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在质疑和批判康德共和主义的基础上,施勒格尔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共和思想.施勒格尔指出,共和主义是社会的一个首要概念,它必然是民主制的,同时也是贵族制和君主制的混合;政治代表是共和主义必不可缺的元素,共和制与代议制息息相关.施勒格尔共和思想既赞同混合政体,注重公共善,又重视宪法权力,倡导代议制和权力分立,因此可以说它既是对古典共和主义的回忆,同时又体现出现代共和主义的韵味.  相似文献   

2.
姚大志 《求是学刊》2020,47(1):29-35
当代共和主义可以分为两个派别,一派被称为"公民共和主义",另一派被称为"古典共和主义"。前者的主要代表是哈贝马斯,而后者的主要代表是斯金纳。斯金纳的古典共和主义理论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的主题是个人自由,斯金纳同自由主义者一样主张"消极自由"的观念,但是他更为强调依附和奴役;第二个部分的主题是自由国家,斯金纳同自由主义者一样主张"同意说",但是他的国家观念更为强调公民参与和公共利益。自由主义与古典共和主义在自由观方面存在根本的分歧。对于自由主义,剥夺自由的东西是干涉;对于古典共和主义,剥夺自由的东西主要是依附。  相似文献   

3.
顾肃 《浙江学刊》2006,(6):36-41
阿伦特的政治哲学至少在两方面与自由主义相一致。一是她热情的个人主义,坚信每一个人类个体的独特性和不可代替性;二是必须在人类活动的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间划出一条界线,这恰恰是古典自由主义的一个根本性前提。但她关注的重点是共和主义的自由,赋予政治行动以极高的价值,而不是私有产权基础上的现代自由。这又是她与左派理论和欧洲大陆的积极自由观比较接近的地方。总的来说,她对极权主义的批判和对共和主义的论述,都足以将她归入当代自由民主主义者的行列。  相似文献   

4.
20世纪60年代以来,"共和主义复兴"逐渐成为西方学术界的一道独特景观,其对自由主义的批判意义重大。当代著名美国政治哲学家桑德尔便是借助于共同体主义和共和主义两股力量,对自由主义进行了釜底抽薪式的批判。他的新共和主义思想,同以卢梭为代表的古典共和主义有着一定的"家族相似",却又存在着诸多差异。文章旨在通过比较研究,找出新老共和主义思想的异同,以期揭示当代新共和主义的独特视角和理论贡献以及它自身遇到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作为古代政治理论的结晶,古典共和思想在中世纪意大利城市共和国里延续下来.在近代早期君主制的冲击下,古典共和思想分流为保守派和务实派.务实派将共和的理想与君主制结合起来,发明了"国家理由".国家理由思想作为古典共和思想畸变的产物,成为欧洲君主制国家论证君主绝对权力的武器.近代早期古典共和思想虽然被国家理由学说取代,但是,它的历史价值在于阻滞着近代早期的君主制滑向专制,而且,作为桥梁连接了古典与现代.  相似文献   

6.
万绍红 《浙江学刊》2006,(5):114-117
通过对美国宪法制宪意图的解析,可以看出自由主义、民主政治是美国制宪者所批评的对象,在宪法上并不具有合法性。“共和”是制宪者们为美国人民选择通达自由与幸福的生活方式和宪法框架,这种“共和”的思想与模板来自遥远的古罗马共和国。对罗马的古典共和主义与美国宪法中的共和主义内涵的比较,显示出当代新罗马共和派的理论启示,也可辨别出它的缺陷。  相似文献   

7.
《社科纵横》2015,(10):80-81
《论李维罗马史》是文艺复兴时期以史实诠释古典共和主义的一部理论著作。作者马基雅维利继承并发展了先贤的混合政体思想,提出将专制共和融为一体的"新罗马主义"理念,为政治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8.
如果我们同意哈贝马斯关于政治哲学的最高问题是如何阐明人民主权和人权之间、民主和法治之间、公域自律和私域自律之间、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之间的同宗同源、共为基原的关系这一论断的话 ,那么 ,任何具有哲学上重要性的政治论争就都不过是对这同一问题的不同求解。罗尔斯的政治自由主义和哈贝马斯的商议性政治观同属西方主流政治传统 ,都体现出对自由主义和共和主义的兼容和综合 ,但前者只认同古典共和主义 ,后者则有回返到公民人文主义的倾向  相似文献   

9.
本文依据历史上的可靠性、理论上的融贯性、在现代社会中的可欲性和可行性这三个标准,考察当代西方新共和主义的建构主义倾向、反自由主义倾向以及在公民美德问题上的困境,检讨晚近以来在政治思想史、政治哲学诸领域全面复兴的共和主义所存在的局限,从而探求其出路.  相似文献   

10.
卢梭的公民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力克 《浙江学刊》2004,(4):108-115
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存在着共和主义与自由主义两种公民传统.在现代社会中,人性的自我分裂表现为人的"市民"和"公民"二重身份的紧张.Citizen概念的两歧性,表征着人性的分裂以及现代社会结构的内在冲突.卢梭是第一个反思现代性的批判理论家.他的新共和主义政治理论,正是围绕公民与布尔乔亚的二元对立而展开的.令卢梭忧思的一个基本问题,是现代性与道德的冲突,亦印市民的财富世界与公民的美德世界的对立.其现代性批判的焦点,是布尔乔亚的反公民性的异化本质.卢梭对现代性与人的困境的反思,对布尔乔亚和市民社会的批判,对代议制的公民参与缺失的揭示,显示了一位社会批判家对现代性的深刻批判.然而,卢梭的困境在于:古代公民的政治自由以奴隶的受奴役为代价;现代公民则以出让主权换取市民的个人自由.现代的商业社会、民族国家、民主社会,与卢梭小国寡民的古典城邦式公民政治理想格格不入.卢梭心仪的公民城邦毕竟属于业已衰落的小共同体.因而卢梭的最大困境,在于其以小共同体的美德政治模式来作为组织大社会的政治原则.  相似文献   

