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我国建国以来不同时期人们对“经济人”的不同态度和不同表现的分析,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经济人总是依据不同的历史条件和现实环境下作出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为了让个体“经济人”做出符合社会理性的选择,当前我国迫切需要制定更加完善的制度和法律,使之成为“经济人”有效的约束条件,让“经济人”在此约束条件下进行理性选择,从而使得个体理性和社会理性相一致,并最终促进整个社会福利的增加。  相似文献   

2.
"经济人"假定理论的演进与发展--兼评"经济人"假定的客观性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梁洪学 《江汉论坛》2003,1(7):41-45
"经济人"假定作为一种理论抽象,在对现实生活中各式各样的、活生生的人的经济行为的解释上,与现实有一定差距,但由个人追求自身利益的本能及其逐利的行动会在"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下有效地增进社会公共利益所构成的"经济人"假定的"硬核".它与其它解释人的经济行为学说相比,对现实社会中人的经济活动具有很强的解释力.然而,我们更应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来看待"经济人"的自利倾向,既批判那种超越一切历史发展阶段的"经济人"假定,同时也承认,"经济人"假定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客观性,进而推动经济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企业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是在一定的伦理观念下从事经济活动的组织,不同的经营伦理观念与价值取向决定了企业经济活动具有不同的社会效益。古典和新古典经济学将企业视为受一元经营伦理观支配的理性“经济人”,受这种伦理观支配的企业行为造成了巨大的社会成本。由“经济人”转向“社会人”,追求企业自身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应当成为现代企业的经营伦理观,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4.
"经济人假说"认为人是追求效用最大化的,并且是西方经济学的一切理论推导和政策选择的基础和分析起点.长期以来,经济学家们努力克服"经济人假说"的缺陷,不同的经济理论范式具有不同的克服路径.新制度经济学的克服路径在于不断的制度设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克服路径在于彻底的制度革命.  相似文献   

5.
社会的经济人——再评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般认为,在泰罗那里,工人是靠金钱刺激积极性的“经济人”,他看不到在物质之外的心理、人性、社会等因素。本文认为,泰罗并非将工人视为纯粹的“经济人”,而是视为“社会的经济人”既是经济人,又是社会人。  相似文献   

6.
“经济人”和“道德人”是亚当·斯密经济学和道德哲学的两个基本概念,二者在现实社会生态中不应是零和博弈的关系,而应是共生、共时与生态互补的关系。经济人与道德人既可以是个体的存在,也可以是整体的存在。企业就是作为整体或实体存在的经济人和道德人的统一体,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扮演着实然经济人与应然道德人的双重角色,企业的双重社会角色决定了其社会责任担当是经济责任和道德责任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7.
公共选择视野中的政治参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粟 《东南学术》2005,(2):45-49
本文尝试将公共选择理论中“经济人”假设和结构-功能主义理论中系统理论相结合,从逻辑上考察微观的平民选择政治参与行为的偏好对宏观政治系统稳定和演化的影响。政治参与中的个人同样具有“经济人”的性质,在纯粹利益动机下,个人在主观上没有主动向政治系统输入(政治)资源的愿望,而是无偿地消费政治系统提供的公共产品;政治系统则通过制度方式约束个体的政治行为的成本远远大于个人消极的选择成本。因此,在制度与个人之间形成了一对不对称的博弈。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论题展开分析:(1)政治参与中的个体所具有的“经济人”特征;(2)“经济人”的微观行动与宏观制度间的不对称博弈;(3)政治活动中“经济人”的偏好选择所产生的宏观效应;(4)政治参与和政治系统发展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农村金融组织既具有经济人属性,又具有社会人属性;既具有经济理性,又具有社会理性,社会理性约束经济理性。当农村金融组织实现经济人属性最大化时,必然对其非股东利益相关人的经济利益实现构成限制条件,并且其经济行为嵌入到各种社会结构之中或各种非正式社会关系之中,受到社会结构或非正式社会关系的约束,以实现经济理性与社会理性的统一。在社会本位法哲学的影响下,其承担社会责任无疑具有正当性。其在交易对象、服务内容、风险防范和政府干预方面所具有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所承担社会责任的质的规定性。按照农村金融组织社会责任的本质要求,应建立权利塑造、主体建构、行为约束、风险防范和政府支持等法律制度,督促农村金融组织履行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9.
循环经济对传统经济学的十大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青龙  伍世安 《江淮论坛》2013,(1):15-21,92
循环经济的出现对传统经济学形成了如下十个方面的挑战:资源要素从人造资本稀缺到自然资本稀缺,人性假设从“经济人”到“社会人”,产权性质从私人产权到公共产权。决策机制从个人偏好到制度选择,引导信号从价格信号到数量信号,环境和代际成本从外部成本到内部成本,理性范畴从个体理性到集体理性,资源环境从外生变量到内生变量,稳定状态从“均衡”到“恒态”,发展目标从增长到福利。由于存在上述挑战,循环经济的发展不可能完全照搬传统经济学中的市场经济体制。然而,对立中往往蕴含着统一的可能性。循环经济并非对传统经济学的彻底否定.它的出现和发展是市场经济的“绿色化”,可被嵌入修正后的市场经济运行体系。  相似文献   

