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费尔巴哈在黑格尔哲学批判和宗教批判的基础上,确立了自己的人本主义哲学.费尔巴哈以人本学唯物主义为主要特点的哲学并没有真正突破黑格尔的哲学体系,从根本上看仍然属于解释世界的旧哲学.但是,费尔巴哈的哲学成果为马克思创立以改变世界为宗旨的新哲学提供了极为重要的思想资源.正是在批判地继承费尔巴哈哲学的基础上,马克思创立了以现实的人和人类为本体的历史辩证法.  相似文献   

2.
费尔巴哈的直观唯物主义具有批判上帝拯救人的价值取向,是对抗宗教神学的理论武器,是对封建专制统治的间接打击,但它只能达到对市民社会的直观。马克思批判费尔巴哈的直观唯物主义不只因为它是消极被动的认识论,更是针对它对市民社会理解的非批判性。费尔巴哈采取感性直观和宗教两极对立的思维方式,把实践当作犹太人带有宗教性的功利主义活动。他用孤立个人的静观取代实践,回避了对异己的社会关系的批判和改造问题。马克思阐明,只有变革市民社会,达到劳动和所有权的统一,才能实现人类解放。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人们只注意和只习惯于说马克思以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作为重要的思想来源,却不注意也不习惯说马克思以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作为其理论来源。但是,马克思的唯物主义主要地正是唯物史观,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中心主要地正是人本主义。不明白这一点,就搞不清楚马克思新唯物主义的性质。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摸索为背景,从反思哲学观、批判传统教科书体系出发,很多马克思主义哲学工作者对什么是哲学、特别是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了重新反思,对一些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大量的研究和探讨,形成了不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式"的诠释,总的看来,这些"形式"的诠释其实是人的认识的自我超越.  相似文献   

5.
如何评价费尔巴哈的哲学思想,特别是如何估量费尔巴哈在马克思思想转变中的地位与作用,如何理解马克思的哲学革命,是我国学者分歧较为严重的问题.以“费尔巴哈哲学所达至的理论高度与马克思的思想转变”、“费尔巴哈、青年马克思与人本主义的关系”、“形而上学批判、实践唯物主义与马克思的哲学革命”等问题为线索,可以对相关分歧进行梳理.考察费尔巴哈与马克思思想转变的关系,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重视费尔巴哈哲学的内在矛盾与理论张力;把考察“马克思的阅读”与“阅读马克思”结合起来;着力找寻马克思与其他人的“同中之异”、马克思思想历程中的“异中之同”;在明确唯物史观的多层次性的前提下,重新考察马克思的思想转变、理解马克思的哲学革命.  相似文献   

6.
文章认为费尔巴哈在黑格尔哲学批判和宗教批判的基础上,确立了自己的人本主义哲学,为马克思创立以改变世界为宗旨的新哲学提供了极为重要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早期对费尔巴哈哲学改造的思想演进过程包括 :1 843— 1 844年 ,马克思在《德法年鉴》时期 ,对费尔巴哈持维护态度 ,其批判采取的是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 ;在《1 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 ,开始了新世界观的探索 ;1 844— 1 845年 ,在《神圣家族》中 ,马克思开始用现实的人的观点代替了费尔巴哈抽象的人的观点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 ,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作了最后的清算。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超越政治正义的政治哲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王新生 《学术研究》2005,1(3):61-67
对于启蒙运动之后的哲学而言, 在政治正义的限度内寻求对人和社会的终极解释, 已经成为替代宗教解释世界的现代方案。可是, 这一现代方案不仅取消了终极自由而且取消了对终极自由的渴望,从而自构了伦理困境。黑格尔洞察到现代性的伦理难题, 试图用一种“补偿性方案”克服之, 却又陷于对国家这一“伦理实体”的抽象肯定。马克思建立了在历史的实践中超越政治正义的政治哲学, 从而确立了一种颠覆现代性的“替代性方案”。正是这一政治哲学的确立, 为马克思“改变世界”的新哲学找到了一个全新的立脚点, 为他走向实践哲学建立了基本通道。  相似文献   

9.
实践主义:马克思哲学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认为不论就当代哲学的思维水平、还是就马克思哲学本身所固有的基本性质特征来看 ,今天只有把马克思哲学径直理解为“实践主义” ,才有可能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研究上取得实质性的突破。这首先是因为 ,“实践”范畴在马克思哲学中第一次取得了存在论意义。这一点长期为人们所忽略  相似文献   

10.
于桂凤 《兰州学刊》2007,2(9):25-27
马克思哲学曾经遭遇和正在经历的种种误解表明不先行澄清马克思哲学与费尔巴哈哲学之闻的关系.是不能全面而深刻地理解马克思哲学的.但是要厘清二者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决非易事,必须首先找到一个好的切入点.感性在马克思哲学与费尔巴哈哲学中具有决定性意义,是其各自哲学革命的秘密所在,马克思对费尔巴哈哲学的革命首先就体现为对其感性论的批判与超越上,而且这种批判与超越指向的是整个传统哲学.因此,感性应是解读马克思哲学与费尔巴哈哲学之间关系的理想突破口.  相似文献   

