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2 毫秒
1.
大众文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无法扭转的潮流,辩证地看待它们对文学领域的介入,并相应地做出文学不失尊严的回应才是我们应有的态度和做法。20世纪90年代的文学写作在大众文化的围追堵截中,或为尊严,或为生存,或为在场,或为占有市场份额,纷纷做出了不同的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2.
晚清狭邪小说的出现是前代妓家文学传统文化积淀的结果,更与晚清上海特殊的洋场文化有关。上海洋场特殊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态以及移民社会特征,均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晚清狭邪小说的生成与书写,使其呈现出鲜明的洋场文化印记。  相似文献   

3.
古人有名亦有字。相对于名而言,字蕴涵着更为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宋代士人认为,字不仅是其命运前途的彰显,而且是其士人身份的重要标识。故而,宋代士人重字贵字并对字提出了较高的文化要求,士人改字遂成为一种社会风尚。改字的原因,或为避讳、或为迷信、或为审美情趣、或为勉学、或为道德训诫。改字这一社会现象最主要体现了士人对其身份的认同,这同时也反映了宋代社会流动性加强背景之下社会分层中士人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4.
张爱玲以她的主要作品集《传奇》和《流言》,蜚声20世纪四十年代的中国文坛。张爱玲用作品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基本理解:现代洋场社会里有难得的爱情,但这难得的爱情终归被沪港洋场社会、现代殖民都会、旧的大家族所扼杀,所吞噬,写出了自己对现代洋场社会吃人真相的理解。文章从女性俯视形象的窃笑来自对男性形象的贬抑入手,分析了张爱玲笔下女性形象窃笑的几种形式,以及张爱玲与其笔下女性俯视形象的精神联系。从而阐明:在中国封建宗法社会和西方殖民地文化的夹缝中生存的女性,从没有放弃过抗争,在鲜血淋漓中满身伤痛的她们犹如巨石底下的小草,依然发出或是低徊,或是扭曲的呻吟,她们是上海、香港现代洋场社会里醒觉的灵魂。  相似文献   

5.
苏轼毕生都对孟子思想持有辩证的态度,他真诚地尊孟,于孟子之学深入有得;亦严肃地辨孟,与孟子展开深刻的思想对话。苏轼辨孟可条为四端,或为误读《孟子》,或为质疑孟子所言不符事实,或为担心孟子的立论为后人误解,或为观点确与孟子不同。南宋尊孟派据其最后一端视之为非孟派,所论虽欠公允,但亦确有所依。苏轼辨孟之关键在于孟子辨性善,苏轼认为人性虽有向善之倾向,却无善恶之属性。苏轼以情本论立言,固有会通儒道之意,却背离了儒家在性理维度上对人性的根本规定,南宋理学家视其为非孟派,亦可谓直抵本根。  相似文献   

6.
林语堂 《社区》2008,(17):14-15
读书本是一种心灵的活动.向来算为清高。说破读书本质,“心灵”而已。“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所以读书一向称为雅事乐事。但是现在雅事乐事已经不雅不乐了。今天读书,或为取资格,得学位,在男为娶美女,在女为嫁贤婿:或为做老爷,踢屁股:或为求爵禄.刮地皮:或为做走狗.拟宣言:或为写讣闻,做贺联;或为当文牍,抄账簿;或为做相土,占八卦:或为做塾师.骗小孩……  相似文献   

7.
现代英语文学中的非诗意性性爱描写源于性的生物性凸现,源于现代社会里性爱的符号意义转换、性爱与自我关系发生嬗变。现代文化精神与审美意识的合目的性演变决定了性爱的非诗意性同样有其内在的诗意。  相似文献   

8.
清代小说呈现了鲜活的乡村塾师群体,提供了大量“活化石”。他们以秀才或童生为主,人员众多,分布甚广。其授徒原因或为治生需要,或为功名诱惑。他们大多离家坐馆,地位低下,事务繁重,收入微薄,生活孤苦,且行为受束。面对不堪境遇,他们渴望辞馆,但因生计压力,又被迫坐馆,内心始终交织着人生苦闷与现实无奈。这些乡村塾师反映了塾师群体的生存状态与复杂文化心理及其基层文化精英的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9.
自上世纪中叶以来,在长江三峡地区的一些新石器时期遗址先后出土了多件引人注目的石雕人像。它们或为圆雕,或为浮雕,均堪称原始时代雕刻艺术之佳作,其造型的生动、技艺的精妙,堪与同时期中外艺术佳品比肩甚至超越;其表达内涵之丰富,寓意之深刻亦令人叹为观止。探讨之则与当地巫文化高度发展,原始先民社会生产与生活密切相关。我国长江流域人类文明之久远、新石器时代原始艺术的早熟,亦可由此得到印证。  相似文献   

10.
西周金文中凡有56个抽象名词,据词义相关性可归纳概括为福禄类、生命类、天命天神类、休咎类、社会礼制类五大类别。从出现频率看,西周金文中抽象名词的个体数量已颇为可观,但除个别词外,出现频率普遍不高。时间分布则以西周晚期居多,大体可知此类名词出现偏晚。组合方面,此类名词普遍前有修饰语,或为形容性成分,或为指代性成分,或为两者的叠加形式。句法功能方面,此类名词基本都出现于宾语部分,其前动词或为祈求义类,或为赐予义类,或为称颂义类,或为遵循义类,或为治理义类,均与各类名词的词义密切相关。从语言反映文化的角度,西周金文抽象名词的梳理亦有助于从一个侧面窥探西周时期的社会价值观。  相似文献   

