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资本市场不能有效识别控股股东盈余管理行为,市场对公司盈余构成存在错误定价,可操控性应计利润和正常应计被高估而经营现金流被低估。公司控股股东特征影响可操控性应计利润的市场定价,控股股东持股比例高时可操控性应计利润被高估的程度较小,但终极控股股东两权分离程度大时可操控性应计利润被高估的程度更大。 相似文献
2.
现金流操控对盈余质量的影响——基于盈余持续性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基于盈余持续性视角研究了现金流操控对盈余质量的影响。利用现金流预测模型将上市公司的经营现金流分为正常部分和操控部分,发现操控现金流的持续性要显著低于正常现金流的持续性,表明现金流操控会使企业的盈余质量下降。和应计操控引起的盈余质量下降相比,现金流操控引起的盈余质量下降更为严重,表明了现金流操控的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3.
邓妍娑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2(3):68-70
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是当今许多国家所面临的问题。在我国,由于上市公司的融资渠道比较狭窄,配股是公司上市后筹集长期资金的主要渠道。一些公司为了取得配股权会想尽办法进行盈余管理以达到证监会的配股条件。此外,上市公司为了获得较高的配股价格,获得有利的筹资条件,也可能以盈余管理为手段,通过对净资产收益率的把握来实现融资目的。从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主要动机、盈余管理的途径以及盈余管理的影响等方面对上市公司基于配股权的盈余管理现象作系统的研究,将对证券市场的完善、证券市场监管的科学化、上市公司行为的规范化乃至整个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还可以丰富盈余管理的证据。 相似文献
4.
盈余持续性研究综述及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谦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
在评估公司价值及签定契约时,会计盈余的高持续性被看作一个理想特征,有利于降低风险,因此盈余持续性研究成为30多年来资本市场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国内外学者从多角度对盈余持续性进行了大量研究,成果颇丰,但在盈余持续性的定义、盈余质量、盈余持续性的度量方法、盈余及其组成部分的持续性、公司估价模型与盈余持续性及其检验、盈余持续性与公司价值、盈余持续性与其他经济(会计)现象等方面,仍未达成共识.我国学者对盈余持续性的研究具有一定贡献,但尚待深入.以国外盈余持续性研究为借鉴,我国可加强恰当地度量盈余持续性、盈余持续性与公司价值的关系、我国会计制度变迁对盈余持续性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6.
盈余持续性是盈余质量的重要特征。较高的盈余持续性预示着企业的盈余质量较高,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企业的经营状况平稳并具有良好的管理水平,有利于企业降低经营风险、提升公司价值。近年来,盈余持续性已经成为资本市场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以我国A股市场2007—2017年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对企业资源配置战略与盈余持续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经营主导型公司的盈余持续性要显著强于投资主导型公司;进一步区分具体的盈余构成后发现,经营主导型公司核心利润的持续性显著强于投资主导型公司,但其投资收益的持续性显著弱于投资主导型公司。上述结论表明,盈余及其构成的持续性均会受到公司资源配置战略的影响。相关研究结论既为公司资源配置战略影响盈余特征提供了经验证据,又对外部利益相关者透过战略本质看清会计信息的内在价值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7.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对资本结构变动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盈余管理对外部融资的影响必将会改变企业资本结构的形成,如果不及时调整杠杆率的变动,这种影响效应会一直持续下去.应用我国A股上市公司8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企业盈余管理与资本结构累积变动的关系.可操纵应计利润与公司杠杆率短期变动显著正相关,表明盈余管理水平较高的公司其总债权融资比例也较高. 相似文献
8.
9.
上市公司与审计合谋造假产生的负面影响,不仅使资本市场"元气"大挫,财务信息公信力下降,同时也动摇了审计的信誉基础,这对资本市场研究的理论和方法提出了治标又治本的创新要求。基于此,文章首先分析了审计诚信问题的研究历史与现状,然后对资本市场运行效率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了追踪、考证,认为从审计诚信机制建设的角度研究资本市场的运行效率,是现实资本市场管理的客观要求,也是资本市场研究在理论与方法上进行创新的尝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审计诚信机制对中国资本市场运行效率影响研究的总体思路,并对审计诚信机制对资本市场运行效率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利用2007—2011年间发行公司债的我国A股主板中上市公司盈余信息,本文研究发现,公司债的发行主体在公司债发行前一年和发行当年都有显著向上调整盈利的行为,且公司债发行主体对不同的盈余管理方式有一定的选择。研究还发现,上市公司在发行公司债前一年调增盈利的行为显著降低了公司债的实际发行利率,结果表明,我国公司债市场不能对公司债发行主体的盈余管理行为做出合理判断。 相似文献
11.