11.
费尔巴哈哲学是马克思思想进程中并未缺失的“从前的哲学信仰”。马克思在1843年至1844年间,曾经有过对费尔巴哈哲学的迷信和崇拜,并自觉以费尔巴哈哲学为原则来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历史观上有明显的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痕迹。此间,马克思的世界观总体上并未超越费尔巴哈哲学,新世界观思想仍未诞生。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对传统本体论的超越及其哲学信仰的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哲学在突破传统唯物主义的实体宇宙本体论的科学主义路向的同时,亦超越了传统唯心主义纯粹先验性的神秘主义路向,从实践本体论的路向上开辟了一条从现实到未来、由实践到理想的既具有现实性又具有信仰性的全新的哲学本体论,当代人的生存实践尤其缺失这种哲学智慧的引领,故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及其现实意义也就不言自明了。  相似文献   

13.
费尔巴哈是马克思创立新世界观的理论支援背景--德国古典哲学的最后代表人物,因而研究马克思与费尔巴哈之间的学术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学术界各陈其是,对这一问题作出了不同解答,从这些风格迥异的回答中折射出的是各家对马克思哲学革命本质的不同解读.马克思走向费尔巴哈哲学神坛的历程,同时又是不断祛魅的过程.但此简短结论背后,却包含着一系列亟需解答的深刻问题.  相似文献   

14.
李建设 《理论界》2012,(6):89-90
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相对于17、18世纪的唯物主义有很大的历史进步性,强调以人的自然为基础的感性存在,从人的本质把握人生活于其间的世界。这为马克思发现唯物史观提供了契机。但费尔巴哈最终在历史观上跌了跟头,沦为"半截子唯物主义",而马克思却找到了解开历史之谜的钥匙。造成不同结局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二者在思维方式上不同。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使他们在相关哲学问题的观点和看法上出现分歧,也正是这种分歧最终使马克思与费尔巴哈决裂,创立了新的哲学,实现了哲学史上的变革。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革命世界观的理论形态,其产生必然以无产阶级发展成为一个具有高度的革命自觉性的阶级、能够深刻地意识到自己的阶级使命从而能够形成革命世界观为根本条件。马克思在形成其哲学理论时批判地继承了以往哲学、特别是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哲学的优秀丰富遗产,而费尔巴哈哲学则是马克思得以有这种批判继承的中间环节。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物质本体论,作为其出发点的“现存世界”是指自在世界、人类化世界以及由此派生出来的复杂关系。马克思哲学的实质应该是“实践的唯物主义辩证法”或“唯物辩证的实践主义”。  相似文献   

17.
历史唯物主义何以会成为一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唯物主义成为近年来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领域讨论的一个热点问题.这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容和理论定位有关,是历史唯物主义自产生以来就从未间断的争论的延续,是后实践唯物主义的一个理论方向,更是当下中国问题的理论反映.讨论实质上是围绕"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展开的,其积极成果就是用历史唯物主义来解读马克思主义哲学成为越来越多学者的共识.  相似文献   

18.
过去人们只把费尔巴哈哲学看成从黑格尔到马克思哲学的中间环节。这是对费尔巴哈哲学的狭隘性理解。费尔巴哈哲学是现代哲学的早期形式。费尔巴哈哲学对西方现代哲学的重大贡献表现在两方面 :一方面从根本上克服了雄霸西方 2 0 0 0多年的逻各斯中心主义的形而上学的哲学 ,开创了历史赋予的“转向”的工作 ,用“感性哲学”替代 2 0 0 0多年逻各斯主义的二元对立的形而上学 ,用“思维的直观”替代主客对立的思维方式 ,确定人是哲学的核心和全部秘密 ;另一方面是用“新哲学”寻找早已失去的但曾是本己的家园。历史发展充分证明费尔巴哈的“感性直观”、“理性直观”等概念是一些极具张力的范畴 ,费尔巴哈的整个新哲学和崭新思维方式为现代西方哲学打造了“宽阔”的发展平台  相似文献   

19.
青年马克思超越费尔巴哈哲学的过程,是马克思清算自己的哲学信仰并更新自己的哲学思维方式的过程。是青年马克思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的过程,也是马克思在经济学语境中来求索哲学话语表达方式的过程,只有在经济学的语境重新审视青年马克思对费尔巴哈哲学的超越过程,才能从更深的层次上理解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实质。  相似文献   

20.
《大庆社会科学》2012,(3):159-159
吴向东撰文指出,马克思洞察了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主要缺陷,破除了实践概念上的亚里士多德传统,将实践活动理解为一种对象性活动,进而把实践的观点作为自己哲学的核心观点,以实践为枢轴去把握世界。新哲学核心观点的确立及其贯彻也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性质:它是实践唯物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也是历史唯物主义,或者说是实践的、辩证的、历史的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