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陈言 《东西南北》2011,(21):25-27
“今后左右日本政局的既不是民主党,也不是自民党,很可能是松下政经塾。”和日本政界有着很深联系的企业家吉川明希说。  相似文献   

2.
"21世纪中日经济合作与展望"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季风 《日本学刊》2004,(3):154-159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和日本松下政经塾共同主办的“2 1世纪中日经济合作与展望”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 0 0 4年2月2 1—2 2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日双方政治家、政府官员、企业家、学者以及各方人士10 0多人共聚一堂,就2 1世纪中日经济合作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研讨会期间,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陈奎元会见了日本代表团的主要成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秘书长朱锦昌,中国对外友协副会长、中日友协副会长陈永昌,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孙新,日本外务副大臣、众议院议员逢泽一郎,松下政经塾塾长关淳,日本民…  相似文献   

3.
去年5月到今年5月,我在日本松下政经塾进行了为期一年的研修。一年的研修生活,使我受益匪浅。现将松下政经塾的基本情况、我研修的主要内容及一些收获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4.
在战前和战后的日本政治中,掌控政治主导权的是日本官僚和官阀.明治时期确立的日本政治权力构造实际上是以官阀为主轴的财阀、军阀三位一体的国家主义体制.正是在这种制度下,日本发动了对外侵略,最终以战败告终.战后,美国出于冷战战略的需要,使得战前日本的官僚和官僚独裁体制在战后得以继承,这在政治上的意义非常大.战后自民党长期执掌日本政权,而自民党政治就是官僚垄断政治,日本外交则以日美同盟为核心.随着民主党入主内阁的时机不断成熟,小泽一郎和鸠山由纪夫试图带领民主党脱离自明治政府以来就一直持续的官僚独裁政治,并力图转变一直以来追随美国的政策,实现日美对等.最终由鸠山由纪夫实现了政权交替.鸠山内阁面临了很多困难,国际上主要来自美国的压力,国内除了自民党的反扑之外,党内也出现了分歧.菅直人接替内阁首相后,重用政经塾议员,而政经塾议员必然从属于某个财阀、官阀,所以有人说菅内阁不过是政经塾的一个傀儡政权.从菅内阁组阁以来,民主党内阁非但没有改善内外交困的局面,支持率还不断下降,可以说日本目前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日本松下政经塾访华团来华进行学术交流和考察应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的邀请,以宫田义二为团长的日本松下政经塾访华团,于1993年9月8日至9月27日来华进行学术交流和考察活动。访华团在京期间,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雷洁琼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藤藤...  相似文献   

6.
杨卓冀 《日本学刊》2002,(3):153-157
“日本模式”作为后发型现代化国家乃至发达国家学习的典范 ,历来为人们所推崇。然而 ,自从进入 2 0世纪 90年代直至现在 ,日本经济一直在低谷徘徊 ,这是否意味着“日本模式”的破产 ?如果是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局面 ?是政治的或经济的原因 ,还是地理的或文化的原因 ?如果不是 ,那么应当怎样解释日本经济的现状 ?怎样评价日本经济的改革 ?日本经济的出路在何方 ?由于涉及的领域太多太杂 ,对于上述问题 ,各个学术领域见仁见智。即使在同一学术领域 ,意见也不尽相同。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 ,无论日本经济、“日本模式”甚至日本的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7.
陈友骏 《日本学刊》2012,(3):87-100,159
日本和印度是构建亚太地区经济和政治体系的重要组成力量。由于两国在地缘政治及战略合作上的彼此需求及相互合作,日印间政治关系在21世纪头十年里急速升温,并逐步升格为"全球性战略伙伴关系"。在此重要背景下,日印两国在双边贸易、对外投资、经济援助、广域经济合作等各个方面取得了诸多实质性成果,官民结合、政经互动成为两国经济合作的重要方式。日印经济合作具有政治色彩浓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带有保守主义色彩和排他性等特征。随着两国政治关系的持续深入,日印间经济合作将出现战略性发展。  相似文献   

8.
佚名 《东西南北》2010,(3):64-64
系山英太郎,白手起家,凭自己的能力得到了父亲的赏识,30岁即拥有几十亿资产,经营18家公司。他32岁投身政治,成为日本历史上最年轻的参议员,在日本政经界呼风唤雨。1996年,他退出政坛,返回商界。  相似文献   

9.
高洪 《日本学刊》2005,(1):22-32
2004年,日本政治继续走大国化的道路.保守政治的连续"丰收"与自然灾害和社会灾害频发的"灾年"形成鲜明对照.告别了"一国和平主义"的日本将走向哪里,新老保守政党权力角逐的前景如何?本文通过回顾2004年的日本政治过程,试图对上述问题的近期走势做出回答.  相似文献   

10.
第三产业急速发展以及泡沫经济崩溃引发的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的改革,造成各种利益集团的组织规模及其政治动员能力的降低。同时日本正在进入工作与生活逐渐个性化的后工业化社会,年轻一代的价值观发生较大变化,其追求的亚文化具有"轻视或无视实证性、客观性"的"反知性主义"特征,他们是安倍政府的支持群体。泡沫经济崩溃后实施的一系列政治、行政改革强化了首相以及首相官邸的权力,特别是内阁人事局的设立,进一步使行政机构高级官僚受制于官邸。诸多"安倍经济学"基础上的政策实施及其效果,以及在野党的弱化,也是安倍长期执政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自民党派阀政治是植根于日本政治文化土壤的独特现象.1972年以来,以田中角荣和福田赳夫为各自领袖的两派问的路线与权力斗争成为派阀政治的主线.在这场被称为"角福战争"的政治博弈中,田中派占据主导地位达28年.2000年4月以来.福田派上升为自民党内主流派,"角福战争"扩展成为自民党与民主党之间的朝野争斗,日本政治进入了一个新的转折期.  相似文献   

