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8 毫秒
1.
论刑法中的销售金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刑法中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中规定的“销售金额”是犯罪既遂要件,而非本罪的犯罪成立要件,本罪的未遂形态是客观存在的。“货值金额达到刑法第一百四十条规定的销售金额的三倍以上”的规定,提高了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未遂)的定罪标准,将部分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未遂)的行为排斥在犯罪以外,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刑法》第140条的“销售金额”展开论述,讨论了其出现的原因,并结合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中提出的“货值金额”以及对本罪未遂形态的认定.阐释了由于销售金额而引发的一系列理论矛盾,并结合选择性罪名的一些基本问题,提出了重构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是否属于选择性罪名、是否存在未完成形态的问题在学界长期争论。无论是肯定论还是否定论都难以与立法或司法解释相吻合。本罪既非选择性罪名,亦非单一性罪,而是复合行为型罪名,即本罪实行行为由生产行为和销售行为有机组成,两者是手段与目的关系。单纯的生产或购买伪劣产品行为只能成立未完成形态,只有将伪劣产品予以销售的,才能成立犯罪既遂。货值金额与销售金额并存的,应采取吸收原则和“单向折算”合计涉案总额的方法处理。  相似文献   

4.
刑法第 1 40、1 46和 1 49条中的“产品”一词应改为“商品”,且将第 1 40和 1 49条的罪名确定为“生产、销售普通伪劣商品罪”。某些建设工程应纳入“伪劣产品”的范围 ,但却由此需要在刑法第 1 3 7条和第 1 40条的法定刑之间进行平衡 ,应加重前者的法定刑。如果只是单纯地假冒 ,不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根据不同情况 ,或者只给予行政制裁 ,或者按假冒注册商标罪等犯罪论处。同时该罪的未遂形态、销售金额以及相关条文间的关系等问题也有深入分析的必要。  相似文献   

5.
在严厉打击生产、销售伪劣商品违法犯罪活动中 ,首先要正确理解“商品”的内涵和外延 ,然后 ,从销售金额与违法所得关系 ,刑法第 149条的适用 ,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与非罪的界限等方面去考虑司法适用问题  相似文献   

6.
杜辉 《南都学坛》2003,23(3):93-94
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中三个犯罪存在未遂形态 ,即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生产、销售假药罪和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罪。生产、销售伪劣产品 ,销售金额不满 5万元 ,但货值在 15万元以上的 ,构成犯罪未遂。生产、销售假药或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 ,货物未进入流通领域的 ,构成犯罪未遂。这三种未遂犯的法条竞合的解决同样要适用刑法第 14 9条。  相似文献   

7.
我国现行刑法对食品犯罪的规制存在定位不准确、介入点滞后、法网粗疏、罚金刑设置不科学等缺陷,一定程度上纵容了食品犯罪。我国当下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需要转变立法理念,严密刑事法网。在立法体例上,应将食品犯罪归入危害公共安全罪中;在法律用语上,应将现有法律中使用的"生产、销售"改为"生产、经营";在罪名上,应增设"持有不安全食品、食品材料罪"和"拒不召回不安全食品罪";在罚金刑设置上,一是应用"货值金额"取代"生产销售金额"作为罚金数额的计算依据,二是应将罚金数额的计算依据明确为"处以货值金额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金",三是明确规定行为人已交的行政罚款应折抵罚金。  相似文献   

8.
虽然2009年两高院的相关司法解释和2011年《刑法修正案(八)》对生产、销售假劣药罪作出了及时的补充规定和修正,但是现行刑事法律对生产、销售假劣药刑事责任的认定依然存在问题。假药和劣药的竞合应适用"重法优于轻法"原则;生产、销售假药犯罪的法定加重情节认定宜建立"经验法则、生活常识、直观判断"原则指导下的事后审查机制;生产、销售假药的罚金刑不宜采取无限额罚金制,生产、销售劣药犯罪罚金中的"销售金额"应作广义理解。  相似文献   

9.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颁布实施以后,刑法中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的相关规定亦应做相应调整。在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中,对"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含义的理解、对"掺入"行为的解释、该罪的主观方面的特征和对停止形态的认定以及"销售金额"表述的合理性等一系列问题都值得我们进行探讨和研究。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分析,笔者建议对本罪的罪状描述进行重构。  相似文献   

10.
销售人才具有价值性、稀缺性、不可模仿性和不可替代性,是企业销售竞争力的重要来源,对企业销售竞争力的构建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基于此,本文在销售人员、销售经理和销售团队三个层面上分析了销售人才管理在企业销售竞争力构建中的关键作用,以期对理论和实践有所贡献。  相似文献   

11.
作为关乎国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法律,刑法不仅要满足稳定性,同时也要具有最大程度的严密性。所谓最大程度的严密性指的是刑事立法必须综合考虑其他领域的基本原理,做到没有疏漏,使公平的精神渗透到立法的每一个细节之中。然而我国现行刑法在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立法规定上没有准确区分生产者和销售者之间的差异性以及不同地区和不同时代的犯罪人危害程度的大小,从而使本罪缺乏严密性。  相似文献   

12.
侵犯知识产权犯罪中所涉及的罪数形态主要包括牵连犯、想象竞合犯、法条竞合犯。生产、销售伪劣产品过程中又假冒他人注册商标、专利或伪造商标标识的行为属于想象竞合犯,应从一重处断。非法制造他人的注册商标标识,又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该标识,成立牵连犯。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与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化妆品罪成立法条竞合,两罪与危害公共安全犯罪,符合想象竞合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弱化和强化是基于奥斯丁言语行为理论研究言外之力强度的概念。本文重点分析统计了100例虚假广告的语用强化手段,例如绝对化用语、数字强化以及假托权威等,认为虚假广告正是利用这些手段强化了其话语的言外之力,夸大了产品的性能,促进了其产品的营销,但其对语用强化的滥用,也使得广告主与消费者之间的和谐关系被打破,加剧了他们之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14.
新近学界泛起将食品安全犯罪的法律归属调整到危害公共安全罪的观点,其立论的最大“法宝”在于食品安全犯罪侵害了不特定多数人的健康生命权,即公共安全。其实,“危害后果严重”不是判断主要客体的依据,食品安全犯罪的法律归属取决于其行为特性和本国立法价值取向及立法传统。食品安全犯罪与传统的危害公共安全罪不具有兼容性,将其归属于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并无不妥。  相似文献   

15.
旅游商品消费的文化人类学解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现代大众旅游时代,无论是旅游经历还是旅游商品都是符号,其背后隐藏着含而不露的社会文化象征意义.旅游商品或纪念品的符号价值是旅游消费符号价值最为突出的表征.它是旅游者重返世俗社会的象征,是旅游者社会地位的象征,是旅游者人生中重要事件的象征,是旅游者自我的象征.有关旅游商品符号价值的分析讨论,对我国旅游商品开发有多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劳动价值理论是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经济学价值论的使命是说明商品交换价值的决定和运动规律。新经济时代正在到来,人类生产方式也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价值决定理论也将随着现实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在知识经济时代,商品同样有一个客观的交换基础——劳动时间,但所有商品的价值已不完全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确定,特别是知识产品的价值量是由个别劳动时间确定的。  相似文献   

17.
数据挖掘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决策工具正为企业做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该文针对关联规则挖掘商品间相关性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新的计算方法利用销售商的商品销售数据挖掘商品之间的相关性及影响关系。该方法根据商品销售数据的变化得到所有商品销售数据的时间序列,然后计算测量序列的相似度,从而确定商品间影响关系。实验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同时得到了一些有价值的结果,可用于指导具体商业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