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东亚现代化进程中的新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亚发生的巨变对国际社会科学提出新的挑战,东亚人尤其需要对东亚进行再认识。在糸亚现代化进程中出现了“日本型”、“韩国型”、“中国型”三种基本模式;对日本前期现代化“成功”应持两点论;战后东亚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崛起,既有时代机遇的原因,又有其内在原因;东亚经验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其国家的新功能;传统儒家思想对东亚现代化的贡献主要在于:儒家“行仁政”的思想转换为一种国家导向的发展主义,儒家的家族本位思想转换为推动家庭资本主义发展的契机,儒家重视教育与机会均等的教育思想转化为对人力资源的大力开发。  相似文献   

2.
陈来 《浙江学刊》2001,(3):32-37
有关儒家思想的研究,包括新儒家思想文化的研究,在中国、日本、韩国都是重要的学术领域.就当代中国而言,与东亚其他国家一样,研究的方法越来越多元化.本文概述了20世纪中国学术界宋明理学研究的变化历程,对中国学术界有关宋明理学研究的方法进行了分析,指出我国20世纪宋明理学的研究特点是"哲学史的研究"为主导,并提出"儒学的文化研究"和"理学的思想史研究"将在未来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3.
周士新 《创新》2012,6(5):122-125,128
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经济合作近年来呈现出较快发展的态势,正成为东亚地区整合的重要模式。这不仅体现在中国与东盟以及日本、韩国为预防东亚金融危机的再次发生,努力推进清迈倡议多边化的进程中,更体现在双方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过程中。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关系促进了双方关系在更多领域的发展,对构建东亚地区整合具有积极意义。中国对支持东盟在地区合作中发挥领导者作用的立场不仅稳定了双方关系,对构建东亚新秩序也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东亚文明的现代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亚文明的现代性姚传德19世纪以来,在亚非拉后进地区掀起了一股现代化运动,在这股运动中只有东亚儒家文化圈内的国家和地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东亚地区之所以取得如此成功,主要原因在于东亚文明比其他后进地区的文化更富有现代性。本文试图通过对东亚文明中的...  相似文献   

5.
莫翔 《太平洋学报》2011,19(6):31-41
东亚现代国际体系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外部力量对东亚既有秩序的冲击、以及东亚内部对外部冲击的反应。日本与美国在东亚的扩张和渗透、对东亚现代国际体系的形成和变迁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在东亚国际体系的形成过程中,美日两国的东亚政策经历了从妥协走向冲突的过程。导致美日冲突的实质是两条不同的国家发展路线之争,是原则之争,这是美日之所以走向战争的根本原因。1945年之后的日本东亚政策的惟一重大变化是手段的变化,从军事手段转变成经济手段。美国在东亚秩序中扮演强权的角色一直未变,正是由此之故,开放地区主义成为了东亚秩序建构的必然特征。  相似文献   

6.
东亚模式与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亚模式反映的是东亚现代化发展道路。现代化不等于西化,但是现代化又离不开西化。在东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西方影响起了非常大的作用。首先是早期现代化的冲击和其经验与科技的普及,促进了亚洲的转变。但是西方影响也会给发展中国家带来很多不利的地方,其中最明显的是个人主义的恶性膨胀。ANIES在接受外来经验的同时努力保持自己的发展特点。东亚发展模式有力证明了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是当代世界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必然趋势,这也是后发现代化的后发优势所在  相似文献   