11.
张爱玲小说的深刻处和成功处主要不在写出了现代洋场社会里难得的爱情 ,而在极富感染力地写出了这难得的爱情被现代洋场社会所扼杀 ,所吞噬 ,写出了现代洋场社会的吃人的真相  相似文献   

12.
古希腊的同性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希腊的性爱论非常独特,这种性爱论不是为了将性行为规范化,而是为了达到一种态度的风格化和一种生存美学。同性之间的爱情和性关系尤其是男童之爱在古希腊是一种普遍的社会实践。人们对婚姻中的性关系以及男女间的性爱关系并没有表现出我们现代人的这种热情,处于理论和道德关注中心的是一个自由的成年男子和一个参与未来城邦管理的还未长胡子的男童之间的性爱关系。这种关系在希腊是一种十分受推崇的文化实践,所有的文学都赞美它,所有的反思都证明它是优越的。这是一种有趣的文化现象,对我们研究同性恋和它的历史非常有意义。  相似文献   

13.
明代文人传奇对男女性爱的形上之思与其时代精神状况相适应,认为性爱的终极依据在于天理,男女的性爱婚姻是由天缘促导而成,它不表现为人的生存偶然性,而是天理展演的必然性结果,因而明代文人传奇世界把自然之天实体化为神灵之天,与天理的人世化身——帝王共同维护人世性爱因缘的规范性秩序。  相似文献   

14.
新感觉派小说是受到当时日本新感觉派文学的直接影响,在叙事手法上呈现出鲜明的特色,包括采用内聚焦方式表现自我感觉,带有菲勒斯文化印记的洋场女郎形象的塑造,迷惘空虚的小说结尾,明显借鉴电影蒙太奇手段在叙事技巧上的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5.
《女人世界》2009,(1):71-71
这种现象不是进化的结果而是文化的规定——性爱的场所在文明习俗的作用下被固定在一个位置上。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有利于生命的繁衍,但无益于性愉悦的获得,而我们知道,现代人的性爱恰恰多是为愉悦而存在的。所以说,为了达到性爱的愉悦目的,适时改变做爱场所,并不违背人类的天性。  相似文献   

16.
性爱是西方文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主题。西方文学中性爱主题的嬗变过程,与西方社会文化发展存在着内在的互动关系。西方性爱文学嬗变过程折射出西方社会文化生活的变化,同人的主体地位的发展变化有着强烈的呼应。对西方文学中性爱观念嬗变过程的考察可发现,在西方社会发展中存在着从人的性压抑、性解放到性伦理的回归这样一个曲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一、总观西方真正严肃地暴露或描写性爱内容的文学,我们不难发现,它们几乎集中出现在文艺复兴与二十世纪两个时代。这种概括当然排除了文学史上持续出现的色情作品与个别例外的文学现象;同时,我们也把爱情题材视作与性爱有别的另一个文学领域。由此界定的问题,完全可以从社会学的观点来作出分析,但本文的内容不仅仅限于此。简单地说,我们企图以一种文化形态变迁中的精神历程来解答上述问题。从有关性爱史专著,特别是从福柯关于近代西方性史的专著受到启发,我们是否可以断言:性爱文学或对性作坦率描写的作品大量涌现的时代,恰与原…  相似文献   

18.
《九尾龟》与《九尾狐》是描写晚清上海青楼的两部狭邪小说,其在创作渊源、宗旨寄托、文化内涵等方面具有相似之处,有着重要的文化价值。两书描写妓女与嫖客间之情义纠葛与利益纷争,以揭示烟花形迹、警醒世人为旨归,展示了一幅晚清洋场青楼生活的画卷。其对晚清上海青楼的书写透射出文人对上海妓女的识见及其对自身社会性别身份的焦虑:男性在青楼的失势不仅表现为钱财损失,亦表现为性事的衰败;而妓女不仅扩充自己的欲望对象,不十分热衷于从良,而且还涉足公共空间,体现出末世繁华中的欲望与享受。  相似文献   

19.
性爱叙事作为文学表达的一种基本形式,贯穿了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的始终。很多时候,小说中的性爱叙事作为一种特定时期的文化现象,有其特殊的文化隐喻,然而在市场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泛滥的性爱叙事也常因为为了增强文本的"声""色"效应而沦为商业图书市场的消费符号。贺奕《身体上的国境线》中的性爱叙事散发着一种青春成长的私语气息,同时在爱之本质的深层探寻下不乏个体焦虑和家国文化的主题隐喻。  相似文献   

20.
性爱是人类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之一,性爱也因此成为艺术创作的永恒母题。由于照相手段的使用,电影表现情与色有独特的优势。世界影坛的情色片创作大致为三足鼎立之势:日本和韩国的情色片制作精致、考究,追求唯美乃至“耽美”,崇尚感伤、颓废情调;欧洲的情色片具有深厚的人文传统,在表现情色时极为大胆,但其探索亦极为严肃,因此蕴涵深邃、严肃厚重且重艺术情调,无论是对影片样式还是对意义的探索都独领风骚;美国和香港的情色片在其本质上首先是一种电影工业或文化产业,擅长运用通俗的表现形式和类型电影的元素,影片制作者对性爱采取经验主义的创作态度,以华美的极具冲击力的画面制造情色视觉奇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