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动词复制句(Verb-Copying Construction,VCC)是一种在汉语口语中经常使用的结构,用符号可以简单地表示为S+VP1+VP2,动词V2是动词V1的拷贝。这种结构本身具有独特的句法语义特征,也具有不同的句法变体。在其进行句法运算时,两个动词性结构首先独立运算,VP1作为附加语,VP2作为主句成分进入句法推导。通过附加语侧向移位、附加合并以及主题化特征核查等句法操作形成语言表达式。其句法变体的不同构型是因为不同的控制类型造成的。  相似文献   

2.
主语和宾语是谓词题元结构和句法操作结果的表征,识别主宾语必须从语义和句法两个层面展开.题元关系体现动词和主宾语的语义选择关系,宾语必须受动词题元管辖.功能词类的形态特征核查驱动一切句法操作:T的EPP特征,Tr的格特征必须得到核查,[Spec,TP]为句法层面的主语位置.现代英语中,时态句T的EPP特征强,主语必须显性出现.现代汉语中,T的EPP有强弱之分,允许主语以显性和隐形两种方式出现.  相似文献   

3.
从简约论和最简方案两个角度分析了提升与控制动词的区别。语义上,提升主语与提升动词无论旨关系,控制语则为控制动词的题元,与受控语PRO同标;句法上,管约论不能合理解释提升there的副主语的授格,控制动词对补语的选择问题。最简方案运用配伍解释副主语格核查问题,认为受子语类化特征和界面条件限制,动词在句子层面会有不同表现,证明能够更为合理地解释上述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作格动词是由表"致使"意义,含有[+Tr]句法特性的及物动词,经过非致使化派生而来的不及物动词,表达明确的持续性事件的结果.由于Pr中的DECAUS屈折性功能词的作用,及物动词的外部论元角色被压制,外部论元位置为空,[Tr[Tr,V]]失去了核查宾语格的能力,作格结构表现为明显的事件性特征,T的[+D]特征必须得到核查.在EPP特征和格特征核查驱动下,内部论元必须前移到主语的位置.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历史比较语言学的角度研究了句法学领域少有探讨的古英语(Old English,OE)的句法。在简要分析了古英语的屈折性和句法特征之后,从跨语言的角度发现古英语句法和现代斯拉夫语族的俄语具有某些句法上的相似性,并找到存在差异的原因。用生成句法学的方法探讨了古英语词序的两个重要问题,一是动词和宾语的变异,即表层结构OV和VO词序的交替,提出了统一潜在的无标记VO词序。由于古英语的名词屈折特征强,必须在拼读之前进行核查,提到Spec-AgrOP以满足进入逻辑式的“完全解释原则”。这就形成了拼读后语音表达式的OV词序。另一个是主语和动词的词序。不同类型的主语发生在不同的结构位置。解释古英语句子词序的关键是VP中心语V的句法位置。当嫁接语在动词前置结构中,主语和动词产生了“非邻接”。通过分析以及语料统计表明古英语动词无论移到C还是C之下的较低中心语X,都产生了“XP-主语”结构。从古英语OV到早期英语VO的演变受三种基本机制的制约和推进。  相似文献   

6.
词素"化"可以实现形容词或名词的使役化。文章从句法致使的角度,对现代汉语里"X-化"类使役动词的形成提出一个可能的句法解释。在句法致使的视角下,"X-化"类使役动词是核心词X与轻动词Cause和Become句法合成的结果。"化"作为一个轻动词,具有重要的句法意义:它可以充当致使轻动词Caus或起始轻动词Bec,触发相应的句法推导,使"X-化"类动词的使动和自动用法得到一个合理的解释。汉语允许"X-化"类动词在致使和起始结构之间的有序转化,有力证明了文章的推导方案。"X-化"类动词致使能力的散失可以视作去致使化或作格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英语There存在句进行VP壳分析发现,动词的句法特征与其补足语的位置之间关系密切。There存在句中的动词是非宾格动词时,非宾格动词短语由vP+VP构成,其补足语留在原位;There存在句中的动词是及物动词时,具有可解特征的Tr在vP和VP之间投射形成及物性短语TrP,被动语态动词短语由vP+TrP+VP构成,其补足语前置。在"一致"核查中,T作为探针与目标短语进行特征匹配,不可解特征被删除后获得具体的形态和语音拼读,同时目标限定词短语获得主格格位。  相似文献   

8.
动词的内涵是该动词区别于其他动词的本质属性.动词的外延是可能世界中满足该内涵属性的一切事件行为.在具体的使用中,动词有时体现为内涵意义,有时体现为外延意义.区别动词的内涵意义和外延意义,有助于全面认识汉语中动词在不同位置上的句法表现,并对此作出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9.
动宾式复合词带宾语结构(VN+O Construction)以其独特的句法表现形式、语用修辞功能以及较强的能产性等特征已然引起语法学界的广泛关注。根据动宾式复合词中词素的特征,我们可将该结构分为词素虚化型、作格交替型、外置移位型三类。该结构的形成体现为基于形态—句法互动界面的动词词素、名词词素与宾语成分之间的外置(extraction)、移位(movement)与融合(fusion)。移位的动因旨在核查双音投射(DSP)中功能性中心语所携带的不可解释的[+DS]特征。  相似文献   

