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商鞅变法以后,封建制的秦国社会各阶级状况如何? 这是研究战国、秦汉史中的重要问题。自一九七五年湖北云梦睡虎地秦简出土以后,中外学者在不少著作中触及到这个问题,但分歧很大。这里,主要根据《睡虎地秦墓竹简》,结合有关文献,对统一以前秦国礼会各阶级的状况,提出一些看法,以就教于专家和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2.
商鞅变法是历史上著名的变法运动之一,它通过种种措施使秦国走向了富强并最终完成了统一大业。但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商鞅变法的一些理念在秦国统一六国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异化,最终超过了限度,激化了社会矛盾,加速了秦国的灭亡。而商鞅思想中对于在战争中不断“杀力”的需求又从根本上不适应统一后秦朝对外战争急剧减少的现状,因此,从商鞅治道就不难理解秦国二世既亡这一问题了。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中国近代史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提出了诸多新的见解。其中有些涉及中国近代史研究中原则性问题,已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和讨论。现将有关情况介绍如下:一、关于中国近代的社会性质早在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的思想理论界就曾围绕中国的社会性质问题展开...  相似文献   

4.
文章对国内学者与国外学者在研究黑社会性质组织的成果进行了综述。国内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五个层面:历史层面、法的层面、组织层面、社会问题层面以及文化层面。国外学者研究则呈现出理论化的特征.如组织犯罪的理性选择理论、私人庇护理论以及社会体制理论。文中对这些研究层面进行了一定的评价。  相似文献   

5.
商鞅在秦国的变法共有两次,第一次始于秦孝公六年,变法的主要课题是奖励告奸与耕战;第二次始于秦孝公十二年,变法的主要课题是推行新的授田制。历史界对于商鞅第二次变法中的田制同题,长时期来曾进行了反复探讨,但遗憾的是,由此对秦国社会形态作出的结论却是很不相同的。郭沫若同志在《奴隶制时代》一书中就中国古代史的阶段划分问题指出:“我们因为材料不够和认识不足,所以还不容易划分阶段而聚讼不决。”这个意见,我看十分中肯。秦国历史的研究也是如此,占有史料不够充分和史料的解释存在偏差,是秦国社会历史阶段不能彻底澄清的重要根源。有鉴于此,本文拟对商鞅变法的田制问题,从史料和事实的角度进一步作些探索,以期对促进秦国社会历史阶段的划分有些帮助。倘有不妥,尚希方家赐教。  相似文献   

6.
睡虎地秦简的出土向世人展示了秦国妇女婚姻状况的诸多方面,由此可知秦国妇女的婚姻选择相对自由且受官府保护,妇女的社会地位也相对较高。这样的婚姻状况与秦国的社会环境、民间风俗、国家政策是息息相关的。大体而言,秦国妇女虽然也生活在男权社会,但较之后世的妇女,其婚姻自主性与自由度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7.
春秋战国时期东方诸侯国鄙秦、仇秦的观念与东方士人入秦相映成趣。东方士人的宗国观念已极淡薄,功名富贵成为一般士人的人生最高目标。在社会价值体系转变风潮的激荡下,“仕”变成一个社会问题,士阶层本身的分化和普通士人的贫困是促使东方士人仕秦的主要原因。秦王为了加强君权,用高爵厚利招徕东方士人,成为东方士人入秦的巨大吸引力;秦国缺少严格的宗法制,客观上有利于秦国引进人才。从人才地理方面看,秦国客卿主要是韩、赵、魏三晋士人;从学派方面看,秦国客卿多为法术刑名和纵横策士。客卿成为左右秦国政治的基本力量,对秦国政治贡献巨大,客卿极力推行的中央集权君主专制理论与制度垂范中国政治两千余年,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
战国时代偏居西陲的的秦国,之所以能在孝公重用商鞅、实行变法之后由弱至强,其根本奥秘大抵在于商鞅变法以强暴手段在秦国建立小农个体家庭,并由此而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制度。这说明秦国小农家庭在战国秦史中有着不可低估的历史影响。假使将秦国家庭形态这个社会生活中活的细胞加以一番透视,或许能由此对秦代历史有一些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一宋代客户研究状况之回顾宋代社会中的劳动力商品出卖者——乡村无产客户,在古代文明史上,用辛勤的汗水和聪明的才智谱写了许多引以为自豪的篇章。因此,正确分析认识无产客户的社会地位是判断宋代社会性质的一个重要方面。迄今,中外学者对其研究的兴趣都颇为浓厚,相互切磋,潜心发微,许多问题已洞见症结。不过,由于学者们的立足点和思辨方法不同,某些问题仍存  相似文献   

