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企业集团在我国经济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运用演化理论的观点,通过研究在转型经济条件下的企业集团的成立方式、战略选择与战略行为的关系,指出在政府影响下,我国企业集团主要的两种成长模式——在转型经济条件下企业成长的演化模式与在成熟市场中的一般模式,两者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2.
在简要评述了企业组织演化理论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指出了不同学派的分歧以及企业组织演化理论所面临的困境,同时指出其在新时代的融合趋势。阐述了企业的共生演化框架的基本预设,企业组织共生的条件和组织演化的方向,以及企业组织共生演化的机制。研究认为,社会科学化了的共生理论是一种分析和重新构建企业组织的方法论。运用共生理论的基本观点,能够构建一个更为综合的企业组织演化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3.
企业集团是适应现代生产力和市场经济要求而产生的一种企业组织形式。作为企业组织的高级发展形态,在经济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也是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从理论研究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企业集团的特征、作用,论述了中国国有大中型企业走企业集团之路的必然性。但中国发展企业集团还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和建议,希望能为国有大中型企业深化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了明晰中国数字经济建设的时代背景、亟待解决的问题和需要遵循的制度原则,通过回顾和梳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历次关键性调整,对当今中国经济走势和体制架构的成因做了探究;结合对不同经济增长驱动方式和经济活动组织模式差别的比较分析,推导了它们在中国经济演化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并从政府宏观调控着力点变化角度出发揭示了改革开放的实质,从而发掘中国经济发展的演化逻辑。研究认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实质上是一个基于已有的技术条件来不断调整政府计划和市场在组织经济活动中的分工的过程,并根据国内外经济情势调整不同的经济驱动模式在中国经济增长中发挥的作用。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建设是中国利用新技术变革应对国内外挑战,解决经济发展中积累的结构性问题,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以期助力共同富裕并提高增长的可持续性的集中表现;数字基础设施全面铺设,提升经济一体化水平,推动全国范围内的产业结构优化;利用数字技术提升宏观调控的统筹协调水平,促进资源的自由流动和合理分配,实现经济双循环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5.
运用自组织理论原理,阐述了产业系统的开放性、非平衡性和非线性,说明了产业系统结构自组织演化的条件、动因;探讨了产业系统的结构失稳、临界涨落和有序结构建立等问题,阐明了演化的过程和机制,指出产业系统的自组织演化是由涨落触发,原有结构失稳和新的有序结构建立,这样一个不断进化的过程,主导产业产生与更替是结构进化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6.
农村经济组织发展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转型的整体进程。从路径依赖效应视角解释农村经济组织的演化问题,是在界定路径依赖等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分析路径依赖效应对农村经济主体合作秩序的影响,可见虽然这种效应对形成相对稳态的合作具有价值,但对农村经济组织的创新能力及合作秩序的拓展有抑制作用。在经济社会转型中这种路径依赖的负面效应需要从长时期演化视角进行分析和认识,其负面影响表现在对社会分工的抑制等诸多方面,而路径创新则是农村经济组织演化朝着更加富有效率和价值方向发展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7.
从经济变迁的演化浅析企业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的演化可用企业自身状态的演化来描述。企业自身状态由惯例决定,惯例的改变就意味着创新。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下去,就要不断地创新,取得并保持优势,持续地增长繁荣。  相似文献   

8.
企业能力是一系列具有特定密切联系的理论集合体.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研究提出:知识是企业能力的本质和最终逻辑归宿,并体现在能力形成的知识积累本质和能力演化的知识更新本质两个层面.因此,企业成长过程是企业能力的动态演化过程,类似于生物演化的规律,通过“遗传—变异—选择”(HAS)演化机制而得以实现的.  相似文献   

9.
壳牌集团是由壳牌 (集团 )公司和其投资控股的作业公司构成的两级法人现代H型组织。壳牌集团良好的经营绩效在于其有效的组织运行机制 :壳牌集团处于各种产权相互独立、产权所有者拥有资源配置自主决策、产权交易自由的市场制度中 ;壳牌 (集团 )公司与作业公司在经营权责上的合理划分 ,集团公司是战略投资和石油核心业务的经营者 ,作业公司是项目投资和运营经营者 ;集团内部法人公司间交易的市场化 ,壳牌 (集团 )公司作为集团整体的经营者和作业公司的经营方 ,其经营产权收益也采取向作业公司收费的方式实现。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现有企业能力理论的基础上,综合考虑环境特性和组织要素两方面的影响,研究了企业能力演化的动力机制,主要包括惯例驱动机制、认知驱动机制、结果驱动机制和结构驱动机制。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上述四种动力机制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彼此之间有着紧密的互动关系;第二,上述四种动力机制并非独立发挥作用,而是共同驱动企业能力的演化,只不过在特定的条件下,某种动力机制占据主导地位而已。  相似文献   

