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文化审美价值距离与“难能为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审美价值距离是克服传统社会美论由“本质力量对象化”所产生的“泛美主义”的重要概念。人类在实践中创造文化客体、创造功利价值的同时,也创造了文化价值;文化客体本身既具有功利价值,也内合有文化价值。而正像人的文化素质实践能力有差异一样,人们的实践活动本身也是有差异的。但无论具体情况如何,制约文化审美价值关系生成的这种“文化审美价值距离”,即由文化价值寻常实现水平到理想实现水平间的差距,都是一种客观存在。在非专业文化领域,文化价值距离最突出的特征是它的相对性;在专业文化领域,文化美有一个统一的标准,那就是专业文化审美尺度。文化价值距离对文化审美价值的制约机制或衡量客体的文化审美价值尺度的内涵,用一句通俗的话说,就是“难能为美”。  相似文献   

2.
颜庆余 《兰州学刊》2009,(4):206-209
北宋以来,词进入一个诗化的进程,在体制上的表现之一是词序的从无到有、由简入繁。在词序的进化过程中,金元之际的元好问是继宋人苏轼、辛弃疾、姜夔之后最有创造力的词人。元好问对于词序的创新,表现在更加复杂多样的功能,如交待写作的语境,记载有关文献史料,提供必要的词语、典故的训释,以及指明拟古的性质和对象,有时也表现在结构上对说唱文学的效仿,即词序与正文形成宾白相生、韵散结合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文学经典《庄子》一书具有丰富、多元的审美意蕴,其审美意蕴特征表现在三个方面:对自然界与社会中的功利性与实用性具体肯定而抽象否定;他以丑为美,审丑是为了审美;他推崇自然之美;但重视自然美、社会美和人性美的结合。创作主体、接受客体、文本及世界是《庄子》审美意蕴形成的主要原因。《庄子》审美意蕴的价值应一分为三:一是庄子创造出来的审美意蕴价值;二是《庄子》文本呈现出来的审美意蕴价值;三是读者接受视野中审美意蕴价值。三者异质同构,分别从不同方面共同建构了内涵丰富、审美价值多维的《庄子》文本。《庄子》用文学的、艺术的形式探讨形而上的哲学和美学问题,阐释"人如何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论科学发展观的审美内涵与审美价值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红英 《云梦学刊》2009,30(3):80-82
科学发展观具有丰富的审美内涵。其审美价值表现为价值追求的崇高美,内在结构的和谐美,语言的简洁美,富有时代感的现实美,与时俱进的创新美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唐代诗人李华的诗歌创作包括杂诗、咏史诗和抒情诗三类。前两类均为咏史组诗,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后一类为抒情诗,包含边塞、纪游和写景诸方面,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李华的诗歌具有复杂的历史背景,解读不易。从历史的角度解读李华的诗篇是研究李华诗歌的基础工作。李华的诗歌创作属于雅正之列,值得有志于研究中国学术的人们揣摩学习。  相似文献   

6.
张春泉 《学术论坛》2005,(2):138-142
修辞是一种"以达到社会性的传达作用"为价值取向、以语言为美的载体的关于美的艺术。修辞价值的实现主要体现为审美价值的实现。由语言到言语的生成过程是一个创造过程,在这一创造过程中形成特定的语言美,是为有效修辞话语的特质。有效修辞话语的审美效果具有一定的情感体验性。所有这些使得修辞审美体现出一定的人本性。  相似文献   

7.
民族舞蹈的审美与现实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舞蹈作为人们表达情感最古老的艺术形式,在艺术领域里闪耀着独特的光芒。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艺术精彩纷呈,民族舞蹈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一直以来民间舞蹈也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本文认为民族舞蹈之所以深受喜爱是因为,民族舞蹈具有审美价值与现实价值,并分别阐述了审美价值主要包括情感美、韵律美和雕塑美,而现实价值则主要包括文化、教育、产业、创新和政治价值,最后对民族舞蹈的未来与发展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8.
王红生 《云梦学刊》2016,(6):104-109
上古汉语OV词序是继承原始汉语述宾结构词序而被赋予新价值的语法形式。综合归纳诸种OV词序所表示的语法价值,可以确证这种词序表示的语法价值是凸显句法焦点。讨论上古汉语OV词序的语法价值这种问题,对深化认识汉语历时句法学的一些重要问题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9.
杜甫诗歌的句法艺术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1.句式错综而韵律和谐.杜诗突破了五言"2-2-1"和七言"2-2-2-1"意义节奏的局限,从而给表意抒情带来极大的便利,而且,这些句式并未破坏诗歌的韵律之美.2.词语省略而蕴涵扩大.杜甫精于词语的省略技巧,他的诗作语略而意明,词省而意丰,使人深刻地感受到诗歌语言的鲜明特色.杜诗词语省略技法,主要有"以副代动"、"无谓语句"和"省略介词"三个方面.3.词序倒置而语言劲健.杜诗虽多数是按正常的词序组构句子,但词序倒置的现象也较为常见,目的是协调平仄、对仗稳妥以及获得劲健的美感,加强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10.
简论公文主旨与结构的审美品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从公文的主旨与结构两方面论述了其审美品质问题, 阐明公文主旨的审美品质主要表现在鲜明的阶级性、时代性、风格美及其高度的凝练和集中等方面。公文结构的审美品质主要体现为公文内容与结构的契合美,文体结构的丰富美,结构相对稳定的变化美和结构严密的逻辑美。  相似文献   

