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李 《兰州学刊》2009,(4):200-202
“作意好奇”是中唐的一种社会风尚,也是当时文化界标榜的一面旗帜,在散文、诗歌等各种文体中都有明显体现。这种风尚与传奇小说“征异话奇”的先天题材优势相结合,极大地推动了唐代传奇的发展,具体体现在题材、故事情节、叙事手法和文辞这四个方面。“作意好奇”一方面极大地推动了唐代传奇小说的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从整体上看是瑕不掩瑜的。  相似文献   

2.
唐传奇被誉为"一代之奇",自此小说这种体裁,在文坛上正式粉墨登场,而且它蕴涵的故事模式成为了后世"才子佳人"型小说的范本.中唐爱情传奇的兴盛与唐代手工业、商业的繁荣、俗话的泛滥、古文运动的兴起以及牛李两派的党同伐异密切相关,但从爱情传奇文本本身来看,最根本的原因是社会文化风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贺付开 《船山学刊》2009,(4):181-184
唐代传奇小说兴盛的原因,从文学发展的内部规律来考察,是与史传文学,汉魏六朝小说的发展有着密切关系的.这在前人文学史论著中多有涉及。本文则着重从唐代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以及科举制度等原因.来论证唐传奇小说得以在唐代繁荣兴盛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4.
十三封建後期的小说1.传奇在封建後期里,小说与戏剧获得空前的发展。小说方面,产生了为新兴地主服务的传奇和为市人阶层服务的话本。现在我们先研究传奇,它主要在唐代盛行。唐代传奇的繁荣,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与当时地主阶级内部的矛盾有密切的关系。新兴地主通过科举而分享甚且夺取世族地主一向独霸的政权。他们应  相似文献   

5.
唐代"入冥"题材的小说发展成熟,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此题材的作品包括"泰山巡游"、"地狱巡游"以及其它形式的"冥界游历",反映了唐代丰富的冥界观念.关注此类作品既有助于深入研习唐代小说,亦有益于探究唐代的宗教与文化现象.唐代"入冥"小说在不同阶段具有相异的特征,基本上与当时的宗教理念和小说发展趋势相合,折射了文化观念与宗教理念的演变与递变.  相似文献   

6.
刘庆元 《云梦学刊》2008,29(4):134-137
1910-1920年<小说月报>域外小说翻译主题以科学小说、情小说、军事题材小说为主,且多为短篇小说;翻译策略上体现为"译述".无论是翻译题材,还是翻译方式都是民初这一特定时期的产物,而对晚期"林译"的解读无疑是全面了解这一特定时期翻译行为的有效路径之一.  相似文献   

7.
伪典小说是五代出现的一种新的轶事小说类型,它们编造杜撰各式新奇的典故、代名、词藻等,模仿轶事小说和杂钞类纂书籍的体式,以期为人所注意并应用于诗文写作中.传统轶事小说的内容是记录见闻,写作原则是传信,写作精神是实录,但是伪典小说打破了这一传统,以其虚构杜撰成为传统小说的异类.伪典小说的写作手法是编造零碎故事作为典故,内容荒诞无稽,风格轻艳纤巧,目的则是希望"应文房之用".至于其产生的原因,则和古代诗文写作中追求僻典的风气有关.伪典小说的编造杜撰也可以称作是虚构,但它和传奇的虚构却大不一样.提出伪典小说的概念,指出其性质和写法,有益于认识古代小说的复杂性和特殊性,进一步深入小说史和小说观念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汉译佛典影响于隋唐五代小说创作题材,前贤已多有发现.通过对隋唐五代小说和佛经故事中"镜显善恶"这一题材的同构现象的比较分析,进一步说明华梵文化交融促进了隋唐五代小说创作的繁荣.  相似文献   

9.
鲁迅先生在其经典著作<中国小说史略>中,认为唐代的"传奇文"在中国小说史上影响深远,对于小说文体的演进至关重要.他在该书第八篇<唐之传奇文>中这样写道:"小说亦如诗,至唐代而一变,虽尚不离于搜奇记逸,然叙述宛转,文辞华艳,与六朝之粗陈梗概者较,演进之迹甚明,而尤显者乃在是时则始有意为小说."①这一论断影响巨大,很多学者都据此认为唐代是中国小说史上至关重要的时期,比如,石昌渝先生就认为:"唐代传奇不避讳虚构,驰骋想象进行铺叙描写,实录的原则放弃了,短小的格局打破了,它标志着小说文体的诞生."②其实,鲁迅先生的说法固是笃论,但其侧重点仍放在创作主体--作者一面,所谓"是时则始有意为小说"也,而且他并没有下"小说文体诞生于唐代"之类的断语.如果以"新批评"的观点把侧重点放在作品本身,并参考"接受美学"的观点把读者这一文学要素也考虑进来,关于小说演进的观念也许就会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0.
域外题材历史小说是指中国现代作家以外国历史为题材的"创作小说",此类小说除了与以中国历史为写作对象的历史小说一样具有时间上的久远性外,还具有空间上的隔膜性。由于这类小说数量较少,以致中国现代历史小说理论和研究领域并未将其纳入。从类型学与阐释学理论入手对这类小说创作加以综合研究,是对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领域和理论视野的一种开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