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的确,长期在外工作的人,每每见到同乡人,特别是家乡父母官格外激动,格外热情。难怪不少地方专门派员到外地联络老乡,为家乡经济建设和各项工作帮忙出力,在外工作的大官小官们也乐意资助和支持。这一现象,人们称之为“老乡效应”。“老乡效应”令人咋舌。  相似文献   

2.
古语常说:“闻香识女人”,可是我认识王福玲却是从“闻声”开始. “天恩,你先把弦儿调好吧,下一个节目就到咱俩了.赶紧准备吧.”循着这个熟悉的岫岩口音,一位穿着黑绒面旗袍、略施粉黛的中年女人就这样走进我的眼帘. “老师,听您的口音是岫岩人吧?” “是呀.你也是岫岩的?” “嗯!” 这是我与王福玲的初次相识.从“闻其声”到“寻其人”,没有文人笔下老乡见老乡时的“泪眼相看”,却充满了“他乡遇故知”的情致.于是,随性闲话家乡,不成想却意外地聊起了一段她与岫岩东北大鼓的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3.
雷军的心事     
雷军看着一批互联网牛人的崛起。他在金山担任总裁的时候,马化腾和丁磊还是“我们手下的站长。一个在深圳,一个在广州”。他工作六七年的时候,请过一个湖北老乡吃饭。这是小老乡周鸿神来北京吃的第二顿饭。  相似文献   

4.
论美是观念及其理论内涵王畅一、关于“美是观念”理论的提出在我国当代美学界的四种主要观点中,吕荧的“美是观念”说,从一开始就遭到持不同观点的人的批评,甚至被当作“主观唯心主义”理论而遭到批判。但我们现在再重新来审视一下吕荧的美论,却感到它较之其他几种美...  相似文献   

5.
齐敬岩 《江右论坛》2007,8(5):63-64
本文阐述了"老乡"这个地域概念的起源、发展,从历史延袭的角度论述"老乡"观念在军队中的影响力,以及在人民解放军成立、成长和成熟等阶段中所起到的作用,从而指出它对中国人民解放军队伍的积极影响,并且阐述如何利用"老乡"观念培养战士团结互助精神、鼓舞士气.  相似文献   

6.
一提起乡镇企业,就使人联想起它的灵活的经营机制。正是由于乡镇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逐渐形成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利益风险机制、多劳多得的分配制度、能进能出的用工制度、能上能下的干部制度、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及“自我约束、自我积累、自我改造”的发展机制,才使其“异军突起”,迅速壮大。这支“老乡队”很快就占领了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在整个国内生产总值中,乡镇企业已是三分天下有其一;在农村社会增加值中,它已是三分天下有其二。但是,近年来,乡镇企业的发展遇到了巨大的挑战,其经营机制的优势逐渐退化,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的婚姻观念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作为观念变革最敏感层“天之骄子”大学生,其婚姻观念变迁步伐怎样?笔者于1999年6月刀口对武汉大学一个文科班28名本科生(男13女15)进行了开放式问卷调查。问卷在指定场所进行,不讨论、不启发、不交换意见,独立完成。要求大学生说真话,实话实说,回答没有对错标准,说出心里话就算对,重在求“实”。公司老板眯色眼,女大学生维护人格与尊严调查题目:23岁的女大学生柳芳毕业后进入某大城市一较大型合资企业工作,她的男友分回家乡小城。她天生丽质。比她大35岁的总经理对她产生了…  相似文献   

8.
今生无憾     
刘墉 《东西南北》2009,(5):63-63
“我们家族有个不成文的规定。”一位朋友对我说,“就是只要火车能到的地方,非不得已,绝不坐其它的交通工具。”“为了安全?”我问。“不!为了曾祖母临终的一句话。”朋友摇摇头,“她说一辈子没什么遗憾,惟一遗憾的是‘没看过火车’。”“因为那时候,你家乡没火车?”  相似文献   

9.
由于本轮经济全球化主导观念的重大偏误,导致当今世界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的对立后果愈演愈烈。本轮经济全球化以“经济人”假定为逻辑起点,以发达国家的最大利润和经济效益为目标,实质是大资本在全球范围内对利润的持续性、体制化的疯狂劫掠,巧立名目地将人类共同资源与财富转化为利润装进了资本家私人口袋的同时,却把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必然引发的人与自然的割裂、人与人的纷争和人相对于自身的异化等诸多脱序状况丢给了普罗大众。认清本轮经济全球化主导观念的偏误,有利于我们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重树“道德人”的规范,积极化解这三大对立,而不是被“经济全球化”等中性概念所蒙蔽,受制于资本逻辑羁绊,苟安于日益危脆的世界之中。  相似文献   

10.
“告别‘煤城意识’,树立大市场观念,立足煤城、发展煤城,跳出煤城、发展煤城”这一战略思想,是我们在认真总结30多年来煤城经济发展的实践经验中提出来的。这一战略思想的确定,不仅完全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而且对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进一步解放...  相似文献   

