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反对“守贞课”,不是反对守贞;反对禁欲型性教育,不是反对禁欲。“守贞”与否是个人选择的权利,这权利应该得到尊重。而“守贞课”所代表的禁欲型性教育,恰恰是要剥夺受众的自我选择权。  相似文献   

2.
神奇的梦     
智鸥 《华夏少年》2007,(9):54-54
昨天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我拿着一个遥控器,上面写着“春”“夏”“秋”“冬”。我一摁“春”,花就开了,青蛙也来了;我一摁“夏”,天就阴了,要下雨了;我一摁“秋”,秋天来了,果子熟了:我一摁“冬”,雪花就飘落下来。可有意思了!我真想拥有一只可以控制四季的遥控器。  相似文献   

3.
不久前走进东欧古国波兰,旅居当地的朋友热情接待了我,安排好住处,商量游览行程时,朋友说“别的地方你可以任意选择,但克拉科夫一定要去看一看!”为什么?我好奇的问:“到了波兰,如果不到克拉科夫,就等于没来波兰”,朋友如是回答,听着这句与“到了北京,如果不登长城,就等于没来北京”如出一辙的话,我顿时对克拉科夫产生了浓厚兴趣。  相似文献   

4.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此可见,兴趣是培养多种能力的前提,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兴趣不仅能促进学习质量的提高,而且能促进学生素质的发展。在科学教学中,生动活泼地学习常识以至从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灯下白头人     
袁鹰 《老人世界》2008,(10):1-1
今年岁在戊子,又到鼠年,是我的第七个“本命年”——84岁了。我历来对“本命年”之说没有兴趣,大半生风雨苍黄,同“本命年”根本没有关系,如今进入老境,幸而老而未衰,也不糊涂,能走动就走动走动;能写点什么对别人有用的文字就写点什么;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不说白不说,白说也要说。总之,莫辜负老天爷留给我的最后时光。  相似文献   

6.
“你这是自寻死路!”朋友们听说我要当演员后对我说。 是的,我不是个漂亮的女孩儿,不但不漂亮,而且身材也不好,不但身材不好,而且个子也不高,所以他们认为我想去做演员就一定是“寻死”。父母反对,同学反对,我想还是放弃吧,于是我来到了一所普通的学校。学着好像永远与自己无关的一切,直到有一天,我发现我这是在浪费生命,于是我又离开了这所学校。 在一个平常的日子,我独自乘上了北上的列车,没有告诉任何人,因为这是我自己的事,因为我发现自己天生就是搞表演的,除此以外没有任何事情可以转移我全部的热情,我想应该信自己…  相似文献   

7.
现在,已不是“埋头苦干”的时代,而是到了要“抬头苦干”的时代,除非你在工作上能碰到伯乐、明君,否则,“埋头苦干”就等于消极地将自己的生涯交到别人手里。  相似文献   

8.
父亲是一个勇士。20多年前的一句“我要搬到城市去生活”,就把我们一家五口都带到了城里。勇者无惧,父亲毫不理会亲戚朋友的反对与白眼,说走就走,义无反顾。大家的震怒多于惊讶,或许是嫉妒,七大姑八大姨成天在我家门前探头探脑,风言风语,见到母亲出来就撇着嘴,勉强挤出一丝笑容:“呦,妹子,搬去城里住,风光哩!”  相似文献   

9.
一年一度的“两会”终于闭幕了,这无疑是一次圆满和胜利的大会。不过,在高呼圆满和胜利的同时,我却还想请大家记住,那些在“两会”中的异议与反对之声,那些弥足珍贵、如同大音回荡于旷野的反对之声,没有这些异议与反对之声,也许会议就称不上圆满和胜利,当然,也无助于促进我们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10.
正前几天,一位朋友无意间说:“我有点感冒,嗓子疼,明天可能得去医院打吊针。”我听了挺别扭,感冒了就去输液,在如今很多人眼里都是理所当然的。我不反对输液,但反对动不动就输液。毕竟那一瓶子凉水一点一滴注入人体,要靠体温去暖它,用得好会给人带来清凉,用得不好就会伤人阳气。我对他说:“你可以先吃点药啊。现在就去药店,买1盒银翘解毒颗粒。饭后喝,睡前再喝1包。可能会微微出点汗。明天就不用打吊针了。”  相似文献   