12.
进入21世纪后,日本开展"价值观外交",提出"自由与繁荣之弧"构想,更加重视发展与印度在政治、安全保障、经济合作等各领域的"全球战略伙伴关系"。日本以经济合作促进其与印度的政治和安全保障合作的发展,增强了其在南亚次大陆和印度洋地区的影响力,维护了海上通道的安全,使中国的战略空间受到挤压,日本在亚洲的战略态势显著改善。中日印三国要管控相互间的分歧,加强相互间的各种战略对话,增强战略互信与合作,进而形成互信基础上的协商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13.
日本社会变革中的"生活者运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生活俱乐部"为中心的"生活者运动"自1965年至今在生产和消费领域、地方政治和行政领域、社区建设领域开展了共同购买活动、"肥皂运动"、垃圾减量运动、再生利用运动、代理人运动等多种活动,对日本的政治、经济和社会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这一主要由家庭主妇参与并推进的社会运动,倡导了一种新的消费理念和生活方式,尝试了一种新的劳动方式,推动了日本政治、地方行政的民主化进程,也开辟了一条妇女参与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道路.  相似文献   

14.
政治右倾化是日本政坛总体保守化的历史必然。日本政治右倾化的内容或目标与日本民族主义的政治诉求有着"同一性"特征,且日本执政的保守政党实施政治右倾化所奉行的保守主义理念含有民族主义成分,进一步证实日本的政治右倾化具有民族主义特质。日本保守势力的保守主义执政理念体现为政治右倾化及其民族主义言行,并在政治过程中成为影响政府决策及政策方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战后日本现实主义国际政治思想,有别于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日本型现实主义萌芽于1945—1960年的外交论争中,当时日本国内的"保守派"重视权力政治、担忧苏联威胁、反感舆论界的不良氛围,采取支持单独媾和、再军备与《日美安全条约》等做法,促成了"现实主义"的诞生。进入20世纪60年代,高坂正尧等学者提出了权力与价值并存的新的"现实主义",从而引领了日本型现实主义的崛起。新的"现实主义"承认权力的多样性,提倡渐进的和平路线,建议日本走"海洋国家"道路、宣布无核化、尽早恢复日中邦交。日本型现实主义的权力观与问题意识,给非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构筑带来了丰富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日本是我同的近邻和主要的经济贸易对象。今后,日本经济形势将如何发展、日本经济动向是什么?中日经济关系的现状和发展前景怎样?这是需要深入研究的。一、日本正从经济大国走向政治大国和军事大国战后,日本大体上用10年的时间,恢复了被第二次世界大战拖垮和摧垮了的经济,从1955年前后进入了高速增长时期。在这以后,以年平均10%的经济增长率,即以高出其  相似文献   

17.
本文试图揭示在与政治同步发生变化的经济因素、社会背景这一条件下,现代日本出现的社会问题。如平成日本在政治状况上呈现出内阁更迭频繁,在经济方面则进入了萧条时代。特别是泡沫经济的破裂导致日本社会出现了代际差距,而代际差距的出现又引发了就业、教育、道德、福祉等一些列新的社会问题。本文基于笔者自身的经验,对现代日本代际差距的真是状况进行分析,并藉此考察泡沫经济破裂的诸多原因,并以"平成日本"为研究对象,探讨日本研究今后面临的课题和应做的努力。  相似文献   

18.
战后日本战略思想存在两种体系,即保守主义与自由主义.自由主义主要强调文化、影响力等软实力的作用,与强调经济、军事等硬实力的保守主义存在很明显的区别.进入21世纪以来,自由主义派提出日本建设"地球贡献国家"的设想得到了政策与思想上的一定认同,对保守主义色彩浓厚的日本政治生态带来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9.
国际经济的相互作用决定了美国当今的经济和政治生活。美国正在进入经济和社会生活国际化的一个新阶段,即积极参与世界一体化发展进程的阶段。美国-西欧的经济关系美国企业在欧共体的出口和销售总额达6000亿美元,超过对加拿大出口总额的3倍,对日本的4倍。在美国与西方国家的经济关系中,欧共体国家占主导地位,原因有三:第一,与其他国家相比(如加拿大和日本),欧共体国家对美国市场的依赖程度较小;第二,欧共体国家的商品市场对于美国经济来说,比日本或加拿大的商品市场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冷战结束后,日本区域主义战略加速构建。该战略的发展,从冷战后到世界开启大变局(1991—2017年前后),在单极体系即美国霸权下,经历了经济中心、政经合流、政略优先等不同导向和路径的三个演进阶段,并在范畴、内容、路径、取向等方面呈现出鲜明的特点。影响日本区域主义战略架构和走向的三个主要宏观因素为日美同盟状态、中国崛起进程和日本身份认同。进一步对这些因素进行操作化,可以发现,在典型单极体系下,直接影响日本区域主义战略制定的主要自变量是日美同盟状态、中日国力差距(能力对比程度),而并非是中美关系。这两个变量的组合与互动产生出四个因变量,其中三个便是以上三阶段的差异化路径,第四个是根据三阶段路径推导出的因果关系的如下拓展分析:进入2018年后,国际变局加剧,日美同盟状态与中日实力差距的两个自变量发生"谐振",加上之前被视为先验条件的单极体系自变量与美国霸权渐行剥离、亚洲融合及一体化进程显现新态势,导致日本区域主义战略发生明显的策略性调整,朝着多向对冲、政经并重、回归亚洲、深耕地区的趋向位移。此调整为某种战略动向的端口和序曲,将在曲折反复中持续较长时期,总体上有望为亚洲区域合作与融合、深化共同体建设提供相对利好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