11.
中国小说观念经过近二千年的曲折演变,在不同阶段呈现不同面貌,存在各异的倾向。本文描述了小说观念嬗变历程,划分为先秦至清代、戊戌维新至本世纪70年代、70年代至今三个发展阶段。对林林总总的小说观念整合为“谐谑”、“庄严”、“寓谲谏于诙谐,发忠爱于馨艳”等主导倾向。从而突现了中国小说观念的轨迹,总结了其发生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12.
王怡静 《创新》2009,3(5):91-94
随着自然主义的思潮涌进中国,中国作家的作品中也逐渐透露出诸多自然主义写作原则。一部《半生缘》描述了一段擦肩而过的爱情,道尽了世间的无奈,也暗暗透露出作者浓厚的悲观主义色彩。探究其描写手法,我们发现张爱玲女士在写作中运用了很多自然主义的描写原则,无意或有意,我们不得而知。诚然,在中国文坛上始终没能出现一支明确标榜“自然主义文学”的流派,但自然主义的创作方法和文学观念则渗透在中国文学的各种不同流派之中,对20世纪的中国文学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张丹芹 《社会工作》2008,(23):58-59
“经济人”指的是以追求私人最大经济利益为惟一目的,并按经济原则活动的主体。美国学者庞德指出:“人的本性或本能有两类,其一可称作扩张性的或自我主张的本能,另一种可以称作社会本能。”“社会控制的任务以及我们称之为法的那种高度专门化形式的社会控制的任务,就在于控制这种为了满足个人欲望的个人扩张性自我主张的趋向。”这表明,人的本性的缺陷导致需要通过立法、  相似文献   

14.
有一位老干部几十年廉洁奉公,不揩集体和群众一点油。有一次,一位老乡带了点土产上门探望,他推却不掉,收下后要付钱。那老乡说;“这点小东西怎么收钱呢?”老干部不卑不亢地说:“你的一片盛情我领了。但这钱,一定要收。”老乡只得推托说:“以后再算吧!”但那位老干部紧接着说:“要算今天算”,最后付了钱。我不禁为那位老干部的“要算今天算”的做法称好。在日常的社会生活中,作为一个干部,不可能不发生与周围的日常接触和经济往来。一些亲友和同志,可能出于亲戚感情和对干部的尊敬,带了一些东西。如果拒人于千  相似文献   

15.
生态伦理学把伦理学知识领域从人与人的关系扩大到人与自然的关系,道德对象的范围从人类共同体扩大到“人-自然”共同体。这就是说,不仅存在把人当作目的的伦理学,而且存在把“人-自然”系统当作目的伦理学。这一伦理学不仅以人为尺度,即以人的利益作为伦理标准,而且以“人-自然”系统的和谐发展为尺度,承认生物物种的生存权利,尊重和维护地球上的基本生态过程和生命维持系统,因而应该制订生态伦理学的道德原则。我们认为,生态伦理学有如下的基本原则。 一、爱护从而尊重生命和自然界 这是生态伦理学的命令性原则,是它的最高行为原则。从伦…  相似文献   

16.
苟志效 《探求》2001,(6):33-36
人类观念系统具有符号化的特征,观念的符号化经历了由动作到语言、到电子媒介的过程,电子媒介的出现,将极大地改变人类的思维方式和传统的观念模式。观念在文化发展过程中具有“专制性”,这种“专制性”必然导致文化的冲突。观念的活动过程是一种特殊的信息过程,其中人的主观性干预十分明显,所以,它与一般的信息活动又有区别。在全球文化交流空前广泛和深刻的今天,应客观地理解人类观念系统的特征,驾驭和把握观念变革的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17.
刘耘华 《浙江学刊》2000,(5):110-113
在春秋战国时代,孔子是对传统做出系统性诠释的第一人。他以古代圣王为诠释传统和现实的基本立场、依据与标准,决定了其“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基本诠释原则。在这一原则下,却有多种多样的意义生成方式。本文在此将其总结为六种,即循名贵实;内外合一;推己及人、反求诸已;扣其两端、察乎两间;博喻善譬迂回的诠释。  相似文献   

18.
田海林 《唐都学刊》2011,27(3):41-43
一、政府的公共性与公共政府的历史要求 (一)公共性是政府的本质属性西方政治学家对政府公共性的历史讨论。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指出,城邦成立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正义,“我们在建立我们这个国家的时候,曾经规定下一条总的原则。这条原则或者这一类的某条原则就是正义”,正义即“每个人都作为一个人干他自己分内的而不干涉别人分内的事”(柏拉图:《理想国》,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154页)。  相似文献   

19.
上帝在并且与我同在是康德终身的信仰,但上帝怎样在、怎样与我同在却是康德“批判哲学”神学观的核心问题。康德指出,上帝应是经验世界的非在,宗教神学本体论、教会神学宇宙论和自然神论证明等关于神的观念偶然随意,并不能证明上帝之在。经验界的上帝死了,道德世界之在、内心希望之在才是上帝的居留之所。人类只有通过对道德的探索才可能确立上帝之在。道德的核心是责任,责任的基础则是人对自由的呼唤和自由的实现。当人向道德的上帝敞开自身,人便开始了一种源于信仰、显于道德行为中的生命直觉:思。“思”使我们走向上帝,“反思”则使上帝接纳了我们。真正的上帝应是人的自由生存的注解  相似文献   

20.
生活在社会中,人与人之间都有一个基本的社会关系,人与人之间也都有一个社会距离,经济、文化、社会背景不同,这一人际关系也就发生着微妙的飘摇与变异。韩国这个与我们隔海相望的国家,其社会制度与我国截然不同,但其传统思想和文化却与我们一脉相承。我们的社会中有许多韩国人不可理解之处,韩国人的社会中也有许多我们不可思议之处。韩国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又近又远。韩国人与人之间很近。有一个语言上的例子:韩国话中“我们”的使用率很高,在需要使用“我的”这个词时,韩国人常常用“我们”来代替了。“我们学校”、“我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