11.
从生物学类比的角度,演化经济学方法论的本质特征可看作经济系统的发育学。正像生物的发育学同生物的生理学的密切关系一样,经济系统的生理学研究即传统经济学研究积累的内容是演化经济学体系的重要基础。传统经济学研究总结出来的具有内在能动性的要素与组织正是在理论逻辑上将复杂经济系统建构为能够实现自组织演化体系的必要前提。演化经济学理论的建立将不仅使传统经济学研究内容得到补充,而且将使经济学体系更为完整。  相似文献   

12.
企业组织的演化及其管理变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企业组织系统的发展类似于物种的演进,由低级向高级逐步演变成了一个复杂的系统,它不像物种的演进那样缓慢而渐进,而是一种阶跃式的演进——组织形态需要阶段性的快速进化以迎合技术的跳跃式发展。本文在分析各个经济时期企业组织及其管理特征的基础上,结合生命组织的演变方式,总结出企业组织的演变模型,得出了针对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管理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产业组织演化理论及其在我国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组织演化论是结合了产业演化相关理论,制度经济学等多种学科的前沿学科,对近些年来产业组织演化思想的归纳以及对我国产业组织演化理论和实践成果加以总结和梳理,结果表明,对它的研究特别是在我国这样一个转轨经济背景下产业发展规律的发现与归纳显得格外有意义,同时也拓展了产业组织研究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4.
从经济学演化的视角,分析经济增长作为经济学研究主题在西方主流经济学的演化历程,通过对新增长理论关于技术进步内生化处理的三种思路的分析,说明新增长理论仍然坚持一般均衡的主流经济学分析传统,而这与技术创新的不确定性和所带来非均衡增长特点是不相容的,说明新增长理论的研究主题是对古典经济学的回归,但其基本研究框架仍是对新古典经济学的延续。  相似文献   

15.
复杂性理论打破了牛顿确定论的简单性、稳定性和线性的均衡范式,为组织演化研究提供了全新的方法。文章通过构造组织演化势能模型,借助突变理论得出了渐变和突变共生于复杂的组织演变过程中,且所涌现出的双模态、不可迭性、发散性、突跳、滞后性和多径性等复杂性特征是他组织与自组织的结果。提出了进行组织演化复杂性管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我国企业集团规模不经济的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集团的规模经济对企业规模有度的要求,规模过大会出现规模不经济的问题.我国企业集团的发展对我国经济增长发挥着重要作用,但部分企业集团却存在着规模不经济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对发展企业集团的目的认识不足,盲目贪大求洋;行政干预比例过大;"一业为主,多角经营”的战略不明确;集团内部管理体制不顺,集团发展的外部环境不完善.为此,应采取以下对策鼓励强强合作,建立有效的集团管理模式;坚持在专业化经营的基础上谋求多元化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对企业集团资产重组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企业管理实质上体现着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企业中的员工个体系统是具有自组织特性的,在其自组织演化机制下,应逐步完善员工的自我发展能力。管理者应该给员工以适当的自主权,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巩固并强化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信任关系,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并最终达到企业和员工的双赢,以顺利地实现企业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8.
企业边界取决于企业的核心知识和能力所能支持的企业活动的范围。企业在信息技术革命背景下调整其内、外部边界以应对不确定性显著增加的外部环境,引起了企业网络化趋势,同时也使产业组织发生了演化,产业组织的演化是企业之间的自组织现象,其结果是提高了产业的竞争秩序和效率,促进了企业网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规模偏小,缺乏规模经济效益,一直是导致我国企业竞争力偏低的重要原因之一,加入WTO之后,我国的企业将会面临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加快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已迫在眉睫。本文通过对规模经济规律的分析,针对我国企业规模现状及问题,提出了有关企业组织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20.
以演化经济理论为工具,分析隐性知识学习对企业创新的传导机制:隐性知识学习主体吸收能力的差异带来创新系统非平衡性特征,知识溢出保证创新系统的开放性;隐性知识输出者的共享倾向推动其产生知识创新性组合行为,为创新系统带来涨落因素;非正式学习方式是创新主体追求竞争优势的手段,也是创新系统演化的动力来源,隐性知识学习主体间的关系质量和隐性知识学习的组织支持从个体层面和群体层面提供了企业创新系统协同机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