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细读<水浒传>原文和明清评点家的点评,<水浒传>塑造的女性人物有好有坏,明清书评家对她们的评价亦有褒有贬,这与当时所处社会现实是相吻合的,既不是特意反女性,也不存在情与理的矛盾.  相似文献   

2.
男权语境下,女性冲决罗网的盲目与乏力,增强了<雷雨>的悲剧意义,而女性与生俱来的依附和对男性掠夺的坦然,几乎消解了突围的价值意义.女性的解放,最终取决于女性的自觉.<雷雨>的男性视角决定了剧作中女性与作者自身无可避免的局限.  相似文献   

3.
在商业文化大潮的冲击下,女性作家以出卖自己肉欲生活为主的下体写作风气似乎令女性文坛陷入了一阵阴糜,面对男权文明,她们都不得不做出了暧昧的笑容.而在<女贞汤>中,刘索拉用她张扬的女性声音唱出消沉而神秘的女性历史.通过小说文本,在读者的脑海里展开了一幅幅神秘的原生态画卷,这里的女人,癫狂而充溢着生命力.  相似文献   

4.
勃朗特姐妹二人都在英国女性文学史上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相比较而言,<简·爱>在彰显女性主体意识的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流露出受到男权话语操控的痕迹;而<呼啸山庄>则在想象的荒原上颠覆了男权社会的一切秩序.  相似文献   

5.
女性形象一直是俄罗斯艺术界着力塑造的群体形象之一.与刻画俄罗斯妇女的善良、美丽相区别的是现代的文艺作品更多地讴歌她们的勇敢和坚强.本文分析了在俄罗斯改革这一大背景下出现的电影<芦花鸡>、<老驽马>中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社会性别批评入手,分析尤金·奥尼尔的晚期经典剧作<月照不幸人>中女性人物在男权社会的性别角色规范与建构中所做出的反应,说明在表现女性时,奥尼尔能够同情地再现当时社会中女性的压抑、挫折以及她们破碎的痛苦心理,反映她们作为男权社会的受害者和牺牲品的苦难处境.  相似文献   

7.
<黄色墙纸>中的主人公"我"与<一小时故事>中的主人公马拉德太太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她们都是她们所处时代的产物;她们都是男权文化中受压抑的女性,但她们的觉醒都是无意识的觉醒,她们的反叛也是无意识的反叛;她们都走向了相同的结局--终于自由了.  相似文献   

8.
艾丽丝·沃克1982年发表的书信体小说<紫颜色>明确地表达了妇女寻求解放的思想.通过对女主人公茜莉的描写,揭露了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压制,极力表现了女性的觉醒和对独立自由的追求.本文通过分析茜莉的觉醒过程,张显出黑人女性意识的崛起.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恨海>中二位女性的悲剧命运入手,进行文本的细读式批评,指出<恨海>是一个以男性中心意识营造起来的审美世界,战乱的因素、身不由己的订婚、封建礼教以及张棣华、陈仲蔼可能有的爱情贞节观念等,对悲剧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影响,但都不足以成为悲剧最终完成的根本原因.造成张棣华和王娟娟命运悲剧的深层原因是,张棣华、陈仲蔼心中与小说家脑海中根深蒂固的男权意识.  相似文献   

10.
试析《金瓶梅》中女性形象的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形象的整体、形泉之间的相互关系出发,分析论证了古典小说<金瓶梅>女性形象塑造的倾向及原因.笔者认为,<金瓶梅>在女性的描写对象上,倾向于塑造市井女性;受制于作者笑笑生作为男人的性别意识和作家表现审美理想的需要,迎合市民阶层的审美趣味等,<金瓶梅>中的女性形象有着"类型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中国文学中莎菲、白流苏和林道静三个女性形象的生存背景、性格内涵及命运道路表现迥异,然而这三个人物在20世纪上半叶中国女性话语流变史中具有承接、对应和比照的互文关系,白流苏和林道静在个人主义的反叛道路上均是莎菲的延续,同时这两个形象又分别展示了女奴时代终结后女性道路的两种基本方式。  相似文献   

