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民生史观是孙中山思想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但是现有研究多集中于民生史观的内容、性质和意义等方面,而对于民生史观的思想渊源几乎被完全忽视了.本文比照了西方经济学的思想和理论,不难看出,孙中山民生史观是在总结、升华西方经济学中"消费决定生产"的思想基础上形成的,经济学中"消费决定生产"的思想就是孙中山民生史观的理论渊源.  相似文献   

2.
今年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1866.11.12—1925.3.12)诞辰130周年,本刊特发一组有关其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学术论文,以志纪念。 本文从学术上论述孙中山革命思想和理论的时代意义,认为孙中山强烈的民族意识是他走上革命道路的思想基础,他为中国近代的独立、统一、民主和富强,在意识形态方面进行了不倦的开拓性探索、吸收和融合,其思想和理论都是中西文化精华的结晶。孙中山由爱国而革命,以革命来救国的精神永远鼓舞着全中国人民为实现其理想而奋斗。  相似文献   

3.
蒋介石以孙中山思想的继任者自居,却抛弃了孙中山的革命精神.他在1935年发起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在1943年发表<中国之命运>提出战后中国经济建设的方案,都流于空谈.他还在<中国经济学说>中提倡中国传统经济思想,以抵制西方正统派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中国的传播,而对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的解释具有随意性.蒋介石经济思想的核心是维护封建土地所有制,发展官僚资本,以巩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统治.  相似文献   

4.
新制度经济学对新古典经济学是修正还是革命的争议对新制度经济学未来发展非常重要。从经济学是选择的理论还是交换的理论的罗宾斯-布坎南经济学定义之争中,我们可以梳理出新古典经济学研究范式或硬核的四大方面,即新古典经济学是选择的理论,新古典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资源配置理论,新古典经济学以孤立个人主义为基本方法论,新古典经济学以均衡分析和最优化理论为基础。这就为判断新制度经济学对新古典经济学是修正还是革命提供了判断依据。混合模式的内在缺陷使新制度经济学不可能在新古典经济学的研究范式下得到真正的发展。新制度经济学将历史和制度纳入分析当中,从而部分回到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传统,并与布坎南定义的交换的理论保持了一致。因此,新制度经济学需要树立自觉的革命意识,在交换的理论框架下完成统一,以形成强有力的思想体系。宪政经济学是新制度经济学发展的最后归宿。  相似文献   

5.
孙中山“三民主义”的民生主义中有一个重要的理论框架即是:鉴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已产生贫富分化等弊病,为避免社会革命发生,中国的革命必须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于一役;中国的社会革命可用和平手段实现.对孙中山这一思想,历来评述者认为是一种主观的社会主义,是超越社会发展阶段的空想,甚至是反动的.  相似文献   

6.
孙中山的民生史观及其从国情出发的实践原则黄敏兰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孙中山晚年时在不断变化的革命形势下,重新思考革命理论,形成了体系基本完整的社会历史观。由于这种历史观是以解决民生问题为出发点的,人们通常称之为“民生史观”。孙中山建立民生史观的目...  相似文献   

7.
孙中山的货币理论,曾一度被人们忽视。在中国经济思想史的研究中,最早承认它的理论价值的是叶世昌同志。在他编著的《中国经济思想简史》中,称孙中山的货币理论为“钱币革命论”,①并对它作了一分为二的、较为客观的评介。以后,有的作者写文章,又把孙中山等人的货币理论抬到了不切实际的高度。②因而,本文试图就此作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此文首先追溯孙中山和粤籍青年在日本形成革命派系的过程,然后分析他们在南洋及华南倡导革命的宣传活动,最后探讨孙中山的革命思想与华人之越洋移居的关系。孙中山在东京创造出一套具有系统性、综合性的革命理论,以此说服和吸引青年知识份子。与此相反,孙中山及其粤籍追随者们暂时搁置他们的普遍性、理想性的构想,由此企图了解和满足南洋、华南居民之多元性、特殊性的需求。如此,他们在东京、香港、新加坡轴线上的革命朝圣、传教、托钵和圣战的过程,则显示出辛亥革命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9.
孙中山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民主革命先驱者,毕生为中国的独立、统一、民主和富强而奋斗。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他的活动开拓了一个新阶段:提出了具有比较完全意义的革命政纲.,领导人民推翻封建帝制、建立共和国。当中国革命历程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后,孙中山接受了中国无产阶级先锋队——中国共产党和国际无产阶级的帮助,使自己的理论和实践获得深刻的变化,促成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推动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辛亥革命时期,有不少外国人士支持和援助孙中山的革命事业,有些甚至直接参加了中国革命,宫崎寅藏就是其中著名的一位。宫崎寅藏,号滔天,日本九州熊本县人。他很早就投身于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运动,并同孙中山结成了深厚的革命友谊。孙中山对宫崎寅藏曾有很高的评价,认为  相似文献   

