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谈起北京援藏的民族团结进步故事,解国栋仿佛是一本"行走的纪念册",尤其对自己任职北京市西藏拉萨指挥部宣传联络部部长这3年的经历,他更是如数家珍。"组团式"医疗援藏助力拉萨市人民医院创"三甲"、拉萨北京实验中学通过网络与北京四中"同上一节课"、首都来的"文艺轻骑兵"在拉萨的精彩演出……回忆起"援友"们为受援地作出的积极贡献,他感慨且深情。作为一名援藏工作宣传干部,这个会讲故事的人,却不爱讲自己的故事。他常常忘记,自己也是这些援藏故事中的主角。  相似文献   

2.
齐秦来拉萨了!他要在高原多彩的秋季,与圣地歌迷进行一次面对面的交流。齐秦这已是第三次踏上高原厚土了。作为一个极负盛名的实力派歌手,他对西藏情有独钟,向往着在高原唱歌。这次,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所属九洲文化传播中心、西藏自治区文化厅等单位助他圆梦,他要...  相似文献   

3.
五、“不速之客”找上门在北京出发前,大家对进藏后可能会发生高原反应做过一些准备,吃过几天维生素之类的药。可是到了拉萨之后,高原这湛蓝的天,洁白的云,清新的空气,宜人的凉爽,把大家迷住了。该吃的药不吃了,思想戒备也解除了,考察组头两天本来没有安排活动,但大家休息不住。建秀同志一到拉萨就讲,这次考察组的任务就是搞调查,办实事,为西藏人民解决些实际问题。于是,轻工  相似文献   

4.
盛开在国际航空线上的格桑花文·图/陆文梅德钦央宗,来自雪域高原的藏族姑娘,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的第一个藏族空中小姐……德钦央宗,在藏语中是智慧、欢乐的意思。小的时候,德央和妈妈生活在拉萨,爸爸工作在北京。由于西藏与内地不通铁路,所以每次来看爸爸,小德央和...  相似文献   

5.
2020年7月31日晚,伴着绵绵细雨和刺骨的寒意,一架航班历时飞行近4个小时,跨越4000多公里,缓缓降落在西藏拉萨贡嘎机场,北京市第九批援藏干部第二期36名医疗队员中的32名新队员抵达拉萨。来自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的主任医师崔松,迈着矫健的步伐走下飞机。54岁的他,在所有队员中算是最年长的一位。然而比起其他"援友",他对高原缺氧环境却最是"不怵"。  相似文献   

6.
《中国民族博览》2015,(2):10-15
人民网北京2月1日电微信号"学习小组"1月30发表文章《在正定采访习近平》。文章介绍了国务院参事室新闻顾问赵德润当年是如何采访习近平的,与习近平有哪些交往?30余年来,他眼里的习近平有何特点和变化?全文如下。赵德润这个名字,对一些人来说可能稍显陌生。他是在地方分社工作了28年的新华社记者、分社社长,他是光明日报前副总编辑,他是国际新闻摄影华赛奖连续5届  相似文献   

7.
我是援藏干部,能在拉萨认识老汤也是我和他的一种缘分,老汤叫汤己生,原在西藏日报社工作,安徽黄山人,30多岁参加援藏工作,一呆就是26年。他摄影、书法、绘画样样在行,为人谦虚、厚重、热心。拉萨许多地方有一种柳树叫左旋柳,上百年的树龄,黢黑干裂,铁枝蟒干,树身旋转着向上生长,细细观来,有的像罗丹手下的思想者,有的像何香凝笔下的下山虎,要是春天里去看,柳树又好似“雀之灵”舞在路旁。有事没事的我总是喜欢去看这些仪态万千的左旋柳。有一天,我在拉萨宇拓路的新华书店里看到一本小画册,书名就叫拉萨古柳,翻开一看,一幅幅人性化的拉萨古柳…  相似文献   

8.
2016年8月,在北京教育学院工作的王鸿杰作为第三批北京援青教育团队的领队,与其他8位教育援青干部人才一道飞抵高寒缺氧、深度贫困的青海玉树,开启了为期三年的"志智双扶"教育扶贫。次年年初,刚过正月十五,也是高原玉树氧气最为稀薄的时候,王鸿杰便早早飞回玉树。那天,下飞机时,他拎着行李箱走到舱门口,顿感天旋地转,差点晕倒。空乘人员赶忙让他坐下,给他倒了一杯糖水。直到全机所有乘客都下机后,王鸿杰才逐渐缓过来,慢慢走下飞机。三年间,类似这样的高原反应身体不适状况屡有发生.  相似文献   

9.
民族间的协作是推动民族地区经济长足发展的动力,在甘南与拉萨流动着多支重要的商业力量,担负起了农牧区商品流通的重任,在所流通的物资中酥油在高原占重要的地位,成为贸易的大宗。但在研究过程中并未引起学者足够重视。文章沿着费孝通先生所提及的甘南—拉萨间自古流通的贸易古道出发,尝试探究酥油流动背后的民族经济网络,通过甘南—拉萨民间酥油贸易可以看到民族间的协作将多民族文化整合为一个有机体。所进行的贸易交换中,既是经济圈也有效地形成了文化互动圈,各民族在民间贸易交往过程中结成稳定、循环、良好的关系,对当代青藏高原经济开发与和谐民族关系建设具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10.
西藏是我国的西南边陲,面积 120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000多米。世界上最高的珠穆朗玛峰就耸立在这里。圣洁的雪域高原,一直是人们神往的地方。今年八月二日,我和老伴在北京参加了西藏八日游的旅行团,并顺利地完成了这次旅行回到北京。北京至拉萨乘飞机往返,在西藏只有六天的时间。短短的六天行程 2000多公里,看到了蓝天、白云、宫殿、寺庙、雪峰、冰川、峡谷、草原、林海、平原、江河、湖泊、城市和村落,真是美不胜收,大有出奇制胜的感觉。现将所见所闻和亲身感受写出来与大家共享。  相似文献   

