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西王母龙虎座是西南地区西王母图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造型的主要特征为西王母端坐在龙虎连体神兽座上,这与中国北方发现的类似造型的其他神兽座相似,有着共同的渊源.这种两神兽胁侍一女神的图像题材在青铜时代晚期及铁器时代早期已流行于西亚的伊朗和高加索地区,稍晚时期流行于中亚以及中国北方草原地区.通过比较研究可以发现,这些题材的内容及其传播的轨迹都与游牧民族密切相关;此外,西王母神兽座的造型与中国以西地区女神图像的一致性表明,这一造型可能与西方的女神崇拜有直接关系,或者说汉人至少在表现形式和神化手法上借用了西方的传统. 相似文献
2.
王倩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
汉画像石中西王母图像位于所属建筑物或图像右侧,东王公图像位于所属建筑物或图像左侧。因西王母与东王公名称具有表明方位的特征,由此能够推测,汉画像石中西王母图像表述的方位图式为左东右西,这与汉画像石图像描绘的方位理念互相吻合,但与科学制图学方位结构恰好相反。西王母图像描述的这种方位并非静态意义上的空间,它还是一个动态感应的关联宇宙系统,左与右,东与西,这些方位皆与五行系统相互关联。此种关联体系将自然现象与人类活动置于一个水平空间系统之内,在不同要素之间建立一种对应关系。这种空间是一种拟人化的宇宙系统,各个要素之间存在一定的象征性关联。该空间方位图式是汉代五行思想的图像表现,也是汉代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孙昕姣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7):83-85
汉代画像石中的西王母仙境中有许多蟾蜍图像,它们成为汉代人企盼永生不死、羽化升仙的重要印证。在西王母仙境中,蟾蜍的构图方式以动态形式出现,与西王母的文静雍容成对比,使仙境图像更为丰富而具有张力。从神话思维、民俗学以及汉代的阴阳五行诸多方面揭示蟾蜍物象作为汉代艺术升仙符号的重要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4.
汉画像的研究从画像的著录和画像蕴意的阐释两个方面展开。著录是阐释的基础,阐释则是著录的延伸和拓展。在阐释的研究实践中,科学理论指导下的汉画研究长于画面的考辨,而疏于解释;而艺术象征理论指导下的汉画像研究虽长于解释,却又疏于实证。由此,分析心理学的艺术研究理论即原型分析,可以说是汉画像研究的新范式。它透视艺术作品的历史文化因素,将艺术的泉源归因于远古人类生活的记忆即"集体无意识",既重实证,又善解释。如汉画像的神树、螺女、弓箭和伏羲女娲就透露出远古婚俗经过血缘杂交、到女子男子走婚、再到夫妻婚制的形成过程,追日、射日神话则是对于夫妻婚制的规范,西王母和傩戏乃是走婚和血缘群婚的遗绪。 相似文献
5.
李姗姗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0(2):113-116
我国发现的汉画像石中的马首人身神怪图像多数在西王母座前出现,对于这类图像学术界较少问津。因此,有必要结合目前我国所发现汉画像中人兽混合神怪图像的基本情况,从图像学和文化人类学角度出发,在对汉画西王母神怪侍者进行图像志的研究基础上,解读马首人身神怪的神性,结合汉代人马神崇拜,探索其背后的祭祀与祈求升仙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西王母是汉代绘画神仙题材中一个盛行的人物形象,有关西王母的课题一直吸引着许多的学者去寻根问底。这一题材的出现与汉代上层阶级的主观意志有着直接的联系,而汉代重女权这一特定的历史现象亦为西王母题材在汉画中盛行的原因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7.
王志强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1(1):136-139
"西王母"在中国古代历史和神话中是一位重要的传说人物,有关西王母的原型形象一直是人们讨论的一个话题.本文试图根据有限的文献资料,从语义分析和语源寻绎的方法入手,对西王母的原型形象以及神话中所反映的民俗事项等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8.
汉画中鼓吹乐的乐器与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鼓吹乐是汉代重要音乐种类 ,汉画像中存有大量的鼓吹乐图像 ,它的乐器种类、乐队人数、乐队规模各不相同 ,根据用途的不同随之变化 ,这对我们进一步研究汉代鼓吹乐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张朋兵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21(3)
西王母在先秦两汉时代可谓最重要的神话人物之一,但文字文献和图像资料记载的西王母形象却截然不同,不仅体现在其信仰的社会阶层属性上,更指向图文记述差异背后特殊的思想观念和政治话语权力,这种差异以西汉哀帝时"行西王母诏筹"事件为标志,显示了政治事件对一般图文叙事传统的深度影响。 相似文献
10.
李鹏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4(4):64-66
作为中华文明的早期成果———神话,不仅大力地推动了中国文学的发展,而且也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源头。因而,从不同角度分析和研究中国神话始终是学术界一个重要的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1.
马振林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0(8):88-90
东王公、西王母在西汉以后,由于其所属神性的人为发展和扩大,而得到了上层社会的重视,被列入当时的重要神祗。结合这种现象,对连云港地区相关墓葬及遗迹中的东王公、西王母形象逐一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岗·坚赞才让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3,1(4):87-90
在深入探讨贡曼杰姆和西王母的身世及其文化背景后,可以得知,贡曼杰姆和西王母是古时居住在我国西部的同一历史人物,是在不同地区、不同时代、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中不同形象的再现。从藏汉民间普遍信奉西王母这位女神的习俗中,可以窥见藏汉民族民俗文化交流历史之悠久。 相似文献
13.
西王母神话与中原文化的交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振犁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2(1):33-39
西方王母神话的产生、形成和发展具有其演变的轨迹.西王母神话人物,从西部狩猎部族"君长"的神职、文化内涵、神格特征及其传入中原以后的"神格易位"、神职重构等发生一系列变化:她从原来部族首领到中原天帝的"神母"、"天后";她严格控制神人之间不可逾越的"天规",又眷恋人世间的生活;她既是主宰宇宙天体秩序的创世大神,又积极参与黄帝所从事的统一中原大业;她支持"反抗自然灾害的英雄",又不许他们位居神界;她反对天人之间男女婚姻,又同情他们的遭遇,作一定的让步;如此等等.西王母本身的二元对立的神职、性格之间的矛盾统一性,反映了当时中原社会、经济、文化、信仰、观念等的特殊形态. 相似文献
14.
慈禧太后在戊戌维新运动中的表现与她在晚清主导的三次变革中的表现是一致的,慈禧太后并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守旧派,她总体上是倾向于缓进变革而反对激进变革的.但这种变革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她的专制统治的需要,否则就会受到严厉的禁止.她残酷地镇压戊戌变法运动就是这一基本思想的反映. 相似文献
15.
16.
西王母的传说最早见于战国文献,而西王母与东王公一并被祀奉则发生在东汉时期.东王公与西王母相会传说来源于战国时周穆王与西王母的故事.作为阴阳之神的东王公与西王母并祀后,具有长寿、富贵保护神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