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雅俗观论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雅与俗”是由文化积淀而成的一组价值范畴,在今天的文化建设进程中亦是人们关注的理论热点。本文对“雅与俗”概念的历史演进状况作了梳理,对二者之间的内在关系作了辨析。指出“雅与俗”指向两个层面,一是知识阶层文化和民俗文化,二者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二是高雅与低俗的对立,是正直高尚与卑下丑陋的分野。  相似文献   

2.
林剑 《学术月刊》2013,(1):13-18
同任何思想体系一样,马克思主义也是有着自己明确而鲜明的立场的。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的理论,其理论立场是为无产阶级代言的。马克思主义之所以为无产阶级代言,其深刻的原因在于,他们不仅是工业生产力的代表,而且他们的未来依赖于私有财产的扬弃与消灭。因此,马克思主义为无产阶级代言,实质上也是在为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代言,在为社会历史进步代言。这是我们把握马克思主义体系的根本基点与理论坐标。离开了这个根本基点与理论坐标,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就有可能被误读与误释,就有可能像人们通常所见到的那样,作为革命的、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被误读与误释为具有浓厚色彩的民粹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或道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人常常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误读与误释为是为被压迫或被剥削阶级代言、为穷人代言,这既缺乏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的证据支撑,也有悖于马克思历史观的思想逻辑。  相似文献   

3.
鲁迅文学精神生成,涉及多种文化接受,其中地域文化——越文化精神的深刻影响不可低估。越文化内质蕴含着充满张力的反叛旧传统的变革因素,这既源于自强不息、耻为人后的古越文化精神积淀,更缘于晚近浙东人文传统中勇于对抗旧传统的精神呈现,确是值得后人承传的"固有之血脉"。注重变革是促成我国文学现代转型的重要因素,鲁迅于越文化自觉承传、受益甚多,可见继承优秀文化传统是其新文学精神生成的重要"内源性"机制。鲁迅的新文学思想建构,如启蒙文学思想的独到建树,"人学"理论的率先提出,新文学观的首创者之功等,很大程度上受到越文化变革精神的感染。而其为新文学提供的种种创造,诸如颠覆传统文学观念致力于新文体创造,其创作的"土性"思维显出显著的越文化色彩,越文化土壤孕育鲁迅刚韧劲直文风,也显见有越文化精神的驱动。  相似文献   

4.
5.
纪程 《学术论坛》2002,(2):122-12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于文化发展而言 ,既是机遇 ,又是挑战。文化的发展必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但并不意味着文化要完全按市场经济规律和市场取向来发展。无视文化发展的特殊规律 ,抹杀文化的特殊存在价值 ,只能造成文化自身存在价值的丧失。文化的发展应尊重自身特点、自身发展规律 ,而不应将其发展完全纳入市场经济模式  相似文献   

6.
林继中 《东南学术》2004,(5):155-161
本文旨在提出问题与思路.中唐至北宋是文化转型期,文学与之作同构运动.许多著名学者已注意到这一问题,但尚未作深入的系统研究.作者提出研究该文学运动的二条线索:一是在世俗地主知识化运动中,考察文学趋向由雅入俗再转入化俗为雅的回旋运动;一是由反思转入内省的过程中,伦理入主文学,士大夫形成相应的审美情趣,从而影响宋文学自立的形式.  相似文献   

7.
中国文学传统虽然以平民文学为主流 ,但贵族文学以《楚辞》发其端 ,推动了中国文学的独立 ,提高了中国文学的审美品格。作为异端文学传统 ,在文学发展中起到了先锋文学的作用 ,与平民文学一道 ,创造了中国文学的辉煌。贵族文学是中国文学的宝贵资源 ,有助于反思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历史经验 ,提高文学的审美品格 ,以培育我国现代高雅文学  相似文献   

8.
论世纪之交中国文学的文化语境转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春平 《宁夏社会科学》2009,(4):159-163,175
“新生代”的崛起与分化作为新世纪以来令人瞩目的文学现象,如今已逐渐被主流文学史接纳,但这一现象本身所蕴合的意义却包含了现象学、文本学、传播学、社会学等多重意义,通过对“新生代”现象的解读则从一个侧面提供了透视当代文学所遭遇的新的历史语境转型的视野,进而探幽文学审美观念的新变,以及当代文化在对文学解构、传播、建构中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最终重新定位文学在新的历史语境中的价值归属。  相似文献   

