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自从罗斯福推行"新政"以来的近半个世纪中,自由主义思潮曾长期在美国政治中占有优势.但是经过六十年代的政治纷争和社会动荡,加上七十年代的经济困境和对外政策方面的一系列失败,传统的自由主义思想不仅失去了魅力而且引起了怀疑,其优势地位开始动摇.一方面是向左转的新自由主义排闼而出,亟欲取而代之,另一方面是向右转的保守主义东山  相似文献   

2.
从20世纪初开始,对“唯物主义”的反叛就成了右翼革命派的本质特征。这种反叛表现为同时反对自由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反叛的参加者,既有社会主义左派,也有民族主义右派,他们最终汇合成某种具有激进民族主义特征的伦理和精神社会主义(ethical and spiritual socialism)潮流。正是“反唯物主义”使互相冲突的左派和右派当中产生的流派和思想一致反对资本主义和自由主义。这些来自不同政治流派的人们,正是以“反唯物主义”的名义谴责马克思主义、自由主义以及老左派和老右派的  相似文献   

3.
桂勇  黄荣贵  丁昳 《社会》2018,38(3):203-239
本文在质性观察和归纳的基础上提出一个由“思想理论资源”与“立场取向”两个维度构成的理论模型,用以建构关于网络左翼思潮的类型学。在此基础上,本文使用个案观察加大数据文本分析的混合方法对三种网络左翼思潮进行研究,从经验上辨识与类型学一致的左翼社会思潮,即“国家主义左翼思潮”“民粹主义左翼思潮”与“自由主义左翼思潮”。此外,我们利用监督性机器学习技术与社群侦测技术,辨识各个网络左翼派别的社群结构,并分析它们彼此之间的网络互动与社群结构的演进。研究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由主义左派”逐渐式微,不再构成相对独立的互动社群;“民粹主义左派”与“国家主义左派”之间存在更密切的关系,但两者间裂痕的扩大也带来网络冲突的增加。  相似文献   

4.
批判的新自由主义与新自由主义批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自由主义目前是主导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政策的主要理论思潮。这种思潮不仅影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策取向,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改革也有重大影响。信奉这种思潮的学者把新自由主义看做是治疗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的“灵丹妙药”,甚至宣称苏联社会主义的瓦解也是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功劳。批判这种思潮的学者认为新自由主义是“市场原教旨主义”,坚决反对借鉴新自由主义的任何观点。为了进一步弄清新自由主义的实质,本文将从批判者和被批判者的角度阐明新自由主义思潮的两面性。  相似文献   

5.
在新政治经济学视阈下,新制度经济学之意识形态理论构建在其交易费用理论、产权理论与国家理论之上。新制度经济学引入意识形态是出于一种自洽性的需要。代表国际垄断资本利益的新自由主义思潮,在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当代中国谋求利益。新制度经济学充当了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当代中国代表。作为一个本来在西方影响力有限的新自由主义思潮,新制度经济学却在社会主义中国受到热捧,充当了垄断资本利益的代言人。对新制度经济学的认识极有必要。对作为新制度经济学组成部分的意识形态理论的全面认识需要新自由主义视野。新制度经济学是一种新自由主义思潮。新自由主义的价值理念隐含在新政治经济学的分析过程之中。新制度经济学之意识形态理论构建与引入的过程本质上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展示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杨逢银 《浙江学刊》2004,(6):190-193
经济自由与社会平等之间的紧张问题是西方经济自由主义思潮内部一个基本的理论困境和制度设计的困厄.这在价值层面表现为经济自由与社会平等之间的冲突,在制度层面则表现为自律市场与政府干预之间的紧张.本文立足于西方自由经济思潮的这一基本困境,从经济思想史的角度,以自律市场与政府干预的关系问题为主线,分析了西方经济自由思想从古典自由主义到新自由主义、复至新古典自由主义形态演变的三部曲,并总结了其在处理市场与政府之关系问题上的经验教训,以期对当代中国的市场化改革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张亮 《求是学刊》2007,34(5):5-8
英国新左派运动发端于1956年,随后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发生分裂,退化为一个团结在《新左派评论》杂志周围的知识分子小团体,并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走向终结。虽然作为政治运动的新左派历时短暂,但它仍为当代英国政治留下了一些重要的间接遗产。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对新左派历史的研究日渐兴起。  相似文献   

