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经典现代化理论,在现代化的复杂性、长期性、系统性、阶段性、动力、基础以及人的现代化等问题上所表述出来的某些观点具有一致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经典现代化理论探索现代化问题的立论依据、思想来源、方法论基础、理论范式、研究对象等是根本不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借鉴了经典现代化理论探索现代化问题所取得的积极成果,修正了其主要理论缺陷,成为当代世界上独树一帜的社会发展理论.  相似文献   

2.
意识形态认同是执政党进行社会整合的思想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当代中国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产生于中国共产党整合社会价值的复杂环境之中.对这一价值体系的认同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对社会的价值整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社会整合的政治方向、民族性质、时代特征以及道德标准.它与中国共产党的社会价值整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3.
4.
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同阶段的理论成果,两者之间既有着不可切断的继承关系和内在必然的逻辑联系,也有着明显的区别。两者在理论基础与本源、立场与价值观、世界观与方法论以及理论体系的基本政策上有着一致性;区别主要体现在理论形成的国际环境从相对封闭到全球化、从战争与革命到和平与发展的转变,哲学思维从斗争到和谐发展的转变,国家形态从过渡性到长期性的转变,社会主要矛盾从阶级矛盾为主向人民需要同落后生产力之间矛盾的转变,社会性质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总体布局从探索到不断丰富的转变等差异,这种差异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所谓劳动产权主要是指劳动者按照劳动贡献享有收益的权利。马克思和市场社会主义者对劳动产权都有着丰富而深刻的分析,他们都承认落实劳动产权有利于解决劳资矛盾,推动劳动生产率提高,主张劳动者应该获得政治民主、经济民主和利益分配权利,企业应该按要素分配与按劳分配相结合。但是,马克思和市场社会主义者对劳动产权的认识在理论依据、实现基础和实现方式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6.
佟新 《社会理论》2001,(1):48-55,16
社会性别不平等的根源何在?这是近20、30年来性别社会学和女权主义理论一直寻求答案的问题。分析的视角很多,有从文化的角度,也有从政治权力的角度,但更多的是分析是来自经济和劳动的角度,本文主要展示近30年来西方社会学对妇女劳动和性别不平等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本质与人类劳动的完善化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津 《求是学刊》2002,29(1):50-54
改革之前对于社会主义的认识脱离生产力的发展 ,改革之后的认识进深一步 ,开始联系生产力认识社会主义的涵义 ,但仍未能超出传统理论的既定框架。对此 ,必须深化对劳动的认识 ,才能在现时代内在地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这表现为要展开对人类劳动发展的全过程的认识 ,从原始社会劳动起 ,历史地辩证地认识人类劳动的发展变化 ,从中把握劳动的整体性和常态性 ,认识到劳动对社会发展的决定作用 ,认识到自起源至今人类劳动的不完善性 ,由此即可合乎逻辑地推断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人类劳动的完善化。  相似文献   

8.
《社科纵横》2017,(3):65-72
马克思关于生产劳动的理论蕴含在他对以往一切"生产劳动"思想的批判和对未来理想社会展望的构思之中。他以对他之前各个学派生产劳动思想片面性的批判为起点,从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视角,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为基本逻辑,设想了未来社会生产劳动的基本存在形式,阐述了生产劳动理论的现实价值旨归,形成科学完整的生产劳动理论。沿着马克思研究生产劳动理论的逻辑思路与方法,结合当前中国的生产劳动领域的现实问题,需要坚持以劳动的本体性为前提,以"共享"发展为目标,促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合理结合来印证社会主义生产劳动的必要性,使得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充分彰显。  相似文献   

9.
刘小敏 《探求》2006,42(6):7-8,12
江泽民的政治文明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观,它具有四个方面的理论价值:一是对社会主义政治学的新发展;二是中国政治理论发展的新阶段;三是人类社会走向文明的新境界;四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支柱。  相似文献   

10.
利益是价值的尺度,可以用利益认同来推动价值认同。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社会风险问题,化解社会风险可以实现利益认同,进而转化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认同。建立利益机制化解社会风险,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认同,体现在四个方面:化解经济风险,巩固核心价值认同的物质基础;化解政治风险,创造核心价值认同的民主前提;化解文化风险,营造核心价值认同的人文氛围;化解公共风险,改善核心价值认同的安全环境。  相似文献   

