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台湾回教协会(台湾现在仍称伊斯兰教为“回教”)曾公布过一个数字,称全省有穆斯林4万,其中半数为历史上入台的大陆穆斯林后裔,另外半数是1949年后入台的穆斯林。有史料记载,早在元、明时期,就有穆斯林来台。如元代穆斯林官员纳绥拉丁后裔阿里曾到台经商,台湾著名风景地阿里山就由此得名;明永乐7年至宣德6年间(1409~1431),我国著名的穆斯林航海家三  相似文献   

2.
唐代中国和大食国几乎是同步兴起、繁荣和强大的两大帝国,两国间的友好往来揭开了中阿文化交流史的新篇章。唐初,阿拉伯人通过“丝绸之路”和海路来中国经商并定居,他们带来了伊斯兰教和西亚、中亚的名贵香料和珍珠宝石。唐代,我国称阿拉伯帝国为“大食”,阿拉伯称中国为“随尼”,与隋朝的“隋”同音,据析,阿拉伯人早在隋朝前就知道东方有个中国。  相似文献   

3.
《月华》是民国时期我国研究阿拉伯世界的一份学术性刊物.在马云亭、唐柯三、马振武、孙幼铭、赵振武、孙绳武等人的倡导下,于1929年10月创刊,社址设在北平成达师范学校,主编为赵振武.该刊是民国时期各类伊斯兰刊物中发行时间最长、销路最广、影响最大的一份杂志,不仅畅销全国各地,而且行销至南洋群岛、印度、缅甸、阿富汗、伊朗、沙特阿拉伯、土耳其、埃及、伊拉克、叙利亚、英、法、美等国.其办刊宗旨是:发挥伊斯兰教适合现代潮流的精义;介绍世界各地回民消息;增进中国回民的知识与地位;解释回教新旧派别的误会;提高中国回民的国家观念;提倡中国回民的教育及生计.民国时期,称伊斯兰教为回教,回教与回族往往不分,世界各地的回民指世界各国的穆斯林.《月华》所辟的栏目很多,其中有回教世界、论著选载等涉及阿拉伯世界各方面的史料  相似文献   

4.
半个世纪来,日本对阿拉伯的研究,曾掀起过两次高湖。(一)1937年日本对阿拉伯的研究掀起了第一个高潮,出现了许多研究伊斯兰教的机关和团体,大学也设置了阿拉伯语专业。颇负盛名的有:回教地区研究所,大日本回教协会、外务省下设的回教班和东亚经济调查局等。这些单位分别定期发行《回教地区》、《回教世界》、《回教概况》、《新亚细亚》等研究专刊。此外,东亚研究所和太平洋协会中,也设置机构,指定专人,从事伊斯兰教的研究。大阪外国语大学增设  相似文献   

5.
回族风俗     
服饰回族聚居地区的男性公民多戴圆形无沿小白帽。回族学者金吉堂在《回教民族说》一文中指出“常用缠头,软制白帽,故俗有白帽回之称。”王日蔚在《回族回教辨》一文中也有“初以白布束头,故称白帽回”之说。据说元、明时代回族应循伊斯兰教法都缠白布“得斯它拉”。清朝中期回族人民为了反抗压迫,穆斯林们均戴无沿白帽做为标志。以示团结。有的学者说无沿白帽是伊斯兰教徒为了礼拜叩头方便,达到鼻尖着地,故也称“礼拜帽”或“白孝帽”。后来回族男子应生活  相似文献   

6.
著名历史学家、回族史研究专家白寿彝教授的《中国伊斯兰史存稿》,最近已由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此书汇集了作者三四十年前研究中国伊斯兰教的十一篇文章:中国回教小史;中国穆斯林的历史传统;从怛逻斯战役说到伊斯兰  相似文献   

7.
《古兰经》把伊斯兰教的信仰称作“伊玛尼”。对伊玛尼的概括,各家说法不一。一般伊斯兰教学者依据《古兰经》第二章第177节“正义是信真主、信末日、信天神、信正经、信先知……”所载,主张伊斯兰教有“五大”信仰;多数教外学者则根据伊斯兰教实际履行的信仰,主张“六大”信仰或“七大”信仰,即在五大信仰的基础上加上“信前定”构成六大信仰,或再加上“信死后复活”构成七大信仰。本文根据《古兰经》所载,对伊斯兰教五大信仰做一简要的解释。  相似文献   

8.
一历史的回顾研究任何问题,应该首先了解这个问题研究的历史,以便吸收前人成果,免走前人弯路,在前人基础上有所前进.研究伊斯兰教和回回民族形成的关系,也应是这样. 1936年,金吉堂《回教民族说》一文发表于《禹贡》第五卷第11期,文中说:“回族者,回教教义所支配而构成之民族也.”这大概是第一次以明确语言提到伊斯兰教对回回民族形成的作用,他从血统、生活(生活方面又分衣、食、住、行和生活方式)、语言、宗教、风俗习惯等方面对此进行了论述.但  相似文献   

9.
埃及著名历史学家艾哈迈德·爱敏所著《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史》曾被誉为伊斯兰百科全书,也得到伊斯兰教人士和中国史学界的重视。其第一册《黎明时期》为北京外国语学院纳忠教授翻译。纳忠教授早在1939年曾根据此书1928年版译出,由商务印书馆出版。1956年,高教部在北京召开  相似文献   

