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老年社会参与”,是“老年人以就业劳动、社区社会活动、闲暇活动等形式开展的活动”,目的是保持与社会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张欣  余晓辉 《职业》2014,(13):72-73
就业是民生之本,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的工作目标,一方面体现了党对就业工作的高度重视,始终把就业摆在改善民生的突出位置;另一方面说明提高就业质量是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建设和谐社会和幸福社会的必然要求。"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是党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对就业工作提出的新目标、新任务、新要求。  相似文献   

3.
宗明建 《职业时空》2008,4(8):100-100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指高职院校与用人企业针对社会和市场需求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签订用人订单,共同开展人才培养工作,学生毕业后到用人单位就业的一种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职业教育要适应社会对实用型人才的需求,积极推行的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高等职业教育要适应社会对实用型人才的需求,就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依托企业办学、企业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正是实践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途径。而校企合作的最主要的形式就是学校实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它能够解决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笔者在社区开展老年人服务硕目的过程中,强烈地感受到大多数老年人处于“等吃、等穿、等死”的消极生活状态,这种生活状态背后的“无力感”与“无用感”导致他们的社会参与不足、社会融入度不高,更无从谈及主动寻求服务。社会工作作为介入社区老年人服务的一种新生力量,已彰显出其特有的理念与方法优势。  相似文献   

5.
秦琳花 《职业》2011,(9):92-92
从广泛的意义讲,人在社会上应掌握两种技能,一种是生活技能,另一种是工作或劳动生产技能。生产劳动、心智劳动是谋生的主要手段。因此,每个人不仅要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还需要掌握一种或几种社会劳动技能,以适应谋生的需要及社会财富创造和积累的需要。技能的基础是知识。技能培训,既具有教育意义又具有社会意义,既具有理论性又具有实践性。  相似文献   

6.
提升就业能力是解决就业难题的根本途径。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本科生应该根据本专业对口岗位群的任职要求,构建就业能力体系,打造就业核心竞争力。同时,必须摆正就业心态,以找准就业层次定位;掌握求职技巧,以把握好就业机会。由于我国劳动与社会保障高层次人才严重不足,通过报考研究生来提高就业层次也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就业是每个人都会面临的问题,就业实际上是劳动者参加社会劳动的一种形式。劳动者通过劳动建立社会劳动关系,实现自身的价值。在国家法制日益完善的情况下,劳动合同在确认劳动关系即劳资双方权利义务关系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因此,在调整劳动关系过程中,签订一份明确完整、合法合理的劳动合同对于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第二届世界老龄大会提出了积极老龄化的政策框架,其基本含义是在老龄化过程中,要使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有保证,让多数老年人能实现社会参与,并使老年人的社会保障不断完善,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社会参与是积极老龄化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9.
实现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党和政府的领导,也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在广泛、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构建和谐社会的工作中,老年人愿意也能够发挥积极作用。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中尽了心出了力,做出了一定贡献,就是为构建和谐社会尽了自己的责任。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有各种方式,参与义务奉献了不取报酬的社会公益活动,就是一种好的方式。本文联系老年人的实践,重点在这个方面谈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调查发现,当代青年对工作和生活的质量和层次的要求越来越高,表现出生存需求更加务实、婚恋需求观念更新、对社会地位及发展机会的要求更高等特点。为满足青年的需求和愿望,我们应做好以下工作:关注青年群体,满足青年精神需求;丰富共青团服务青年的手段,满足青年生存与参与需求;开展青年就业创业工作、满足青年成长发展的需求;加强青年权益维护、满足青年自身权益的需求;推进共青团组织民主建设、满足青年政治参与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全球化和技术进步对各国经济的持续刺激,劳动强度增大与劳动时间延长的同时也增加了工作的不稳定性与失业的风险。同时,世界经济复苏期的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国家、社会、家庭所共同关注的焦点。求职择业过程成为一次社会对大学生劳动能力与心理素质的双重考量。本文论述了高职院校大学生在面对就业问题时显现的一系列心理特点。提出了对怎样帮助学生树立良好就业心理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2.
蔡跃进 《职业》2002,(12):34-35
在社会生活中,有形形色色的经济诈骗,近来又出现一种劳务诈骗.这种诈骗就是劳务中介掮客利用劳动者就业困难,急于找到工作获取劳动报酬的心理,通过介绍或利用劳动者从事劳务活动,有劳动者从事劳务的血汗钱的行为.这里记录的是笔者在劳动保障信访接待中遇到的几个案例.  相似文献   

13.
婚姻关系是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对于老年人本身而言,是否具有和谐的家庭关系和互敬互爱的老年夫妻生活,是能否安度晚年的重要内容。配偶即老伴,不仅是老年人生活的照料者,也精神慰藉的提供者。一般来说,有配偶的老年人,生活规律、精神状态、参与社会的能力和生活自信心都有所加强。因此,保护老年人婚姻自由,实际上也就是为老年人的晚年幸福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4.
《职业》1997,(1)
本刊讯在1996年12月中旬召开的劳动工作会议上,提出了1997年劳动工作的要点,关于职业技能开发工作,会议要求主要做好如下五个方面的工作。——坚持培训为就业服务的原则,进一步加强培训与就业的结合。配合再就业工程和农村劳动力跨地区流动有序化工程,加强对企业富余职工、社会失业人员和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培训的规划和指导,并探索开发乡镇职业培训的途径与措施。抓好50个职业培训综合基础和10个地区的集团化试点,逐步在更大范围内推行。在具备条件的30个城市(地区)中,开展对新生劳动力就业前追加1至3年职业培训,实行劳动预备制度…  相似文献   

15.
就业,即人们在某种职业中从事工作和劳动。人们从事工作和劳动,是社会进行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创造的手段和方式,也是人们获得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以满  相似文献   

16.
张东风 《职业》2007,(24):94-95
就业,即人们在某种职业中从事工作和劳动.人们从事工作和劳动,是社会进行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创造的手段和方式,也是人们获得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以满足生存和发展需要的途径.没有就业,社会不可能进行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生产,人们也就失去了生存的条件和基础.所以,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  相似文献   

17.
志愿精神是指一种自愿的、不为报酬和收入而参与推动人类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和完善社区工作的精神,是公众参与社会生活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是个人对生命价值、社会、人类和人生观的一种积极态度。在一些国家,志愿精神是公民社会和公民社会组织的精髓。  相似文献   

18.
老龄产业是为老年人提供产品、服务和就业的各种行业的总称,是国民经济体系中的一个综合性产业体系。老龄事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老年人生活起居的各个方面,包括经济供养、医疗保障、权益维护、优待服务、生活照料及精神文化生活等。大力发展老龄产业,不仅能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求,也是扩大内需、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
2007年的法治景观尤其是立法景观多姿多彩,物权法高票通过,劳动合同法和就业促进法全民瞩目,立法更加贴近民生,公民对立法工作的有序参与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20.
90年代中国青年社会参与意识和行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90年代中国青年社会参与意识和行为吴鲁平一、引论1.问题的提出社会参与是指主体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现状与活动的关心、了解与行为投入。青年对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关心、关注及其了解,是青年社会参与的一种低级形式。而青年对社会生活各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