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大城武汉与小城利川之间大规模、季节性人口规律性流动的现象表明,受较高土地价格、承接低端产业转移、管理水平相对较低等因素的影响,中国的城市外围往往被规划为城市的预留发展区域,没有成为城市中产阶层郊区化、逆城市化的首选区域。而远离城市、环境宜居的偏远小城却成为了城市中产阶层追求更加从容舒适的生活空间与生活方式的实质性“郊区”,从而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郊区化的“飞地模式”。郊区化的“飞地模式”实践是市民能动地追寻他们理想中的“郊区”所作的变通,是被抑制的郊区化需求的变相满足。在中国城市化进程放缓、经济发展转入中速发展的背景下,充分尊重并多元化满足城市中产阶层的郊区化需求,将郊区化、逆城市化战略提上议事日程,是中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2.
在二战后美国郊区化的高潮中,居领先地位的、最具典型意义的是莱维敦。莱维敦适应了美国在二战后初期对住房的迫切需求,迅速崛起。它强调家庭和社区的生活质量,并能在户型和规模上进行适当调整,深受美国社会主流的白人中产阶级的青睐,因而长盛不衰。它在郊区化进程中起到了示范作用,为众多社区效仿,成为郊区化的理想模式。但它追求居民成分的同质化,具有明显的保守性质,在某种程度上折射出美国居住区分离等社会问题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3.
美国郊区化的启示──郊区发展在我国城市化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走向富裕的道路,要提高城市化水平,城市扩散郊区化是必不可少的。美国是一个高度城市化国家,同时也是一个郊区化国家。城市向近郊、远郊分散,形成一种新型的城市──标准都市统计地区(大城市圈)。新型城市使长期困绕城市的社会、经济问题趋于消失,使城市经济和城市化向郊区、向遥远的乡村扩散,使整个社会走向富裕。研究美国的郊区化,无疑对我国当今城市化有巨大的现实意义。一、郊区化的深层原因近代城市的出现向贫困的乡村展现出强烈的示范效应,诱惑着乡村人口源源不断地向城市流动。社会流动给城市经济注…  相似文献   

4.
美国现代城市的郊区化及其原因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二战以后,美国城市人口迅速向郊区转移,到70年代郊区人口分别超过中心城和乡村人口,成为美国社会生活的主体.同时,郊区社会的异质性也不断增强.随着人口向郊区的迁移,经济活动的重心也向郊区偏移,制造业、商业、服务业乃至企业的办事机构也纷纷到郊区安家落户,中心城的功能和地位都受到了严重的挑战.推动美国郊区化的原因,主要包括科学技术的进步、经济结构的变化、联邦政策的引导、黑人的城市化以及由此导致的城市白人和黑人矛盾的加剧等.  相似文献   

5.
从驱动我国城市郊区化行为主体的研究视角出发,认为我国城市郊区化是由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作用的空间行为选择过程,并探讨了新经济时代南京市郊区化的动力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城市规划与旧城改造、开发区与大学城建设、房地产开发以及交通设施的建设与完善等均是推动新经济时代南京城市郊区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随着美国工业化时期各种社会问题的日趋严重,一些民间社会改革力量应运而生,“社会福音运动”便是其中之一。“社会:隔音运动”的兴起主要源自三方面的原因:其一,贫困、犯罪、劳资冲突、城市道德失范等社会问题给人们带来的心理忧悒;其二,城市化和移民潮引起的社会人口异质化以及中产阶级住宅郊区化所造成的公众对新教教会的疏离;其三,自然科学新发现与社会科学新思想对神学思想的冲击与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7.
邹勇刚 《金陵瞭望》2011,(30):56-57
美国城市的发展在20世纪经历了一个急剧变化的时代,城市化的进程经历了城市化、郊区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的几个阶段,城市空间空前扩展。尤其是二次大战以后,伴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和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全面建设,全国重复着一种低密度、分散型向郊区扩展的开发模式,即被称之为“蔓延”的土地开发模式。郊区化及城市蔓延不仅没有解决旧城区传统的犯罪、失业、萧条萎缩以及低质量住房等一系列问题.而且在城市郊区催生了诸如城市化地区蔓延、开敞空间、生态湿地和原始农地的消失、交通拥挤、大量使用汽车带来的空气污染等新问题。  相似文献   

8.
郊区化是现代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 ,它同时带来了一系列现实的用地问题。各地在制订城市发展规划时 ,应当坚持郊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战略 ,节约用地 ,科学规划 ,加快郊区道路交通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推动城市郊区化进程。  相似文献   

9.
美国是一个高度城市化国家,同时也是一个郊区化国家.美国郊区化始于20世纪初,二战后进入大规模扩展时期,70年代这一过程基本完成.美国的郊区化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联邦政府的鼓励政策和措施是关键因素.郊区化对美国社会经济、政治和公民生活产生了广泛而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0.
理想城市的建构与城市的人文关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因为与人类文明共生,一直被看作理性的产物。远古城市的形成便是基于宗教、军事或贸易中心的存在而延展的,并且对周围农村形成统治。工业催生的现代城市是工具理性的形象表征。理性原则主导下的城市不仅缺少一般意义上的人文关怀———现代城市规划普遍追求功能效益原则,人性空间严重缺失,而且缺少对城市真正的居住主体———市民的具体关怀。花园城市及其他“雅典宪章”式的理论虽然都从物质空间上对现代工业城市作了“科学而合理”的布局和安排,甚至提出了一系列理想城市的建设理论,但在实践中一直没能达到“理想”的目标。原因在于他们的规划和理论仍然基于普遍理性原则。后工业时代的今天,新的文明对理性主义提出了挑战,“新城市主义”、“后现代都市”等提出建设市民“自己的城市”的主张,“邻里社区”和“契约城市”的具体呈现不仅是城市实现人文关怀的有效方式,也是城市得以焕发生命活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探索。  相似文献   

