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持续优势的构建一直是企业战略研究的中心议题.当前关于持续竞争优势来源的隔离逻辑与游击逻辑忽略了竞争优势的情境性.动态能力理论既认可隔离机制一定情形下的必要性,也强调游击逻辑的重要性,受到学术界与实践界的极大关注与热棒.然而,当前关于动态能力功效的实现机制研究尚不够深入.动态能力通过响应环境变化、超越路径依赖等主导逻辑不断创造竞争优势,使企业表现出一轮轮螺旋上升的暂时竞争优势,并实现优势的持续,从而打开了动态能力与持续优势关系的黑箱,为企业通过动态能力实现持续优势提供有益的方向与路径指导.  相似文献   

2.
在动态环境下,企业凭借核心资源/能力获取竞争优势的方式不再可行。本文从市场导向理论出发,提出市场导向文化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根源。在市场导向文化指导下,企业内部会形成获得竞争优势的有效途径——动态能力。动态能力的生成和发展是企业在动态环境下的市场导向战略实施,它促进了市场导向文化向卓越组织绩效的转化。  相似文献   

3.
关于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新阐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邹国庆 《江汉论坛》2004,(11):45-47
持续竞争优势在不同环境下,以静态均衡延续与动态非均衡的更迭两种状态呈现出来。应在不同环境下区分能力的不可仿制性和不可替代性对持续竞争优势的影响,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下,核心能力以其不可仿制性使企业所拥有的优势不断的持续下去,在复杂的动态环境中,只有持续的能力更新和创造使得竞争者无法用新的能力替代,企业才能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4.
在快速多变的环境下,竞争优势的获得和维持成为企业关注的焦点问题。为此,需要对竞争优势的内涵、本质以及如何持续进行剖析。通过剖析认为,持续竞争优势是跨时期的、是动态优势,是系列短暂优势的集合,动态能力’和持续创新是企业在动态多变环境中形成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5.
持续竞争优势:企业能力与环境的融合进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企业能力的经济特性看,企业资源和能力的异质性、不可仿制性使其能够获得竞争优势,但具备这些条件并不意味着就一定能保持其竞争优势。只有在企业和外部环境相互依存、融合互动的过程中,寻求培育既有能力及构建动态能力之间的平衡,才是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  相似文献   

6.
在一个动态环境中,只有具备动态能力的企业,才能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而有效的制度安排与长效机制是企业构建动态能力并使之长久不衰的保障。制度的规范约束功能对企业动态能力构建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有效的产权制度及其激励功能可以激发企业构建动态能力的内在动力与效能。企业动态能力要保持长久不衰,必须创构一种由组织学习、动力机制和企业文化构成的三位一体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7.
从动态能力的视角来探讨中小企业在动荡环境中的持续成长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动态能力是企业调整和创新其战略资源及其结构以便更好地适应环境或/和塑造环境的活动能力,本质上是一种调适能力。战略资源及其结构是企业竞争优势和成长的基础,动态能力的关键功效就在于通过调整和创新这个基础从而促进中小企业实现持续优势和持续成长。在动荡的环境中,战略意会能力、柔性决策能力、及时调整能力和灵活创新能力等动态能力要素对于中小企业的持续成长特别重要。  相似文献   

8.
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实表明,企业组织创新和演进是一国或地区企业和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来源。无论是新古典经济学的价格理论还是作为其补充和发展的交易成本经济学,都把企业组织创新和演进看作是外生的。而作为民间协调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实的企业组织创新和演进是内生的,是企业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积累动态组织能力、进行新业务扩张和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过程。在快速的经济转型和国际化进程中,企业组织创新是中国制造业发展和国际竞争力提升的重要途径。实施包括组织创新在内的创新性竞争战略,是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和发展的根本源泉。  相似文献   

9.
动态能力是资源基础观的最新发展,是在动态环境中克服"核心能力刚性"、保持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高阶能力.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中小企业面临诸多挑战,加强中小企业动态能力构建具有必要性.通过解析动态能力的构成,提出中小企业动态能力构建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构建措施建议有助于提升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能力,推进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0.
产业数字化的本质是应用数字技术重构企业组织模式和产业创新发展范式,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实现加速创新与能力跃迁的动态过程。对此,产业领军企业亟需发挥产业链链长优势,以数字技术创新与管理机制创新双轮驱动,在重构自身商业模式和竞争优势的同时,打造面向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数字化技术核心能力与数字化管理核心能力,进一步以产业数字化应用场景驱动“双核”协同,整合建构产业数字化动态能力(IDDC),加速产业数字化深度转型与持续创新跃迁。数字经济政策要更加重视培育产业数字化动态能力,发挥我国丰富应用场景优势,协同推进产业数字化与数字产业化,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  相似文献   

