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王朝自李世民即位后,“君明臣直”、“朝廷辑睦”,“公私富给”,“四夷宾从”。贞观年间,唐帝国行政管辖中的陇右道治地范围,达到了葱岭以西的里海和波斯边境。“西方之戎,…盖百余,皆冒万里而至”;中亚的“番客”、“胡贾”充斥街。西北的民族矛盾大为缓和,中亚的政治形势日趋稳定,东西方交通贸易最为发达,经济文化交流空前繁  相似文献   

2.
贞观时期,是唐朝文化事业蓬勃发展的重要阶段.唐太宗李世民即位以后,“偃武修文”,推行“文治”,在文化教育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深入研究贞观时期文化事业的发展,不仅有助于我们全面认识“贞观之治”,而且有助于我们从更深层次上把握唐朝社会的发展状况.因此,本文拟就贞观文化的发展战略及具体措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南宋史论家叶说:“唐太宗、李靖,近世君臣之言兵者,无出其上”。当代马克思主义史学家范文澜同志说:“他(李渊)起兵取关中,建立唐朝,主要依靠唐太宗的谋略和战功。”“这个新朝代的首要任务是通过兼并来求得全国的统一。在兼并战争中,李世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唐太宗李世民的军事才能是我国古今历史学家所一致肯定的。 从隋炀帝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李世民在晋阳力劝其父李渊起兵反隋,到唐贞观二年(公元628年)最后消灭梁师都割据政权,十年之间,特别是618——624年的六年统一战争中,唐朝所取得的一连串胜利,都是和李世民的军事才能分不开的。唐代  相似文献   

4.
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9-649),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后徙居长安(今西安市)。李氏家族本是关陇贵族,世代为将,故李世民自小尚武,善于骑射,强悍骁勇,诚如他自己所说:“朕少好弓矢,自谓能尽其妙。”以贞观政要·政体》)①隋大业十三年(617)六月,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年轻的李世民审时度势,力劝其父李渊于晋阳起兵,十一月攻入长安,次年五月李渊称帝,国号唐,李世民被封秦王。后李世民又挂帅亲征,历时七年,扫干群雄,统一全国。唐武德九年(626),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诛灭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随后即帝…  相似文献   

5.
首开我国唐代“以山为陵”制度的昭陵,始建于公元636年(贞观十年),它是我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唐王朝第二代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寝。这座山陵建筑在当时的唐都长安(今西安市)西北约八十余公里的九山上。山巍屹,极为壮观,这就是李世民所以舍弃“掘土为圹”而在生前亲自选择身后长眠山陵的主要原因。 昭陵是关中唐十八陵中最有代表性的  相似文献   

6.
秘书官员议政进谏,秦汉以来就有记载。但是,真正出现谏臣盈庭、讽谏成风局面并把它形成一种制度的朝代,恐怕要算唐初“贞观”时期,而此时形成这种制度又是与当朝帝王李世民的“从谏如流”密切有关的。据资料记载,唐太宗李世民在朝二十三年中前后进谏者不下三十余人,仅魏徵一人“所谏前后二百余事”就达数十万言。至于百官议论朝政得失之事更是比比皆是,蔚然成风。不过,在议政进谏中起主要作用的  相似文献   

7.
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后长孙氏,河南洛阳人。生于公元600年(隋文帝开皇二十年),卒于公元636年(唐太宗贞观十年)。她的先祖皆为北魏、北周大臣,父亲长孙晟为隋朝右骁卫将军。由于她生长在世代宦门之家,而且又刻苦好学,使她得以成为封建社会中有教养的女子。她不仅是位贤妻良母,更是李世民在政治上的得力助手,所以她死后,李世民悲痛地说:“入宫不复闻规谏之言,失一良佐,故不能忘怀耳!”(《资治通鉴》卷194)这是对她最恰当的评价。历代封建史学家也都对她赞颂备至,司马光说她“常与上(李世民)从容商略古事,因而献替,裨益弘多”,此论甚有见地。  相似文献   

8.
旧唐书列传第二十,记录了唐太宗李世民和大理寺少卿(即司法部长)戴胄的一次争论,读来使人饶有兴味。贞观年间,朝廷开科取仕,有的人为了博取功名,伪造资历(那时候做官要看门第贵贱)。唐太宗就下了道敕令,“诈伪资荫”者要自首,否则就要杀头处死。正好,有个伪造资历的人被揭发了出来。戴胄判处他流放充军。唐  相似文献   

9.
随便乱翻书,发现《贞观政要》有《论诚信》一章。现在可谓诚信热,从高考的作文题到报上的新闻、评论,加上2001年“两会”上代表、委员的发言,都涉及诚信问题。于是把这本摆在书架上多年的书看了一遍。《论诚信》头一段就很有意思。贞观初年,有人上书奏请朝廷去除佞人。唐太宗李世民问他:“谁是佞人呢?”那人回答:“臣在民间,不知谁奸佞。陛下可以假装发怒去试验群臣。如果能不怕陛下盛怒,直言进谏的,就是正直的人,顺从迎合的,就是佞人。”李世民对封德彝说:“流水是清是浑,决定于源头。国君好比源头,百姓像流水。国君自…  相似文献   