10.
伊斯兰教研究是我国学术研究的一部分。近几年来我国的伊斯兰教研究取得了大量成果。1979年新疆人民出版社初版、1980年再版的《伊斯兰教史话》,是解放三十年来我国人写的一本全面论述伊斯兰教的小著,“初版发行后,受到  相似文献   

11.
宗教问答     
一,穆斯林见面时互道“赛俩目”有什么规定? 答:有的。穆斯林见面时说“赛俩目”,这是伊斯兰教的礼节,表示亲近、平等。据伊历1344年7月出版的《中国回教学会月刊》一卷一号记载,应当是进来的人给在屋内的人说“赛俩目”,年青的人给年长的人说“赛俩目”,丈夫在外回家见到妻子先给妻子说“赛俩目”,一人同众人,一人先说  相似文献   

12.
四、《中国伊斯兰教概观》公元7世纪中叶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后来沿着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在中国的西北和东南沿海地区广泛传播,甚至在西北地区形成较大的穆斯林聚居区.但是在大多数的历史时期,中国的中央政权以汉民族为中心,以儒家思想为统治的理论基础,所以信仰伊斯兰教的中国各民族穆斯林,在历史上始终处于少权和无权地位,造成他们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落后状况.同时,由于伊斯兰的经典都是用阿拉伯文写成的,中国穆斯林要真正掌握伊斯兰教的精神实质,又有语言上的严重障碍.在历史上,由中国穆斯林学者和非穆斯林学者翻译成中文的伊斯兰经典,真是凤毛麟角.长期以来伊斯兰知识在中国的传播和延续,主要依靠经堂教育.经堂教育也称寺院教育,  相似文献   

13.
一、伊斯兰伦理的缘起伊斯兰伦理的基本成型大约是在阿拔斯朝。阿拔斯时期,随着阿拉伯穆斯林思维的不断成熟,随着外城思想文化的不断渗透,在宗教训言基础上的伊斯兰伦理道德被广大思想家、哲学家、法律学家所重视。综览伊斯兰伦理的全部,可以发现伊斯兰伦理实际上是从伊斯兰教律之中衍生出来的。自伊斯兰教创立以来,尤其是伊斯兰经典《古兰经》在阿拉伯地区流传之后,穆斯林就开始自觉或不自觉地将伊斯兰教律看成是自己行为的规范。因为,所谓阿拉伯伊斯兰伦理,实际上就是宗教伦理,即便在其形成过程中,曾受到过来自波斯、希腊等外部伦理思想的影响,但它所具有的伊斯兰宗教色彩始终是十分浓郁的。如英国著名学者诺·库尔森所言,“所谓《古  相似文献   

14.
“宁夏回族研究会”和“宁夏伊斯兰教研究会”于7月15日至20日在银川市联合举行成立大会。“宁夏回族研究会”和“宁夏伊斯兰教研究会”是研究回族和伊斯兰教问题的群众性学术团体。目前,两个学会第一批  相似文献   

15.
《古兰经》是伊斯兰教最权威的经典和最根本的立法依据,是研究伊斯兰教的主要和首要的必读文献。它的原文是阿拉伯语文,穆斯林们都尊称它为“安拉(真主)的语言”,即“凯俩目·安拉”。随着伊斯兰教在全世界的广泛传播,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仅有的几种《古兰经》汉译本中,王静斋先生的《古兰经译解》是较早的一种。它初版于1932年,1937年经过重译,扩大注解,于1946年由中国回教俱进会本部出了修订版。由于它对伊斯兰教经学的研究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所以近年又得到了再版。  相似文献   

17.
据中国史书记载,唐高宗于永徽二年(公元651年),曾在京城长安接见大食(阿拉伯帝国)第三任哈里发奥斯曼派来中国的使节。来使谈及阿拉伯帝国建国的经过、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中国历史学者一般把这一年作为伊斯兰教传入中国的标志。  相似文献   

18.
阿拉伯文书法是伴随伊斯兰教一起传入我国的。长期以来,由于它的应用范围十分特殊,故大家对它不熟悉,一般人称它为“回文”,而宗教人士则称它为“经文”。阿拉伯文书法来到我国,入乡随俗,自然发生了一些变化。这种变化的产生首先应归于书写工具的改变,其次是书写观念和书写形式的改变。我国的传统书写工具是毛笔,因此,用毛笔书写阿文在我国是天经地  相似文献   

19.
如何处理伊斯兰教与民主政治的关系,是近几十年来穆斯林思想家和政治精英面临的最棘手问题之一。不同于阿亚图拉霍梅尼以教法为根、教法学家的权威为本的“教法学家治国”理念,或毛杜迪以真主主权为宗的“伊斯兰政府”理论,突尼斯“复兴运动”创始人拉希德·加努希提供了一种律法主义之外的新视角。作为当代最著名的穆斯林思想家之一,加努希援引中世纪穆斯林思想家艾布·伊斯哈格·沙缇毕对伊斯兰教法之根本宗旨的解读,从伊斯兰教倡导的正义原则出发,强调穆斯林应积极参与非伊斯兰政府,在实现权力分享的基础上构建一个多元的现代民主国家。加努希在理论层面对伊斯兰与民主问题的论述及其在现实层面的实践,对处理伊斯兰教与民主以及现代性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凯拉姆”是阿拉伯文“Kalam”的音译,意为语言、言论,后来成为伊斯兰教教义学的专名,指有关教义与信条的依据逻辑的或辩证的方式而表明的言论.研究教义的人则被称为“穆台凯里姆”(Mutakkalimun).传统的伊斯兰教史学家并不否认凯拉姆学与希腊哲学间的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