9.
学习马克思主义和学习社会是实现转型期文学使命的前提条件@夏里甫汗·阿布达里~~~~  相似文献   

10.
抵制庸俗、低俗、媚俗的“三俗”之风拉开了文化领域“新道德运动”的帷幕。应该准确、理性地辨别高雅文化和通俗文化之别,剖析当前文化中庸俗、低俗、媚俗的表现,客观分析“三俗”现象的形成原因,这对于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近代文学与文化的转型,从内在精神上看,它有着较早的历史渊源,早在明代中晚期就有了明显的转型迹象;只是在清初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抑制,但随着西学东渐步伐在晚清的逐渐加大与文人启蒙意识的兴起,传统文人意识逐步消解,文人平民化思想日益形成;所以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中国文学与文化,在晚清以"救亡图存"为主的近代话语背景下,迅速走上了由渐变到裂变的新文化与新文学之路,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12.
试论地域、地域文化与文学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地域文学研究领域中理论和操作层面的诸多问题有待研讨。首先是地域的概念及其理解 ,地域是一个空间的、文化的概念 ,因此必须具有相对明确而稳定的空间形态和文化形态 ,这是理解地域和地域文化的基点 ;地域是一个历史的概念 ,因而涉及到时间和传统 ;地域是一个比较性的概念 ,因此必定要有某种可资比较的参照物或参照系 ;地域又是一个立体的概念 ,自然地理或自然经济地理之类可能是其最外在最表层的东西 ,再深一层如风俗习惯、礼仪制度等 ,而处于核心的、深层 (内在 )的则是心理、价值观念。在进行研究时 ,必须把它看成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以上的认识和理解从根本上纠正了目前地域文学研究中的一些错误认识。其次 ,应进一步讨论地域的划分 ,行政区划与文化区划既不相同 ,又密切相关 ,行政区划有时也可转化为文化区划。第三 ,地域与文学之关系值得深入探讨 ,尤其是对地域文学研究中的具体操作问题 ,这里第一次提出“地域文学场”概念 ,对解决地域文学研究中的具体问题有一些启示和帮助  相似文献   

13.
《江西社会科学》2016,(8):227-232
信息化不仅加剧了传统文化风险,而且催生了新的文化风险形态,导致网络低俗文化泛滥,信任危机越发严重,文化贫富差距拉大。文化霸权主义在信息化背景下的进一步扩张、科技的负面效应、文化保护意识淡薄是文化风险产生的主要根源。要防范信息化背景下的文化风险,首先,要构筑防范文化风险的牢固防线;其次,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主流意识形态方面的主导地位;最后,加强我国文化建设是防范文化风险的最好武器。  相似文献   

14.
莫言是一个文化自觉者,文化的自觉始于文化的自信。对中国文化的痴迷和热爱,就是莫言的文化自信。莫言是一个文学精神守卫者,既有态度上对文学写作的坚守,更有作品中对人性的终极关怀。莫言是努力和国际文学接轨的践行者,尽力使自己的作品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5.
谁之正义?何种合法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万俊人 《河北学刊》2003,23(5):20-25
包括美国政府的决策者在内的几乎所有当代人都很清楚,伊拉克战争所引发的问题并没有随着战争硝烟的散去而结束.  相似文献   

16.
网络低俗文化是网络时代文化发展的一种异化形态,在本质上是一种文化的失范和网上精神家园的失落。网络低俗文化主要由网络审丑文化、网络恶搞文化、网络暴力文化、网络色情文化等类型构成,具有暂时的娱乐性、大众的互动性、传播的迅速性以及危害的严重性等显著特征。从伦理道德的视角进行审视,网络低俗文化的产生与网络媒介固有的伦理风险、网络使用者道德意识的淡薄、西方后现代主义的伦理陷阱以及现实社会乱象诱发的群体心理失衡等因素有很大的关系。网络低俗文化的消解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只有通过积极培植和传播健康的网络伦理观、强化网络传媒的文化责任和道德底线、提升网络主体的耻感素养、健全网络伦理的他律机制等综合性的措施方可实现。  相似文献   

17.
我国现阶段,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和扩大,各种文化思想、文化现象交织激荡,诸多矛盾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无不显现出文化建设的紧迫性以及文化发展任务的繁重性。建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文化,应有深层次的定位,着眼于整体,抓住灵魂和关键。本文主要从社会理想体系的建构、主文化建设和高雅文化建设诸方面就文化建设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一、“公共财产”的有机整体性在“科学使世界缩小”的时代里[1] ,人类的生存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表现在经济方面 ,就是“世界市场” ;表现在文学艺术方面 ,就是“世界文学”。这种“世界市场”、“世界文学”就是人类物质与精神的“公共财产”。世界文学中的各国文学的关系 ,也和“世界经济”的关系一样 ,存在着一种达尔文所说的“生长相关律”[2 ] ,即各国文学的变化和发展都变成了彼此作用、相互关联的一种规律和世界性的“公共财产”。当某一国度文学中的某种文学思潮的涌起与退落 ,某种艺术样式或艺术手法的创新与摈弃 ,常常是既…  相似文献   

19.
全国第二届“区域文化与文学”学术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11月14—16日,全国第二届"区域文化与文学"学术研讨会,在重庆成功召开。会议由重庆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文学评论》编辑部、重庆师范大学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中心联合主办。会议围绕三个议题,即:1.区域文化与文学的新进展;2.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的新收获;3.区域文化与文学发展的新走向,分五场大会发言,以及两组讨论。会议的另一重大成果,是成立以张中良为主任的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区域文学委员会。这次会议,继往开来,将相关议题的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20.
王晓骊 《阴山学刊》2002,15(2):47-50
宋代是中国文学发展的转型时期。新文体不断兴起 ,文学观念也发生了重大转移。两宋商业文化力量的崛起 ,是引发文学转型发生的文化根源 ,也是推动宋以后文学发展的重要文化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