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关于基础产业理论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提出基础产业新概念。基础产业是生产农产品、服务产品和基础工业产品的产业群体,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中起根础性作用。基础产业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基础产业,是指第一产业农业和第三产业服务业;广义基础产业,还包括第二产业中的基础工业。基础设施是服务业提供服务“产品”必须的基本物质条件,但不是一个产业。鉴于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的概念、内涵和外延都不完全相同,因此“基础产业”英文名词不宜采用现在的“Infrastructure”(基础设施),应该采用新的专用名词“BasicIndustry”。文中还对基础产业特性、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加强基础产业科学研究的必要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我国基础产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提出利用产业投资基金对基础产业的投资来缓解基础产业资金投入不足 ,解决基础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产业投资基金的设立 ,以保证其健康运作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推进网络型基础产业改革和发展是我国“十一五”规划的方向和重点。评价网络型基础产业的改革,应当在判别是否符合市场经济发展方向的同时把行业发展、企业绩效和社会效益作为主要衡量标准。推进网络型基础产业的市场化改革,应当根据其经济特征和市场结构的基本特征,把握改革的取向和力度。加强网络型基础产业的监管,应当有利于防止形成新的垄断、保证提供普遍服务和降低行政监管成本。  相似文献   

4.
论基础产业的瓶颈制约李华,宋海林(辽宁大学国民经济管理系)一、基础产业瓶颈制约的实证分析基础产业是指为其它产业部门的生产、营运提供必需的产品或服务的产业部门,其产出量的增加构成整个经济增长的先决条件。它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基础产业是农业、能源(包...  相似文献   

5.
在阐述我国基础产业发展滞后原因的基础上,论述了BOT和ABC融资方式的运作过程与特点,从而为基础产业项目拓宽利用外资渠道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6.
推进网络型基础产业改革和发展是我国“十一五”规划的方向和重点。评价网络型基础产业的改革,应当在判别是否符合市场经济发展方向的同时把行业发展、企业绩效和社会效益作为主要衡量标准。推进网络型基础产业的市场化改革,应当根据其经济特征和市场结构的基本特征,把握改革的取向和力度。加强网络型基础产业的监管,应当有利于防止形成新的垄断、保证提供普遍服务和降低行政监管成本。  相似文献   

7.
本文论述韩国在30多年的工业化过程中,积极发展基础产业所取得的巨大成绩。韩国发展基础产业的成功之处在于:多元化的筹资报道、灵活的经营管理机制、合理的价格税收政策和企业集团的积极参与。借鉴韩国的经验,就如何发展浙江省的基础产业,可得到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8.
"网络型基础产业理论与政策"全国研讨会于2005年10月15日-16日在北京举行.研讨会由北京交通大学基础产业研究中心主办,主要就邮政、电信、电力、公路、水运、民航、铁路、物流等网络型基础产业的一般理论和政策进行深入探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铁道部、民航总局、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铁道部经济规划研究院、交通部科学研究院、国电动力经济中心、邮政科学研究院、国际水协等有关部门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北京工商大学、深圳大学、台湾政治大学、台湾台南女子技术学院等高校的网络型基础产业研究领域内的知名学者80多人参加了研讨会.  相似文献   

9.
我国基础产业具有明显寡头垄断的行业特点,这些产业中的集团企业在投资决策中的一些行为可以博弈论的观点进行合理解释。本文在分析这些特点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数学模型,对我国基础产业集团企业决策的博弈过程进行了描述,并利用该模型分析了集团企业的投资行为。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较好地反映了我国基础产业集团企业投资决策过程中的一些现象,并使这些现象得到了经济学意义上的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10.
网络型基础产业的拆分重组问题实际上是一个企业边界问题 ,网络型基础产业的拆分重组的各种不同模式在国际上都可以找到实践者。这些组织形式能够在不同国家运行下去 ,就说明这些企业组织形式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对此 ,经济学理论还没有提出一个理论框架来说明 ,本文试图在威廉姆森关于交易属性三重维度分析的基础上 ,通过提出网络型基础产业的交易属性的五重维度分析来解决这一问题 ,并以铁路为例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1.
论述了从作为胡塞尔“第一哲学”最重要的概念的“视域”概念向作为胡塞尔“第二哲学”最重要的概念的“共呈”概念的理论过渡,以及这一过渡在胡塞尔哲学中的重要的意义,认为它标志着胡塞尔现象学中的主体性理论与主体间性理论的真正的统一,并且宣告了作为所谓的现代哲学的“哥白尼式的革命”的最高产物的一种“先验现象学’学说的最终的确立。  相似文献   

