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含一口冷水在嘴里,用鼻子深呼吸一口,憋住,把脸仰起来,然后使吸入的气体全部呼出后,将水从嘴里吐出,如此四至六次,呃逆即可停止。  相似文献   

2.
刑法第263条明确将"入户抢劫"情节列为抢劫罪加重情节之首,但是由于刑法条文规定本身相对抽象和对条文的理解不同,司法实践和理论领域对入户抢劫存在一些分歧.实际司法中对"入户抢劫"情节的处理已经妨碍了刑法的统一性.本文剖析了法律条文的立法目的,结合有关司法解释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三打白骨精"这个为大家所熟悉的内容,以故事探源、情节的内在联系和人物形象的展示为切入点,分析了<西游记>在情节上的处理.  相似文献   

4.
《水浒传》"玄女授书"情节虽然以《大宋宣和遗事》的相关记叙为基础,但内容和风格更为丰富生动。这是因为该情节的结构设计受到了传统人神遇合型尤其是人与庙神接遇型故事的影响,同时在细节设计中又植入了大量神异叙事的常用元素以增强神化环境和人物的效果,并透过"石碣"揭示天书的形式和内容。"玄女授书"情节不仅增添了全书的玄幻色彩,而且实现了推动情节发展、神化故事人物的叙事目的。  相似文献   

5.
运用弗赖塔格金字塔式(Freytag’s Pyramid)的情节发展理论分析阿契贝《瓦解》中的"争斗"情节,旨在领略小说巧妙的叙述技巧,探讨"争斗"情节在小说主人公性格塑造和主题表现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明代科举在现实中有着强大的统摄力,在小说中也同样如此.有关科举的内容不仅存在于与科举考试直接相关的情节或小说中,与科举制度本身没有关联的情节或小说,有时也会出现"科举",这可以称之为"类科举"的情节与小说."类科举"的情节主要是通过比喻与摹拟这样两种方式实现的,而"类科举"的小说则与小说自身的结构密切相关.这些"类科举"的情节与小说延展了"科举"与"小说"关系的探讨范围.更是研讨小说文体演进的绝佳范本.  相似文献   

7.
友昌 《老友》2008,(11):51-51
1951年6月,抗美援朝战争进入了边打边谈阶段,谈判地点由开城转移到了板门店。虽然板门店"非军事区"里任何人不得携带武器,但是,战争激烈,往来  相似文献   

8.
试论古代小说的“情节三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节三叠"是古代小说结构设置的重要形式之一。它以人物活动和事件发展的三次回环为主要情节推进模式,通过逻辑关系的回环递进与不断深化,实现强烈的表达效果,使情节演变更生动,矛盾冲突更激烈,气氛渲染更浓烈,人物形象更典型,主题思想更深刻。这种方法的普遍运用,不仅形成了我国古代小说创作的独特技法,而且还体现了小说创作的特殊规律,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9.
在当代的中国影坛上,一些电影大片都不约而同地运用"奔跑"作为影片中的一种特殊情节,并且这一情节突破了"追赶"或"奔逃"的一般含义,被赋予了深刻的哲学和美学内涵."奔跑"不是写实而是一种象征,这种情节象征着人的血性、野性和原始的生命冲动力.同时,这一情节也是生命本能和社会规范之间紧张关系的形象化载体.  相似文献   

10.
汤显祖戏剧代表作"临川四梦"都围绕梦境叙事展开,采用多重手法展现梦境,表现人物情感,将中国古代涉梦文学推向高峰。"四梦"主要采取了以梦贯穿主要情节、以梦推动情节、梦境与情爱线索交织三种模式来记述梦境。叙梦与叙事在汤显祖的创作历程中关系不断加深。  相似文献   

11.
"打",是人物动作描写的一个重要手段与方法.<红楼梦>的作者也极其重视并善于妙笔刻画众多人物的"打",使之体现出人物性格个性化、环境条件典型化、情节发展必然化、艺术效应综合化、表现手法多样化等鲜明的艺术特色,对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揭示题旨内蕴起着十分重要而特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柔石小说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被误读为"政治意识形态下的写作."柔石小说中的人性化近年已得到更多的关注.柔石作品中的情节留下了供读者任凭性情作各种假设和想象的空间和可能性,而这种假设更有利于读者在不同于原文的情节设想中感受和解读柔石小说中的人性内涵.  相似文献   

13.
现代主义小说文本中的空间形式,是通过作家对叙事技巧的运用产生的,而这种叙事技巧就是运用"并置"的手法,瞬时并现、永恒时间、情节并置、情节重复是"并置"的具体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4.
张鑫 《21世纪》2013,(10):40-42
全国公安机关正在开展集中行动,打击网络造谣传谣等违法犯罪行为。公安部门连续公布了数起典型案例,各地方也抓捕了一批犯罪嫌疑人。在网络上发帖子,这个很多人都会做的事,到什么程度就构成了犯罪?甚至有人担心,动动鼠标转发一条微博,会不会就"犯罪"了?网络谣言泛滥被人人喊打,我们同样不能忽视刚露头的"官谣"。"官  相似文献   

15.
吴岳 《中华魂》2008,(12):48-49
中国有句俗话.叫做"老鼠过街.人人喊打"、老鼠偷吃粮食,传播鼠疫,危害人类,自然要列入该打的行列,推而广之.社会上一切假恶丑的东西都可视为人们所厌恶的"老鼠"。我国最早的诗集《诗经》,就把贪官称为硕鼠、人们也习惯把损公肥私。  相似文献   

16.
论“违法性认识”的重新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违法性认识"学说主要有四种观点,但这四种观点实际殊途同归,都是要求构成故意犯罪需要具备社会危害性的认识,"违法性认识"作为一个构成犯罪故意的要素来说可以不必存在。因此,应该重新定位"违法性认识"在中国刑法中的地位和作用,"违法性认识"仅指"刑事违法性认识",欠缺"违法性认识"不再作为一个认定是否构成犯罪的情节,而是作为行政犯一个量刑从轻或减轻情节。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莎士比亚剧作《李尔王》的部分情节进行文本逻辑(包括人物性格逻辑、情节逻辑和语言表达逻辑)、生活经验逻辑等多角度的逻辑推理,对这部悲剧的"严肃性"根基进行建构,并在此基础上对亚里士多德《诗学》悲剧定义体系中的"严肃性"作出理解和分析。即,"严肃性"既是悲剧的创作方法又反过来正是悲剧的思想理念本身。  相似文献   

18.
"燕青秋林渡射雁"情节在《水浒全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以此暗示作品中的部分情节构思,与金、元之际元好问的诗词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通过这一富有诗意的情节,比喻、暗示以宋江为首的"梁山弟兄"最后将面临四分五散、惨遭迫害的悲剧结局。  相似文献   

19.
《社区》2008,(21)
8月初,浙江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浙江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对小商小贩"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纳入地方性法  相似文献   

20.
牛郎织女传说经过长期流传,相沿而形成人们所熟知的情节,并极其稳定地在民俗文化中传播。虽然由于农耕文化男耕女织家庭模式改变,"七夕"由农耕色彩转为历代文献所记载的妇女"乞巧"娱乐活动,但其"鹊"、"桥"合理的文化意义仍保留其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