8.
林建华 《求是学刊》2004,31(2):114-120
20世纪40年代在中国社会兴起的自由主义政治思潮,是中国现代史上自由主义思想的一次最集中的展示,也是中国自由主义的绝唱,但中国的自由主义"先天不足,后天失调",既与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异质性,又疏远中国的"社会现实".由于自由主义生长发育的主客观条件的缺失,使得自由主义在中国步履维艰,20世纪40年代虽盛极一时,但昙花一现.尽管如此,20世纪40年代的自由主义政治思潮并非一无是处,任何人都不能否认对自由追求的合理性,很多有价值的东西,需要相当一段历史时间才能看清楚.作为一笔宝贵的思想遗产,20世纪40年代的自由主义政治思想,值得我们认真地去批评与借鉴.  相似文献   

9.
出山未比在山清:王宠惠自由主义思想之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宝东 《学术交流》2004,(10):158-161
王宠惠是近代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中十分重要的一员,他早年负笈欧美,初步形成了以个人独立为最高原则,不对中国的社会现实做切实判断,渴求在中国建构英美式的政治经济制度的自由主义理念。他回国后,积极参与了民初自由主义思潮的活动,出任"好人政府"总理是其自由主义思想实践的顶峰;由于他与民国时期政治架构接触甚深,导致了他的自由主义思想逐步消解,最终蜕变为学者型的技术官僚。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爆发后,新古典经济学产生危机,凯恩斯掀起了现代经济思想史上的"革命".五六十年代,"凯恩斯经济学"的实施,导致了新的危机--通货膨胀危机,70年代后凯恩斯经济学悄然退场,各色"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一度回潮.80年代末、90年代初,高失业率和生产停滞重新成为美国等西方国家的主要经济问题,"新凯恩斯主义"--"现代主流经济学新综合派"应运而生.经济学上的危机、革命和综合,是西方现代经济运行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1.
The study investigates the welfare systems in Western Europe in the course of the so-called 'short 20th century' (1918–1990) from a long-term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and focusing on the convergent versus divergent features of development. Various indicators examined show that in terms of relative level of welfare expenditures, features of welfare institutions and social right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Western European countries in the first half of the 20th century, but diversity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by the 1950s, and the tendency of convergence continued steadily in the next two decades. Subsequently, changes in variation between countries from the 1970s onwards displayed a somewhat less clear-cut pattern, but in several areas the convergence continued. As a result, in 1990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Western European countries can be regarded as less significant in that respect than in the middle and especially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20th century.  相似文献   

12.
衣俊卿 《求是学刊》2003,30(3):5-13
2 0世纪的人类文化精神处于一种背反和自我冲突的境遇 :繁荣与危机并存。雅斯贝尔斯所说的世界历史“轴心期”的理性文化精神框架在 2 0世纪一方面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潜力和可能性 ,同时也清楚地展示出自身的局限性或极限 ,因此 ,存在着人类精神新的、重大突破的可能性。突破的重要标志是文化的自觉。文化的自觉是我们理解 2 0世纪人类精神状况和历史深层内涵的核心。实际上 ,文化的自觉和文化的焦虑是同一个历史进程和思想历程。 2 0世纪的文化危机一方面引发了以 196 8年的“五月风暴”为代表的自发的文化反抗 ,另一方面使文化批判成为 2 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主题之一。在 2 0世纪文化批判理论的谱系中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批判理论以意识形态批判、技术理性批判、大众文化批判、性格结构与心理机制批判、现代国家批判、现代性批判等丰富的主题为我们全面理解 2 0世纪的文化危机和文化批判理论提供了最好的范例  相似文献   