11.
论柳如是诗词的美学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较之历代女子的诗作,柳如是的诗词显现出与众不同的思想和境界,主要表现在独立自主的人格美、博大的爱国情怀、现代意味的爱情观等方面,这使其作品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而明末清初独特的社会文化环境、柳如是特殊的乐妓身份及个人生活环境,是其诗词美学价值的成因。  相似文献   

12.
党月异 《齐鲁学刊》2003,(2):107-109
《牡丹亭》所呈现的审美价值是多元化的 ,蕴涵着作家独特的个人气质和社会历史律动的脉搏所共同构筑的审美理想。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性爱之美与情爱之美 ,阴柔之美与阳刚之美 ,滑稽之美与庄严之美。各种不同形态的美的发展、对峙、关联与共存使作品达到最终的完满 ,对中国古典美学有一定程度的突破  相似文献   

13.
舒也 《浙江社会科学》2012,(1):93-102,158
对于美的理解,大致有认识论美学和价值论美学两种路径.价值论美学是对认识论美学的挑战.与将美认识论化的倾向不同,价值论美学主张美是客体相对于主体的一种审美价值属性.价值论美学主张美是主客体关系的统一,认为审美价值是人类在长期的主客体审美活动当中确立起来的事物属性之一,作为主客体统一论美学,价值论美学是一种相对论美学,只有在确定的审美关系、审美活动、审美实践当中,审美价值属性才表现为有条件的客观性.价值论美学主张,审美价值并非是与功利价值、道德价值、宗教价值等其它价值完全割裂的,而是一个开放性的复合价值构造,它主张审美价值是一个开放的、融合了多方面要素的综合性价值构造,需要从具体的审美实践和艺术实践出发综合各方面要素来探讨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4.
桂林山水有两大审美特性:秀美与和谐美。然而后者未象前者那样得到研究者的青睐,颇有“藏在深闺人未识”之憾。其实,二者虽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但却是桂林山水整体的审美特性不可或缺不可分割的两大构成因,忽视了任何一方,均难以精确地把握桂林山水整体的审美特征。和谐作为系统有序性的标志,它是系统关系、系统结构的最佳状态;它是有序系统才有的外部特征和内部特质。和谐正是凭着它是有序系统才有的外部特征而成为形式美的最高形态;和谐正是凭着它是有序系统才有的外部特质而成为内容美的高级种类;并双双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仅凭此,桂林山水的和谐美也该得到应有的重视和研究。本文拟从桂林山水和谐美的形式、内容以及创造三方面,来作些  相似文献   

15.
一个时代具有的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特征,会毫无遗漏地表现在那个时代的服装上。每个时代的服装,都会反映出那个时代的人具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而折射出那个时代的人具有的审美价值取向,并表现出特定的审美意味。产生于民国时期的中山装,其审美价值取向受时代背景的影响,因急需"救亡图存"而取"便于动作"、"壮于观瞻";因迫于经济困顿而取"宜于经济";因渴望国富民强而取"师夷长技"、中西合璧。这些特定的审美价值取向,体现在服装的审美意味上,便表现为一种威武雄壮的力量美、一种经济实用的素朴美和一种中西合璧的时代美。  相似文献   

16.
潘仁炎  吴振华 《江淮论坛》2010,(1):145-147,171
陶翰是盛唐时期典型的“诗笔双美”的作家,其诗序具有典型的“盛唐气象”。本文梳理陶翰诗序的基本类型,认为陶翰诗序具有诗的特征,在景物描写方面有很高的成就。其诗序以独特面貌表现了盛唐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17.
审美是旅游活动的重要内容,旅游资源是旅游审美的主要对象,研究旅游资源模糊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根据模糊美学和旅游学基本理论,从形态模糊、界限模糊、内涵模糊三个方面对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模糊美进行成因与特征分析,进而对旅游审美、导游讲解、旅游资源开发、旅游宣传广告、旅游研究与旅游教育等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朱万曙 《江淮论坛》2012,(2):164-172
由王振忠、朱红整理的近代徽商自传小说《我之小史》自2008年出版以来,没有引起徽学和文学研究者的重视。本文认为:这部小说形象生动地记述了徽商由"儒"而"贾"的人生历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作品以一个小人物的眼光,反映了近代乡村和都市的社会变迁;由于作者注重写一部"信史",故小说缺少必要的情节和叙事技巧,但作者有一定的诗才,作品中多穿插诗词,或抒情言志、或描绘山水、或记录民俗风情,仍然有其审美价值;作者多处写自己看戏的经历,保留了丰富的近代乡村和都市戏剧演出的史料。因之,这部小说有着难得的史料价值和一定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寓言的特征是形象鲜明,寓意深刻。先秦诸子散文善于设譬,深于取象,这个特征便是由寓言来承担的。寓言的艺术手法有比喻、夸张、虚构、拟人等。寓言的思维模式,具有原始思维中意象思维的特征,它起到“以义起情,借类达情”的作用。在审美方面,中国古代寓言具有智慧美、形象美、语言美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段红伟 《理论界》2012,(7):143-145
词序产生于北宋,部分词人对词序文学性的强调使词序作品具有了独立的散文价值。发展到南宋金元时期,文学性词序写作向两个方向分化,在南方的南宋以姜夔、周密、张炎等为代表,其词序以精雕细琢、苦心经营的文辞描写为主,尤其注重对山水景物的精致入微的刻画;在北方的金元以元好问等为代表,其词序以叙事为主,并且因所叙之事的传奇性而具有了较强的文学色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