11.
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理论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城市化发展带来的城市问题,成都市创造性提出了以“自然之美、社会公正、城乡一体”为核心理念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本综述对与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有相关性的田园城市、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城市等理论及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总结了相关理论在世界田园城市建设中有价值的理论依据,并提出了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建设也应以人口、社会、经济、自然、资源五大要素为核心,应综合考虑自然与社会,城市与乡村在社会活动中存在的差异提出科学的规划理念,关注城乡空间、功能、经济的平衡等措施。  相似文献   

12.
农民工阶层的特征与社会地位   总被引:46,自引:0,他引:46  
农民工从其社会属性看已经成为一个阶层,具有阶层流动性强、职业低质性、让会网络复制性、生活方式疏隔化等阶层特性。其社会地位总体上处于城市社会的底层,是城市社会中的“佣人”阶层、“沉默”阶层、“无根”阶层和“边缘”阶层。阻碍农民工在城市生存与发展的主要问题源于社会制度与社会政策的障碍,因此,制度的改革、创新便成为新的问题提了出来,而市场与政府是冲击这种陈旧制度与政策的两股最重要的力量。  相似文献   

13.
论城镇景观建设和住宅社区规划的和谐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的普遍提高,环境污染、交通拥挤、生态恶化等问题却不断加剧,如今,和谐悦目的景观环境日益成为当代都市人消费的新宠,“诗意地居住”让人怦然心动,景观及景观环境已从消费的附加升格为舒适型生活不可或缺的特殊消费品。在未来城镇景观建设和住宅社区规划中,必须以人为本,充分适应都市人住宅?肖费新的需求特点,建议更多的花园城市、园林社区和生态住宅。  相似文献   

14.
李娟 《南都学坛》2014,(1):29-33
20世纪初,随着美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各种城市和社会问题日益突显。为此,一些城市规划师主张在借鉴英国田园城市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开发美国新镇。20世纪20年代,美国区域规划协会开发了以雷德本为代表的多个田园城市,从而成为美国现代新镇开发的重要开端。30年代,联邦政府为了解决城市人口的失业、贫困等问题,提出在大城市郊区建立相对独立自足的绿带城镇,从而进一步推动了美国新镇的发展。20世纪20年代的田园城市开发和30年代的绿带城镇计划为美国六七十年代的新镇开发运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准市民的身份定位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无论在学术界还是日常生活语境中,对农民的定义有两个涵义,一是职业的,二是身份的,人们更偏向于从身份的角度理解农民。大批的农民工进城,在城市形成了一个新的准市民阶层,他们中的多数人将自己的身份定位在农村。而制度障碍、土地牵制、交往局限、社会歧视等因素,使准市民难以与城市和市民融合。长期的不融合会引发诸多的社会问题,影响城市化、现代化的进展。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国的医疗服务市场逐渐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吉林市打造名医城具有独特的地理优势和区位优势。吉林市名医城的核心功能将由医疗健康产业园、中医健康养生产业园和医疗旅游园区等三个功能区作为支撑。吉林市名医城的打造可由两个阶段完成:一是在现有条件下塑造和引进名医,打造重点科室;二是打造大型综合性医疗机构及配套齐全的医学园区。名医城的构建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将成为吉林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17.
重庆山水园林城市建设模型探讨——以主城区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重庆市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资源优势 ,指出创建“山水园林城市”是重庆发展的必然趋势 ,并提出一些相应的绿地系统构架模式 ,借以促进西部地区山水园林城市的建设  相似文献   

18.
“城中村”问题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城中村"现象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因长期实行城乡二元化管理制度的障碍而产生的特有社会现象."城中村"给城市土地利用、城市建设、社会管理、经济发展等方面均带来了新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首要任务是改革现行与农村城市化不相适应的法规政策和管理机制,从源头上避免大量新的"城中村"产生.其次,对已成型的"城中村",应从物质形态改造入手,以关乎村民根本利益的房屋清理确权为切入点,均衡各方利益,多渠道筹资,统一征地拆迁、规划建设、落实安置,推进"城中村"改造.  相似文献   

19.
对我国与西方在城市景观建设的艺术风格与城市功能上的差异进行了比较,指出中国式园林社会功能和艺术特征具有自我的、私有的和封闭的基本属性。分析了西方城市景观的服务对象扩大到全体社会的社会功能对我国城市景观建设的冲击和影响,以及生态恢复性设计、公众自助景观环境和城市绿道网络系统等设计理念对现代城市景观规划和设计意义,进而提出中国城市景观应具有西方式的社会功能和中国式园林的艺术手段。  相似文献   

20.
太原市迎泽公园位于市中心,是解放后兴建的第一个公共园林,其空间利用率很高。公园空间布局以主轴和副轴相交织形成景观,是传统园林空间布局手法与现代空间理念结合较好的园林。从迎泽公园轴线入手,着重对主轴线、副轴线及轴线上的主要景观空间进行分析。总结迎泽公园景观空间特征,旨在探讨公共园林空间如何能够有效地利用中国传统造园手法更好地表达空间景观,探索新时期下综合性园林空间的布局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