11.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在驱动力——企业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心竞争力应是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资源和核心技术的高度融合,仅仅具有某一方面是不可能形成可持续核心竞争力的.通过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培育企业的变革和创新能力,不断地开发出新产品新技术,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当今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保持永久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蔡晓梅 《学术研究》2012,(7):89-94,160
基于顾客价值的视角,以广东省51家上市现代服务企业为调查样本,通过对现代服务企业动态竞争力构成要素的相互关系及其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发现,现代服务企业动态竞争力与顾客价值创新过程交缠融合,顾客价值市场识别能力、资源配置与整合能力以及产品创新能力是现代服务企业动态竞争力的主要构成要素,并呈现"链式"传导性影响;产品创新能力最直接影响现代服务企业绩效;市场认知是现代服务企业动态竞争力的启动引擎;组织配置是现代服务企业动态竞争力的内部保障;顾客需求满足是现代服务企业动态竞争力的核心因素。  相似文献   

13.
随着企业理论的演进先后出现了四种不同内涵的效率概念:资源配置效率、交易效率、核心能力效率和适应性效率。德布鲁的效率分解理论仅仅区分了“经济效率”和“技术效率”,而事实上现实企业经济实践中还普遍存在着某种“动态效率”,对该现象的解释需要拓展现有的企业理论。可以认为,企业制度不仅作为交易关系的规制结构发挥着节约交易成本的功能,而且还具有培育和塑造企业异质性核心竞争力从而使企业具有持续动态优势的激励功能。  相似文献   

14.
后危机时代背景下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中小企业只有在自己比较擅长的领域中对知识进行不断地积累和持续地学习、不断培育其竞争力才能获得内在竞争优势与长期的发展。中小企业要达到获取长期竞争力的目标就必须通过持续地有序的学习来实现,因而企业的学习机制对于获取竞争力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企业学习机制的运行状况同时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分析各因素的作用机理有助于企业选择适合的学习方式进行创新来获取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核心能力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根源和价值增长的保证。面对国际市场激烈的竞争 ,企业必须有自己的核心能力 ,从而形成特有的竞争优势。本文对企业核心能力的内涵与特征从理论上进行了深入分析。文章指出 ,应高度重视识别、构建和保持企业核心能力 ,它对于提高我国整体经济竞争力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人力资源柔性理论为基础,通过对问卷调查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探讨知识共享在人力资源柔性管理与企业创新能力之间的传导机制。实证结果表明:人力资源柔性管理与企业创新能力显著正相关,并且知识共享在两者之间起到中介作用,同时为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技术转移与发展民营企业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朱天天 《北方论丛》2005,(5):131-133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我国的民营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但民营企业仍存在着管理机制陈旧、企业竞争力薄弱、人才缺乏等诸多问题.技术转移作为企业完善技术装备,增强技术实力,提高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已被大多数企业认同并实施.在实施技术转移的过程中,应推动科技人员的流动;促进企业员工知识更新;加快引入技术资本.  相似文献   

18.
动态制度文化是企业制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形成标志着企业制度文化的成熟。文章以动态制度文化为研究的重心,概述了动态制度文化的核心内涵,提出要从企业规章制度体系的制定、企业制度执行机制的确立、制度文化良性循环模式的形成、以及保障措施的实施等多方面入手,构建动态制度文化。动态制度文化不仅是企业价值观的综合体现,也是企业强效管理的有利体现。  相似文献   

19.
企业集群的研究述评——一个既非市场也非科层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集群是一种重要的经济现象和组织现象。它的本质是一种既非市场也非科层的特定的治理机制,它作为一种企业网络系统有其特定的结构和功能。从治理的角度看,它具有宗族的性质,能够创造信任和竞争优势,是一种既不同于市场又不同于科层的独特的治理形式——网络治理;从系统的角度看,它具有特定的结构——企业的网络嵌入性和功能——能够协调和保护交易,创造控制优势、信息优势和资源优势,尤其是利于创造网络资源和集群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