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又称“双重外交”。在日本近代史上,是指日俄战争后,在日本的对外政策上,除了负责外交的外务省系统外,以日本陆军参谋本部、陆军省、海军军令部等军部势力参与或主导了日本的外交政策。这种现象被研究日本的历史学家称为日本外交政策上的“二重外交”。通常认为,这种现象尤其是体现在对华的外交政策上。其中,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后,与主张不扩大事端的日本外务省相比较,日军不断挑起事端,并迫使中方分别签订了《塘沽协定》、《何梅协定》以及《秦土协定》,日本军部成为了制定日本外交政策的主角。在1940年前后,日…  相似文献   

2.
赵功强 《东西南北》2008,(10):45-45
可以输掉一场比赛,但不能输掉斗志和尊严。二战期间,纳粹集中营中的德国兵经常给英国战俘一丁点儿的食物,然后要求饿得发晕的战俘跟他们踢足球,借此大比分获胜,从而奚落英国人。在此之前,英国战俘不但每场比赛都输,而且从未进过球。但是,1943年圣诞节前的一场比赛却掀起了波澜。比赛开始后,一名叫贝鲁姆的战俘就像野马一样,在赛场上不停地奔跑,很快打乱了德国人的防守,攻破了德国人的大门。全体队员受到了感染,结果战俘大胜德国兵。这场比赛惊动了集中营的头目,他们立即着手进行调查,发现:在  相似文献   

3.
国外创业政策的理论研究综述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主要对国外创业政策的理论研究进行综述,通过分析总结创业政策的含义、政策理论框架和政策类型来认识创业政策.有效地制定和实施创业政策不仅可以促进创业活动,也能促进就业和激励创新,进一步推动经济的增长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日本帝国主义在推行其大陆政策、武装侵略中国进行殖民统治过程中,满洲独立守备队始终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特别是在九·一八事变中,充当了侵略急先锋的特殊角色。本文拟就这一鲜为国内外史学界进行研讨的特殊军事组织—满洲独立守备队的组建由来与演变及其历史地位,进行若干探讨。一在日俄战争时期,日军在中国东北地区与俄军交战的各兵种部队,开始统由其满洲  相似文献   

5.
《学问》2010,(2)
<正>海南大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刘冬梅所著的《1905-1911年清政府的联美制日政策——以东北问题为中心》一书,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该书首次全面、系统地勾画了日俄战争后,清政府围绕东北问题运作的以联美制日为核心的外交活动  相似文献   

6.
日俄战争已成了日本近代史上重要的转折点。虽然从任何角度上看,日俄战争都不过是一场日本侥幸取胜的战争,但战争的胜利却使日本人高兴得忘乎所以。这时的民主化终于要起步但还没起步,舆论却大大倒向了排外主义。这一战争本身的影响虽然并不限于日本,但日俄战争的胜利却的确大大影响了日本此后的外交路线。从这一意义上,日俄战争是一个无论多么强调也不过份的事件。它使日本的领土扩张主义起步,加速了军事冒险主义的步伐,在国际秩序方面放弃了谨慎小心的做法。日俄战争后,在以欧美为重点的新的外交中,日本方面的表现的确值得认真研究。其特…  相似文献   

7.
高建 《日本研究》2009,(2):68-71
“中国归还者联络会”(中文简称为“中归联”、以下同)是经1956年我国战犯审判和关押后,回到日本成立的旧军人组织。该组织成立后,通过演讲、访华等形式宣传我国的战俘政策、对于推动1972年中日两国建交起到了一定作用。本文以1956年我国对于战俘的审判和关押为线索,探讨“中归联”在中日邦交正常化前的一系列活动。  相似文献   

8.
日俄战争之后,日本以"满铁"及附属地为中心开始"经营"中国东北,为了继续推进其"大陆政策"和达到吞并东北的目的,在中国东北地区朝鲜民族众中推行了"皇民化"政策。日本在东北朝鲜族民众中推行的"皇民化"政策的险恶用心在于利用居住在中国东北地区的朝鲜族民众的"特殊法律地位",进一步巩固其在东北地区的殖民统治,扩大在中国东北地区的侵略"权益"。  相似文献   

9.
竞争政策作为基本经济政策之一,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部分转轨国家在实行经济自由化、私有化及市场化的转轨进程中都程度不同地遇到了竞争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以及竞争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问题。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经济转轨的不断深化,特别是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的不断加强,竞争政策在转轨国家经济政策中的地位更加突出。本文以中国和俄罗斯为样本,研究转轨国家竞争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及其效用问题。  相似文献   

10.
《学问》2015,(6)
日本学者在个人著述或历史教科书中论述日俄战争的作用时,往往把本质上是两个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争夺中国东北权益的帝国主义战争谬说为日本为中国争取权益的战争,说成是由于日本在日俄战争中的胜利,成功地阻止了东北的俄罗斯化,保住了东北,并且提高了黄种人反抗白种人的信心的结论,美化日本对东北的侵略。关捷先生近著《日俄战争灾难纪实》一书1,系统地叙述了日俄战争给东北地区和中国人民所带来的灾难,用历史事实证明,日俄战争不过是日俄两个帝国主义国家为了瓜分中国东北而进行的帝国主义战争,并不存在维护中国国家利益问题。  相似文献   

11.
日俄战争之后,日本以“满铁”及附属地为中心开始“经营”中国东北,为了继续推进其“大陆政策”和达到吞并东北的目的,在中国东北地区朝鲜民族众中推行了“皇民化”政策。日本在东北朝鲜族民众中推行的“皇民化”政策的险恶用心在于利用居住在中国东北地区的朝鲜族民众的“特殊法律地位”,进一步巩固其在东北地区的殖民统治,扩大在中国东北地区的侵略“权益”。  相似文献   