11.
财产权、共和政体与国家--西塞罗政治哲学剖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乐理 《浙江学刊》2005,4(4):57-63
西塞罗根据公元前3至2世纪罗马共和国的政治体制形成的政治思想,主要内容包括:国家是一个法人团体及其保护私有财产的非伦理目的;共和政体反映了各种政治势力的财产分配均势,实质是贵族制;自然法与人为法形成一个法律体系,主张法律的稳定性与公正性.这些思想影响了近现代西方的共和主义与自由主义学说.  相似文献   

12.
论公民社会的价值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熟的公民社会蕴含着深刻的内在文化底蕴和价值理念。从思想史的考察中我们可以看到,自由主义和共和主义是现代公民社会基本的价值意蕴。自由主义作为公民社会价值意蕴的核心是消极自由,其直接表现为私法自治精神,只要是私人能完成的事务就不准公共权力插手,但单纯的自由主义还不足以支撑现代公民社会。共和主义是现代公民社会的另一个价值意蕴,其核心理念是积极参与公共事务的积极自由,直接表现为公共精神。从宏观方面来说,自由主义型塑了政府与社会二分的社会结构,政府不准过多地干预社会事务;从微观方面来说,是共和主义的公共精神造就了积极参与公共事务的现代公民,而没有现代公民就没有现代公民社会。  相似文献   

13.
张小玲  应奇 《浙江学刊》2006,18(4):17-22
在社群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中,如果说麦金太尔为社群主义的自由主义批判提供了历史和语言学的奠基,并归宗于受到亚里士多德主义强烈影响的“历史传统限制的实践理性观”,那么桑德尔则更多地借鉴黑格尔主义和后现象学的哲学资源,对以罗尔斯为代表的权利自由主义进行了最为明快、尖锐和深刻的批判,但是同时,这种批判也最为典型地表现出徘徊、依违于社群主义与共和主义之间的特征。本文从自我观、社群观以及对美国政制中失落的共和精神的追寻三个方面全面地探讨了桑德尔的政治哲学,并阐发了笔者对于自由主义、社群主义和共和主义之间的关系,以及走出这种三元对峙困境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汉娜.阿伦特是最早从哲学视角对公共领域问题进行深入系统思考的哲学家。在建构公共领域理论时,她将世界性作为公共领域的存在论基础,目的是建立一个世界性的公共领域,为人类寻求一个稳定的家园,型塑一种世界性的生活方式。这一探求成为贯穿阿伦特政治思想的主要线索,使阿伦特政治理论之特色得以彰显。  相似文献   

15.
文正邦  柯姗 《求是学刊》2006,33(1):78-84
宪政是人类智慧的产物,是人类政治文明和法治文明的结晶。回顾宪政的历史发展过程,宪政的思想渊源是自由主义、共和主义;宪政的制度构建离不开民主、法治和人权理论及实践;同时,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的二元分立对宪政理念及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也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从法哲学的视角出发,以上问题分别构成了宪政发展的思想基础、政治基础、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对这些问题进行理性的思考和分析,特别是从法哲学角度的分析,能够为宪政问题的研究提供科学的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16.
黄宗羲和柏拉图分别是中西方古典政治思想史上的重要人物。他们又都被视为"前现代"的,即终究未能达到现代民主政治思维的水准,未能预见到现代民主政治。但是,如果从一个"强者政治学/弱者政治学"的模型出发,人们或许可以看到古典政治思想大师们真正的关切是什么,也能理解这样的关切即使在当代政治理论和实践中也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共和主义公民身份的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自由主义公民身份大行其道的今天,强调自由、参与、共和与美德的共和主义公民身份对于克服自由主义所导致的孤立原子主义与激进个人主义、政治市场化与公民的消费者形象、弱势民主与"温和的"专制主义等弊病,对于培养造就"好公民"、促进民主良性运转和提高制度改革绩效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当然,共和主义公民身份也面临着一些严峻的问题和挑战,需要认真面对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克服或化解.  相似文献   

18.
精英与民主:西方精英主义民主理论述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旨在介绍与分析西方精英主义民主理论的发展及其主要思想 ,从中发掘出对中国民主化有所启迪的思想资源。精英主义理论的出现与发展一再地向人们发出了这样的问题 :民主究竟是由少数人统治还是由多数人统治 ?意大利的莫斯考等开创了精英主义民主理论 ,韦伯结合现代科层制对民主作出了分析 ,而熊比特对精英主义的民主理论作了较为系统的阐述。尔后达尔、杜鲁门等进一步发展了熊比特的思想。而当代的民主理论家们似乎不太关注规范性问题 ,更关注的是民主如何转型、民主如何巩固之类问题。对于世界民主第三波 ,精英主义民主理论重点在分析精英在民主转型过程中的角色和所采取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王焱 《社科纵横》2012,(8):61-64
西方政治文化传统中包含着某些精英主义的思想元素,这些元素构成了精英主义的理论支点。精英主义分别继承了在贤人治国思想中的一些思想遗产和能人政治的精髓,又对西方贵族政治文化传统进行了发展,使其在民主政治中获得重生,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尽管大众政治的浪潮不断冲击着贵族政治传统,但精英主义却不断延续这一传统,并求得二者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20.
《社科纵横》2016,(1):159-16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创新基于接受理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体认教学模式,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在实践中通过自己切身体会、感悟,加强对马克主义理论的认同,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