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卞康 《领导科学》2003,(7):38-39
抗战时期,郭沫若总结李自成进北京时因骄傲而犯了种种错误最终很快失败的历史教训,写下了《甲申三百年祭》一文。毛泽东非常重视这篇文章,他在致郭沫若的信中说:“你的《甲申三百年祭》,我们把它当作整风文件看待。小胜即骄傲,大胜更骄傲,一次又一次吃亏,如何避免这种毛病,实在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2.
《甲申三百年祭》是郭沫若1944年为纪念明末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胜利300周年而写的。他给人们展示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悲壮的一幕。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甲申三百年祭》为鉴,结合历史上部分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深入探讨了"如何当好一个行政领导"这一常谈而又常新的话题,最后得出结论认为,用人是否得当、决策是否令人满意、是否能善言纳谏从谏如流、是否奉公守法廉洁自律,是衡量领导者工作成败的重要标准,做好这四项修炼,是领导者实现成功领导、卓越领导的关键和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甲申瑞雪梅溢香,乙酉迎春柳吐绿. "2005年1月26日",对于石柱县第一职业中学全体师生来说,确实是一个难忘的日子.新校长王全第一次踏上了这片热土.  相似文献   

5.
杨明伟 《领导科学》2001,(11):36-38
由冒进、反冒进、反"反冒进"发展到"大跃进"的短短几年时间里,中国历史演绎了一场场令人难以捉摸的风云.所幸的是,经过"大跃进"的阵痛,系铃的人出来解铃了 1960年6月18日,毛泽东在上海召集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写了一篇名为《十年总结》的文章.在讲到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大炼钢铁中出现的"乱子"时,毛泽东讲了这样几句话:看来,错误不可能不犯.如列宁所说,不犯错误的人从来没有.  相似文献   

6.
1951年1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取得第三次战役的胜利,朝鲜战局大体上稳定下来,毛泽东松了一口气,想离开北京,找一个僻静的地方,集中一段时间来编辑《毛泽东选集》. "搞《毛选》,在北京事情太多,要找个地方,集中精力搞出来." 1951年3月初,毛泽东把负责警卫工作的汪东兴叫来,交待他说:"搞《毛选》,在北京事情...  相似文献   

7.
王久良 《决策探索》2006,(12):43-44
1999年,英国广播公司(BBC)组织了一次民意测验,马克思在评选中被评为"千年最伟大的思想家".爱因斯坦位居第二.6年时光已过,2005年7月14日,英国《卫报》又传喜讯:在英国广播4台《我们的时代》作的一次题为"谁是‘我们时代最伟大的哲学家'"的民意测验中,马克思以27.9%的得票率名列榜首.《经济学家》周刊极力推崇的英国18世纪哲学家大卫·休谟被远远地抛在后面,得票率仅为12.5%.无独有偶,在马克思的故乡德国,《图片报》和国家第二电视台不久前联合组织了一次评选,马克思又当选为"德国最伟大人物",这是西方国家的部分情况.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善于评论历史人物,古为今用。1949年,全国解放前夕,毛泽东号召将革命进行到底。他还写了一首诗,诗中有一句“不可沽名学霸王”。 当时,毛泽东在北平。有次他观看梅兰芳演的《霸王别姬》。回来路上,对  相似文献   

9.
苏共亡党二十年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1年8月24日,戈尔巴乔夫建议苏共中央自行解散。随后红旗落地,苏联解体。本刊高层顾问、经济学家、党建研究专家、反腐理论研究专家黄苇町先生撰写的《苏共亡党十年祭》一文在《决策与信息》杂志2001年10月号发表,各层次决策者、学者反映强烈。英中友好协会主席希思派专人从英国伦敦来中国武汉索要了黄先生所写《苏共亡党十年祭》、《谁是苏共掘墓人》等数篇专论,并译成英文向欧美推荐。今年年初,本刊总编辑蒋云鹤约请黄先生续写《苏共亡党二十年祭》,黄先生慨然允诺并如约赐稿,本期全文刊登。黄先生对苏共亡党、苏联解体悲剧的衍生及其后果的决定性因素作了科学、辩证的论述。这一独具特色的研究力作,必将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有深刻教益。  相似文献   

10.
陈晋 《领导文萃》2008,(1):49-54
1960年9月29日,新华社对外公布了毛泽东亲自主持编辑的《毛泽东选集》第四卷即将出版的消息。9月30日,外电纷纷作了报道。合众国际社记者克雷格莫在报道中说:毛泽东在最近出版的书中发表了1946年接见美国作家斯特朗时的一次谈话,  相似文献   

