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哲学革命实质研究的焦点问题在于新唯物主义的"实践"与"历史"形式之争.要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实现哲学革命必须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历程和内在逻辑进路.马克思的哲学革命经历了具有内在联结和深层递进的从实践的唯物主义革命到历史的唯物主义的复杂性过程.实践的唯物主义的哲学革命的对象是一切旧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革命的对象直接就是实践的唯物主义,是立足自身新哲学的内在性革命.从实践的唯物主义到历史的唯物主义的深层逻辑递进的革命实现了哲学与经济学内在融合,新哲学成为"历史科学",打通了通往现实实践的出口,成为彻底改造世界的哲学.实践的唯物主义虽然已经蕴含着深刻的哲学革命,但它只是马克思实现哲学革命总过程的一个阶段、一个组成部分和基础性环节,因而不能把实践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等同视之,从实践的唯物主义到历史的唯物主义的新哲学自身的内在革命才标志着马克思哲学革命的真正完成.这一复杂的思想历程表明了马克思所实现的哲学革命的长期性、复杂性、深刻性、彻底性和深远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体现了马克思哲学的彻底批判精神.我们应该在更宽广的视野中理解马克思所实现的经济学科学转向的哲学革命.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一条的解读,提出:对《提纲》第一条的基本观点不能只在认识论的意义上理解,而要把它首先看作是本体论意义上的革命变革。只有从本体论上理解马克思所强调的实践观点,才能正确理解《提纲》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3.
构建了系统分析模型,利用系统分析模型对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文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提出了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文三个部分篇章结构说,并突出系统分析和整体把握原著本真含义。在继承传统教学对原著本真含义理解的基础上,认为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文第二条至第十条是从具体内容上批判了唯心主义、旧唯物主义的哲学范式,确立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范式;认为第十一条,与第一条相呼应,指出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实践性、阶级性、革命性以及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通过对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文系统研究,提出了高等院校研究生《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教与学几点建议,以及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解释世界"是哲学的一个基本的、普遍的功能,马克思哲学也不例外。我国哲学理论界之所以把马克思哲学的性质视为"改变世界",根源在于对马克思1845年写成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十一条中"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句话的错误解读。我们不应该对马克思哲学的性质作过分的、夸大的解读。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哲学与"绝对的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是当代马克思哲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把这个问题与如何理解马克思哲学对黑格尔哲学的"颠倒"联系起来思考。我们认为,一种形而上学话语的哲学性质就在于它拘执于它所反对的东西的本质之中,所谓形而上学的命题反过来仍然是形而上学的命题。人们依循着形而上学的"颠倒"来制订其解释马克思哲学的方向,这是现代性之巨大镜像,它集中体现了作为形而上学之不变本质的部分结果。只有立足于"历史科学",突破形而上学或现代性视界,才能真正理解马克思对形而上学的批判之要义,也才能正确阐发马克思哲学的革命性质。  相似文献   

6.
标志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的重要文本——《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存在着马克思的原始稿和恩格斯的修订稿两个稿本,学术界产生了两种不同的观点;而这两种观点,都未能恰如其分地认识《提纲》的本真内容,也未能正确判断马克思、恩格斯之间的关系。以MEGA2中《提纲》德文的两个稿本为依据,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关系的具体分析与重新阐发,发现两份稿本的基本思想是一致的;在思想、脉络根本一致的前提下,恩格斯对文本进行了细致的加工,这体现了恩格斯精神与其独特的历史作用。同时,两个稿本的两处细微差异(第三条、第十一条),说明今天重新研究马克思原始稿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7.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第一条标志着马克思已经打开了新世观的视域。在这一条中马克思对旧哲学作的批判在今天看来仍有重要的启示意义:现代西方哲学和传统中国哲学虽然克服了旧哲学的种种弊端,却还没有达到马克思的高度和深度。马克思新世界观的两个始源性概念便是感性活动与实践。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的哲学革命起源于对人的再认识。经过《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再到《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系统地提出了唯物史观学说。其中,"现实的个人"的思想乃是其唯物史观的现实前提,它直接涉及到历史的真正主体以及马克思历史哲学的逻辑起点等问题,并且要求与马克思有关"社会化的人"及"人类社会"等思想本质内在地联系在一起。只有这样的理解,方能说明马克思在何种程度上超越了黑格尔以及费尔巴哈的抽象历史观,并真正创立了唯物史观。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第十一条在学界引发了诸多争论, 其焦点在于如何理解 “哲 学家们” 的指涉对象、 马克思是否放弃 “解释世界” 的理论诉求以及 “解释世界” 与 “改变世界” 之间存 在何种关系的问题。 在笔者看来, 探讨 “哲学家们” 的指涉对象理应自觉置于马克思创作 《关于费尔巴哈 的提纲》 的学术背景和时代环境进行考察, 马克思视域中的 “哲学家们” 实际上具体指向某一类人; 在是 否放弃 “解释世界” 的诉求上, 马克思确实舍弃了哲学性质维度的 “解释世界”, 但并没有完全放弃哲学认 知意义上的 “解释世界”; 在 “解释世界” 与 “改变世界” 的关系上, 要结合马克思的思想发展进程以及哲 学观变革的意义予以整体审视。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 重思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第十一条, 对继承与发 扬马克思的实践哲学精神及其价值旨趣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我对马克思哲学的研究致力于阐述这一哲学的当代性质和当代意义。由于注意到第二国际理论家和西方马克思主义早期领袖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阐述中的尖锐对立,我试图将问题的探讨和应答引入到存在论的基础之中。因此,研究的重点便是马克思的存在论革命及其对现代形而上学的决定性超越。当这一存在论革命同时成为历史唯物主义的真正基础时,马克思主义哲学便史无前例地开辟出了一条通达社会现实的道路。正是这条道路意味着最坚决地反对主观思想及其外部反思,从而为理解和把握当今中国的社会现实、积极地构成中国问题和中国经验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劳动是马克思哲学的一个重要主题。作为通向自由的途径,马克思的劳动概念摆脱了"被强迫的谋生活动"的标签,而发展为一种新的实践原则,即"自由劳动",这是一条由劳动开启的"解放之路"。因此,只有站在"自由劳动"的基点上,我们才能真正理解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亦即"资本批判"的理论旨趣和"劳动解放"的革命要求,以及马克思对西方传统哲学"意识内在性"的根本超越。  相似文献   