10.
春秋时期的秦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如何?有同志指出:奴隶制是薄弱的;传统的观念也认为:经济是落后的。但纵观此时地下出土文物和文献资料,不仅难得出春秋秦国社会奴隶制薄弱的结论,而且可以肯定秦国的经济有着相当高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田猎类赋是汉大赋中重要的一类。前入论述这类赋的渊源,都归结到《诗经·小雅》中的《车攻》、《吉日》二诗。但是从《车攻》、《吉日》到大赋之间是如何过渡的,却少有论及。事实上,秦石鼓文是二者中间很重要的一环,在二者之间起了重要的桥梁作用。秦国对西周文化的吸收以及秦国尚武好战的社会风俗是石鼓文产生的深层原因,石鼓文创作时期秦国的社会背景是石鼓文产生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2.
面对当代国内外哲学和社会学文献中所论述的群众意识问题,人们不禁为这样一个事实感到吃惊:尽管我们所研究的这一客体仍然很难下定义,而且也没有作过充分的研究,但大多数作者却准备把各种性质都归属于它。这在舆论、大众文化、大众媒介和各种形式的人类行为等问题的研究中尤其明显。有些学者关心的是群众意识的内容(创们常常把群众意识描绘成社会现实的“简单”反映),另一些学者关心其结构(他们  相似文献   

13.
先秦文献中所载"山川群神"问题,与学者对于原始宗教学的理解相关,亦与古代神话学问题相关,同时也是在已知最早的文字出现之前触及上古史的一个可能的支点。近现代学者对"山川群神"问题的研究,为探讨中国古代的原始宗教学、神话学以及政治社会性质,提供了一个重要的例证。  相似文献   

14.
当代文献中有不少著作把时间看作物理范畴和哲学范畴。学者们越来越致力于研究生物学时间、社会时间、文化历史时间、艺术时间和心理学时间。至于道德伦理时间问题,则至今没有成为哲学家详细、全面研究的对象。而大多数研究者都认为,正象客观现实本身一样,时间在质的方面是不可穷尽的,时间问题具有综合的性质,  相似文献   

15.
社会发展动力问题,一直受到苏联学者的重视,特别进入80年代,对这一问题从新的角度、新的方法进行研究,并取得了新的进展。下面就这一问题进行一些简要介绍。一、社会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的本质苏联学者根据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发展的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用事物内部矛盾的原理来探讨社会发展源泉和动力问题。第一,研究社会发展动力和源泉的出发点。苏联学者认为,社会原因范畴是分析社会发展源泉和动力范畴的出发点。因果性最一般的特点是它的普遍性、必然性和多样性。其本质在于它有起源的、派生的、主动的性质,它是作为物质的自我运动现象出现的。在于因果性  相似文献   

16.
历代学者已从多个角度对秦国兴起并统一中国的原因作过探讨.但从政治文化史角度来看,周室的衰微客观上为秦的兴起创造了历史机遇,秦朝历代统治者连贯的一统思想和秦国的文化特质是其最终统一中国的推动力量,这也为后世王朝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企业性质理论的演变与最新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于企业的性质问题,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在企业性质理论演进过程中,有代表性的观点包括生产论、契约论、人力资本论、博奕论、能力论、知识论和价值均衡论。这几种理论各自解释了企业性质的某个部分而没有看到整体。如何用综合的眼光分析企业的性质,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孔子所确定作为儒家重要教材的几部典籍是中华民族早期社会文化创造的总结,体现出中华文明的灿烂光辉。在孔子之前包括西方秦国、南方楚国在内的各国已把它们作为施行教育的基本教材。这些经典中所体现的“中华一统”的观念与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观念在维护国家统一和保持勤劳、仁爱,重视家庭与社会伦理,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方面都起到很大的作用。虽历代学者根据社会的发展变化和学者们的阅历与观念在关注点和看问题的角度上各有不同,有流有变,也时时被曲解,但总的来说在历史文化、民族精神与道德素养的传承上是起到了积极作用的。其本身的历史局限性与后人解说中之不合本义者,今天也容易看出。其中的“仁者爱人”“推己及人”等思想在当今世界发展中对于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具有很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城市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是生产、居住、交通和文化等系统在空间的统一体。马克思主义认为城市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作为人类文明发展水平标志的城市,不仅集中了人类的智慧成就,而且也集中了整个社会、时代的各种矛盾,这样,城市问题具有十分复杂的性质。为其复杂性所影响,许多学者在研究城市时,不能从一定的高度来研究城市,往往从一个侧面孤立地看待城市。这在城市学的研究上是应当引起注意的问题。仅就春秋战国城市研究状况而言,主要倾向是论证春秋战国城市的发达,而忽视了城市的时代特征”。我以为,  相似文献   

20.
秦国的法律制度建设,在战国“七雄”中成就最高,最具有典型性,秦帝国时期的法律制度建设,是秦国法制建设的直接继续和发展。秦国法制建设在其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经历了三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不同阶段,现分别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