10.
在前现代社会转向现代社会的过程中,经济领域先后从宗教领域、政治领域中分离出来,它要履行的专门社会职能被认同为经济的职能。在此背景下,人们对参加经济活动、管理活动的人的人性的基本理解和判断就是“经济人”假设。随着现代经济和管理的历史演进“,经济人”并没有消失,而是从被动、单调的“经济人”演变为主动、丰富的“经济人”即“充实的经济人”。  相似文献   

11.
在市场经济活动中 ,作为其主体的“经济人”既有主观上个人性、自利性的伦理秉性 ,在客观上又有利他性、社会性的理性精神 ,正是这种“利己性”与“利他性”的统一 ,才使得市场经济得以正常运转。“经济人”的理性精神 ,必须有包括产权制度、法律制度及新闻舆论监督制度等一系列市场经济制度来保障。  相似文献   

12.
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但经济全球化浪潮并不能改变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它有可能成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重新高涨的新契机.面对这一趋势,中国共产党人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3.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里,人们客观存在的利己与损人心理及行为,是"经济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重要特征.基于这个特征,必须设计和构建严格的制度,既充分反映"经济人"利己属性的基本要求,又充分考虑"经济人"容易出现的损人心理和行为,使正当的个人利益得到激励和保护,而损害他人利益的行为得到抑制,在此基础上,实现人们的个人利益、他人利益、社会利益的协调一致.  相似文献   

14.
郭先登 《东岳论丛》2001,22(1):74-77
汉缆集团有限公司跳出了传统意义上的村办企业的束缚 ,以公有制为主体 ,吸纳不同所有制成分参与 ,以股份多元化、公众化的资本组织形式 ,建成具有法人地位的新的所有制企业。“汉缆现象”的灵魂是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5.
美国经济伦理学家里查德@T@德@乔治坚持道德原理多元论的立场,提出了作为理性分析工具的"经济伦理学"观念,其合理之处在于肯定道德生活中的民主和自由,注重伦理学的实际应用;其缺陷在于不利于从比较强的规范定向的意义上组织社会的道德生活,为社会成员提供共同的道德观念和理想.从而,在当代社会的条件下,就确立一种比较合理的伦理学观念而言,我们既要看到伦理学的"方法"和"工具"性质的突出,反对权威主义和独断论;同时又要强调伦理学的世界观理论性质,反对伦理相对主义和激进的道德多元论,把坚持本民族的道德定向和对其他文明的道德的尊重和宽容结合起来,把各社会成员的道德差异和整个社会的共同道德和理想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6.
杨青 《江汉论坛》2007,(7):64-68
科学的理论必然要在科学的研究方法指导下进行.理论本身的分歧很大程度上源于研究者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等的分歧与不统一、不规范.在不统一研究思路、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的前提下,或者说大家不能站在同一个平台上进行对话与交流,永远不可能取得一致的结论.在价值理论研究中,始终存在一些"方法论陷阱"散布在"严肃的经济学家的思考过程之中",如理论研究中的"非现实性"、 "主观性"或"先入为主"、 "经济范畴定义的随意性"等.深化价值理论研究迫切需要理论工作者谨防"方法论陷阱".  相似文献   

17.
支撑"中国模式"之经济科学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我们不仅要深入探析"中国模式"之经济科学的内在规律,而且要准确把握它的方法论,善于在研究中实现创新.同时,我们还要倡导中国"实派经济学"的风格和气派,剔除膜拜美欧、贩卖洋货的不良风气,让"中国模式"之经济科学实现时代化、大众化,推进其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8.
“经济人”假设与制度认同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赵昆 《齐鲁学刊》2007,(5):122-125
"经济人"是西方经济学理论中的最基本假定,"经济人"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利益主体,但它必须受制于制度的约束。制度是规则的集合,是一系列正式约束和非正式约束组成的规则网络。但一种制度框架只有经过制度认同,经过所有公民价值批判后,才能为人们所认肯和接受,公民才会以此来规范自己的行为,这个社会才会有基本公正的秩序。  相似文献   

19.
许翔  李三强 《学术探索》2001,(Z1):108-110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经济哲学"越来越受到理论界的重视,其最根本的原因是社会实践的需要.我国正处于以和平发展为主题的世界大格局中,正发生着最为深刻的社会转型--即从封闭停滞到改革开放,从传统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如何认识这种全方位的社会变化,迫切需要社会科学在新的座标空间中,互相渗透,取长补短,进行协同研究,于是"经济哲学"在我国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20.
张永胜 《兰州学刊》2009,(12):71-74
把次贷危机当作当前经济危机的唯一原因是不够的,能源问题也是经济危机的重要原因。能源问题还制约甚至决定着经济危机的发展前景和最终解决,因而从某种程度上应把当前经济危机看作是能源危机。能源问题引起经济危机的原因一个是因为石油生产的停滞不前,另一个是由于能源体系转型对现有经济结构进行的调整。能源问题的解决是解决当前经济危机的基本前提,而解决能源问题的途径在于大力发展新能源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