入代际良性流动能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采用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探讨子代教育和社会网络对收入代际流动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子代教育和社会网络均能促进收入代际向上流动,前者作用较后者更大,二者交互变量的影响显著为正。进一步研究发现:提升子代受教育水平是城乡居民、东西部地区及中低收入家庭实现收入代际向上流动的主要途径,而社会网络对农村、中部地区及中等收入家庭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面向教育和社会网络,城乡居民应结合地域及自身资源,充分借力教育促进子女实现收入代际向上流动;中部地区和高收入群体要提升子代教育质量,提高教育促进收入代际流动性的彰显度;低收入家庭亟需迈向中等收入群体,继而融合教育和社会网络力量以达到收入代际跃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