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国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发展中,得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的指导。并将马克思主义作为重要的哲学基础,使得我党能够充分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情况,并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使得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长足发展。“中国梦”的实现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是相辅相成的。本文将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梦的基本关系进行探讨,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推进。  相似文献   

2.
从“民主革命”到“民主执政”,我们中国共产党在追求和探索民主政治的道路上奋斗了90年,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民主政治发展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论体系和实践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民主政治理论的中国化。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选人用人思想浅谈□殷海林邓小平理论内容丰富,回答和解决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一系列重大问题,正如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的那样,“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新境界、新水平、新判断、新体系”。其中关于人才的价值和作用,人才...  相似文献   

4.
《国际人才交流》2003,(7):14-17
20年前的7月8日,邓小平同志根据改革开放以后的形势和任务,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科学地分析了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条件下,引进国外智力的必要性,他深刻地指出,"要利用外国智力,请一些外国人来参加我们的重点建设,以及各方面的建设.对这个问题,我们认识不足,决心不大.搞现代化建设,我们既缺少经验,又缺少知识.不要怕请外国人多花了几个钱.他们长期来也好,短期来也好,专门为一个题目来也好.请来之后,应该很好地发挥他们的作用".小平同志的谈话向全党回答了引进国外智力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一个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5.
20年前的7月8日,邓小平同志根据改革开放以后的形势和任务,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科学地分析了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条件下,引进国外智力的必要性,他深刻地指出,"要利用外国智力,请一些外国人来参加我们的重点建设,以及各方面的建设.对这个问题,我们认识不足,决心不大.搞现代化建设,我们既缺少经验,又缺少知识.不要怕请外国人多花了几个钱.他们长期来也好,短期来也好,专门为一个题目来也好.请来之后,应该很好地发挥他们的作用".小平同志的谈话向全党回答了引进国外智力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一个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6.
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使我国社会进入了攻坚克难的重要转型时期.现阶段的社会主义发展目标以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在新的历史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为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根基,而和谐社会的建设核心又需要紧紧依靠中国传统文化,因此,深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同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互动融合发展成为了促进我国社会实现进一步发展的大势所趋.只有坚持中国社会主义特色,才能在两者融合的过程当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更鲜明的中国风韵与性格,并促使我国传统文化在良好传承的同时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辉.基于此,简要探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互动融合之路.  相似文献   

7.
持续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是十八大报告当中极为重要的部分。文化建设的一项主要内容便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重要地位足以让人们引起高度重视。作为对当代大学生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以及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首要阵地的高校,同样也是推进文化建设的高地,其地位的重要性要求了务必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的思政教育相融合。与此同时,大学生是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之一,“要勤学、修德、明辨、笃实、身体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另外,社会相关部门也应该为大学生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强有力的平台。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毛泽东思想,无论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还是邓小平理论,毛泽东思想,中国梦,科学发展观,都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当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科学认识,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表现。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轨迹,也是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我们党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的重要创新理论结晶,具有重要历史地位和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显示了我国的民族特色,是中国共产党先进领导者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形成的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鲜明的理论成果。每个民族都有每个民族的特色,马克思主义是外来的思想文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我国对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文化理解,使其具有中华民族的特点,成为领导我国未来的民族建设的思想领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目前领导中国的指导思想,必须使其结合中国的国情,根据我国传统文化传统,显现了我国的特色。本文就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民族特色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历了不同的历程,经历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阶段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阶段。毛泽东和邓小平通过马克思主义形成了我国自身的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成果。虽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时出现了很多问题,但是通过我国领导人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相互结合,不断地进行发展,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建设我国社会主义道路。本文主要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些内容,从静态和动态进行分析,并且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特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反对本本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也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的过程.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3.
调查研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重要一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起到关键作用。调查研究是毛泽东探索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的桥梁,是毛泽东进行理论创造的基本途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必须反对教条主义、经验主义,坚持调查研究,实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民族化、时代化、大众化。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于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而独特的影响,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不仅推动了中华文化的复兴,也促使其从原创形态向现代形态转变。中国文明对马克思主义的接纳与发展也为后者提供了新的动力,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长期发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中国的现代化和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是中国在当代世界文化发展中的重大贡献。作为唯一的社会主义大国,中国需要不断审视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适应时代的变化和国家的需求,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  相似文献   

15.
《国际人才交流》2009,(1):10-10
25年前,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发表了“利用外国智力和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谈话。小平同志说“要利用外国智力,请一些外国人来参加我们的重点建设.以及各方面的建设。对这个问题,我们认识不足.决心不大,搞现代化建设,我们既缺少经验,又缺少知识。“小平同志的重要谈话,明确提出了外国智力的概念、利用外国智力和加速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思 想。  相似文献   

16.
实事求是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发展一直坚持的思想路线,是我国宝贵的财富.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邓小平理论始终贯穿的原则,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者,是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人.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思想解决了中国的“主权”问题,邓小平理论解决了中国十三亿农民的“吃饭”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积累了治党治国的宝贵经验,科学发展观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18.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是社会主义中国高校“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思想政治工作平台,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引领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方向、推进党和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建设、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及实现教育强国的愿景目标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建构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要加强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全面指导,要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本硕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体系,要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意识以及增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师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9.
今年7月8日是邓小平发表“利用外国智力和扩大对外开放”重要谈话25周年。把“引进国外智力“提高到“战略方针”的高度,是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一大贡献。当年小平同志的谈话和中共中央国务院的文件.提高了从中央到地方领导干部对引智工作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从而使引智工作能够克服各种阻力和困难,蓬勃顺利地开展起来,并取得重大成果。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总书记曾多次强调领导干部要“讲政治”,江总书记在《关于讲政治》一文中指出,我们讲的政治,是马克思主义政治,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社会主义现代化是我们当前最大的政治,因为它代表着人民的最大利益,最根本的利益。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之初就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