7.
魏元甍 《学术交流》2012,(2):107-110
当今的东亚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后,成为世界最具经济活力的地区。在过去的30年中,中国的经济总量紧追并超过日本,印度、韩国和其他东亚国家与日本的差距也在缩小,东亚和印度的整体区域经济发展正趋向于平衡。伴随着区域经济整体的高速发展,东亚和印度正在形成一个庞大的潜在市场。金砖国家是"新兴市场国家"的代表,但是也有与其他新兴市场国家明显不同的地方。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潜在市场经济体虽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同被称之为"新兴市场",但是自然禀赋和经济开放程度的不同使其表现出不同的经济模式。经济发展受到一国或地区多种经济要素的驱动和制约,而在不同历史时期经济要素的变化也使得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格局展现出不同的面貌。造成东亚经济格局变迁的深层次原因是资本、技术、资源、劳动力和市场空间关系的变化。随着东亚各国经济开放程度的加深,东亚已经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区域经济综合体。东亚地区将在未来的几十年中成为世界关注的中心,在世界经济遭遇困难的大背景下,东亚经济面对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东亚各国应该珍惜这种难得的发展机遇,消除彼此分歧、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关于儒家思想能否促进经济发展的问题,已经引起了许多国家学者的注意。导致这一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很可能是亚洲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以及日本都坚持儒家思想和文化传统。一些人把这一现象归因于儒家道德的优秀性,另一些人则对这种看法表示怀疑。本文主要考察儒家思想与新加坡这个新兴发达国家的关系,以及这个国家的政府如何利用儒家思想推进它的现代化和工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9.
太平洋时代中国外交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化时代,中国的周边外交是维系东亚安全格局的重要力 量。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也是韩日友好年。但是,2005年的日本 外交咄咄逼人,在历史认识、参拜靖国神社和领土问题上不断对其周边国家 进行挑衅。对此,太平洋时代的中国应当如何选择。本文对此进行了初步 探索。本文认为:具有怀柔与中庸等传统文化精神的中国特色外交为突破 东亚安全困境提供了新思路;继续坚持“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邓小平外交 原则,积极构筑亚太大周边战略,才能更好地维护东亚地区的和平稳定,为 中国现代化建设创造更好的周边环境。  相似文献   

10.
孙世春 《日本研究》2007,18(4):36-42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地区经济合作紧密化进程的不断发展,东亚地区的区域内经济合作关系的建立已成必然走势,并在一些国家或某些领域内取得了相当的发展.但是,同欧美和北美地区相比,东亚地区的经济一体化或共同体的建立基本上还处于胎动时期,无论是制度体系、框架结构还是运作机制等都远远落后于欧盟等经济一体化发达地区.在东亚地区,中国、日本和韩国这三个国家是建立东亚经济一体化的三大主导力量,尤其是中国和日本更是建立东亚经济一体化不可缺失的支柱力量.与欧洲地区的国家不同,在东亚地区的国家和地区中,不仅存在社会制度上的差异,而且,共同理念和区域意识也严重缺失,甚至地域定位和价值取向等也相互抵触.因此,建立东亚经济一体化的内在要素和外在因素严重缺失的情况下,建立起东亚一体化的共同体式的区域框架体系是极其困难的.在目前情况下,优先建立起区域内的制度诱导型经济合作关系,可谓是通向共同体式经济一体化的起跑线.  相似文献   

11.
明朝治理边疆思想的时代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栾凡 《学习与探索》2006,(3):165-168
明朝的治理边疆思想既有对以往封建王朝治边思想的继承,又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在取代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元朝之后,边疆局势与其他王朝有许多不同之处,治理边疆理念也必然随之发生变化。明朝统治者不仅从“天命论”的角度承认元朝的正统地位,而且提出“华夷一家”的理论,这是对元朝“大一统”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标志着民族融合已经达到一个新的层次,中华整体观念已深入人心,同时也为清朝的治理边疆思想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我国资源型城市的转型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资源型城市的资源枯竭包括物理意义和经济意义两种方式.在判定资源枯竭的类型以后,应在政策上区别对待处于不同发展时期的资源型城市,着力解决接续产业的选择与发展问题.应根据不同城市的特点,进行分类研究,科学地判定并实施不同的转型策略,发展不同的接续产业.  相似文献   

13.
人们对实践概念内涵的理解通常是来自传统哲学教科书的定义,哲学史上各派哲学家对实践的解释仅限于道德领域和认识论领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就需要我们对实践概念的内涵作一全新、整体的理解,把实践概念内涵和社会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联系起来,把实践理解为人类有目的地改造世界的总体性活动。  相似文献   

