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作为"当代中国短篇小说奇才"的台湾作家白先勇,其作品以其沧桑的历史感、浓郁的悲剧意识、深邃的哲人气息和别具一格的行文技巧深深吸引了大陆读者,本文立足于他作品出色的技巧及其形成,谈谈他的零度叙事风格和寓于这种"零度"中的人文关怀"温度"。  相似文献   

2.
路翎是一个存在感极强的作家,对人之存在的追问贯穿于他的创作中。从《财主底儿女们》的文本分析可以看出,在存在哲学的视野中,路翎对存在的关怀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领悟孤独、审视"沉沦"与追求自由。无论对个体命运的关注还是对民族命运的思考,作家最终都指向了对人之存在状态、价值与意义的关怀。路翎创作中的存在关怀,表现着文学的灵魂深度与哲学深度。  相似文献   

3.
由小说名篇而搬上银幕的《夜行货车》,使得海峡这边更多的人熟悉了台湾作家陈映真。其实陈映真在台湾早已声名大振,因为他的丰盛作品也因为他的坎坷经历。而今,《陈映真文集》在北京问世,陈映真以其文学成就当选中国社会科学院为数不多的境外院士之一,这是中国文化界对陈映真的充分肯定。喜讯传来令人高兴,我赴台湾采访时与陈映真先生有些交往,深知他当之无愧。  相似文献   

4.
论台湾原住民作家对原住民生存价值的人文关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台湾原住民文学的创作队伍都表现出相同的倾向:所有作家的创作都显现出人文精神角度和对原住民生存价值终极意义的关怀。这种关怀是原住民作家为原住民族追求生命价值的使命历程。  相似文献   

5.
从马来西亚到台湾定居或学习的马华作家,大部分能写、能评、能编,并以蕉风椰雨的异国情调成功地介入了台湾文坛。到了1990年代,旅台马华作家开始在台湾文坛大放异彩,以自己的"台湾经验"审视马华文学,在马华文坛掀起阵阵波浪。其中从婆罗洲走来的李永平,不断在"中国化"朝圣的道路上前进。他创作的中国原乡、中国母亲、中国文字,成为他艺术世界里的三位一体,构成了他与众不同的写作风格。  相似文献   

6.
台湾作家吴明益的长篇小说《复眼人》是其继"蝴蝶生态书写"之后的又一力作,讲述了一个糅合自然、生态、记忆、原住民文化、科幻等诸多要素的悲伤故事。与其他作家总是倾向于在作品中充斥着自我滥情的萎靡,以及现实控诉的焦虑不同,吴明益在《复眼人》中以自然的角度切入,建构了一个因自然毁灭而倾颓的世界,并为人类哀伤心灵上下求索出疗救的良方。以此在书中展现了一种崭新的自然伦理关怀,即秉持永不介入的自然理念,以谦卑之心对待万物生灵,从而达到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境界。  相似文献   

7.
陈映真是台湾作家中始终站在民族爱国立场上、主张海峡两岸统一的进步作家。他的杰作《山路》以象征意义将这一思想内容蕴含其中。他的作品所表现出的思想,以及他小说创作的艺术特征,在中国文学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8.
1960年代前后的台湾,政治、经济体制急遽变革,多元文化交织、碰撞。在多元话语的众声喧哗中,“人的失落”成为尖锐的社会问题。在戏剧界,率先冲破这一朦胧地带的,是姚一苇。他主张戏剧“为人而写”,体现人生的“大关怀”。在他的笔下,重新“发现”了久已“失落”的人,使台湾剧场在戒严之后第一次真正触及到人的灵魂。在对生命、存在之价值的深刻反思中,其思想得到了超越和升华。  相似文献   

9.
尉天聪是台湾著名的文学评论家、学者、作家,安徽省砀山县人,一九三五年生,一九四九年到台湾。著有《众神》、《天窗集》、《路不是一个人走出来的》、《民族与乡土》、《文学札记》、《跟小朋友谈天》;短篇小说集《到梵林墩去的人》;并主编台湾《乡土文学讨论集》。台湾著名作家陈映真一九七七年,为他的论著《民族与乡土》作序时,对他给予极高的评价:“从《笔汇》到今天,是一段漫长的岁月。以私人说,固然经历了一些事物,就台湾的中国新文学说,也是一段发展和成长的时期,在  相似文献   

10.
一九八○年八月五日,中国作家协会、台湾民主自治同盟总部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祖国的首都北京,联合举行座谈会,纪念台湾著名爱国作家钟理和逝世20周年。 主持座谈会的中国作协副主席冯牧同志,在致词中,对钟理和先生,作了高度的评价,称他“是台湾现代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的作家,是台湾乡土文学杰出的奠基人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