12.
汉字城市的语源揭示了“城”的本质属性:(定居者所属的)大地(土)的自我实现(成).“城”的这一属性源自维柯的林间隙地原型,因而“城”的原型反映了人类进化、进步的历史及其文脉所在.其中“城”的声符字“成”(从丁从戊的结构)所含的丁火象征着城市圣火,标志着城市的灵魂;而“成”所含的大戊是城市整合力的象征.“成”之两大因素为现代城市发展提供原型思路.  相似文献   

13.
《老子》哲学以“道”为核心,而“有”“无”则是“道”的核心问题。对《老子》“有”“无”的考察,大体可分为“道”为“无”和“道”统“有”“无”两种见解。作为一种合理的诠释方式,从断句、词性、义理等方面来考察“有”“无”,可以看出“道”是《老子》哲学的最高范畴、最核心的概念,也是万物的本原、本体,从本质上来说,“道”是“无”“有”的统一。“无”是指天地形成之初的无形状态,“有”为实有,是万物之母,万物同出于它,“有”与“无”同出而异名。  相似文献   

14.
当前人们对"非公经济"这个概念的质疑越来越多了.这不是一个简单的称谓问题,而是关系到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和谐社会主义的战略和政策的问题.对经济组织最有意义的划分不是"公有"还是"非公有","国家所有"和"民众所有"的界限在市场经济中的界定才是十分必要的.希望国家在称谓上以"民众经济"取代"非公经济",并在相关政策上体现"民众经济"的理念.一个"众"字充分体现了"民众经济"的社会主义特征.  相似文献   

15.
中庸之“中”字的涵义是全面的,也是自成系统的,与其相关的“执中”、“中和”、“时中”等概念均由“中”字衍生而来。在“中”与道德的关系上,中国儒家所言“中庸”是“至德”,而古希腊中庸思想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则认为中庸是区别于自然界的人事界之“中”,是最高的善。中庸以适度为原则,但它不容易达到。人的行为必须以理性为指导,才能达到中庸。  相似文献   

16.
民族与民族主义在不同的语境、不同的历史时期其内涵也并不相同。民族与民族主义是一种历史现象,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民族和民族主义同时具有内在的规定性和价值体系的稳定性。在其演变的过程中,逐渐从最初的情感认同过渡到与国家根本属性的理性认识相结合的现代涵义,呈现出以地域意识为核心、民族自决和民族利益为表现形式、民族国家的形成为主要标志的三大特征,并形成了情感认同、文化认同和利益认同三个层面的互相叠加、互相包容的语义特征。全面认识和理解民族、民族主义的内涵,对于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7.
《荀子》中的“智德”思想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荀子>提及"知"(智)达487次,显示出对"知"(智)的高度重视.荀子突显"心"(解蔽心)的认知意义,将"知识"作为"智"的第一要义;把"是是非非"看作"智"的第二要义,将其视为"智德"的主要内涵.荀子的"智"有不同等级之分,"智德"并非只是作为辅"仁"的次德,而是与"仁德"等量齐观的主德.其意义与价值在于:承接孔孟对"智德"的重视,将"智"提升为建构整个道德实践论的基础核心概念.  相似文献   

18.
有些论家立“神刚逸柔”之论 ,未为确论。“逸”之“柔”并不会必然引出其对立面“刚”与“神”的必然联系。“北宗”论家与绘画的审美追求 ,与《文心雕龙·风骨》篇关联紧密 ,都属于“势”体系的刚性美系统。在绘画中“逸品”的生发、成熟 ,也正是刚性美系统衰落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西方哲学视野中的"和谐"与"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大多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谈论"和谐"与"和谐社会"问题.但是,以西方哲学为视野,对西方哲学中的"和谐"定义、诉求、"和谐社会"的黄金规则以及架构之维进行深入的梳理和分析,可以彰显,建立在"正义、差异、自由"原则基础上的"和谐"理念与"和谐社会"追求同样存在于西方哲学文化之中,也必将给予我们重要的启发与借鉴.  相似文献   

20.
合肥方言"子"尾词和"头"尾词比较丰富,代表安徽江淮方言词汇的一种典型特征。其中"子"尾词以两字组、三字组为主,"头"尾词以两字组居多。"子"尾词词性大多为名词,也有少数是代词、数量词、动词或形容词;"头"尾词分别有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词缀"子"在"子"尾词中主要用来表达说话人"指小增恶"的主观评价态度,词缀"头"在"头"尾词中分别表达"指小增恶"、事物发展的势头或来由以及某件事是否值得去做等多种功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