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特定思维方式的浓缩。汉英民族分属于东西两大不同文化体系,因而汉英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源于两个民族深层次的思维方式的不同。意合的语言结构与综合性的思维方式是汉语表达的主要特征。本文从这一特点入手,对中国的英语学习者英文写作中的意合与综合性倾向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语篇的形合与意合是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最明显的区别特征,是语篇语言学和英汉语篇对比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英语注重显性接应,结构完整,以形制意;汉语则注重隐性连贯,讲究功能和意义,以意驭形。这种差异不仅表现在两种语言的形态上,而且反映出英汉两个民族不同的文化思维观。英语语篇的形合特征则与西方民族形式逻辑思维法密切相关;汉语语篇的意合与汉民族的综合思维和模糊思维模式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3.
论中英思维模式与英汉语不同的句式特点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不同民族的思维模式深刻影响着其相应的语言结构。中英思维方式上的差异是形成各自对应语言形态特征差异的根源。从整体上看 ,汉民族注重整体性、直观性等的思维习惯客观上使汉语语言以意统形 ,语言结构简洁而灵活 ;英语民族注重个体性、分析性的思维习惯客观上要求英语语言以形统神 ,语言组合多样而谨严。意合与形合、主观人称和客观物称、句子结构形式差异等是其突出表征  相似文献   

4.
语言与文化相互依存,难以分割,每一种语言都负载着其特定的民族文化。阐述了中西不同的思维模式对语言的影响,从整体性思维与分析性思维、具象性思维与抽象性思维、圆周式思维与直线式思维等方面对中西方语言与思维方式进行了对比分析,深化了对中西语言文化的认识,对外语教学及跨文化交际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汉语意合与英语形合的哲学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语言与思维关系理论为指导,探讨汉语意合和英语形合分别与中西传统思维方式之间的密切关系。文章认为:汉语意合离不开中国传统中的直觉思维和主体思维;而英语的形合与西方民族注重形式逻辑和理性推理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语篇形合意合是语言学和英汉对比语言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认为形合意合不仅表现了英汉语篇的外在形态特征上的差异,而且更深层次的映照出英汉民族的文化认知差异和语言心理倾向的不同。从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视角,本文阐释和论证了英民族形合的形式逻辑式思维观和汉民族意合的模糊思维观。  相似文献   

7.
由于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制度、经济状况、文化心态以及历史演进的不同 ,中西方民族形成了不同的认识客观世界的思维模式。汉民族注重直感体验及整体综合性 ,使汉语言呈现出表意含蓄、内涵丰富、寓意深刻等语言特征 ;西方民族强调物我分明 ,注重逻辑分析 ,在语言上呈现出形式严谨、以形统意的特点。从这一角度出发 ,探讨了中西方思维模式在英汉语言的形成与发展中所呈现的差异 ,找出一条有助于英汉语习得者有效学习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由于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制度、经济状况、文化心态以及历史演进的不同,中西方民族形成了不同的认识客观世界的思维模式.汉民族注重直感体验及整体综合性,使汉语言呈现出表意含蓄、内涵丰富、寓意深刻等语言特征;西方民族强调物我分明,注重逻辑分析,在语言上呈现出形式严谨、以形统意的特点.从这一角度出发,探讨了中西方思维模式在英汉语言的形成与发展中所呈现的差异,找出一条有助于英汉语习得者有效学习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思维方式差异对语言交往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化、思维、语言与交往方式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在文化的诸多因素中,思维方式的差异是影响跨文化交际最重要的因素;东方思维具有整体、直觉、具象、归纳的特点,西方思维具有分析、逻辑、抽象、演绎的特点,东西方思维方式的不同特征在英汉语言上表现出各自的表述方式的不同,所以在语言学习和交往中有意识地从文化的角度养成多向思维方式十分有益。  相似文献   

10.
语言是人与人交流沟通的媒介,是把人们联系在一起的纽带。语言也是社会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而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所以,学习语言必须先了解文化。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产生了不同的思维模式,了解西方国家文化背景对我们学习英语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旨在研究中西不同思维方式的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从而提高学习语言过程中对是非曲直的正确评判和对客观事物概括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11.
汉英思维差异与科技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维离不开语言,同时也支配着语言。中英思维方式之间存在巨大差异。思维方式的差异导致了语言的差异。翻译本质上是思维方式的转换。研究汉英思维差异对科技翻译大有帮助。  相似文献   

12.
思维方式与英语写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思维和语言密切相关。汉英民族的思维方式不同 ,在语言的表述方式上也各异。双语思维是中国学生英语写作的一大特点 ,这一特点在写作的句子结构、段落结构及语篇结构上都有所体现。多方位、多渠道地引导学生转换思维方式、提高跨文化写作能力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从中西思维方式初探英汉句法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句法角度探讨了中西方思维方式之间的差异:汉民族整体性、西方民族分析性的思维方式分别形成了汉语的意合和英语形合的句型;汉民族对时空事理的临摹与英语民族对客体意识的重视形成了英汉语言时空事理安排的不同顺序;英语强调未知信息、汉语注重已知信息的句法特点反映出西方人开放性、发散性思维与汉民族保守、收敛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4.
思维与语言有密切的关系,思维决定人的行为方式和言语的表现形式。英汉思维差异决 定了两种语言的不同特点。本文以思维与语言的关系为出发点,比较分析了英汉思维方式在语言上的 表现。  相似文献   

15.
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从不同程度上影响到人们的语言表达。中国人习惯于形象的、综合的思维,西方人习惯于抽象的、分析的思维,反映在语言上,汉语重意合,英语重形合。中西思维方式也存在着主体意识和客体意识的差别,并直接影响英汉语言句子主语的使用及语态的选择。此外,中国人的思维模式是曲线型的,而西方人的思维模式是直线型的,这也导致了语篇模式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中、西方民族由于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制度以及历史演进的不同 ,因而思维方式也就有所不同。英汉民族思维方式的不同对英汉语言结构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介绍了中、西方两种不同的文化思维模式 ,进而从六个方面就思维方式对语言系统的影响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7.
思维方式差异与英汉翻译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中英两种语言的差异,指出思维离不开语言,同时也支配着语言。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地域环境造就不同的思维方式,中英思维方式之间存在巨大差异,思维方式的差异导致了语言的差异。通过具体例句说明翻译本质上是思维方式的转换。  相似文献   

18.
语言和思维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但是由于汉语和英语分别属于汉藏语系和印欧语系,加之历史文化背景的不同,难免会产生思维模式的差异。这就需要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对于英汉思维模式的差异有确切的认识。首先对英汉思维模式的差异进行分析,然后从语言表达、书面表达以及商务往来这三个方面简要探讨了思维模式不同对跨文化交际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中西思维方式与语言逻辑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思维是人脑的一种功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能力。语言是人们思维和认识的组织者。思维和语言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思维方式影响着人们说话和行文的遣词造句。英汉思维差异决定了英汉两种语言的不同特点,只有正视这些个性差异,才能消除文化传播领域中出现的翻译障碍,促进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20.
作为交际工具,汉英两种语言的基本属性应该是相同的,用汉语或英语表达、描述自然有许多相似之处.然而,汉英民族分属东西两大不同的文化体系,加上各自生活的地理环境、历史条件、生产方式、社会结构等状况的差异,因而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思维模式,汉民族倾向形象思维、整体思维、主体意识,而英民族偏重抽象思维、个体思维、客体意识.汉英民族思维模式上的这种差异是形成各自对应语言形态特征差异的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