11.
多年来,一批批来自首都北京的援藏干部,带着党中央的深切关怀,带着北京人民的温暖祝福,舍小家、顾大家,奔赴西藏拉萨,为雪域高原默默奉献,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贡献首都力量。  相似文献   

12.
撤岗仪式即景时间:1900年5月1日零点。地点:高原古城拉萨大昭寺广场戒严部队部队长桂全智大校高声宣布:“感谢西藏人民支持戒严部队顺利完成了任务,现奉国务院命令撤岗!”镜头之一:广场上的藏族干部和群众,涌上前去为每一位官兵献哈达、敬青稞酒、酥油茶。大昭寺65岁的看门人尼玛,买了4条哈达献给自己熟悉的战士。镜头之二:许多藏族小朋友在依依惜别的人群中钻来钻去,各自寻找自己熟悉的解放军叔叔。6岁的小姑娘米玛赖在战士李国猛的膝上,不肯放他离去。镜头之三:八廓街个体户赤列说:“你们来戒严,我睡得安稳,生意好做了。看到你们要走,我心里真舍不得。”“金珠玛米照顾了我一年多,是菩萨,不要走啊!”  相似文献   

13.
刘树生 《回族研究》2005,(3):114-115
王连芳同志离开我们已经5年了。对他的思念无时不萦绕在我的心间。每当想起他,不禁思绪万千、激动不已,和他在一起战斗、工作、学习的往事历历在目,他的音容笑貌就浮现在我的眼前。我和连芳同志合作共事了半个多世纪。1947年春,我调到渤海区党委,就和连芳同志在一起工作。1949年新中国成立,我俩一同调到北京。1950年又一起到云南,从此,我们共同扎根云岭大地,献身红土高原。共同的革命目标和信念,把我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几十年来,我们在各自不同的岗位上,共同经历了各种各样的严峻考验,始终情同手足,革命友谊坚如磐石。连芳同志不仅是我的…  相似文献   

14.
蔡英先生的长篇小说《日出西藏》,截取的是西藏刚刚和平解放的这一历史阶段。此时,古老神秘的雪域高原处在史无前例的状态,各种政治势力纠葛在一起,正如小说中所说,西藏首府拉萨,“仍然是人魔共舞,神鬼同处,正义与邪恶并存的地方”。于是,在作家的精心构筑下,贫苦牧民强巴从康巴大草原来到拉萨,用他的眼睛来观察这个陌生的急剧变化着的世界,并遇到美丽的流浪女央  相似文献   

15.
马年初遐思     
《中国民族》2014,(2):1-1
正这个马年,有点特别。2014的农历年是个闰年,共计383天。马年伊始,我也想告诉人们几个故事的片段。在上一个马年,西藏墨脱县达木珞巴民族乡党委书记、门巴汉子李新最大的愿望就是媒体一定要反映他和墨脱各族同胞希望尽快修通公路的心愿。2001年末,他来北京开全国民族乡座谈会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来北京开会,他是用两条腿硬走了四天才走出墨脱的。那时正值大雪封山的季节,  相似文献   

16.
我国著名藏学家陈家琎先生于2004年2月7日在北京不幸去世,他的离世是我国乃至国际藏学界的重大损失.1950年陈家琎先生随十八军进藏,长期任新华社西藏分社记者,曾为反映和介绍西藏的真实历史及现实做了大量工作.从1980年起就西藏社会科学院的筹建、《西藏研究》藏汉文版的创刊、藏事汉文文献资料的编辑出版等工作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为我们留下了400多册的藏学文献图书.我们要学习陈家琎先生的为党、为人民始终忘我的工作精神,努力完成他所未竞的事业,为实现我区“一加强、两促进”的历史任务,为繁荣发展新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和藏学研究事业作出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17.
高原茶事     
李立 《民族论坛》2007,(3):20-22
<正>雪域高原上的第一缕茶香公元641年,一位16岁的汉族女子离开唐都长安,踏上了前往雪域高原的路途,她将要去的地方,是哪怕在今天的人们看来也还是很遥远和神秘的拉萨,这条漫长而艰苦的进藏之  相似文献   

18.
北京--拉萨,拉萨--北京,笔者迂回“外围”,难见多吉才让。众口评论他魄力大,有现代化领导风度,又略带松赞干布遗风。大家喜欢他,欢迎报道,本人却躲避颂扬。八月初欲访问,他住进医院,医生不准会客。悻悻然中追索虚实,确知他是从藏北高原病回来的。  相似文献   

19.
在西藏和平解放30周年前夕,本刊记者张儒在拉萨访问了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第一书记阴法唐同志,他回答了读者所关心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0.
在西藏和平解放40周年前夕,记者采访了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西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阿沛·阿旺晋美.以下是他谈话的主要内容:西藏历史的伟大转折发生在40年前的5月23日.这一天,中央人民政府与原西藏地方政府(藏语称"噶厦")签订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简称十七条协议).我作为西藏地方政府的首席全权代表,于1951年9月从北京返回拉萨,把和平谈判的过程和协议的内容向"噶厦官员大会"报告后,大多数人表示拥护.据此,达赖喇嘛于10月24日向毛泽东主席发出电报,关于协议他说:"西藏地方政府及藏族僧俗人民一致拥护".我是1911年出生的,今年整整80岁.西藏和平解放前后,正好各有40年的经历:前40年,我目睹了西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