10.
房玄龄是“贞观之治”的重要人物。目前史学界在评价贞观人物时对他研究较少,本文从几个方面谈谈房玄龄,也许对研究“贞观之治”有所裨益。《旧唐书·房玄龄传》记载,房玄龄名乔,出身于名门宦族,从小受过良好教育,博通经史,且有极敏感的政治见识。大约在隋恭帝义宁元年(公元617年),李渊人关。李世民率部进军渭北,房玄龄投其门下,做过渭北道行军记室,时年39岁。从贞观四年(公元630年)拜相,到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去世,做了近18年的宰相,“贞观之治”中的许多政策和措施,都是他秉承唐太宗的意志,亲自制定和执行的,…  相似文献   

11.
唐太宗李世民是个“文治武功”兼备的封建皇帝。在唐王朝建立过程中,他建有赫赫武功;唐王朝建立后,他又确立并大力推行“假武修文”之举。贞观初,魏征曾向他建议:‘堰武修文,中国既安,四夷自眼。”①唐太宗采纳了这个建议,实行数年,成效卓著。贞观时期,唐太宗“堰武修文”的文治思想,包括对待儒、释、道的思想、大兴礼乐的思想、驰情文史的思想等等,这些思想的确立和与之采取的文治措施,不仅对巩固唐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起了重要作用;而且直接架构了“贞观之治”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一、对待儒、释、道的思想与政策…  相似文献   

12.
唐初大将李勣(徐懋功),原是瓦岗军旧部,他以不甘之心归唐,内心深处对唐五朝不满,唐太宗李世民对李勣耿耿于怀,一直不放心,晚年更是这样。贞观十七年,在一交宴会上,李世民对李勣说,“联将属以幼孤,思之无越卿者。公往不遗景李密,今岂负于朕哉!”名为托孤,实为试探,故太宗临终之时,对太子李治说“李勣才智有余,然汝与之无恩,恐不能怀服,我今黜之,若其即行,俟我死,汝于后用为仆射,亲任  相似文献   

13.
唐太宗李世民是公元七世纪,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他不仅是唐王朝的实际缔造者,而且在他执政期间(公元627—649年)出现了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所谓“贞观之治”。封建史官称颂贞观年间“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不闭户,商旅野宿”,“民物蕃息”,“无复盗贼,囹圄常空”,天下“太平”。这虽有些夸张溢美之处,但贞观年间是我国封建制度发展的极盛时代,这也确属事实。唐太宗在位短短的二十三年中,能够取得这样显赫的业绩,除其对政治、经济、军事等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整顿和改革之外,也与其重视立法,完备和加强法制  相似文献   

14.
在隋末农民战争的急风暴雨中诞生的李唐王朝,创造了中国封建鼎盛时期的灿烂文明。本文将顺着初唐统治者安邦治国的大致逻辑,从有唐一代的吏治入手,探索一下法律在李唐王朝近三百年统治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大胆放权“皆委百司” 贞观四年,唐太宗李世民和他的宰相萧瑀有一段很富哲理性的对话。这段对话,反映了李世  相似文献   

15.
戴胄字玄胤,唐代相州安阳人。在隋朝大业末年曾为门下省录事,越王侗即位后,任之以给事郎、外兵曹参军,后因劝阻王世充谋篡帝位,被黜为郑州长史,与王世充兄子行本一道镇守武牢。唐将李破武牢,胄被擒,以“有干局”被引为秦王府士曹参军。李世民即位后,任兵部郎中、大理寺少卿、封武昌县男。贞观二年为尚书省右丞,俄迁左丞,三年又领  相似文献   

16.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封建地主阶级出色的政治家。他当政二十余年,先后进行了一系列旨在除弊兴利、缓和矛盾的改革,宽简律令,裁汰冗员,“去奢省费,轻徭薄赋”,“孜孜求士”,选贤任能,在内政和对外关系上都取得了他那个时代所能达到的成就,有效地促进了社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并为唐的强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唐太宗之所以取得如此显著的政绩,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知人善任。贞观二十一年,他同侍  相似文献   

17.
法精事简     
据《新唐书·百官志》记载: 贞观时:“任群材,治百事。其法则精而密,其施于事则简而易。…… 初,太宗有内外官,定制为七百三十员,曰:‘吾以此待天下贤材,足矣’。” 大唐帝国虽只用了七百三十员内外官,却把事业搞得虎虎有生气。这一经验,值得一议。 李世民的精于用人,得益于前车之鉴,即“之  相似文献   

18.
为政清廉是“贞观之治”的重要内容之一.贞观廉政的兴起、发展及其变化与唐太宗的作为不无关系。本文拟从唐太宗在贞观前期的“躬履节俭”、惩治腐败以及贞观后期的“渐不克终”等方面,对贞观廉政的发展变化略加论述,以期揭示贞观廉政的本质。  相似文献   

19.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的廿三年中间,审时度势,制定了一系列较为切合实际的民族政策,且比较成功地加以实施,对形成“贞观之治”的局面起了重要作用,也为唐代的民族大融合奠定了基础.本文试对贞观时期的民族政策简要述议,以求教于方家学者. 唐初,许多重大社会问题急需妥善解决,而民族问题正是影响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的最大问题之一,一些少数民族(或部族)首领时有  相似文献   

20.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政治清明,国家强盛,出现了治世之极的“贞观之治”。《贞观政要》为唐吴兢编撰,是记载唐太宗在位期间君臣讨论政事的政治文献。此书问世之后,唐及以后的历代都十分重视,对其推崇备至。书中记录的唐太宗治国和用人思想,这对我们当代仍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