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李煜前后期词作贯穿着同一种底色--悲剧意识.亡国前他因为天赋的敏感和深思已形成了悲剧意识,亡国后的遭遇则是悲剧意识在他自己生活中的证照.他这种悲剧意识与他的天赋、早期遭遇和特殊的历史地位有关.  相似文献   

2.
"人格"是黑格尔<法哲学原理>一书中的核心概念.人格的要义在于一个人之所以为人,是指他在一切方面都完全是被规定了的和有限的,他全然与自己相关系.他是在有限性中知道自己是无限的、普遍的和自由的.如果一个人没有达到对自己的纯思维和纯认识就不具有人格.由于奴隶不能达到人格的定在,不能占有自己,故奴隶无人格.不仅仅使人为奴隶和奴役他人的人是不法的,奴隶和被奴役者本身也是不法的.黑格尔的这一思想对我国的法治建设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围绕着奴隶制的起源、奴隶的社会地位、奴隶主和奴隶的关系等问题,著名的古代基督教思想家奥古斯丁作了较多的论述,他的奴隶制观在西方古代思想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本文立足于对其拉丁文本的分析,分个人态度、社会秩序观与基督教伦理三方面,系统地探讨了奥古斯丁对奴隶和奴隶制的认识,指出其奴隶制观既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基督教的人道主义精神,又具有明显的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4.
在讨论争取承认的斗争以及主人与奴隶关系辩证法之前,黑格尔首先讨论了自我意识概念的辩证法,而且他把前者包含在后者中,或者说他以概念的辩证法作为现实经验的根据.这种根据被表现在黑格尔关于自我意识的三个双重意义的描述中.第一个双重意义表现的是自我意识自在本质的抽象同一,第二个双重意义通过扬弃第一个双重意义而表现为自我意识的差别并为自身的返回提供条件,第三个双重意义则描述了自我意识向自身返回,从而三个双重意义分别表现为自我意识的抽象同一、差别和同一的关系.正是这种关系开放出争取承认的斗争以及主奴关系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5.
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主奴意识里阐述了相互承认理论,其强调主人虽然对奴隶有支配力,但奴隶通过劳动而生产劳动产品供主人享受,因而奴隶对主人形成了制约。反观中国的奴性意识,只有帝王对奴才的支配,而无奴才的反制约,此传统意识阻碍中国宪政建构。应借鉴相互承认理论,为宪政而斗争。  相似文献   

6.
雅各布斯的奴隶叙事《一个奴隶女孩的生活事件》揭露了19世纪上半叶美国南方奴隶制的残暴和北方种族歧视的非人性,并通过黑奴女孩布伦特双重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抨击美国南方奴隶制对女奴的双重剥削,认为积极的双重意识是黑奴追求自身解放和人权平等的重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7.
四、赫梯、腓尼基、巴勒斯坦和波斯的奴隶价格 据赫梯法典(约公元前15世纪)第1条、假如任何人在争吵中杀死了男人和女人,则他应安葬他,并交付四头(指奴隶)男人和女人,同时用他自己的房屋担保。第2条,假如任何人在争吵中杀死一名奴隶,要赔偿2名奴隶。第5条,假如任何人杀死哈吐什的商人,则他应交付1.5明那银子,并用自己的房屋担保。说明杀死一名自由民要赔四名奴隶,或  相似文献   

8.
论反思     
1 什么是反思呢?“反思”是一个外来词,为近代西方哲学、特别是黑格尔的哲学所常用,其含义颇多,大体有以下几层意思:(1)反思是意识对意识的意识,或思想对思想的思想。洛克根据意识的来源把意识分为两类,一类是对外界对象的意识,这是反映,其直接的来源是感官对外界事物的感知;另一类就是意识对自身活动的意识,它的来源就是意识对意识内部活动的知觉,这种意识对意识的意识就是反省或反思。黑格尔也在这种意义上使用反思一词,不过他是客观唯心主义者,他认为反思是思想(绝对理念在人身上的体现)对思想(绝对理念本身)的思想。他说:“反思以  相似文献   

9.
<为奴隶的母亲>创作主体的男性身份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文本的内在面貌,其人生经历和精神体验的性别烙印构成文本所负载的丰富信息的一部分,进而影响到小说的形式层面:叙事者对小说人物称谓的差异呈现出一定的性别意识;小说的聚焦者与观察对象之间存在着性别上的意识形态关系;叙事者有意隐蔽的声音往往暗含着一定的性别意味.  相似文献   

10.
谁对你最好     
姚治波 《可乐》2011,(9):21-21
有个财主,花钱买了三个奴隶。有天晚上,他做了个梦,梦见观音菩萨对他说:“在你的三个奴隶中,有一个人对你恩重如山。你放了他吧,这辈子积德,下辈子享福。”  相似文献   