11.
五星红旗和《义勇军进行曲》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正式开会已进行了五天,但国旗和国歌远未确定下来。9月25日晚上,毛泽东和周恩来在勤政殿邀请郭沫若、茅盾、黄炎培、陈嘉庚、张奚若、马叙伦、田汉、徐悲鸿、李立三、洪深、艾青、  相似文献   

12.
祭文,文体名,顾名思义是祭祀时所诵读的文章。祭文在古代颇为盛行,历代文人都有名作传世。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所编的《文选》中收有祭文多篇,如颜延年的《祭屈原文》、王僧达的《祭颜光禄文》;清代姚鼐所编的《古文辞类纂》中收祭文二十余篇,著名的有韩愈的《祭柳子厚文》、欧阳修的《祭石曼卿文》、  相似文献   

13.
当前,国内外都有一种说法:认为斯大林在解放战争时期曾劝说毛泽东与蒋介石划江而治,建立“南北朝”。在国内持这种观点的人,主要依据:其一是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曾说过:仗打起来,斯大林“对我们半信半疑”。有人认为,此即指斯大林反对我军打过长江。其二是王方名在《人民日报》著文回忆毛泽东在一次谈话中说:“直到1949年,我们眼看要过长江的时候,还有阻止,据说千万不能过长江,过了就会引起美国出兵。”其三是中国原驻苏联大使刘晓在《出使苏联八年》一书中写道,1955年1月周  相似文献   

14.
黎辛 《领导文萃》2012,(6):51-55
毛泽东从1945年5月到1964年谈过十次遵义会议(见《遵义会议材料汇编》,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内容涉及面很广,本文就毛泽东评说王明和博古作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15.
正毛泽东读《西游记》,和读我国其他优秀的古典文学名著一样,开始是当故事读的,后来就联系我国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工作中的实际,从各种不同的视角去阅读,去理解,去运用,去说明实际问题。从政治的视角阅读《西游记》《西游记》是一部著名的神话小说,从政治的视角去阅读这部小说,这不能不说是毛泽东阅读《西游记》的一大特点。1957年2月8日,毛泽东同文艺界的同志有一次谈话,旨在宣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号召社会各界帮助共产党  相似文献   

16.
可爱的将军     
因为毛泽东说过,没看过《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的,算半个中国人。徐海东将军为了要当“整个中国人”,一次在病中休养时很艰难地啃完了《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但是这位  相似文献   

17.
作为党、国家和军队的领袖,毛泽东高度重视公文在指导革命、推动建设中的作用。他多次提出,领导干部要亲自动手写公文。1948年,毛泽东在《关于建立报告制度》中要求:"各中央局和分局,由书记负责(自己动手,不要秘书代劳),每两个月,向中央和中央主席作一次综合报告。"1964年,他在一次中央会议上严厉指出:"有的人,自己不写东  相似文献   

18.
“一票否决”倒逼节能减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敏 《决策》2007,(12):1-1
11月17日,国务院批转了6份文件,祭起了节能减排"一票否决"大旗.在这一套涵盖节能减排统计、监测、考核三大政策体系中,《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办法》和《单位GDP能耗考核体系实施方案》无疑成为重中之重的两大刚性文件.  相似文献   

19.
《管理与财富》2007,(2):4-5
阿尔文·托夫勒,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社会思想家和未来学家,1928年10月8日出生于纽约,纽约大学毕业,最初在汽车厂当了5年的工人,后来有机会成为记者,以其优美的文笔为多家杂志撰稿,广受好评,最后担任了著名财经杂志《财富》的副主编.在记者生涯的磨砺中,托夫勒对社会问题,特别是对人类向何处去的问题,发生了浓厚的兴趣.托夫勒的妻子海蒂·托夫勒也是知名的未来学者,两人志同道合,曾多次合作著述.1970年两人出版《未来的冲击》,1980年出版《第三次浪潮》,1990年出版《权力的转移》等未来三部曲,享誉全球,奠定了托夫勒未来学巨擘的辉煌地位,两人的思想对当今社会思潮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正毛泽东晚年曾对人讲,他将《资治通鉴》这部300多万字的史书读过"一十七遍"。这真是一件令人惊讶的事!据毛泽东的护士孟锦云回忆,毛泽东的床头总是放着一部《资治通鉴》,这是一部被他读破了的书。有不少页都用透明胶贴住,这部书上不知留下了他多少次阅读的印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