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玲 《中国藏学》2001,(1):127-128
当云南中甸被一些人视为西方探险者所向往的“香格里拉”之后,迪庆藏族自治州的知名度便迅即提高。不少对迪庆高原风土人情的描写虽然大同小异,却也颇得媒体青睐。其实,早在这些新闻和游记之前,就有一些厚重扎实的专著问世,细致周详地刻画了云南藏区的方方面面。王恒杰先生的《迪庆藏族社会史》(中国藏学出版社,1995)就是其中出色的一本。  相似文献   

2.
云南藏区暨迪庆藏族自治州,为云南省纬度和海拔最高的地区,素称“高原之患”。历史上为我国西北和西南古代民族经济、政治和文化交流的通道,汉藏友好往来的桥梁。由于她所处的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地位,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了自身的既有别于西藏又不同于其他民族地区的几个重要特点。本文根据藏汉文史料,试就云南藏区历史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这些特色及其成因进行归纳研究,以为引玉之砖。一、云南藏族历史的几个特点(-)多民族多元文化交汇发展的特点。演藏(迪庆藏区)不同于西藏也不同于内地的主要特点是,这里在两千多年前…  相似文献   

3.
一、解放前藏文使用概述迪庆州位于云南省西北部,青藏高原南缘,与西藏、四川藏区相邻,总面积为23870平方公里,现人口为315316(根据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时的统计数)。它是以藏族为主体的民族自治州,解放前处于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社会,教育十分落后,城镇以外的广大藏族人民懂汉语文者为数很少。据《中甸县志》记载,迪庆人民“成习藏经、不识汉语,推进城市者渐能通晓。”;“家以藏经为富,皆古宗字(古宗:中甸附近少数民族对云南藏族的称谓),来自西藏”;这里“语言用通事‘”。而且“凡汉人与其往来文件,恒常使用应翻译之…  相似文献   

4.
朱玲 《中国藏学》2002,(3):145-147
当云南中甸经考证被确认为是西方探险者向往的“香格里拉”之后,它所在的迪庆藏族自治州的知名度便迅即高涨。不少对迪庆高原(青藏高原边缘)风土人情的描写虽然大同小异,却也颇得媒体青睐。其实,早在这些新闻和游记之前,就有一些厚重扎实的专著问世,细致周详地刻画了云南藏区的方方面面。王恒杰先生的《迪庆藏族杜会史》(中国藏学出版社,1995,北京,11.80元)就是其中出色的一本。 这本书虽然看上去并非鸿篇巨制,却以20万字的篇幅涉及了从石器时代到1949年之前的时间跨  相似文献   

5.
几年前,我到云南丽江参加东巴文化节,云南省社科院院长何耀华同志建议我顺便到中甸去看看。他告诉我,中甸是迪庆藏族自治州的首府,中甸县委书记齐扎拉同志是一位很优秀的藏族干部。抵达丽江的第二天,齐扎拉同志特意到丽江来接我们。我被他的热忱所感动,也对神秘的茶马古道怀有一点好奇心,于是有生以来第一次踏上了迪庆高原,第一次访问了藏族居住区。在中甸虽然只逗留了两天,但朴实的藏民、瑰丽的山川,都给了我很深的印象。尤其印象深刻的,是齐扎拉同志对于发展藏区经济、改变藏区落后面貌的热切的企盼和深入的思考。我很少见到一…  相似文献   

6.
云南藏族主要居住于滇西北部的迪庆高原,部分散居在贡山、宁浪、丽江等地。滇西北是我国著名的横断山脉地区,这里的民间文学艺术丰富多彩、风格独特。笔者通过多年实地考查,现就滇西北藏族民间的说唱艺术,做个大体分类和介绍。一、“百协”在古代战争中,任何一个民族都要在战前对将士进行战斗动员,而古代藏族人民除了一般的口头动员外,还有一种以文学艺术的形式来表现战前动员的特殊形式,即百协。百协一词在云南藏语中意为激励,因百协的说唱中,内容多以颂剑为主,所以有人译  相似文献   

7.
嘉绒藏族是藏区的一部分,嘉绒藏区本部在今四川省西北高原之大小金川流域。嘉绒藏族举行婚礼,其婚仪的内容极为丰富,尤以礼仪中的颂辞最为精彩。长期以来,嘉绒藏族婚仪仅被视为民间习俗,很少有人对它从历史和宗教的角度去进行深入地研究,更不知道它的渊源何在。笔者在撰写《金川县志》的“民族、宗教”篇时,查阅了部分藏、汉文字资料,又到嘉绒藏区调查考证,发现这些地区的婚仪与苯波教的婚姻仪轨在很多地方相一致。苯波教是中国藏区古老的原始宗教。在世俗眼光看来,藏区的宗教典籍中不可能夹杂婚仪内容,可是,在苯波教大本营嘉绒…  相似文献   

8.
在社会变革、新技术革命和现代意识三位一体的历史潮流冲击下,形成于我国西北与西南古代民族交流古道上的迪庆藏族传统文化,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与选择:究竟应当如何正确认识处于震荡中的迪庆藏族传统文化?如何使迪庆藏族文化转换为具有迪庆藏族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严峻的现实引起了迪庆藏区人民对这一系列时代提出的历史课题进行思考、反思和抉择。  相似文献   

9.
云南藏区即迪庆藏族自治州,是除西藏外全国10个藏族自治州之一,地处滇、川、藏三省区结合部的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核心区,历史上是西南“茶马古道”的要冲。近年来,迪庆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提出并完善了“生态立州,文化兴州,产业强州”的发展思路,努力提升香格里拉品牌,全力培植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绿色支柱产业,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走可持  相似文献   

