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从语境要素这一语用学微观视角入手,结合话语实例,对它的认知激活贯穿于跨文化交际意图的顺应形成、有效传递、认知推理、及时反馈等整个过程进行详细剖析,并尝试构建跨文化交际意图与语境的动态互生模式;旨在挖掘交际意图所蕴含的语言、社会、文化等相关信息,彰显语境要素在跨文化交际意图推理过程中的核心地位和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认知语境下的动态语言交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对语境的研究由来已久。从古希腊时期的亚里士多德,到现代的著名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英国伦敦学派的弗思以及英国功能学派语言学家韩礼德等等,都对语境的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而在认知语用学理论框架下,语境被赋予了不同性质的解释。Sperber&Wilson提出了认知语境的概念,认为人类的语言交际活动是一个明示—推理的过程。这一概念能充分体现语言交际的动态性特征。  相似文献   

3.
旷战 《江淮论坛》2014,(3):186-189
从语境要素这一语用学微观视角入手,结合话语实例,对它的认知激活贯穿于跨文化交际意图的顺应形成、有效传递、认知推理、及时反馈等整个过程进行详细剖析,并尝试构建跨文化交际意图与语境的动态互生模式;旨在挖掘交际意图所蕴含的语言、社会、文化等相关信息,彰显语境要素在跨文化交际意图推理过程中的核心地位和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交际意图的动态认知过程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话语意义的理解和交际意图的认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言语交际的实质是意图的交际。从动态认知的角度探讨交际意图传递的特征,有助于促进对明示交际活动的机理的理解,加深对交际活动自身具备的关联原则的认识。从交际意图的动态认知过程角度来考察言语交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语境是认知心理的产物,也是认知推理的基础。它按照一定规律不断变化,具有移位性。本文认为,言语交际中的认知理解是语境移位与认知推理相结合的过程。语境移位是交际者根据自己的心理图式寻找最佳关联点进行有效认知推理必不可少的环节,是认知理解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唯一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认知语用学的角度出发,阐述了语境认知在跨文化交际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指出语言语境的认知、文化语境的认知以及社交语境的认知是实现成功的跨文化交际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7.
从跨文化交际语境出发,根据语境文化对交际模式的影响,探讨日本高语境文化形成的原因,分析在高语境文化影响下日本人以和为贵、集团主义意识强、以心传心的体察式的交际模式,对于提高人文素养,减少跨文化交际中的误解,促进交流都将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阅读理解过程是读者对阅读材料中的明示信息进行推理并获取作者交际意图的动态过程。阅读理解的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依据阅读材料进行关联性程度最大的逻辑推理并得知作者写作意图的过程。在阅读理解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着眼于整篇阅读材料,帮助学生形成一个整体的认知环境,让学生在讨论中掌握作者真实的交际意图。  相似文献   

9.
交际活动在现实社会中极其普遍。关于交际的模式,关联理论的倡导者斯波伯和威尔逊认为,它不同于通讯上的编码-解码模式。他们赞同格赖斯等人提出的推理模式,但同时,他们又认为格赖斯的推理模式本质上是不彻底的;于是,他们对推理模式进行了改进,提出明示-推理模式。  相似文献   

10.
语言交际活动涉及两个意图: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信息意图是指发话人提供话语的字面意义,交际意图则是发话人想通过明示的信息意图所要传达的真正含意。对篇章交际意图推导过程的构拟表明,逆证推理与缺省推理的结合,既顾及了关联期待的动态性,又可以使明示-推理模式的应用更具有可操作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11.
听力理解是口译过程重要的第一步,而从认知的角度研究口译已是学术界一大趋势。结构化认知语境模型在口译听力理解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从认知的层面去分析口译中听力理解,能启发口译者,提高口译质量。  相似文献   

12.
刘澍心 《云梦学刊》2006,27(3):139-141
言语交际的过程从实质上是通过话语信息传递与理解交际意图认知过程。说话人话语与意图合作是普遍的语用原则。但由于语言本质上的不确定性以及间接言语行为的使用,话语和意图的关系经常呈现出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合作与分离。听话人在领会意图过程中自然感到的对语境的依赖程度显示着话语与意图之间的距离,也决定着话语所表达的是规约含意还是非规约含意。  相似文献   

13.
陈思坤 《云梦学刊》2001,22(6):113-115
由于《论语》本身所提供的语境因素不充分,导致许多章节词的具体意义不明,句子的关系意义不明,话语的语境意义不明。在充分借鉴前人训诂成果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语言学的观点和方法,力求使《论语》的释义尽量接近孔子的原意,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相似文献   

14.
何金娥 《云梦学刊》2008,29(3):135-137
话语交际中情景语境错位及其衔接方式主要有情景语境中整体错位及其衔接;情景语境中部分错位及其衔接.在话语交际中,有意识的情景语境错位可以提高言语的交际价值,同时语境错位也为研究衔接机制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王革英 《云梦学刊》2005,26(2):125-128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交际法因注重语言的意义,强调语言使用的得体性,而备受推崇。然而,其理论精髓“教学过程交际化和功能化”与我国的外语教学现状和资源不相吻合。理论与实践间存在偏差。不应盲目推崇。  相似文献   

16.
意图翻译及其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慧平 《云梦学刊》2004,25(3):119-120
意图是作者说话要达到的目的,翻译过程中必须保证意图的准确传译。意图有时是明明白白的,但大多数情况下是晦涩难懂的。明明白白的意图可直译,晦涩难懂的意图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方法进行翻译。  相似文献   

17.
周淼龙 《云梦学刊》2004,25(3):65-67
写作是写作者对实际生活的一种“操作”。现实语境对写作的制约需要写作者的能动因应,这是一个充满机智的互动过程。  相似文献   

18.
杨玲 《云梦学刊》2001,22(6):121-123
话语参与者的共有知识和会话原则是话语意图得以有效传递的前提和保障。话语意图的传递分两步一是说者在意图的控制并指导下说出话语;二是听者在对该话语进行理解时领会说者的意图。  相似文献   

19.
宋德生 《云梦学刊》2004,25(4):120-122
从认知意义上讲,传统的动态动词和静态动词也可分析为完成动词和非完成动词。前者表示的过程是突显的变化,在当前时间区域内有明显的始终。后者则为相对静止的,持久的特征和状态,因其内部的均质性,格式塔原则将它组织成一个具有恒常性的,连续统一体,在当前时域内表现为一个没有边界的过程。进行体是心理视角给过程新加的当前时域,具有“暂时性”。非完成动词排除进行体,因此,一般不用于进行体。但从格式塔突显原则分析,非完成动词进行体是进行体的标记形式,非常规结构暗示着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20.
倪海燕 《云梦学刊》2001,22(2):99-101
现代口语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为目标,通过各种渠道不断地向学生输入各种语言和非语言交际中的文化信息,并指导学生运用于口语实践,使他们在跨文化交际中能避免文化冲突,达到有效交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