11.
社会工作研究在研究方法、研究手段等方面都受到社会研究多种方法论范式的影响,社会工作研究者无论选择何种社会研究范式进行研究,都会在选题、分析、总结等过程中有不同程度的价值介入,而源于价值观的社会研究伦理又将直接影响研究者的研究选题、方法和结论。本文从社会研究中的价值介入问题入手,探讨社会工作研究中的价值与伦理问题带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市民社会理论在西方经历了指向政治领域、经济领域和文化领域的演变过程。中国当前是在经济意义上使用市民社会概念,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社会要建构成19世纪那种真正的市民社会。当代资本主义和中国社会现实均昭示着克服此种市民社会弊病的必要性和急迫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可以也必然在相当长历史时期内存在市民社会领域;市民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是手段与目的、局部与整体、附属与主导关系。  相似文献   

13.
14.
社会发展是人类追求的永恒目标,但什么是真正的社会发展,如何衡量一个社会发展的程度和质量,这是摆在现代社会面前的一个理论和实践难题。源于欧洲的社会质量理论,在应对全球化的过程中出现的经济、环境、人口等挑战,提高欧洲人民福祉,保持欧洲社会发展质量在全球的领先地位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社会质量理论的背景、内涵,探讨社会质量理论的综合性与超越性;以荷兰的一个城市——海牙为例,分析了社会质量理论在城市发展方面的实证研究概况及其初步成果;通过比较欧洲社会与亚洲社会的不同情境,探讨亚洲社会背景下对社会质量理论的修正及其进展。  相似文献   

15.
安锐 《唐都学刊》2003,19(2):151-154
管理劳动创造价值的作用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也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研究和回答管理劳动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更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16.
创新劳动是对自有人类劳动就一直存在的一种劳动现象的新概括。创新劳动不仅创造人类尚未有或部分尚未有的新的使用价值 ,而且创造超常价值、特别是超常剩余价值 ,因此创新劳动及其创新成果是核心生产力。创新劳动与重复劳动的对立统一、辩证运动 ,推动生产力和人类社会不断发展与进步 ,并通过创新劳动及其成果 ,特别是重大创新成果实现跃进式发展和革命性进步。创新劳动及其成果在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领域都得到科学定位 ,是一种最有利于生产力和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模式 ,全面实现这种模式就是生产力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 ,特别是跃进式发展和革命性进步的奥秘。  相似文献   

17.
综合考察社会质量的内涵和测量指标体系可以发现,社会质量理论具有明显的主观意蕴,价值维度是社会质量研究的重要取向.社会质量的理论架构内在蕴含着社会信心这一重要主题,社会信心是社会质量研究不应忽视的主观价值维度,但在该理论体系中并没有明确体现.社会信心强弱可作为衡量社会质量高低的标准和尺度,提高社会质量是增强社会信心的基础和途径.如何在当前中国改革关键期正确理解和把握社会质量与社会信心的辩证关系以使两者相得益彰,是社会质量本土化研究需深入思考的现实议题.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享经济理论述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主劳动是劳动的社会主义形式,自主劳动规定了劳动者在生产中的主体地位,成为自主联合劳动者.自主劳动关系表现了社会主义生产的特性,"社本"是生产资料价值(资金)的社会主义形式,它是自主劳动关系在物化劳动方面的表现.需要价值(即社会主义必要价值)是价值产品或新创价值的社会主义形式,它是自主劳动关系在活劳动方面的表现.需要价值是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和新创造价值的统一.公式W=c+n=c+n1+n2+n3则说明了自主劳动、社本和需要价值三个范畴的内在联系,表现了体现自主劳动关系的商品价值由社本和需要价值组成,因而这一公式成为整个社会主义分享经济理论体系的总纲.  相似文献   

19.
王寿林 《浙江学刊》2001,1(6):43-45
民主既是目的,又是手段,是目的与手段的统一,这决定了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价值也表现为两个方面作为目的民主价值和作为手段的民主价值.前者通过保障人的尊严和权利得到体现,后者通过促进社会的发展和稳定得到体现.  相似文献   

20.
郭钰 《社会工作》2013,(4):113-123
德、美两国的社会工作有不同的历史发展轨迹,产生了各不相同的社会工作理论,并已形成相对完善的理论体系。对于我国来说,借鉴和整合创新社会工作本土化路径无疑是当下备受关注的焦点。较于德国和美国的社会工作理论研究,我国的社会工作理论研究相对稀缺,这对探索西方社会工作更为广泛的发展趋势是一个不小的遗憾。对两个代表性国家的社会工作理论进行比较研究有利于借鉴国外经验。鉴于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制度对社会工作的深刻影响,笔者首先对各国的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制度发展历程进行简要的阐述,其次从多个层面对两个国家社会工作的理论进行详尽的描述,试图理清当下两个国家社会工作的理论相似点和差异,能给我国社会工作本土化带来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