11.
“为什么我要穿得和别人一样?” “我对物质的欲望并不高,我始终认为钱只要够花就行,我对生活挺知足的。” “我对美的诠释也许比较个人主义。我认为在你欣赏一件美的事物时心态是很重要的。心情愉悦时别人觉得很丑的一件东西在我眼里会觉得很美;而我心情不好时,看什么都没心情,也就谈不上美了。”  相似文献   

12.
闻樱 《当代老年》2007,(3):36-37
“爱从自己开始”,这是我正在读的一本书的名字,这个标题就很打动我。有一句话说:“暖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但最重要的是自己要知道爱护自己,爱人者,首先要懂得爱自己。  相似文献   

13.
儿子爱上了情敌的女儿还在新婚之夜,喝得酩酊大醉的方城,就明白无误地告诉我,“我娶你不是因为爱,就是一起搭伙过日子!你要愿意,我会好好待你,你要不愿意,现在后悔还来得及……”方城的这些话很伤我的心,我知道方城心里还无法忘记初恋柳柳,可是柳柳因为家里抵死反对她嫁给方城,半年前就已经嫁人了,  相似文献   

14.
有些人与别人交往,不是心胸坦荡,而是自私自利;不是大度大量,而是小肚鸡肠;不是想“我该如何”,而是想“我要如何”。一句话,因为自身性格上存有缺陷,故而人际关系缺少和谐,甚至有的形同水火。俗话说:“心病还须心药医。”现为人际关系欠佳者列出“心药”八种。一、心简人与人之间,是需要互相理解和信任的。如果有的人心思复杂了,想得多了,原本人际间好好的一湾清水,也就变得浑浊起来。譬如说,你在某个场合,称赞王某嘴挺严,手挺快,腿挺勤,是干工作的一把好手。旁边儿的李某可能就不高兴了,说不定还要兴师问罪:你说王某…  相似文献   

15.
和谐社会目标下的环境友好型社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实践 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爆发了局部环境危机,他们为“经济增长等于一切”、“先污染后治理”付出了代价。当生态环境危机爆发并严重影响各国经济、社会、政治发展时,环境治理思路才开始向“源头和过程控制”转变,清洁生产应时而生。1992年在联合国里约环发大会《21世纪议程》中,正式提出了“环境友好”概念。90年代中后期,“环境友好技术”、“环境友好产品与服务”、“环境友好企业”等概念相继出现。  相似文献   

16.
双重道德的悖论中国成年人交流时往往喜欢从各自的层次大谈素质话题。倘理性观察,明显感觉这种文化“特色”的指向是不包括自己的。对此,柏杨先生有一段精彩描述:“我反对闯红灯,只是反对别人闯,我自己却可以闯那么一闯。我反对随地吐痰,只是反对别人吐,我自己却可以想怎么吐就  相似文献   

17.
《社会学家茶座》2008,(4):155-156
社会学家丁学良在接受FT中文网访谈时说,现在常有“愤青”、“愤中”反对中国的开放政策。但是,偶有机会面对面,我发现没人可以站在“愤青”的立场,跟我理性、平静地辩论超过三五分钟。“看你身上穿的衣服、你所用的东西,然后再回家看看你家里所有的家具、电器,你工作场所的一切设备,你能讲出哪几样东西是160年以前中国原来就有的?”通常遇到这些问题,他们就不回答了。  相似文献   

18.
本来我在原单位做得挺顺心,成绩也算出色,但是我中学时期的好友肖娜创办了自己的文化发展公司,需要“自家人”帮忙,所以,她一开口要我加入她的公司,我就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可没成想,那段日子,却成了我的职场上的“黑色回忆”。  相似文献   

19.
观察     
《职业》2011,(4):4-4
“我要加薪” 身穿“我要加薪”T恤上班,并直播了老板和同事们的反应,小林——一位普通白领因此走红网络。小林在直播中说,“当天我一进公司就成功地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并且很快我就被老板叫到了办公室谈话。”最终,老板以“不要影响到其他同事”为条件同意了小林的加薪请求。  相似文献   

20.
施立松 《老年人》2010,(6):36-36
自从儿子出生后,我就成了上有老下有小的“夹心饼干”,就像风箱里的老鼠,少不得两头受气。但是,自从我当上“夹心饼干”,便不吝啬“放糖”——甜言蜜语;“加胶”——把夹心做成粘和剂。等到孩子稍大点,母亲老了,我也人到不惑。这个时候怎样与老人孩子相处,我学到的防夹绝招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