我国股票市场资本配置效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资本配置效率作为衡量股票市场有效性的重要指标,一直是股票市场发展中的核心问题。我国股票市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上市公司数目不断增加,规模迅速扩大,融资额也创出新高,股票市场的发展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但从股票市场本身的资本配置效率来讲,并不能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2.
文章利用2012年世界银行中国企业调查数据考察了地方官员晋升压力对产能过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产能过剩是以GDP为核心的晋升锦标赛的一系列扭曲性后果之一,地方官员会迫于晋升压力支持企业扩大产能,导致产能利用率降低,进而产生产能过剩等问题;此外,资本市场信贷资源配置是地方官员晋升压力影响企业产能过剩的中介变量,即地方官员迫于晋升压力对信贷资源配置的不当干预降低了信贷资源配置效率,并最终导致企业产能过剩.进一步研究发现,转变传统的以经济绩效为主的官员晋升考核方式,增加环境保护等社会发展目标的比重,能够降低地方官员晋升压力对产能过剩的影响;而政府透明度的提升,有助于监督和制约地方政府的不当经济干预行为,抑制地方官员晋升压力对产能过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我国资本市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新古典增长模型和AK模型进行修正的基础上,建立了资本市场规模、结构、效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模型,并运用我国资本市场和经济增长的历史数据,对模型中系数进行确定,在此基础上得出了我国资本市场的规模、结构、效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定量关系,为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宏观调控提供数量方面的支持。 相似文献
14.
有效市场假说(EM H)的核心思想是,证券市场的价格在任何时点上都是证券内在价值的最佳评估。只要有足够数量的投资人能够方便地得到所有可得信息,市场就可以是有效的。对市场微观方面,即交易效率的研究,已经溶入市场效率理论体系。本文把宏观的功能效率,也纳入市场效率理论体系,从而将市场的效率分为三个方面:交易效率(微观的研究)、定价效率(法玛的 EM H)、功能效率(宏观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张宏亮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65-73
公司多元化会带来更大的信息不对称和更高的代理成本,预期将表现为较低的盈余质量。采集2000~2008年中国资本市场的面板数据,选择盈余管理、应计质量、盈余稳健性、盈余价值相关性、盈余持续性和资产减值计提水平六个盈余质量指标对此假设进行了检验。实证结果发现,相对地区多元化,行业多元化具有显著的盈余质量效应,公司行业多元化程度越高,则其盈余质量越低,表现为更高的操纵性应计、更低的稳健性水平及更低的盈余价值相关性。这为多元化的代理成本与多元化折价找到了新的证据与解释,证券市场监管部门应更加关注多元化公司的盈余质量及其盈余管理动机、方式和影响。 相似文献
16.
我国资本市场泡沫及其度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阎梁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9(4):157-163
本文首先概述了资本市场泡沫的产生原因和机制 ,指出虚拟资本及其运动是泡沫产生的基础 ,预期是泡沫产生的直接原因 ,货币供给和信用支持决定了虚拟资本向经济泡沫的传导过程。作者以我国证券市场为例 ,运用收入资本化定价法 ,市盈率法和泡沫系数法对我国资本市场泡沫水平进行了度量 ,并就如何控制和削减资本市场泡沫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7.
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生成机理与演化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资本市场自成立伊始,层次演化的每一步都源于自上而下的政府强制性供给行为,而不是自下而上的微观主体诱致性需求行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生成与演化基本沿着政府的强制路径展开。资本市场存在层次性不清晰、市场职能分工与定位不明确的突出问题,进而在支持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横向风险分担功能方面发挥不足。从动态演化角度看,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未来的演化路径是令资本市场体系结构更加层次化,不同层次市场间的分工更加细化,最终形成一个分工合理、层次分明的整体。 相似文献
18.
余永祥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30(2):120-124
市场化改革就其 本质内容而言就是权利化改革,否则市场经济充其量只是货币化的经济。由于法律是现代社 会制度性安排的主要手段,因此,以权利为本位对市场进行制度构造是市场法律的核心内容,也是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9.
杨素青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3):83-85
文化是经济发展的深层推动力,经济现代化离不开文化现代化,文化现代化是经济现代化的灵魂。市场经济是经济现代化的体制形式,从传统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过程是经济现代化的体制转变过程。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说到底就是市场经济文化的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文化,主要特点是:创新与效率、竞争与合作、开放与信用、规则与法制等。经济发展与实现现代化,首先必须建立市场经济文化。 相似文献
20.
网络市场是一个新兴的市场,最近十年获得了飞速的发展.网络市场的效率是学者们一直争论的问题,价格离散可以用来表征网络市场效率的高低,网上价格离散具有多种动因.不同的网络零售商具有不同的发展战略,具有不同战略目标的网络零售商在定价战略和定价方面的选择具有明显的不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