12.
现代文学史中,冰心与张爱玲所塑造的女性形象是"淑女"和"俗女"的对照,虽泾渭分明,却都基于作者自身的人生体验和对世间百态的洞察。她们殊途同归,奠定了现代意义上女性写作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康拉德小说中珏儿对吉姆的爱,揭示出帝国男儿的优秀品质,从而肯定了帝国意识形态.而爱伊莎虽然在争取女性主体性的道路上走了很远,但最终失败了.珏儿与爱伊莎的失败,应该是帝国意识形态的再一次胜利,但我们也能看到帝国强权松动的迹象.  相似文献   

14.
整合的女性形象——奥尼尔中晚期剧作中的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奥尼尔在中晚期三部剧作中描述的公爱碧.普特南姆、玛丽.泰龙和乔希.霍根三位女主人的形象,没有单纯继承西方文学作品中女性传统的、类型化的创作传统,而是采用形象整合的创作手法,再现了具有双重乃至多重性格的活生生的女性形象:母亲-妓女(地母)、毁灭(陷阱)者-拯救(受害)者,透出作者“客观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15.
经典化过程中的《聊斋志异》女性形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聊斋志异》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经典,其经典化的过程是不断被建构、解构的动态过程。这一过程中,女性形象的研究成为反映经典化过程的主要侧面。《聊斋志异》女性形象的经典价值建构是在特定的历史语境、意识形态下通过文学史、著作等形式得到了确立,因此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历史性、目的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汉字中与妇女性别相关的"后"、"好"、"男"、"女"、"夫"、"妇"等文字入手,论证了中文汉字在造字和训释过程中,男尊女卑观念所造成的对女性的歧视和贬抑;论证了在长达数千年的岁月里,妇女在汉语言文字中被咀嚼成"贱"和"内"的身份和角色;论证了中国封建文学史书写对古代闺阁文学的歧视和排斥;论证了晚清末年秋瑾的出现,以其历代才女所罕见的豪放雄健的诗词,宣告了一部中国传统女子文学史的终结。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 40年代 ,男、女作家的小说创作在塑造现代女性形象时是两种文本、两种声音。同是女性对个人的坚执 ,男作家看来是自私、残忍 ,女作家看来则为对自我的尊重 ,对自由的尊重 ;同是女性对欲望的狂炽 ,男作家看来是淫荡 ,女作家看来则是自我生命成熟的标志 ,自我生命意识的张扬。男作家看来 ,如此 ,女性解放走上了反面 ,女作家看来 ,如此仍不够 ,仍不足以撼动男性中心世界的根基 ;男作家的创作有一股郁结之气 ,女作家创作则让人感到世界荒凉。对于人们进一步思考男权社会里女性处境、地位和命运不无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为什么我们会如此满怀激情地关注高成长企业和女性创业呢?因为创业精神(又称为企业家精神)是一个国家发展和进步的原动力。正是企业家为社会创造了新产品,提供了就业机会,同时也为自己和合作伙伴赚取了可观的回报。但是,在所有自我创业的女性中,真正让企业快速发展并取得巨大成功的却是少数。女企业家们在创业中遇到了许多困惑,特别体现在管理方面与男性企业家的不同和她们所具有的优势。为了更好管理她们自己的企业,需要发挥“柔性管理”,创出自己的管理特色。  相似文献   

19.
当代著名印第安女作家路易斯·厄德里克的小说《爱药》对男性人物和女性人物作了二元对立的刻画。男性多无视印第安文化传统,性格暴戾,结果全都成了生活的失败者;而女性人物对待生活的态度更为积极,对印第安传统也更为敬畏。从小说中的四位男性和三位女性人物身上,反映出作者的女性主义创作倾向。  相似文献   

20.
王安石家族女性文化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为祖母辈、母辈不出闺门的家庭教育促成王家男子走上仕宦的道路和女子读书风气的形成;第二阶段为王安石同辈的手足分离后,家族女性文化呈现繁荣,王家女性以诗书相高的风气,突破了传统女性的追求;第三阶段,王安石政治主张及官场得失对家族下一代女性产生的影响,形成迥然不同的两种文化风格.随着王安石的离去,王氏家族女性文化也接近尾声,其盛衰是中国传统家族女性文化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