10.
由"陪"类动词构成的"引陪"义句子,由于形式的趋简和语义的兼容,容易出现纠缠不清的局面.本文系统考察现代汉语中的"引陪"义动词,以及由它们所形成的句法格式在句法、语义上的特点.通过对"陪"类动词的分布考察和句式变换,得出大致的结论V1有[+使动性]、[+相随性]、V2有[+可同动]的语义特征,构成兼语连动融合式;V1有[+使动性]、[+相随性]、V2有[-可同动]语义特征的,构成递系式;V1有[-使动性]、V2有[-可同动]的语义特征,构成连动式.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研究现代汉语被动结构所采用的两种方法--动词说和介词说,并以现代汉语被动句中"被"的句法属性为视角,阐释了现代汉语的"被"字结构.指出动词说认为"被"字是动词,而介词说则认为"被"字是介词,进而分析了动词说和介词说在处理汉语"长/短被动结构"时所存在的差异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12.
同源动词包括非宾动词和非作格动词。非宾动词的同源宾语实际上是个副词,占据附加语位置.无格特征核查要求。在同源结构中,非作格动词由名词衍生而来,同源宾语是该名词的拷贝,占据动词的内部题元位置,有格特征核查要求:通过与Tr合并,名词N派生为动词,其拷贝与Tr形成核查关系,由Tr核查其宾格特征。  相似文献   

13.
在句法平面结合语义确立句法-语义框架Ⅰ"Np1施事+用+Np2工具+把+Np3材料+V+成+了+Np4成事"和Ⅱ"Np1施事+V+了+数量词组+Np2成事"对制作动词进行界定,规定只有可以同时进入两个框架的动词才是严格意义的制作动词。制作动词有着自身独特的句法特点,其所带宾语与典型受事宾语存在深层语义和表层句法上的差异。不同的制作动词或同一制作动词在相关句法格式中有时会呈现出句式转换成立与否的不对称现象,影响因素与动词的语义结构要素和语义特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在最简方案框架内讨论了L2英语动词形态的多选问题。在L2语法发展阶段,多选现象是多个侯选词项参与竞选同一个句法节点位置插入的结果;不同的词项在不同的语境中获胜。动词形态标注不但与句法节点上的相关特征习得有关,还与词汇示例的特征标注习得有关。如果学习者仅仅习得句法位置上的相关特征,而没有完全习得相关词汇示例的特征标注,多选现象仍可发生。过多的语境和特征标注数目增加了动词形态标注的难度,因此,在动词形态的句法特征被习得以后,多选现象仍有可能继续出现。在L2语法达到稳定阶段之后,如果习得者的内部语法对某一个特定动词形态标注有"石化"现象,那么多选现象有可能永远持续下去。  相似文献   

15.
使役结构在英汉语句法结构中举足轻重,历来受到语言工作者的重视,不少学者尝试用轻动词理论来解释,但各家看法不一.轻动词v由Larson最先提出,经Chomsky完善发展.乔氏认为轻动词v是没有语义的纯句法功能范畴,所以表示使役含义的“make”等词以及“-ify”等词缀不属于轻动词.通过为三种类型的使役结构——分析型、形态型、词汇型使役结构指派新的树形结构,进一步从并集对称合并与序偶非对称合并角度解释分析型使役结构不移位以及形态型、词汇型使役结构移位现象.  相似文献   

16.
领主属宾句的轻动词集合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成语法对领主属宾句的研究由来已久,以管约论为支撑的轻动词说虽然具有一定的解释力,但已远远落后于生成语法理论的快速发展。在当前的最简方案框架中,探针触发内部合并,选择器则可以看做是外部合并的触发机制。轻动词在运算中以抽象的语义类型特征和语义指向特征为选择器,不仅可以解释v-V集合并的触发,也可以解释领主属宾句的生成原因。  相似文献   

17.
在“只有……才”焦点句中,焦点成分的句法结构位置在CP内。“只有”是焦点辖域标记,“才”是焦点短语的中心语,焦点成分具有对比性焦点特征。主语焦点和句首宾语焦点是具有对比性焦点特征的话题成分,在句法生成过程中在\[spec, FocP\]位置上核查完不可解释性焦点特征之后继续移位至\[spec, TopP\]位置核查不可解释性话题特征。CP内分析法还能为省略“只有”的“才”字焦点句提供合理的句法解释。  相似文献   

18.
现代汉语中,能进入"V成"结构的动词主要有他变动词、自变动词、主观动词、自动动词、心理动词、感受动词、性状形容词;"V成"结构的句法特点主要有不能重叠、不能用肯定或否定方式提问、不能用"不"修饰:能作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等句法成分.  相似文献   

19.
"把"的宾语的句法、语义和语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三个平面的理论,分析"把"的宾语句法、语义和语用方面许多新的特征."把"的宾语不是动词的宾语前置,不是"把"后小句的主语,也不是后结构主语,它就在"把"后,是介词"把"的宾语;"把"的宾语是受动词支配和影响的成分;它不应当分析为主题.  相似文献   

20.
英语中动词变异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英语中动词变异的理论探讨,目前主要涉及的两个问题是:(1)动词的变异发生的层面问题;(2)动词内部论元外移的解释问题。动词的变异既涉及到词汇语义层面,又涉及到词汇句法层面。在词汇语义层面,施动者角色被吸收;在词汇句法层面,受事者角色映射给动词的内部论元,在格的驱动下内部论元被迫外移到[Spec,IP]位置以获得主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