10.
维西, 地处青藏高原向云贵高原的过渡带,位于滇西北横断山脉的深山峡谷之中,是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所辖的一个傈僳族自治县,也是我国惟一的傈僳族自治县。维西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期这里就有人类生息劳作。历史上,它的所属几经变化,到1931年正式有了维西县设置,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则是1985年建立的。傈僳族是云南的独有民族之一,总人口近60 万人,占全省少数民族人口的4.48%。主要聚居于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和维西傈僳族自治县两个自治地方,其余分布在丽江、迪庆、大理、保山、德宏、临沧、思茅、楚雄、昆明等地。这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其族称…  相似文献   

11.
藏族     
藏族藏族人口约460万,主要分布在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这里名山大川纵横排列,长江,黄河发源于此。藏族自称“博巴”。历史上人们曾对藏族有许多不同的称谓:唐宋称“吐蕃”,元代称“吐蕃”,“西蕃”,明代称“西蕃”,清初称“图伯特”、“唐古特”等。...  相似文献   

12.
“安多藏区藏族文化面向21世纪 学术研讨会”在兰州召开 中国藏区是由卫藏(西藏自治区)、康巴(四川甘孜州、西藏昌都地区、青海玉树州、云南迪庆州等)和安多(青海藏区、甘肃藏区和四川阿坝州等)三大藏语方言区构成的。安多藏区是中国藏  相似文献   

13.
如果你的脚步穿越中国的整个藏区,你会看到,在同一片信仰的天空下,艺术文化的大同与大不同。在云南藏区的中甸(中甸为县名,现更名为香格里拉县,是迪庆藏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这里的锅庄有藏族锅庄共有的激情与多情,也有其他藏区锅庄不可重复的精彩与感动。  相似文献   

14.
1935年4月至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中先后途经今四川阿坝和甘孜、云南迪庆、青海果洛、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红军顺利经过社会政治制度复杂,经济落后,存在很深民族隔阂,环境条件险恶的藏区,是由于红军不畏艰难困苦,战胜了围追堵截的敌人和恶劣的自然环境,而红军对藏区开展的一系列宣传活动,消除了藏族民众的隔阂与恐惧情绪,得到他们的理解、认同和支持,是红军顺利经过藏区,最终取得长征胜利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珍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长征过藏区文物遗存,是红军和藏族人民在中国革命危难之际,同心一致,共同谱写出中国革命胜利篇章的历史见证。本文以此为研究对象,述析红军对藏区的宣传活动,发掘蕴积文物背后历史深处的民族团结洪流。  相似文献   

15.
文章针对学术界对民主改革前四川藏区政治和宗教关系的不同界定和争论,以较为典型的个案表述了作者的一家之言。认为,在康区的某些地区,称“政教合一”更好;在安多藏区的一些地区,则可视为“政教联盟”。“合一”和“联盟”,都分别典型地体现了民主改革前四川各地藏族政治生活的基本特征。而统而论之,还是宜称“政教合一”。  相似文献   

16.
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地处横断山脉南延部分,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使这里成为中国高山植物最为丰富的区域,堪称“生物资源宝库”和“天然高山花园”。种类繁多的高山花卉如同一匹匹五彩缤纷的藏锦铺展在雪山、草甸和湖泊之间,构成了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笔下那个世外仙境“香格里拉”的奇幻的自然生态景观。 近年来,随着云南省政府提出的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战略的逐步实施,迪庆州花卉产业蓬勃发展,“香格里拉花卉”正逐步成为一个著名的品牌为世人所知。 在迪庆众多的植物资源中,观赏园艺植物异常丰富。世界名花杜鹃、报春、龙胆…  相似文献   

17.
迪庆高原藏族民居建筑与之相应的私人经堂建筑艺术所展示的是藏传佛教艺术所传播的特定历史产物,也是藏传佛教艺术根深蒂固于民间和全民信教的集中体现。更是民间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宗教文化深厚影响的一种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8.
新“香格里拉”宣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越来越多的人涌向“香格里拉”;迪庆藏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商机。在热闹的人流中,是否有人冷静思考:一旦无序的旅游、经济开发对迪庆的自然、文化生态产生破坏,“香格里拉”特有的民族、文化、自然、生态的和谐就会被打破?1933年,英国著名小说家詹姆斯·希尔顿在小说《失去的地平线》中描绘了一个永恒、和平、宁静的圣洁之地。这个圣洁之地叫“香格里拉”。(Shangri—La)小说“香格里拉”的原型究竟在何地?无数的探险家苦苦寻觅。九十年代初,许多中外人士不约而同地认定:“香格里拉”就在迪庆!其腹心地就在中甸。在迪庆中甸语言…  相似文献   

19.
迪庆藏回的形成是回族以少数者身份进入藏区,与藏族相比,在人口数量上占绝对少数,他们长期与藏族生活在一起,在藏族文化的影响下,其藏化现象比较普遍,他们讲一口流利藏语,穿藏服,绝大部分回族与藏族有亲缘关系,回藏通婚非常普遍,一些回族家庭成员中既有信仰伊斯兰教者,也有信仰藏传佛教者。部分改信藏传佛教的回族,其民族属性也改为藏族。  相似文献   

20.
藏族有句谚语“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痛”,由此可见,茶是藏族不可缺少的生活必需品。近年来,随着藏区经济的飞速发展,藏区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也随之提高,能喝上有质量保障的“低氟藏茶”更是藏区人民的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