13.
Using a source of 19th century Texas state prison inmate records, the present study contrasts the biological living conditions of comparable 19th century African and European Americans. Average Black stature ironically increased during the antebellum period and decreased immediately after emancipation, while average White stature declined throughout the second half of the 19th century. Texas Black BMI values declined during the late 19th and early 20th centuries; however, White BMI values increased, indicating considerable 19th century biological inequality by race. Therefore, the known material inequality that existed in the 19th century American South is reinforced with biological markers.  相似文献   

14.
于小植 《求是学刊》2012,39(3):127-131
20世纪前半叶,多数翻译家以“启蒙”和“救亡”为使命,带有明显的功利色彩.周作人则更加强调翻译的趣味性和个体性以及与此相关的包容性.他同时强调文艺的生命是自由而不是平等,是分离而不是合并.这种对于文学多样性的清醒的理性坚守与对时代主潮的分离行为,使周作人的翻译观背离和超越了其时代翻译观的急功近利性,在20世纪的文学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杜景华 《学术交流》2001,(5):118-131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这一时期,为我国学术的转型期.这里不仅包括着学术主题的变化,也包括学术研究由综合学科向各个单科专门化方面的发展.真正意义的红学应该说是从世纪之交的三位被人称为国学大师的人的参与而正式确立起来的.20世纪红学,是由几次大的高潮连接起来的一是世纪初新红学之建立,二是50年代之批判红学,三是70年代红学热,四是八九十年代之多元化红学新潮.以小说为研究主题也只是一个过渡期,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后,史学、文学、哲学、经济、社会学以及化学、地质学、生物学等,便逐渐各自成为专门学科,各类专家也便相继出现了.将50年代红学称之为"批判红学",将70年代的红学称之为"政治红学",还算是比较切题的.到了80年代后期经济大潮袭来之后,不论红学研究队伍还是研究者的知识积累方面都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不能固定地认为只有考证本子和作者两个问题才是红学,红学是一个综合性的科学,它不仅包括有史学、哲学、社会学、文艺学、文化学,辽包括文献学、版本学、谱牒学等.  相似文献   

16.
Because coverture restrictions prevented most married American women from the colonial period through a good part of the 19th century from acting as their own agents at law or to have independent property rights, attempts were made to modify this legal disability. Married Women Property Acts partially remedied some of these legal disabilities, but others lingered well into the 20th century because, unlike most contracts, the marriage contract in the United States still remains unwritten and so, its terms are not defined. Even with the advent of contractual marriages in the 1970s and 1980s, coverture overtones continue to exist. While some state courts have accepted these contractual arrangements, others have not and their enforcement remains problematic “because the law still prescribes sex-differentiated marital roles and male domination.”  相似文献   

17.
吴飞 《社会》2014,34(2):33-59
本文是《“知母不知父”的西方谱系》的上半部分,勾勒了19世纪后半期西方人类学界几位主要的母权论者和母系论者的思想。文章从梅因和库朗热对父权论的讨论开始,考察了麦克伦南、摩尔根和恩格斯对母权社会的讨论,指出,人类学界的母权论是针对古典学界的父权论发出的,并且都将母权时代当作更接近自然但也更原始的阶段,把父权社会当作更文明但也更不平等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18.
二十世纪重大哲学问题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的世界哲学流派林立,论点甚多,通过对反形而上学、语言的转向、主体性、实在论和反实在论、相对主义等重大哲学问题进行回顾,我们理清了20世纪世界哲学重大问题的发展思路,从而为21世纪世界哲学和中国现代哲学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袁红涛  张颖 《唐都学刊》2005,21(2):112-114
面对当代社会中"宗族复兴"的现象,有必要梳理和分析"五四"前后对家族制度和道德伦理的批判理路,发掘和分析其时审视宗族文化的多元角度和深层动因,追索宗族批判话语的生成背景,体会历史当时的丰富信息,从而对家族文化在新旧世纪的命运能有更加全面和客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张淑兰 《南亚研究》2009,(3):121-130
印度的环境主义萌芽于20世纪初,完整意义上的环境主义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初。尽管印度学者对环境主义的研究各有其侧重点,但整体来说仍然具备一些共同的特征。印度的环境主义研究在国际学术界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