12.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明确提出"从人间到天国"的哲学致思路向,标志着马克思和一切传统哲学作了根本性和原则性的划界.这种致思路向的批判所指就是要终结一切形而上学,从现实的人的感性活动出发,确立起哲学革命的实践原则和历史原则.理解马克思哲学的致思路向,有助于准确理解马克思哲学的根本性质,以及更加深刻地理解马克思哲学...  相似文献   

13.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哲学形成过程中的一篇重要的哲学文献。它包含了马克思的"新世界观萌芽",但其思想并未完全成熟,其主要表现是:文献虽然弘扬了实践观点,但这里的实践概念还仅仅是一个包含了主体能动性的抽象的实践概念,而成熟的马克思哲学的实践概念则是一个现实的实践概念,即社会历史的概念。由于《提纲》还没有提出新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历史的解释原则、历史的思维逻辑和历史的评价尺度,因而在关于社会和人的理解上,《提纲》也未能实现从抽象的人和抽象的社会向现实的人和现实的社会的转变。因此,我们在对马克思哲学的研究中不能完全以此文献为标准,特别是不能用《提纲》的观点去消解和贬低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形成的成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一个重大思想成果就是对劳动的存在论的重新阐明.这一阐明不仅消解了传统哲学对劳动的抽象思辨的理解,而且也堵塞了对人的本质作人类学或知性科学的理解,同时也本质重要地开启了现代西方哲学的全部问题域.深刻领会马克思的这一思想成果,不仅有助于厘清马克思哲学革命发生之进路,而且有助于理解当下社会之生活.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许多学者把人的本质被归结为社会关系,其依据就是《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六条。《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对旧唯物主义的一次清算,第六条集中批判了费尔巴哈对人的直观理解,抽象地把宗教本质归结为为人的本质。同样,把社会关系归结为人的本质也是向经验主义的回归、向费尔巴哈的回归。马克思在这里并没有确切地规定人的本质,而是给出了探寻人的本质的思想理路,即从人的现实性出发,综合其全部社会关系。根据马克思其后的著作,我们认为,马克思把人的本质归结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样,我们才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共产主义是人的本质全面实现的运动,以实现每一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为最高理想,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学说。  相似文献   

16.
作为包含着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吸引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的研究目光。《提纲》第一条作为全文的总论,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伟大变革;第二条不仅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革命性变革的成果,同时具有重要的历史观意义;第三条探讨了人与环境、教育的相互关系;第四至十条可以看做是对新唯物主义历史观的论述和对费尔巴哈哲学的彻底批判;第十一条彰显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和马克思人生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具有强烈的现代哲学意义。 现代哲学对传统哲学的一项澄清在于, 现代哲学 试图以存在关系为基础的存在论取代传统以认知关系为基础的本体论, 以此克服传统哲学对存在与存在者的 混同。 从存在论哲学的视野来看, 马克思对传统哲学的迷误有着清醒的意识, 并且已经预先发动了一场把本 体论转向存在论的革命。 马克思立足现实的人的生产生活, 将自身的思想建立在坚实的存在论基础之上, 通 过实践活动来解释人与世界及其关联的历史性生成, 揭示人的实践活动的存在论内涵, 克服了传统哲学对存 在关系与认识关系的颠倒。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2条中扬弃了西方哲学关于真理现实性问题的争论,通过新实践观在根本上突破了观念形而上学的藩篱,解决了"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的难题,在本体意义上消解了传统哲学中一系列的二元对立。基于实践本体的新唯物主义,以真正的现实性消除了唯心主义的意识形态幻像,而且从根本上克服了旧唯物主义消极的直观性。马克思真理现实性的思想显示他真正找到了由抽象的观念世界回归感性世界的哲学道路,不仅终结了传统形而上学,而且比现象学、解释学等思潮更早、更彻底地开启了在生活本身中寻找真理的哲学变革。这一崭新的现代哲学视野应当成为我们深入理解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基点。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出场的文本路径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三部著作,由于以往对《手稿》的哲学革命价值的忽略,使得对其价值的重估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马克思在哲学研究范式和哲学本体论这两个纬度上实现了革命性变革: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实现了哲学范式的根本变革——从意识哲学向实践哲学的转变;马克思哲学革命在本体论上实现了从“世界何以可能”到“人的解放和自由何以可能”的转变,我们应并在把握马克思哲学革命实质的基础上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20.
如何理解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在历史视域中关涉到对马克思哲学与传统西方哲学关系的识别,在现实层面则导向对马克思哲学当代价值的不同认肯,因此是一件命运攸关的事情.本文从梳理马克思有关"消灭哲学"的言论开始,通过对马克思哲学与传统西方哲学的差别性比照,从哲学形态转变的意义上揭示了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