12.
赵朗 《学习与探索》2012,(10):157-160
九一八事变前,日本即利用其在日俄战争中获胜后从沙皇俄国手中攫取的中国旅大地区及南满铁路沿线的种种特权,开始在辽宁地区从事鸦片走私活动。九一八事变前日本在辽宁的鸦片走私活动,是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在整个东北地区全面推行鸦片政策的前绪。从日本鸦片策略的酝酿、走私毒品的方式和走私毒品的销售三个方面来看,日本殖民当局旨在借此捞取巨额利润和摧残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同时,也为日本在九一八事变后公开推行鸦片政策埋下伏笔,为发动九一八事变奠定了一定的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13.
吴占军 《日本研究》2006,39(4):57-61
进入20世纪,围绕东北亚霸权,日美两国展开了更为激烈的较量。在日俄战争前后到华盛顿体制确立的20年左右的冲突中,日本大陆政策在对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较量中基本处于优势地位。美国对日政策由软到硬,妥协和遏制相结合,究其根本原因是国家利益使然。  相似文献   

14.
抗战期间,日军以武力征服中国的同时,竭力推行了诱降政策。虽然诱降政策只是日本帝国主义企图灭亡中国的次要手段,并以破产而告终,却曾起到了动摇和分化国民党统治集团,助长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妥协倾向,干扰和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罪恶作用。 战时,日本统治集团把诱降政策作为重要的政治“谋略”。为之奔走的某些人将此称之为“和平工作”。 其实“和平工作”,绝非“在战争状态下,由个人或一些人通过秘密交涉,谋求恢复交战国之间和平关系的政治尝试或其经过.”①而是由日本统治集团指导的、企图借助战争形势用交涉或谈判的方式,诱使中国投…  相似文献   

15.
社会科学正处于困境之中。这在更大程度上可以这样说,但这不是从经济状况可以看出或可作为依据而得出的简单推断。我们知道,对于学术研究的开展,经费方面造成的威胁是十分明显的,虽然知识界对此还没有全面了解。单纯地解释为经费“匮乏”还说明不了造成这种困境的原因所在。还有另一些同样严重的威胁虽然不十分明显,但对我们合法地位的受到进一步损害和把研究成果应用于制定国家政策以及基础研究工作的开展等方面将产生严重深远的影响。此外,社会科学界获得信息的途径也受到限制,提供可靠数据的能力减弱了,当前一些公共研究私营化了,华盛顿的专业研究人员和同行评论家政治化了,宪法规定给予从事研究的  相似文献   

16.
股份合作制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举 ,作为一种制度创新所产生的社会效应影响至深。本文着重从指导股份合作制实践发展的一系列政策为研究重点 ,注重各个时期的政策特点剖析和改革连续性以及政策矛盾性研究。股份合作制在我国之所以得到充分发展 ,得益于政策及时 ,得益于政策的连续性、规范性和适用性。政策的科学性和超前性进一步规范股份合作制的发展进程 ,这种政策与实践的互动过程 ,从一个侧面描述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般进程  相似文献   

17.
社会指标运动发展初期所声称的社会指标的一些用途,现已被认为是不现实的。例如,社会指标可以自动导致政策目标的确定(根据政策制定过程  相似文献   

18.
据苏联《社会学研究》杂志1981年第1期报道,苏联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爱沙尼亚共和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和苏联社会学协会将于今年10月份在塔林市举行全国学术讨论会,议题是"苏联社会结构的发展".会上将探讨社会学在研究苏联社会结构时的方法论问题;苏共和苏联国家为加强社会的单一性与进一步巩固苏联人民的一致性而制定的社会政策所起的作用.还要进一步  相似文献   

19.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 ,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它们竞相争夺殖民地 ,扩展势力范围。亚洲成为帝国主义角逐的主要地带 ,而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朝鲜则是列强争夺的焦点。在远东的角逐中 ,最突出的是沙俄的远东政策与日本的大陆政策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 ,这一矛盾最终导致 190 4年日俄战争的爆发。这场战争以俄国的彻底失败而告终。日本则凭借此次胜利 ,由一个刚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不久的亚洲小国 ,一跃成为在远东事务中具有重要影响的地区大国 ,跻身于帝国主义强国的行列。日俄战争不仅引起了列强在远东地区力量格局的变…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政府提出将与国际社会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之后,人们普遍感觉到中国正在积极推动东北亚地区的合作与和解,因而有关构建东北亚命运共同体的设想也格外引人注目。虽然官方并未公布构建东北亚地区命运共同体的政策目标,但呼吁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和亚洲命运共同体。与历史上日韩等提出的“东亚(东北亚)共同体”建设不同,中国政府分外重视命运共同体所体现的共享历史、平等、相互尊重和共同发展的含义,是一种超越反霸和同盟关系、推动新型伙伴关系建设的话语体系。在比较各方关于东北亚地区的定义后可以发现,“东北亚”是一个地缘政治概念,直至中美关系改善和中国推进改革开放后,这个术语才有了接近今天所表述的整体感。即便如此,域内国家对东北亚的边界仍有不同意见,经济学者和政治学者讨论东亚(东北亚)时对概念的范围也有分歧,因而仍难以形成一致的地区认同和地区发展愿景。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东北亚作为一个整体的国际关系和地缘政治经济演变趋势,才能进一步推动东北亚命运共同体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