11.
孙中山的思想对重庆辛亥革命产生了深远影响,加快了重庆革命青年的成长进程。在孙中山的指导下,重庆的资产阶级革命蓬勃开展。辛亥革命在重庆的实践表明,孙中山对重庆革命党人的影响深远,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辛亥前孙中山赴欧美筹款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08年11月,光绪帝与西太后先后死去,国内革命形势空前高涨。为解决革命派进行反清起义所急需的经费,孙中山先后两次赴欧美筹措。前一次赴欧美,孙中山把筹措的精力投注于美国政界、财界。尽管孙中山作了种种努力,但因欧美政府在政治、经济、外交上仍倾向清政府,终使孙中山毫无收获。后一次赴欧美,孙中山把筹措的精力投注于旅居欧美的华侨。华侨具有强烈的爱国心,经孙中山的宣传,华侨纷纷解囊助饷,支持国内革命。孙中山先后两次赴欧美筹措经费,历时两年余,历尽千辛万苦,充分体现了孙中山的献身奋斗精神。孙中山赴欧美筹集了相当数额的经费,为国内武装起义提供了一定的经济保障,这对鼓舞革命党人的斗志和士气及革命的成功都起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正> 凡是稍懂历史的中国人,都知道辛亥革命及其领导者孙中山,但对其他领导者则不一定知道,甚至一无所知。一般外国人就更不必说了。从事历史研究和教学的人,都深知除了孙中山之外,还有一批革命领导人和孙中山一起领导了这场伟大的革命,其中最突出的是黄兴。但是研究孙中山、推崇孙中山的甚多,研究黄兴、推崇黄兴的却甚少。即使对黄兴有所研究,但多局限于就事论事,对他在辛亥革命中的贡献多估计不足,评价偏低(年谱除外)。一部辛亥革命史固不可没有孙中山的革命史实,如果没有,就等于去掉辛亥革命的灵魂;也不可没有其他革命领导人、众多的革命战士及广大人民的斗争史实,如果没有,就等于去掉辛亥革命的血肉之躯。黄兴作为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的忠诚拥护者和辛亥革命的杰出领导人,在革命斗争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其功甚伟。  相似文献   

14.
孙中山在上海和三大政策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亥革命失败后,“孙中山在绝望里遇到了十月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他在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的帮助下,制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孙中山制定三大政策,是在上海开始形成的,这为上海人民近代革命斗争史增添了光辉的篇章。值此纪念孙中山诞辰120周年之际,科学地考察一下形成这些政策的历史过程,对当前统一祖国、振兴中华大业是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5.
<正> 张磊同志撰写的《孙中山思想研究》是一本独具特色,颇有创见的学术专著.该书由中华书局于一九八一年出版,全书十八万六千字.它简明扼要地叙述了伟大的革命先驱者孙中山为救国救民而奋斗的一生;着重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及其理论基础——哲学思想,作了比较深入、系统的论述.这些论述力求做到既不苛求,也不溢美,实事求是.全书分导言、民族主义思想、民权主义思想、民生主义思想、三民主义的理论——哲学基础等五章,还附录了孙中山主要活动年表.  相似文献   

16.
孙中山对日观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彦 《广东社会科学》2004,1(3):103-110
研究孙中山对日观 ,对于了解孙中山思想、孙中山与日本关系以及近代中国革命进程都有重要意义。从战略与战术关系出发看待孙中山的对日观 ,可知他是为了达成革命目标 ,而往往采取灵活多变的策略和不惜付出代价。本文还专门就民初孙中山同日本的几次政治交易特别是订立《中日盟约》问题进行具体考察并作出评价 ,对有关文件的真伪问题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7.
进入近代社会后,古老的民本思想并没有自然地发展成近代的民主思想。近代以来的改良派、维新派虽然也为之注入了时代的新内容,但融贯中西,汇通古今,在糅和西方先进思想文化的基础上,把古代民本思想推向最高峰的却是孙中山。本文从思想渊源、革命理论、革命纲领以及革命实践等方面论述了孙中山的民本思想,对充分认识近代以来的民本思想同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8.
华侨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是时代思潮与其自身思想变迁相结合的产物,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的海外宣传活动使这一觉醒得到了提炼和升华。孙中山革命理论的完善和革命事业的发展与华侨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也是相互促进的,觉醒了的华侨是孙中山开展民主革命的一支重要力量,对民主革命的进程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张亦工 《东岳论丛》2000,21(5):33-36
新制度经济学作为用经济学的方法研究制度的经济学 ,它的兴起是经济学研究发展的历程中的一场革命 ,从此经济学方法才真正应用于对制度的研究。新制度经济学经过了几十年的演进、发展 ,不断趋于成熟、完善 ,形成了以交易费用理论、产权经济学、契约与委托—代理理论、制度与制度变迁理论为主要支干的理论体系。研究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对于我们批判地学习、借鉴新古典经济学 ,进一步学习、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孙中山和苏加诺的“社会革命”论之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孙中山和苏加诺的“社会革命”论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两者基本上是一致的,孙中山的“社会革命”论对亚洲民族主义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开了第三世界落后国家“中间道路”的先河;苏加诺继承和发展了孙中山的“社会革命”论,他们的相同之处从一个侧面揭示了象中国、印度尼西亚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国家如何进行“社会革命”的一些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