14.
居民消费信贷决策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个人住房贷款是居民中长期消费性信贷的主要内容.贷款利率水平、通胀率水平、房价水平与中长期居民消费性贷款水平进行的协整检验与Granger因果分析表明:信贷利率是影响消费性信贷的主要因素,而通货膨胀率上升刺激消费信贷的作用仅仅是相对较为明显,房产价格尽管对消费性信贷具有相关性,但是这种影响是微乎其微的;银行贷款利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与消费性信贷增长之间的影响存在着较为复杂的互动关系.实施"区别对待、有保有压",鼓励合理发展消费信贷;完善住房公积金、建立住宅储蓄银行制度等内容有助于提升宏观信贷调整政策效果.  相似文献   

15.
农村土地的政治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中国存在两种完全不同类型的土地冲突,一是在城郊和沿海发达地区围绕土地征收而发生的土地冲突,二是一般农业型地区农民为农地权益归属而发生的冲突.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冲突,也服从完全不同的两种土地政治学.而就一般农业型地区农民之间的冲突而言,在取消农业税前后也有很大的差异.只有深入了解农村土地冲突的不同类型及不同时期的划分,了解农民土地权利意识的变迁,才能真正理解围绕农村土地冲突的群体性事件的不同性质.  相似文献   

16.
法的本质是法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对法的本质的界定,又必须从人性、一般性、渐进性三个方面来进行。马克思主义法本质观认为,法是阶级意志与国家意志的统一,它体现了法本质中最为核心的内容。然而,意志本身必须受到制约,这包括两个方面:理性是制约法的意志性的内在因素,而物质生活条件则是制约法的意志性的外在因素,由此来保证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企业年金热的背后,存在着若干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尤其是存在明显的将企业年金简单化、短期化和技术化的误区。国外企业年金发展中值得认真吸取的一个教训是,一些国家明显低估了企业年金计划的复杂性和职工的高度敏感性。即便是在规范的市场环境和习惯于遵循规则与法制  相似文献   

18.
组织生活在根本上具有价值性质,对组织生活的管理是一种价值实践过程.价值冲突的产生具有必然性,它内在于各种价值相互作用的整体运动的过程之中.管理价值冲突的原则是一种正义原则,针对的是不同主体之间的实质关系.正义地管理组织生活的各种价值冲突,是管理的一个重要任务.所有的价值冲突都存在着对组织整体发展的一般关系,都涉及所有价值主体的共同本质要求,因而存在着管理所有价值冲突的普遍正义原则.价值冲突的性质类型不尽相同,这决定了管理它们的具体正义原则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19.
胡杰 《求是学刊》2013,40(2):93-99
社会组织本质上是一种个体权利之间的聚合与表达。作为人类社会的特有现象,社会组织的孕育和发展为社会进步与人类的文明提供了极大的助益。社会组织的起源应当从人类学的视角去寻找,亦即基于人的社会性需要而引申出了人的结社本性,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多元化的社会组织。而社会组织作为一个法律问题的正当性证明则应当从法律的基本范畴即权利和权力的层面去揭示。对社会组织的分析应当超越传统的社会学进路,将其置于权利保障、国家公权、沟通理性与善治主义的视角下而展开。  相似文献   

20.
The way of life, intentions, and values of the adolescents of Russia have been written about extensively both in the mass publications and in specialized youth journals. For the most part, these writings have to do with a group that is not very large—the young people of the capital city, who have considerably more opportunities for entertainment and education than their peers elsewhere in Russia and are better informed about world trends in music, fashions, and cinema. An article was published last year that described the plans and aspirations of the upper-grade students of schools in Moscow. The present article continues the topic, analyzing generational attitudes and values. The article makes use of the findings of an all-Russian survey which was conducted by the All-Russian Center for Public-Opinion Research in June 1998 among adolescents between the ages of sixteen and nineteen; 419 people were survey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