11.
出于对国家未来的焦虑,爱伦.坡把当时美国社会尖锐的种族问题巧妙融入小说叙事中。他用隐喻、象征等多种艺术手法,对残酷的奴隶制和种族压迫进行了无情的批判和鞭挞,对黑奴的悲惨遭遇表达了深切的同情和怜悯。然而,坡深受南方传统文化的熏陶,其思想上的保守因子导致种族立场的局限性和不彻底性。为了避免过分触及种族问题而陷入政治漩涡,他在小说中采取一种调和策略,即一种既不触怒白人读者、又能为大多数黑人所接受的"平均种族主义"。坡竭力在小说中构建一个没有种族歧视、种族迫害的理想世界,表达了对黑人、白人等多种族和谐共存的美好憧憬。  相似文献   

12.
在美国内战中.林肯究竟是为了废除奴隶制而战,还是为了国家统一而战.史学界曾进行了激烈的争论。文章认为林肯在领导美国内战期间,虽然一直在考虑废除奴隶制度.但何时废除,终究是以维护联邦国家的统一为终极目标,奴隶制问题始终是服从并服务于维护国家统一这一主题的。林肯是为了联邦国家的统一而战,废除奴隶制只是他实现国家统一的一种手段而已。  相似文献   

13.
在晚清的思想和文学中,普遍认为奴隶是中国人的本性。对奴隶的认识和批判实质是对中国政治与社会关系的多重揭示,不仅把矛头指向了君主专制,也包含满族的统治以及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压迫。奴隶批判的目的是要国民从奴隶的状态中摆脱出来,它是民族国家想象的一个重要步骤。另外,一个重要的事实是无论亚洲和欧洲都经历了政治奴役的历史,启蒙主义和民族主义对"奴隶"的批判也具有历史的普遍性。因此,把"奴隶"当作是中国人的本性,这实在是一个极大的历史误解。  相似文献   

14.
《宠儿》是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1993年诺贝尔奖获奖作品。作品塑造了女主人公赛丝的丈夫黑尔和情人保罗·D,他们分别代表着奴隶制取消前后的黑人男性。在奴隶制重压之下,黑尔需付出巨大的代价才能保护母亲,完全丧失夫权,不能尽到丈夫和父亲的职责。保罗·D历经种种磨难幸存下来并在奴隶制废除之后直面过去的苦难,乐观向上,帮助女主人公塞丝走出阴霾。托尼·莫里森通过保罗·D的形象,寄托了对黑人男性的信心。  相似文献   

15.
现代法律上的权利义务观念,其最早形成于奴隶制时代。其形成的基本动因有:私有财产制度的出现 是权利义务观念获得制度形式的物质力量;奴隶政治制度的形成是权利义务观念形成的政治力量;西方伦理文明与道德 文化的传播与扩大是权利义务观念形成与发展的批判力量;宗教推动是权利义务观念形成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6.
略论凉山彝族民间调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奴隶制下的凉山彝族社会,由于没有形成统一的政权组织和司法行政机关,人们之间发生的纠纷主要靠社会中德高望重的德古、苏易按照习惯法进行调解。这种民调解方式在凉山有着很深厚的群众基础,对社会的安定团结和稳定起了很大的作用。但因为它源于奴隶社会,也存在消极的因素,我们应本着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原则,积极引导,使其和国家法律、法规相融合,为建设和谐、稳定的凉山服务。  相似文献   

17.
探究汉初有关奴婢的法律思想,可以对汉代关于奴婢的法律思想有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认识。通过对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中有关奴婢的法律规定的分析,使视奴婢如财产、限制奴婢与平民通婚、主张奴婢犯罪主人不连坐等法律思想十分清晰地体现出来,它们构成了汉初有关奴婢法律思想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奴隶制的废除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英国,基督徒主要是通过宣讲布道、发表演说、出版宣传品、组织废奴团体来营造一种反奴隶制的文化氛围,然后问接对政治施加影响。这种通过政治文化间接影响国家政策、法律的方式甚至比直接的政治斗争更加有效。尽管不乏有基督徒在理解《圣经》时认为上帝支持奴隶制,也有奴隶主从《圣经》中寻找依据证明奴隶制的合理性,但是历史事实表明:基督教对于反奴隶制的胜利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9.
波德莱尔因其批评才力和感受力被称为19世纪法国最伟大的批评家之一。波德莱尔所持的美学观点,深受爱伦·坡文学理论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波德莱尔认同坡的美学观点。但他对艺术自主性、灵感理论、美等问题持有自己的理解。与坡的美学观相比,既有认同之处,也不乏修正延伸。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财富观的批判性蕴含在他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之中,这一批判性主要体现在财富创造的实践性及财富观的社会历史性。前者指财富创造是人类的实践活动,是主体性与客体性相统一的活动;后者指财富观在物质内容与社会形式上的统一。在实践性批判与社会历史性批判相统一的基础上,马克思揭示了财富的本质,即财富本质是人的创造天赋的绝对发挥。这一财富观批判体现着经济学说史上的革命性变革,亦折射着极强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